logo
publist
写文章

简介

该用户还未填写简介

擅长的技术栈

可提供的服务

暂无可提供的服务

【博客427】通过redfish协议操控服务器

https://github.com/stmcginnis/gofishChange Loginexample2:Query Chassisexample3:Query Sessionexample4:Reboot

#服务器#前端#java
【博客618】docker容器重启后读写层数据并不丢失的原理

docker run的时候其实是由create和start来完成的,create创建容器的时候会调用setRWLayer(container)创建读写层,start的时候会调用container.RWLayer.Mount(container.GetMountLabel())挂载读写层。restart的时候,则会使用新的镜像只读层 + 挂载当前容器的读写层,因为容器重启并不会丢失那些临时修改。

#docker#容器#运维
【博客475】alertmanager集群如何同步数据

alertmanger在处理告警时有一个延迟等待时间,以避免多个实例争抢处理告警的,导致重复。

#运维#云计算
【博客670】VictoriaMetrics的数据分片与目标分组原理

vminsert默认情况下会将同一series的sample写入到同一个storage,多副本的时候则hash到多个storage。

文章图片
#prometheus#linux#golang +2
【博客591】LVS的DR和NAT模式下要注意的缺陷

在DR模式下时,会存在一个问题,所有的realserver和director都配置了VIP,从网络模型中,我们知道,最终传输的是mac地址,那么这个时候,到底谁的mac地址是准确的呢?我们要保证请求的VIP必须是director,这样我们的负载均衡才是生效的,因此要在realserver上进行ARP抑制配置,禁止它处理外部的arp请求,也不允许自己向外部广播ARP数据。lvs改写的是mac地址的,

#lvs#网络#服务器
【博客431】接入层 && 汇聚层 && 核心层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核心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以及接入层交换机并没有固定要求,它们处于哪一层主要取决于网络环境的大小及设备的转发能力,也不是每个网络都必须有这三个结构,有些企业只有接入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这种做法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节约成本。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这三层网络架构采用层次化模型设计,将复杂的网络设计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着重于某些特定的功能,这样就能够使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变成许多简

#网络
【博客270】UDP报文数据大于MTU也不一定会分片

内容: 记录当UDP报文数据内容大于MTU大小的时候,其实不一定分片UDP什么时候分片?UDP报文中有长度的字段,是16位的,那么UDP报文的最大长度是65536字节,但是一般MTU的大小不会达到65536字节这么大,而是一般为1500字节,那么这时候就会引起分片UDP一定会分片吗?答案:不一定,当UDP报文是上交本地协议栈的时候,并不会引起分片的!原因:本地环回报文实际并不需要层层封装到链路层再

#udp#网络协议#网络
【博客486】prometheus-----rate,irate,increase的原理

比如:irate(node_network_receive_packets_total{device=~”en.*”}[1m])因为只用最后两个点的差值来计算,会比 rate 平均值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变化更加剧烈,更能反映当时的情况。那既然是使用最后两个点计算,这里又为什么需要 [1m] 呢?

#prometheus
【博客611】linux路由表机制

系统自带了3个策略,序号分别是0、32766、32767,策略匹配过程是从小到大执行的。以0号策略为例,它表示匹配任意来源IP的数据包,然后用名字叫做local的路由表进行路由匹配。如果local路由表里的规则能匹配成功,那么后续的rule就不会执行了,否则还会继续匹配后面的main,defaylt等路由规则每1条策略最终都会关联到1张路由表,同1个路由表可以被N个策略关联,路由表总是随着路由策略

#linux#网络#服务器
【博客635】tcpdump原理与网卡混杂模式

tcpdump原理是注册一种虚拟协议,使得每个包在遍历当前的协议列表时有机会被处理,如果tcpdump发现包符合要求就会使用skb_clone一份,送到用户态程序去分析。tcpdump还会使网络设备进入混杂模式,是为了让包能过进入网络协议栈,从而有机会被捕捉,这样才能抓到包。

文章图片
#tcpdump#网络#linux
    共 92 条
  • 1
  • 2
  • 3
  • 10
  • 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