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ublist
写文章

简介

该用户还未填写简介

擅长的技术栈

可提供的服务

暂无可提供的服务

最短时间实现HTTP API远程读取传感器

今天介绍一下我们一直使用的解决方案“物联网透传工具”的部署过程,顺便把用时写上,表格清晰易懂,读者自然能够通过对比判断到底哪个解决方案是最省时省力的。当然,“物联网透传工具”也不是万能的,其客户端支持在Windows、Linux、树莓派上运行,如果你的项目中硬件设备直接以MQTT或NBIOT协议上传到服务端,这个工具是不适合的。如果是第一次使用“物联网透传工具”,其部署和API调用开发时间可能会长

文章图片
#服务器#运维
关于物联网透传工具的安全性

考虑到这一点,该工具服务端支持JVM Tool Interface,重要的配置数据和业务逻辑所在的class文件都由专门用C++开发的程序进行加密。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介绍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引进的物联网透传工具的一些优点,例如开发简单、支持边缘计算、支持多种终端操作系统等等。物联网透传工具的终端软件有多种,可运行在windows上,可运行在linux上,也可以运行在树莓派上。物联网透传工具的服务端和终

文章图片
#物联网
调用HTTP API轻松读取传感器数据

现在的物联网已经是一个超大范围集合,智能电器,智能家居,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慧工地,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仓储,智慧展馆,太多了。这些智慧系列100%都是基于物联网,同时基于其它技术领域,例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才能实现功能。正因为市场规模大,让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个人参与到物联网项目的开发中。一般物联网项目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监控硬件和采集数据,另一部分是存储与分析统计数据。

文章图片
#物联网#java#嵌入式硬件
“物联网透传工具”HTTP API文档(二)

"content": "xxxxxxxx"//base64编码。"memFree": 500620,//可用内存,单位KB。"memTotal":1500905//总内存,单位KB。"cpuRate": 20,//CPU占有率20%"fileSize": 5648210//单位字节。content:"xxxxxxx"//base64编码。filePath:文件绝对路径。"msg": "成功","m

文章图片
#java#物联网#http
调用HTTP API轻松读取传感器数据实战(1)

怎奈研发人员中没有熟悉C/C++的,没有开发Windows或Linux系统的App的经验,而且毕竟是项目,需要保证实时性、稳定性、安全性,不是随便找个人写个DEMO就能应付的,所以只能找现成的解决方案,能快速高效解决问题并稳定可靠。从网上搜索“物联网透传”,找到1个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能同时支持普通电脑和树莓派,因为项目中传感器和硬件设备在不同的区域,并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内,如果放置多台电脑成本过

文章图片
#java#服务器#物联网
调用HTTP API轻松读取传感器数据实战(2)

二、利用“物联网透传工具”的边缘计算功能。“物联网透传工具”的边缘计算功能之一是将指令、对结果的分析原则、触发条件等信息下达到终端,让终端循环执行该指令,每次执行后获取传感器的反馈结果,根据分析原则就地分解反馈结果,然后根据触发条件判断是否符合条件,符合则上报到服务器,不符合继续循环执行。经过项目现场的测试最后的结论是一个服务端连接10个终端,每个终端读取50个传感器,这样一共部署4台服务器即可。

文章图片
#java#前端#物联网 +1
“物联网透传工具”HTTP API文档(一)

“物联网透传工具”HTTP API文档

文章图片
#物联网
物联网透传工具

大多数物联网项目会要求对硬件设备的读写,例如要求从一个温度传感器中读取温度值保存到数据库中,为此开发人员至少要开发一个服务端程序和一个终端程序。有了“物联网透传工具”的加持,对于远程读写硬件的需求,开发人员只需要调用HTTP API接口即可实现读写硬件。......

文章图片
#物联网#linux#visual studio +1
用Java开发IOT离不开Netty框架

Netty提供异步的、事件驱动的网络应用程序框架和工具,用以快速开发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如果你的服务程序面对少量的客户端,那么用不用Netty都可以,阻塞方式的socket就足以完成任务,也谈不上资源浪费。而如果面对千级万级的客户端连接,用Netty是首先。网上很多文章讲Netty时都说性能如何如何高,其实并不是Netty的能力多么强,像多路复用是Linux内核的能力。DIR

文章图片
#大数据#物联网#java
用Visual Studio开发Linux程序

此前在Linux下开发应用程序有2种办法,一种是在Windows上编写好,然后复制到Linux上在命令行中编译和执行。另一种是采用Linux的IDE,用过Code::Blocks,勉强够用,不过一旦遇到这个开发工具的BUG就很麻烦了,很久也不更新版本,只能尽量避开BUG。自从Visual Studio支持开发Linux上的程序后,就一直采用Visual Studio来开发Linux App或SO。

文章图片
#物联网#linux#visual studio +1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