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收藏】AI产品经理100题:知识图谱在AI产品中的应用场景与局限性全解析
文章是AI产品经理面试100题解析的第23题,重点介绍了知识图谱的定义、架构、构建流程、关键技术,以及其在智能问答、金融风控和大模型结合等场景的应用价值。同时分析了知识图谱在知识获取、融合、工程化和维护方面的挑战,并提供了面试评估维度和回答要点,帮助AI产品经理深入理解知识图谱的技术原理与产品价值。
简介
文章是AI产品经理面试100题解析的第23题,重点介绍了知识图谱的定义、架构、构建流程、关键技术,以及其在智能问答、金融风控和大模型结合等场景的应用价值。同时分析了知识图谱在知识获取、融合、工程化和维护方面的挑战,并提供了面试评估维度和回答要点,帮助AI产品经理深入理解知识图谱的技术原理与产品价值。
这段时间一直在做AI+金融领域的数据产品学习和探索,产品已经落地应用,逐步获得市场认可,这个过程,是实践过程,更是学习过程,意识到系统的对AI产品知识进行梳理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100个AI产品经理的面试问题回答,是一个学习和梳理过程。
如果能搞懂,同时积极去实践与复盘,差不多就能到达中高级AI产品经理的水平,一起走进AI产品领域,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AI时代给普通人带来的契机,技术平权,甚至超过了PC互联网时代的给普通人的发展红利。
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输出,再反哺输入,形成学习到实践的成长飞轮。
本篇解析:
第23题,知识图谱在AI产品中的应用场景与局限性。
知识范畴:知识工程
难度星级:★★★
- 概述与考察点透析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 KG)是知识工程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将知识以结构化的语义网络形式表示。对于AI产品经理而言,理解知识图谱的应用与局限性,是评估其技术深度、产品规划能力和架构思维的关键。
1.1 考察点专业解析 (Professional Analysis of Examination Points)
本面试题旨在全面考察候选人将AI能力转化为实际业务价值的能力。
(1)考察点专业知识
本面试题旨在全面考察候选人将AI能力转化为实际业务价值的能力。具体考察以下三点:
- 技术基础理解: 考察候选人对知识工程(Knowledge Engineering)的基础认知,包括知识图谱的结构化方法论(本体/Schema)和核心构建流程(信息抽取、知识融合、知识推理)。
- 产品价值洞察: 考察识别知识图谱在不同业务场景中解决的核心痛点(如语义理解、信息稀疏性、复杂关系推理),并能量化其业务价值。
- 工程化与边界认知: 考察了解知识图谱在大规模应用中面临的工程挑战(如数据质量、图数据库性能、知识融合难度)及技术边界。
(2)大白话讲解考察点
- 技术基础理解: 候选人是否知道知识图谱“是什么”,以及“怎么搭”起来的。
- 产品价值洞察: 知识图谱能解决哪些“传统AI模型解决不了的难题”,以及解决了之后“能赚多少钱”或“提升多少效率”。
- 工程化与边界认知: 知识图谱在实际落地时有哪些“坑”,以及什么时候应该用/不该用知识图谱。
(3)产品经理视角的核心评估目标
●技术基础理解: 确认候选人是否能将AI能力转化为可控、可维护的结构化数据资产,而不是一团混沌的非结构化数据。
●产品价值洞察: 考察候选人是否具备需求匹配能力,避免盲目追逐技术热点,确保技术应用具有高投资回报率(ROI)。
●工程化与边界认知: 评估候选人是否具备风险管理与资源规划能力,确保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特别是在处理百亿级知识规模时对图数据库性能的认知 。
1.2 大白话解释:AI领域的“关系地图” (Layman’s Explanation: The “Relationship Map” in AI)
知识图谱可以被形象地比喻为一张高度结构化的、标明了所有地点和关系的城市地图。
传统的AI模型,尤其是处理非结构化文本的模型,更像是一个记忆力超强的学生,它能记住一万本书里的所有文字,但这些知识是零散、非结构化的。当被问到需要多步逻辑推理的复杂问题时,它需要通读所有相关文本才能勉强推导出答案,效率低下,且准确性难以保证。
知识图谱的作用,就是将这些混乱的知识整理成清晰的“点-边-点”的关系网络。图谱中的实体(Entities)就像地图上的地点(如“苹果公司”),关系(Relations)就像地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创始人”),而一个完整的事实就是一个三元组(“乔布斯”–【是创始人】–>“苹果公司”)。
通过这张地图,AI在需要推理时,不需要重新阅读文本,只需沿着这张地图(关系路径)进行快速、精准的“导航”和查询。因此,知识图谱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复杂推理、提升信息检索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解释性。
然而,正如制作一张全球精准地图需要巨大的投入一样,知识图谱的局限性在于其构建和持续维护的成本非常高昂,而且如果地图的绘制标准不统一(知识融合不当),AI就会基于错误的结构做出错误的判断。
2.题目核心能力与逻辑框架分析
2.1 考察的核心能力 (Core Capabilities Tested)
- 技术理解能力 (Technical Acumen): 深入理解知识图谱的底层原理、构建流程和推理机制(如KGE, GNN),这是支撑产品决策的基础 2。
- 产品设计能力 (Product Design): 能够将知识图谱这种复杂技术映射到具体的业务场景中,提供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解决方案,并能对投入产出比(ROI)进行评估。
- 结构化思维能力 (Structural Thinking): 回答必须清晰地从“定义”到“应用”,再到“局限性”进行递进分析,展示系统性思维。
- 工程与架构思维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 清楚知道知识图谱在实际落地中,数据、存储(图数据库)、知识融合、和性能优化是绕不开的挑战,这直接影响产品能否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
2.2 回答逻辑框架 (Logical Answer Framework)
针对此三星难度问题,回答应采用“总述-分述-对比-案例推演-局限分析-总结展望”的结构化框架,以确保逻辑的完整性和内容的深度。
-
总述与定义: 知识图谱的核心价值定位——结构化知识赋能AI。
-
分述应用场景: 分类讨论KG的三个核心价值支柱:结构化查询(智能问答)、复杂推理(风控/决策)、和前沿协同(Graph RAG)。
-
案例结合(难度提升点): 选取一个高难度的前沿场景(Graph RAG)进行深度推演,展示多跳推理流程。
-
局限性分析: 从构建、性能、维护三个维度深入分析挑战,体现对技术边界的认知。
-
展望与总结: 知识图谱在AI“新基建”中的地位。
-
知识图谱基础与关键技术要点
3.1 知识图谱的定义与逻辑架构 (Definition and Logical Architecture)
知识图谱旨在描述客观世界中实体、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语义网络,以结构化形式表示知识。
知识图谱在逻辑上可分为模式层和数据层两个层次 。
A.模式层(Schema Layer / Ontology)
知识图谱的核心,管理知识库的概念模板。它定义了实体类型、关系类型和属性结构。通过本体库(Ontology)管理模式层,确保知识库的层次结构强且冗余度小。模式层规范了数据的表达方式:例如实体之间的关系(实体-关系-实体),以及实体的属性(实体-属性-属性值) 。
B.数据层(Data Layer / Facts)
由一系列具体事实组成,以三元组(Subject, Predicate, Object)的形式存储。事实是知识存储的基本单位。例如,在实际落地中,通常选择图数据库(如Neo4j、NebulaGraph)作为存储介质,以高效支持图遍历和关系查询 。
产品经理视角的Schema设计管理
模式层设计是决定知识图谱长期价值和可扩展性的关键。如果模式层设计得过于简单,难以支撑未来复杂的跨领域推理;若设计过于复杂,则会显著增加知识获取(信息抽取)和知识融合的难度 。因此,产品经理必须平衡当前业务的效率需求与未来的可扩展性,主导Schema的迭代与完善。
3.2 知识图谱的核心构建流程 (Core KG Construction Process)
知识图谱的构建是一个持续积累而非一次性生成的过程 。核心流程包括:
A.信息抽取 (Information Extraction, IE):
这是将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三元组的第一步。IE技术从各种数据源中提取出实体、属性以及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本体化的知识表达。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实体抽取、关系抽取和属性抽取。面临的难点是如何从异构数据源中高效、自动化地抽取信息 。
B.知识融合 (Knowledge Fusion):
针对新获取的知识,需要进行整合以消除矛盾和歧义。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体别名问题(多个表达指代同一个实体),二是实体消歧问题(一个称谓对应多个不同的实体)。知识融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知识图谱的可靠性,特别在金融、医疗等领域至关重要 。
C.知识加工 (Knowledge Processing):
对融合后的知识进行质量评估、补全和完善。这包括利用知识推理技术发现缺失的链接(知识图谱补全),以及通过人工参与甄别和校验,确保知识库的质量和准确性 。
3.3 关键技术:知识推理 (Key Technique: Knowledge Reasoning)
知识推理是知识图谱区别于传统数据库的关键能力,它基于已有事实,推理得到新事实来补全知识图谱中实体间缺失的链接,从而发现“隐式知识” 。
符号推理 (Symbolic Reasoning): 基于模式层本体和逻辑规则进行演绎推理,结果具备高度的可解释性 。
A.知识表示学习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KRL):
- 也称为知识图谱嵌入(KGE)。目标是将知识图谱中的实体(E)和关系(R)嵌入到低维向量空间中,使得结构化知识能够被机器学习模型处理 。
- 典型模型: 如TransE系列模型,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向量平移操作来近似事实三元组:主体实体向量 s 加上关系向量 r 约等于客体实体向量 o,即 s+r≈o 。
- 应用: KGE可用于知识图谱补全(关系预测、实体预测)、实体链接和知识融合 。
B.图神经网络 (Graph Neural Networks, GNNs):
GNNs能够更好地捕捉图结构中的复杂依赖关系和高阶连接性,用于执行更复杂的推理任务,如预测实体关系或进行知识图谱对齐 。
技术应用价值拓展: 知识推理通过发现隐含关系路径,能够有效解决推荐系统中的数据稀疏性问题(冷启动)。例如,利用图推理技术预测用户与商品之间的隐含关系路径,并将其与用户行为相似度相结合,可以构建出更高效准确的推荐模型,如PtransE_CF模型 。
- AI产品应用与局限性参考答案框架
4.1 总述:知识图谱的产品价值定位
知识图谱是AI产品实现从“概率性、经验性判断”向“基于事实、可解释性决策”转变的关键基础设施。其核心价值在于为AI系统提供了结构化认知、复杂推理和可信任的决策基础。
4.2 核心应用场景深度剖析
A. 智能问答与搜索增强
知识图谱通过形式化地表示语义信息,解决了传统搜索引擎和问答系统难以理解用户查询深层语义和关系需求的问题 。通过将自然语言查询解析为图查询语句(如Cypher),系统能够进行精准的事实检索和多跳查询,从而实现精确、可解释的答案生成,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
B. 业务推理与金融风控决策
这是知识图谱最具商业价值的应用之一。
- 痛点: 金融欺诈、关联贷款等风险行为具有高度隐蔽性,往往通过复杂的、分散的实体关系链条隐藏。
- 价值体现: 通过构建“人-账户-设备-交易”等维度的金融知识图谱,并结合图推理技术,可以高效识别传统模型难以捕捉的隐藏关系路径和欺诈社团结构。
- 案例: 蚂蚁金服金融知识图谱平台在反欺诈、信贷风控等领域获得了成功应用 。通过图谱,系统能快速识别出表面不关联但实际共享关键资源(如IP地址、联系人)的实体,从而评估潜在的团伙风险 。
C. 大模型结合:Graph RAG (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
Graph RAG是知识图谱在大型语言模型(LLM)时代的颠覆性应用,它解决了纯LLM的“幻觉”问题和传统向量RAG的检索局限性。
解决传统RAG的缺陷: 传统的基于向量嵌入和文档分块的RAG方法,在处理涉及上下文分散在多个文档块中的复杂查询时,容易导致信息检索不完整,并遗漏互相关联的文档块 。
- 知识图谱的增强作用:
精准上下文获取: KG提供了比文档块更精细、更结构化的事实粒度。通过从用户问题中提取关键实体,然后利用图遍历(例如2跳深度)进行子图检索,系统能够获取到高关联度的跨节点上下文信息 。
消除幻觉: 传统的向量语义搜索可能引入通用语义上相关但在领域内不准确的上下文,导致LLM产生“幻觉”。知识图谱提供的结构化、领域定制的知识能够直接缓解和消除这种幻觉,确保答案的真实性 。
多跳推理支持: KG通过多步关系扩展(多跳)的方式,高效地为LLM提供完成复杂逻辑推理所需的完整信息链条。
4.3 Graph RAG与传统向量RAG的检索能力对比
知识图谱在增强复杂检索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体现在对全局关联信息和逻辑路径的捕捉上。
对比 维度 | 传统向量RAG (基于 Embedding) | Graph RAG (基于 知识图谱) | 产品价值体现 |
信息检索粒度 | 基于文档分块 (Chunks),可能丢失细粒度事实。 | 事实三元组,粒度更精细,知识表示更结构化。 | 提高事实准确性,支持严格的引用溯源。 |
上下文完整性 | 易受TOP-K限制,难以获取分散或跨文档的全局上下文。 | 通过多跳图遍历,高效获取跨节点/跨文档的关联信息 5。 | 解决复杂、多步骤的多跳推理问题,提高复杂查询的召回率。 |
推理 能力 | 依赖LLM的内生推理能力(往往是浅层模式匹配)。 | 提供结构化的关系路径和符号推理机制,增强逻辑严谨性和可解释性。 | 显著减少“幻觉”,提高结果的可信度。 |
4.4 推演示例:Graph RAG中的多跳推理流程
为展示对知识图谱复杂推理机制的掌握,我们以Graph RAG在金融风控领域执行多跳推理的流程为例进行推演。
示例问题: “与张三同属一个风险集团,且曾向李四的公司提供过贷款的实体有哪些?”(该问题需要至少3跳推理)
多跳推理流程(结合LLM和KG):
A.用户查询与实体提取: LLM(或命名实体识别NER模型)接收自然语言查询,准确识别关键实体:“张三”、“李四的公司”,以及目标关系:“同属风险集团”、“提供贷款”。
B.图查询翻译与路径定义: LLM或特定模型(如Text2Cypher)将识别出的实体和关系转化为图查询语言(如nGQL),定义出目标多跳路径:
(张三) 同属风险集团 (实体 A) 提供贷款 (李四的公司)。
C.知识图谱检索(多跳遍历): 图数据库执行多步遍历(Multi-hop Traversal):
跳跃 1: 从“张三”出发,查找所有与“张三”具有“同属风险集团”关系的实体集合(实体 A)。
跳跃 2: 从集合 A 中,继续查找所有与“李四的公司”具有“提供贷款”关系的实体(实体 B)。
上下文提取: 检索实体 B 的全部相关属性和三元组,形成结构化的事实上下文。
D.构建增强上下文(Prompt Augmentation): 将检索到的结构化事实路径(如(实体B, 贷款时间, X年X月), (实体B, 注册地, XX))和相关原始文档片段一起打包,形成最终的Prompt。
E.答案生成与推理路径解释: LLM基于增强上下文生成简洁、准确的答案,同时可以根据知识图谱提供的推理链条,向用户解释结果的由来,满足可解释性要求。
通过这种流程推演,可以清楚展示知识图谱是如何通过结构化搜索来解决传统方法难以处理的复杂逻辑关联问题,是实现高精度、高可信度AI决策的关键。
4.5 局限性与挑战 (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s)
知识图谱虽然功能强大,但在实际落地中,尤其在大规模、高动态的应用场景中,面临巨大的工程和技术挑战。
A. 知识获取的成本与质量挑战:
高昂的构建成本: 知识图谱的初始化构建,尤其是信息抽取和人工标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且速度慢,产能低 。
数据异构与质量控制: 自动化信息抽取面对异构数据源(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时难度大,且抽取出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复杂的质量评估和人工校验环节 。
B.知识融合与歧义消除的难度:
这是构建高质量图谱的核心难点。在整合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知识时,必须解决实体别名(同义)和实体消歧(多义)问题 。如果融合不当,会导致知识库中的事实矛盾或混乱,直接影响下游推理的准确性。
C.大规模图谱的工程化性能瓶颈:
随着知识图谱规模的扩大,达到百亿级甚至万亿级,传统的图数据库往往面临查询效率低、并发处理能力不足、存储性能受限等问题 1。这严重限制了知识图谱在需要实时决策(如金融交易风控)或高并发场景下的应用规模。
解决这一瓶颈需要深入研发,如使用高性能分布式图数据库和优化图查询算法,以支撑大规模知识资产的实时利用 。
D.动态变化与持续维护成本:
现实世界的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知识图谱必须能够持续、实时地更新和维护,才能保持其时效性和价值。构建一套自动化的知识更新、冲突检测和版本管理机制,其复杂度与维护成本都非常高昂。
- 面试官评估维度与等级划分
5.1 候选人回答等级划分 (Candidate Grading Tiers)
本面试官评估维度着重于候选人是否能将底层技术原理与上层产品价值紧密结合,并具备对工程化风险的认知。
等级 | 核心能力体现 | 技术理解深度 (KG / 技术) | 产品思维与落地能力 |
初级 (Junior) | 概念基本正确,但理解表面化。缺乏逻辑结构和案例细节。 | 仅能定义KG,知道智能问答等常见应用,无法阐述构建流程或核心技术细节(如KGE的作用)。 | 停留在“做个问答机器人”的层面,不提业务挑战或技术边界,无法阐述ROI。 |
中级 (Intermediate) | 结构清晰,知识点全面。能结合一个案例,但缺乏深度洞察。 | 理解模式层/数据层,能列举构建流程(抽取、融合);提及知识推理,但对TransE/GNN的工作原理或知识融合的难点阐述不足 4。 | 能结合一个具体案例说明价值(如风控),但局限性分析不深入,缺少LLM等前沿趋势的结合。 |
高级 (Senior) | 逻辑严谨,洞察力强。具备架构思维和业务深度。 | 能分析复杂的知识融合挑战、大规模图谱性能瓶颈 1,并能深入阐述Graph RAG等前沿技术的工作机制和互补性 5。 | 具备设计思维,能结合业务痛点设计端到端解决方案(如推演多跳推理流程图),评估ROI与风险,并讨论技术选型和知识更新策略。 |
5.2 加分项 (Bonus Points)
A.前沿技术融合: 深入阐述知识图谱在Graph RAG中的价值,特别是其如何解决传统向量搜索在获取分散、跨节点上下文时的固有缺陷 。
B.工程化实战经验: 提及解决大规模知识图谱性能问题的具体方法,例如利用分布式图数据库技术(如NebulaGraph)或知识剪枝策略 。
C.技术边界与解决策略: 不仅列举局限性,还能提供解决思路(如:利用半监督学习或LLM辅助知识抽取,降低人工标注成本 )。
D.可解释性强调: 强调知识图谱提供了AI决策过程中的推理路径,这对于金融、医疗等需要高信任度的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5.3 淘汰信号 (Fatal Flaws/Elimination Signals)
A.概念混淆: 将知识图谱与简单的关系型数据库或传统的RDF存储混淆,未能区分模式层(本体)和数据层(事实)在结构化知识中的核心作用 。
B.价值误判: 认为知识图谱只是为了数据可视化工具,而非解决逻辑推理和复杂关系挖掘。
C.技术理解薄弱: 无法解释知识推理的作用,或对构建流程中的核心难点(知识融合)一无所知,显示出缺乏AI工程化经验 。
- 可能的追问和回答要点建议
专业的面试官在候选人回答完毕后,往往会增加追问,以评估其应变能力、架构设计能力和技术深度。
追问一:如何解决知识图谱在大规模落地中的工程化性能挑战?
考察点: 候选人对图数据库、分布式计算和架构优化的理解,以及对百亿级知识规模的应对能力 。
回答要点建议:
- 存储架构: 必须选用高性能、可扩展的分布式图数据库(如NebulaGraph)而非传统数据库,以支撑高并发、低延迟的图查询,特别是针对深度多跳查询的优化。
- 知识分层与剪枝: 对知识进行分层管理,将高频访问的核心知识和低频辅助知识分离。针对特定业务(如实时风控),对图谱进行适当的剪枝或子图化,减少查询复杂度,提升实时业务的响应速度。
- 查询优化: 利用图数据库的原生查询语言特性,优化查询语句,并结合合理的索引策略,避免全图扫描。
追问二:知识图谱在Graph RAG中,是如何具体实现多跳推理并减少LLM幻觉的?
考察点: 候选人对LLM与KG协同机制的架构理解和技术细节的掌握 5。
回答要点建议:
- 核心机制: 知识图谱通过提供结构化的关系路径和事实三元组,而非仅是语义相关的文本片段,来增强RAG的上下文。
- 多跳过程: LLM首先执行实体提取。KG然后执行图遍历(例如,2-3跳),确保检索到的上下文是逻辑上连续的、跨节点的完整信息链条。这种方法解决了传统向量搜索因文档分块导致上下文分散或丢失的问题 。
- 减少幻觉: 幻觉主要源于LLM在模糊或不完整上下文中进行内部联想。KG通过提供高置信度的、可验证的事实三元组作为上下文,将LLM的生成空间严格锚定在结构化事实上,从而显著降低幻觉率。
- 互补性: LLM负责高级语言理解和生成,KG负责低级事实存储和逻辑推理,两者结合才能解决复杂、需要精确引用的问题。
追问三:请设计一个知识图谱在某一特定领域(如中医)的应用MVP,并说明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考察点: 候选人的产品设计落地能力、领域知识转化能力和对专业领域挑战的认知 8。
回答要点建议(以中医知识图谱为例):
- MVP目标: 构建一个能够支持“方剂-药材-功效-症状”关联查询的智能辅助诊断/药材推荐系统。
- MVP核心数据: 定义实体(中药材、方剂、疾病、症状)和关系(包含、主治、相克)。利用Protégé等工具进行本体构建,搭建模式层 。
- 最大挑战——知识融合与规范化: 中医知识图谱的难点不在于工程规模,而在于知识的权威性、歧义性和非结构化特性。中医古籍和病历数据源的非结构化程度高、术语和概念存在大量歧义和不同流派的解释,导致自动化信息抽取难度极大。因此,构建过程需要大量的医学专家参与本体设计和人工校验,确保知识的权威性和准确性,这是相比于通用知识图谱更耗费人力和专业性的挑战 。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产品经理学习和面试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AI大模型产品经理学习和面试资源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第一阶段: 从大模型系统设计入手,讲解大模型的主要方法;
第二阶段: 在通过大模型提示词工程从Prompts角度入手更好发挥模型的作用;
第三阶段: 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借助阿里云PAI平台构建电商领域虚拟试衣系统;
第四阶段: 大模型知识库应用开发以LangChain框架为例,构建物流行业咨询智能问答系统;
第五阶段: 大模型微调开发借助以大健康、新零售、新媒体领域构建适合当前领域大模型;
第六阶段: 以SD多模态大模型为主,搭建了文生图小程序案例;
第七阶段: 以大模型平台应用与开发为主,通过星火大模型,文心大模型等成熟大模型构建大模型行业应用。
👉学会后的收获:👈
• 基于大模型全栈工程实现(前端、后端、产品经理、设计、数据分析等),通过这门课可获得不同能力;
• 能够利用大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项目需求: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因此,掌握大模型应用开发技能,可以让程序员更好地应对实际项目需求;
• 基于大模型和企业数据AI应用开发,实现大模型理论、掌握GPU算力、硬件、LangChain开发框架和项目实战技能, 学会Fine-tuning垂直训练大模型(数据准备、数据蒸馏、大模型部署)一站式掌握;
• 能够完成时下热门大模型垂直领域模型训练能力,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 大模型应用开发需要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掌握可以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和分析能力,让程序员更加熟练地编写高质量的代码。
1.AI大模型学习路线图
2.100套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
3.100集大模型视频教程
4.200本大模型PDF书籍
5.LLM面试题合集
6.AI产品经理资源合集
👉获取方式: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