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ublist
写文章

简介

该用户还未填写简介

擅长的技术栈

可提供的服务

暂无可提供的服务

ubuntu使用watch命令实时监测显卡

Nvidia自带了一个 nvidia-smi的命令行工具,会显示显存使用情况,结合watch命令就可以实时监测显卡使用情况。

#GPU#深度学习
KITTI数据集简介与使用

KITTI数据集由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和丰田美国技术研究院联合创办,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自动驾驶场景下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评测数据集。该数据集用于评测立体图像(stereo),光流(optical flow),视觉测距(visual odometry),3D物体检测(object detection)和3D跟踪(tracking)等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车载环境下的性能。

走近人脸检测(2)——VJ人脸检测器及其发展

人脸检测技术的突破发生在2001年,两位杰出的科研工作者Paul Viola和Michael Jones设计了出了一个快速而准确的人脸检测器:在获得相同甚至更好准确度的同时,速度提升了几十上百倍——在当时的硬件条件下达到了每秒处理15张图像的速度,已经接近实时速度25fps(即25帧每秒)。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
OPenCV 图像拼接之------stitching和stitching_detailed

Stitcher类与detail命名空间OpenCV提供了高级别的函数封装在Stitcher类中,使用很方便,不用考虑太多的细节。低级别函数封装在detail命名空间中,展示了opencv算法实现的很多步骤和细节,使熟悉如下拼接流水线的用户,方便自己定制。可见OpenCV图像拼接模块的实现是十分精密和复杂的,拼接的结果很完善,但同时也是费时的,完全不能够实现实时应用。我在研究detail源码时,由

ResNet 6大变体对比

ResNet 6大变体:何恺明,孙剑,颜水成引领计算机视觉这两年

#深度学习
走近人脸检测(1)——基本流程

人脸检测的任务就是判断给定的图像上是否存在人脸,如果人脸存在,就给出全部人脸所处的位置及其大小。由于人脸检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人开始研究,然而受当时落后的技术条件和有限的需求所影响,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脸检测技术才开始加快向前发展的脚步,在新世纪到来前的最后十年间,涌现出了大量关于人脸检测的研究工作,这时期设计的很多人脸检测器已经有了现代人脸检测技术的影子,例如可

#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
深度学习——激活函数Sigmoid/Tanh/ReLU

一般情况下,使用ReLU会比较好1、使用 ReLU,就要注意设置 learning rate,不要让网络训练过程中出现很多 “dead” 神经元;2、如果“dead”无法解决,可以尝试 Leaky ReLU、PReLU 、RReLU等Relu变体来替代ReLU;3、不建议使用 sigmoid,如果一定要使用,也可以用 tanh来替代。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训练过程

2006年,Hinton提出了在非监督数据上建立多层神经网络的一个有效方法,该方法分为两步,一是每次训练一层网络,二是调优,使原始表示x向上生成的高级表示r和该高级表示r向下生成的x'尽可能一致:1、首先逐层构建单层神经元,这样每次都是训练一个单层网络。2、当所有层训练完后,Hinton使用wake-sleep算法进行调优。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
Tensorflow playground(Tensorflow游乐场)

Tensorflow是Google推出的机器学习开源平台。Google发布了Tensorflow playground(Tensorflow游乐场)。地址:http://playground.tensorflow.org。而有了Tensorflow游乐场,我们就可以在浏览器中训练神经网络,同时可以修改各种超参数,以图像化的方式更直观地了解到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

#tensorflow#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共 37 条
  • 1
  • 2
  • 3
  • 4
  • 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