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中SVPWM关于调制问题的理解
SVPWM相比SPWM具有更高的直流电压利用率。SPWM的线电压峰值仅为0.866Udc,而SVPWM通过优化调制方式可达到Udc。其核心在于:1)利用空间矢量合成,最大输出电压为Udc/√3;2)采用马鞍波调制,注入三次谐波"削平"波形,在不发生过调制的情况下提升15.47%的利用率;3)当调制比M=1时对应线性调制范围。这种技术使逆变器输出线电压达到直流母线电压水平,显著提高了电能转换效率。
我们首先阐述为什么要使用SVPWM:因为SPWM的直流电压利用率小造成浪费
分析:
相电压Vphase:电机每相对中心点之间的电压 (逆变器的Vphase = Udc / 2)
线电压Vline:任意两相之间的电压差,而Vline = Vphase * sqrt(3)
直流电压利用率:线电压与直流电压之比
SPWM线电压Vline = Vphase * sqrt(3) = Udc / 2 * sqrt(3) = 0.866Udc,利用率0.866造成浪费
为什么用SVPWM?
SVPWM的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为:Vline = Vphase * sqrt(3) = Udc/sqrt(3)* sqrt(3) = Udc
此时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为1
可以看到,SPWM的直流电压利用率是 0.866会造成浪费,故我们采用更高效的SVPWM,即期望线电压为Udc
1.数值关系
在SVPWM中 ,由开关管状态生成的六个基本非零电压的幅值为,由Clark变换:
在开关管(100)状态,Ua=Udc,Ub=0,Uc=0,Ualpha和Ubeta的值为:即
即Ualpha = 2/3Udc

在上图中,开关状态 (1,0,0) 对应的空间电压矢量 U1 位于α轴上,其幅值为 2/3Udc
即:六边形外切圆的半径为 2/3Udc
根据三角形关系,得到内切圆半径(上图绿色的线)即我们所能达到的所需电压的最大幅值为Uout = Uref = Udc/sqrt(3)
2.关于调制比:
定义:调制波幅峰值和载波峰值的比值,其中Aref是调制波的峰值,Af是载波的峰值
而在SVPWM中,我们定义调制比为:,式子中,Um即为Uout
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定义调制比?
回答:SVPWM中,我们定义载波电压为逆变器能输出的最大峰值电压即六边形内切圆,即为内切圆半径,为Udc/sqrt(3),定义调制波为我们生成给定电压的模长Uout,
(1)若我们生成所需的电压为内切圆的Uref = Udc/sqrt(3),带入上式调制比公式得到M=1,即在线性调制范围内,此时多为同步调制(即载波频率不变)
(2)若我们生成所需的电压为外切圆的Uref = 2/3Udc,带入上式调制比公式得到M=1.154,即在非线性调制范围内,此时合成的电压矢量不是完美的圆
3.马鞍波的作用(提高母线电压利用率 )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不发生过调制的情况下,SVPWM能输出的相电压峰值为Udc/sqrt(3),即线电压最大峰值为Udc,即我们希望得到线电压为幅值最大为Udc的完美正弦波。而若我们以标准的幅值最大为Udc的正弦波为调制波,(即SPWM),理论上调制波和载波比最大为1,输出相电压峰值为Udc/2小于Udc/sqrt(3),电压利用率小
Udc/sqrt(3) / Udc/2 = 1.1547,即SVPWM比SPWM利用率提高15.47%
而若再增大正弦调制波幅值会造成过调制。
如何在不造成过调制的情况下提高母线电压的利用率?
我们在标准正弦波的基础上注入三次谐波,让正弦波的顶被“削平”,即降低了调制波的幅值,而三相的三次谐波会相互抵消,不会出现在最终的线电压输出里,而马鞍波作为调制波在调制后生成的基波分量是相电压峰值为Udc/sqrt(3)即最大线电压Udc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