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该用户还未填写简介
擅长的技术栈
可提供的服务
暂无可提供的服务
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main文件夹下的类可以编译通过并且启动项目,但是在调用Test测试类的方法时,会报错:Class not found:XXXXTestmaven 的clean compile/install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clear cache and restart也不行。上网搜了下,可以通过删除.iml文件,maven的reimport一下就可以了。参考资料:1,IDEA执行Jun
在win上的toDesk的设备列表的ipad右侧选择扩展屏模式,win+p,选择扩展选项,可以看到ipad成为了一个默认win桌面的扩展屏。连接ipad,在ipad中输入win设备的设备密码和临时密码,连接上后可以看到ipad会是win屏幕的镜像。我这里是把鼠标向右拖,鼠标指针可以进入扩展屏,如果不成功,上下左右都试试[1]。ipad和win都下载安装toDesk,并且都处于同一局域网下。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mapstruct这个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接口的声明方法和编译生成实现类,简单的将对象进行转换,同名的字段默认直接转换,甚至通过@Mappings和@Mapping注解将不同名的字段转换。而且写完实体T的转换方法,可以写对应的List的转换方法,非常使用。和lombok双剑合璧,基本上get set 对象转换这些琐碎但是又必须的事情就可以很快完成。上述是对mapstruct这个
初始的背景和字体颜色,是白底黑字。这里的设置和字体大小一样,都是在edit->preference里,不过颜色是在color里调。下面有Text和BackGround(文本和背景)默认颜色的选项,点进去,选择自己想要的颜色即可。而命令行的字体大小和颜色,应在命令行中,打开edit去调整,勾选custom font后,点击选择栏,里面可以选择大小和字体种类。linux初始的系统字体和命令行的字体太小
我实际上遇到的问题,是bind那里为127.0.0.1的本机ip,改为0.0.0.0;我没有设置密码,同时protected-mode为yes,所以我修改为了no此外还有我的开机自启动的redis的配置文件在其他路径,和我通过指定配置文件启动的那个路径不一样。所以我有时候按照上面修改了配置文件,但是开机自启动的redis的bind的ip还是显示是127.0.0.1。我刚开始也是有点疑惑的,直到后来
这里我准备了4台虚拟机,从node1到node4,其myid也从1到4.
一个坑就是,想通过主机和虚拟机的复制粘贴把文件复制过去,别把主机的文件拖到终端去复制,要拖到虚拟机的图形界面才能复制。之前都是拖到终端,怎么搞都复制不了,被自己蠢哭。虚拟机还有别的问题,比如主机ping虚拟机ip ping不通,finalshell ssh连不上虚拟机(虚拟机的ssh已安装而且是active),这些都后面再搞吧。
我实际上遇到的问题,是bind那里为127.0.0.1的本机ip,改为0.0.0.0;我没有设置密码,同时protected-mode为yes,所以我修改为了no此外还有我的开机自启动的redis的配置文件在其他路径,和我通过指定配置文件启动的那个路径不一样。所以我有时候按照上面修改了配置文件,但是开机自启动的redis的bind的ip还是显示是127.0.0.1。我刚开始也是有点疑惑的,直到后来
在初次安装CentOS时,由于理解失误,将用户全名错误的理解为虚拟机名称,进而误填为CentOS,而在安装时,明明就在用户全名下面,还有用户名称和密码两项可填,真的很奇怪,填两次用户名字真是够怪的。。。后来每次开机,显示的名称,都是我这个填错的名字CentOS!在进入bash终端后,看到显示的名称又确实是我自己的名字,不是CentOS,后来找了半天,原来这个CentOS是我我这个账号的全名,也叫用
装完kubectl以后很久没有使用,想创建服务的时候才发现,minikube没有安装。先简单的说下,kubectl是平时管理集群的工具,但是不能创建;kubeadm是搭建集群的工具;而minikube是用于本地搭一个伪集群用的工具。所以如果是生产环境,可以用kubectl+kubeadm。如果是本地学习用,搭个伪集群也可以,就kubectl+minikube。Linux环境下安装minikube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