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造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既能看图,又能理解文字的 AI)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把模型做大、堆更多显卡算力!但研究发现,光靠“蛮力扩容”并不是唯一的捷径。相反,数据处理方式的优化,同样能带来突破性进展。

比如著名的 CLIP 模型,训练时用到了 4 亿张图像,而开源版 OpenCLIP 往往需要 数百张 GPU 卡连续跑上好几天甚至几周。这代价可想而知。但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设计一条更高效的数据处理管道,完全可以在不显著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升模型表现。

为什么数据这么重要?可以把它理解成模型的“养料”。

  • 数据的多样性和平衡性:就像学习要看不同的书,模型也需要覆盖尽可能多的概念,才能建立起更完整的“世界模型”。
  • 去重:大型数据集中往往充斥着重复内容,删掉这些“水分”,不仅节省算力,还能避免模型死记硬背。
  • 数据剪枝:筛选掉“图不对文”的样本,确保文字描述和图像内容真正相关,这样模型才能学到更准确的图文对齐能力。

除此之外,还能通过一些针对性优化来进一步提升:

  • 增强视觉-语义关联能力(Grounding),让模型更好理解图和文的关系;
  • 引入人类偏好反馈,优化对齐效果,让模型的回答更符合人的直觉;
  • 在 OCR(文字识别)任务中使用专门的数据增强技术,帮助模型更好地读取和翻译图像里的文字。

总的来说,训练一个强大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不只是拼算力和规模,更像是一个“三合一工程”:
👉 高质量的数据处理 + 合理的模型架构 + 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让模型在性能和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本文主要从数据处理、视觉语义关联、文本对齐等方面进行介绍。

1 数据处理

在训练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时,数据的质量往往比数量更重要。高效的数据筛选和处理,可以让模型学得更聪明、更通用。为了评估和优化大规模图文数据,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名为 DataComp 的框架。它的目标是:基于标准的 CLIP 模型,从一个规模巨大(128 万到 128 亿对图文样本)的网络数据库里,挑出最优质的数据组合,并检验它们在 38 个下游任务上的表现。

研究结果显示,“剪枝”优化:即去掉不合适的数据,是提升模型效果的关键

三大类数据剪枝方法

  1. 启发式方法(经验法则):
  • 单模态过滤:比如删掉过于简单的文本描述(只提到一两个物体或动作),去掉非英文的文本,或者丢掉分辨率过低的图像。
  • 多模态过滤:更复杂一些。比如用图像分类器识别图像中的物体,再和文本描述比对,不匹配就丢掉。还可以用“文字检测工具”剔除那些图像和文本几乎完全重叠的样本,避免模型光学会“抄图里的字”,而忽视更深层的视觉语义。
  1. 基于预训练模型的打分方法
    这类方法利用已有的视觉-语言模型(VLM),计算图像和文本的相似度来打分。
  • CLIPScore:用 CLIP 模型算图文的余弦相似度,高分的保留,低分的剔除。
  • LAION 筛选:依托大规模 CLIP 模型做相似度评估,把得分最低的样本过滤掉。
  • T-MARS:先把图像里的文字遮住,再打分,避免模型只看图中文字。
  • Sieve:引入更精细的描述模型来减少“误判”,提高打分准确率。
  1. 构建多样化、平衡的数据集
    模型如果训练数据过于单一,就可能“偏科”。DataComp 提出了多样化采样的方法:
  • 基于文本采样:优先保留和 ImageNet 类别相关的图文对。
  • 基于图像采样:用 CLIP 模型把大规模图像编码,再借助 FAISS 工具聚类,然后挑出和 ImageNet 样本接近的图像群组,构建更有代表性的图像集。
    不过,这样做容易过度依赖 ImageNet 语义,可能会让模型在新任务上的表现受限。

新的探索:MetaCLIP

为了克服这种局限,MetaCLIP 提出了更广覆盖的方法:它利用 Wikipedia 和 WordNet 的 50 万个查询,来覆盖更丰富的概念。每个查询的样本数量会被限制(最多 2 万),这样既保证了多样性,又避免某些类别过度占比。事实证明,这种“平衡采样”策略能够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

一句话总结:
与其一股脑塞进海量数据,不如精挑细选。通过 去掉噪声、挑选高质量样本、保证数据多样和平衡,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而不是“记流水账”。

2 视觉语义关联

在研究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能同时理解文字和图像的 AI)时,视觉语义关联是一大难题。简单来说,就是模型能否正确理解文字描述中的细节,并在图像里找到相应的信息。比如:

  • 左边有一只红色的猫→ 模型要理解左边、红色这些条件,而不是随便给出一只猫;
  • 没有车的街道 → 模型必须正确理解“没有”的否定语义;
  • 三只狗 → 模型需要学会计数,而不是看到一只就停下。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对 AI 来说却非常棘手。为了解决它,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常见的改进方法:

1)基于边界框标注

“边界框”就是在图像上画一个框,把物体标出来,并说明它对应的文本描述。这样模型就能更精确地把文字和图像联系起来。

例如,X-VLM 模型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它在训练时不仅学习物体的位置,还结合了位置误差(IoU 损失)来不断优化。结果是:它在图文检索、图像描述和视觉推理等任务上,都超越了很多同期方法。

不过,手工标注大量边界框很费力。于是一些研究者转而利用已有的公开模型来“自动生成”带边界框的图文对。比如 Kosmos-2

  1. 先用语言工具(spaCy)提取文本里的名词(如狗、椅子);
  2. 再用目标检测模型(GLIP)在图像中找到对应物体并画出边界框;
  3. 最后把这些边界框和文本描述对应起来,生成新的训练数据。

这种方法能快速扩充数据量,但效果取决于基础模型。如果基础检测模型没认出稀有物体或搞错了位置,生成的数据就可能带来噪声。未来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让这种自动生成方式更可靠。

2)负样本生成方法

另一种提升语义理解的方式,是让模型在训练时接触 “错误的例子”,也就是负样本。

举个例子:

  • 正样本:图片是一只白猫,文字也写着白猫
  • 负样本:同一张图片配上黑狗的描述

这样训练时,模型就会被迫学会分辨什么是真正匹配的图文对,什么是错误的搭配。

在多模态研究中,这种方法被证明非常有效。比如 ARO 框架就通过给模型提供一些明显错误或无意义的图文配对,来测试模型能否识别并拒绝它们。研究结果显示,接触过负样本的模型,语义理解能力和鲁棒性(抗干扰能力)都会显著提升。

3 多模态文本对齐

在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中,一个核心任务是 文本对齐 ,让模型能同时理解图像和文字,并把它们精准地联系起来。这样,AI 才能在多模态对话、问答和推理中展现更高级的语义理解。

受语言模型成功经验的启发,研究者们也把 指令微调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 引入到多模态领域,从而让模型更好地听懂人类指令,减少“答非所问”或“瞎编幻觉”的情况。与此同时,处理包含大量文字的图像(比如电影海报、书籍封面、扫描文档)也是一个特别的挑战,近期也有不少新方法出现来解决这个问题。

1)多模态指令微调与 RLHF

  • 指令微调:给模型提供包含“指令、输入和期望回答”的数据,让它学习如何正确跟随人类的要求。数据量虽然不如预训练时那么大,但往往能带来显著提升。比如 LLaVA、InstructBLIP 和 OpenFlamingo 都用上了这一技术,在多模态对话任务中表现更好。
  • RLHF(人类反馈强化学习):进一步用“奖励模型”来指导 AI 输出。奖励模型的作用是模拟人类偏好,判断 AI 的回答是不是“更像人说的”。训练时,AI 会根据奖励模型的反馈不断改进,从而减少胡说八道的情况。

一个典型例子是 LLaVA 系列模型

  • LLaVA 用 15 万条合成视觉指令数据训练,把图像特征和语言特征融合后,模型在问答和测试中表现大幅提升。
  • LLaVA 1.5 进一步升级了架构,用 60 万条数据,在 8 张 GPU 上只需一天就能完成训练。
  • LLaVA-NeXT(v1.6)改进了视觉特征提取方式(同时用整图和小块图像),更好地捕捉细节,还加入了逻辑推理、OCR 和世界知识相关的数据。
  • LLaVA-RLHF 更进一步,把 RLHF 引入视觉任务,并引入“事实增强奖励”,避免模型单纯追求奖励分数而出错。测试结果显示,它在减少幻觉方面的表现比基线模型好 60%,整体性能接近 GPT-4。

2)富含文本信息的图像理解

很多图像本身就包含大量文字信息,比如电影海报、书籍封面、票据扫描件。让 AI 既能识别其中的文字,又能结合图像内容理解语义,这类任务对模型要求极高。

  • LLaVAR:在指令微调时,专门加入了大量“文本丰富的图像”。研究者用 OCR 工具从数据集中提取了几十万张图像,并结合 GPT-4 生成对话数据。结果模型在“读图中文字”的任务上准确率提升了 20%
  • Monkey:突破了常见的分辨率限制(通常只有 224×224 像素)。它采用“切图”方法,把大图分割成小块再送进模型,这样就能处理分辨率高达 1344×896 的图像,更好地捕捉细节。
  • Lumos:提出了“端-云协同”的方法。它先在设备上通过 STR(场景文本识别)模块 识别图像中的文字(包括位置、内容和阅读顺序),然后把结果发送到云端的大模型进行进一步理解。这样既能处理超高分辨率图像(最高 3000×4000),又能减少传输压力和延迟。

4 总结一下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训练优化主要集中在 两大方向

  1. 对齐优化
  • 指令微调:通过“指令-输入-回答”数据,让模型更好地跟随人类意图(代表:LLaVA、InstructBLIP)。
  • RLHF(人类反馈强化学习):利用奖励模型引导输出,减少幻觉,提高回答质量(代表:LLaVA-RLHF)。
  1. 文本丰富图像理解
  • 针对包含大量文字的图像(如海报、文档),采用专门方法提升识别与理解能力。
  • LLaVAR:加入文本密集型图像数据,显著提升文字识别效果。
  • Monkey:切块处理高分辨率图像,捕捉更多细节。
  • Lumos:端-云协同,结合场景文本识别(STR)和大模型推理,高效处理超高分辨率图像。

整体趋势:通过结合 指令微调 + RLHF 的对齐策略,以及 OCR/高分辨率增强 的图像理解方法,研究者正在让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更懂人类意图,也更能读懂复杂图文场景。

如何学习大模型 AI ?

我国在AI大模型领域面临人才短缺,数量与质量均落后于发达国家。2023年,人才缺口已超百万,凸显培养不足。随着Al技术飞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急剧扩大至400万,严重制约我国Al产业的创新步伐。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教育体系,国际合作并进,是破解困局、推动AI发展的关键。

但是具体到个人,只能说是: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025最新大模型学习路线

明确的学习路线至关重要。它能指引新人起点、规划学习顺序、明确核心知识点。大模型领域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没有明确的学习路线可能会导致新人感到迷茫,不知道应该专注于哪些内容。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AI大模型的同学,我帮大家准备了从零基础到精通学习成长路线图以及学习规划。可以说是最科学最系统的学习路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针对以上大模型的学习路线我们也整理了对应的学习视频教程,和配套的学习资料。

大模型经典PDF书籍

新手必备的大模型学习PDF书单来了!全是硬核知识,帮你少走弯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套大模型项目实战

所有视频教程所涉及的实战项目和项目源码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博主介绍+AI项目案例集锦

MoPaaS专注于Al技术能力建设与应用场景开发,与智学优课联合孵化,培养适合未来发展需求的技术性人才和应用型领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要学习大模型?

2025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岗位与能力培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 大模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正逐渐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模型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 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机视觉 、 智能推荐等领域 ,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和机遇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适合人群

  • 在校学生: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编程基础和一定的数学基础,有志于深入AGI大模型行业,希望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 IT行业从业人员:包括在职或失业者,涵盖开发、测试、运维、产品经理等职务。拥有一定的IT从业经验,至少1年以上的编程工作经验,对大模型技术感兴趣或有业务需求,希望通过课程提升自身在IT领域的竞争力。
  • IT管理及技术研究领域人员:包括技术经理、技术负责人、CTO、架构师、研究员等角色。这些人员需要跟随技术发展趋势,主导技术创新,推动大模型技术在企业业务中的应用与改造。
  • 传统AI从业人员:包括算法工程师、机器视觉工程师、深度学习工程师等。这些AI技术人才原先从事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等领域工作,现需要快速补充大模型技术能力,获得大模型训练微调的实操技能,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趋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课程精彩瞬间

大模型核心原理与Prompt:掌握大语言模型的核心知识,了解行业应用与趋势;熟练Python编程,提升提示工程技能,为Al应用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AG应用开发工程:掌握RAG应用开发全流程,理解前沿技术,提升商业化分析与优化能力,通过实战项目加深理解与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gent应用架构进阶实践:掌握大模型Agent技术的核心原理与实践应用,能够独立完成Agent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升多智能体协同与复杂任务处理的能力,为AI产品的创新与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模型微调与私有化大模型:掌握大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技能,提升模型优化与部署能力,为大模型项目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顶尖师资,深耕AI大模型前沿技术

实战专家亲授,让你少走弯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对一学习规划,职业生涯指导

  • 真实商业项目实训
  • 大厂绿色直通车

人才库优秀学员参与真实商业项目实训

以商业交付标准作为学习标准,具备真实大模型项目实践操作经验可写入简历,支持项目背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厂绿色直通车,冲击行业高薪岗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文中涉及到的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