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该用户还未填写简介
擅长的技术栈
可提供的服务
暂无可提供的服务
本文提出2025版扫地机器人全生命周期测试方案,涵盖实验室仿真、硬件台架、客户实景等全流程验证。测试以"清洁率≥95%、覆盖率≥98%、MTBF≥1000h"为核心指标,采用数字孪生与120套真实场景结合的双V模型。重点包括:传感器精度(LDS误差<±10mm)、清洁系统性能(10g粉尘吸入率≥99%)、动力续航(800次循环容量保持≥80%)等硬件测试;以及SLAM重定
本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AI合成人脸识别防御测试方案。该方案采用五步法:1)通过STRIDE+KILL-CHAIN进行威胁建模,识别黑产工具、AIGC农场等攻击者及各类伪造手段;2)建立可追溯的样本工厂,规范生成器版本和参数;3)构建四维(攻击技术、载体形态、压缩传输、防御场景)覆盖率模型;4)设计具体测试用例;5)建立自动化闭环系统。方案包含625个测试点,压缩至120个主用例,并定义了RR≥98%
本文介绍了手机系统安全隐私测试的两大核心内容:一是全面测试理念、范畴和流程,强调通过模拟真实攻击场景发现系统漏洞,确保数据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二是以"隐私空间"功能为例,详细展示了从入口安全、数据隔离到抗攻击性等测试要点。文章提供了具体测试方法与工具使用指导,包括ADB命令、加密验证等实战步骤,并建议通过理解功能、逐点测试、工具辅助和攻击思维培养来指导新人。测试覆盖系统层到
AI芯片集成测试是在芯片流片后,对多个已验证IP核(如CPU、NPU、DDR等)组成的完整SoC进行系统级验证的过程。测试重点包括:互联互通性验证、系统功能/性能测试、可靠性和稳定性评估,尤其关注AI计算单元的数据处理能力。测试方法涵盖FPGA原型验证、硅后验证和系统级测试,并通过自动化框架实现持续集成。测试案例显示,性能问题往往源于数据流瓶颈(如预取机制效率不足),需通过性能计数器分析和对比测试
本文系统阐述了鲁棒性测试的核心概念与实施方案。鲁棒性指系统在异常输入、超负荷或恶劣环境下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对大模型而言更需确保异常输入时输出的安全性与一致性。文章从测试内容设计(异常输入、流程、环境故障及对抗性测试)、测试方法(故障注入、变异测试等)、常用工具(混沌工程平台、模糊测试工具等)和评估标准三个维度构建了完整的测试体系,并提供了分步骤的执行流程指导。强调测试人员需具备"破坏性
TensorFlow和PyTorch是两大主流深度学习框架,而Transformer是一种革命性的神经网络架构。两个框架都提供张量计算、自动微分等核心功能,但设计理念不同:PyTorch更灵活适合研究,TensorFlow对生产部署更友好。Transformer因其卓越的并行化能力和长距离依赖捕捉能力,成为大语言模型的基石。三者关系体现为:框架是实现架构的工具,开发者可以用任一框架实现Transf
TensorFlow是一个由Google开发的端到端开源机器学习平台,核心是基于张量数据流图的计算系统。文章详细介绍了TensorFlow 2.x的核心概念,包括张量、计算图、即时执行模式等,并通过MNIST手写数字识别案例演示了使用Keras API构建神经网络的全流程,涵盖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训练评估等关键步骤。最后为初学者提供了从基础到进阶的学习路径建议,包括掌握Keras API、理解自
《APP测试策略与工具指南》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方案。测试策略采用金字塔模型,强调单元测试优先,并覆盖功能、兼容性、性能、安全等8大测试类型。建议组合使用真实设备、模拟器和云测试平台构建测试环境。工具推荐方面,自动化测试首选Appium和官方框架,性能测试推荐PerfDog,安全测试使用MobSF,云测试平台推荐BrowserStack。关键建议:策略先行、分层投入、真机测试、工具组合、持
本方案提出了一套针对大语言模型(LLM)的安全测试框架,包含五大核心测试类别:提示词注入、训练数据安全、输出安全、RAG与外部工具安全、伦理与隐私安全。方案采用"攻击者在环"思路,通过模拟恶意攻击全面评估LLM在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方面的风险。测试覆盖从输入到输出的全流程,包括直接/间接提示词注入、数据提取、有害内容生成等关键场景。执行流程采用六步法:信息收集、用例设计、环境
本文系统阐述了鲁棒性测试的核心概念与实施方案。鲁棒性指系统在异常输入、超负荷或恶劣环境下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对大模型而言更需确保异常输入时输出的安全性与一致性。文章从测试内容设计(异常输入、流程、环境故障及对抗性测试)、测试方法(故障注入、变异测试等)、常用工具(混沌工程平台、模糊测试工具等)和评估标准三个维度构建了完整的测试体系,并提供了分步骤的执行流程指导。强调测试人员需具备"破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