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该用户还未填写简介
擅长的技术栈
可提供的服务
暂无可提供的服务
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超级智能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相当清晰的轨迹:从 Good 对“智能爆炸”的早期直觉,到 Bostrom 对路径与风险的系统化分析,再到 Yudkowsky、Russell 等人对控制问题和对齐范式的深入挖掘,学界和思想界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思考框架。2020s 年代的大模型浪潮和前沿 AI 的快速进展,则把这些理论从遥远未来推到了现实议程上,让“人工超级智能”从一个抽象

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超级智能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相当清晰的轨迹:从 Good 对“智能爆炸”的早期直觉,到 Bostrom 对路径与风险的系统化分析,再到 Yudkowsky、Russell 等人对控制问题和对齐范式的深入挖掘,学界和思想界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思考框架。2020s 年代的大模型浪潮和前沿 AI 的快速进展,则把这些理论从遥远未来推到了现实议程上,让“人工超级智能”从一个抽象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和前瞻,我们既见证了人工智能从萌芽走向繁荣的非凡历程,也深刻认识到其未来道路上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史告诉我们,每一次技术范式的更替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创新和不懈探索。从符号AI到机器学习再到深度学习,AI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如今,人工智能的应用早已超越实验室,深入医疗、金融、工业、交通、教育等诸多领域,为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效益。但AI技术并非中性的工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和前瞻,我们既见证了人工智能从萌芽走向繁荣的非凡历程,也深刻认识到其未来道路上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史告诉我们,每一次技术范式的更替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创新和不懈探索。从符号AI到机器学习再到深度学习,AI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如今,人工智能的应用早已超越实验室,深入医疗、金融、工业、交通、教育等诸多领域,为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效益。但AI技术并非中性的工

在日常舆论中,我们谈 AI 伦理与治理时,习惯从三个角度展开:一是技术公司和研发团队如何“负责任创新”,二是政府如何制定监管政策,三是普通公众如何应对 AI 带来的社会冲击。但是,恰恰有一群人常常被忽视:正在高校里学习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的学生。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大量关键 AI 系统将由他们设计、部署并维护,他们今天对 AI 的理解、价值判断以及对政策的态度,都会在看不见的地方折射到未来

回到最初的问题:当我们谈论“AI 与机器人的可持续性”时,到底在谈什么?Tamborini 的这篇论文给出的回答是:我们不应该满足于把可持续性当成一个可以在宣传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形容词,也不应该把它视为可以通过某几条“最佳实践清单”就能落实的技术指标。相反,我们需要把可持续性理解为一个在生态价值、技术实践理性和社会正义之间保持张力的多层次结构,而 AI 和机器人作为“智能生物系统”的一部分,必须在这

从“负责任AI”“可信赖AI”“AI 治理”“信任与安全”,到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科技公司发布的一系列原则、准则与框架,似乎只要把“透明、公平、隐私、问责”几项价值写进文件,AI 就可以自动变得“更有伦理”。相反,它要求 AI 伦理学者、政策制定者和技术从业者,放下对“一次性解决方案”的期待,转而投入到艰苦的跨学科合作与长期实证研究中:在不同文化中做田野,在不同组织里做访谈,在不同项目上做跟踪,在

从技术发展的历程来看,AI音乐生成技术经历了从基于规则的算法作曲、基于统计模型的音乐生成,到现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端到端生成的演进过程。传统的音乐制作需要昂贵的设备、专业的知识和长期的训练,而AI音乐生成技术将这一过程简化为简单的文本输入或直观的交互操作,极大地民主化了音乐创作过程。首先是技术成熟度的快速提升,当前的AI音乐生成系统已经能够产生接近人类创作水准的音乐作品,82%的听众表示难以区分A
人工智能音乐生成技术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爆发期,从实验室的技术演示迅速发展为商业化的成熟产品。根据Digital Ocean 2025年的最新报告,全球AI音乐市场预计将从2023年的39亿美元增长到2033年的38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8%。这一惊人的增长速度反映了AI音乐生成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市场对这类工具日益增长的需求。当前AI音乐生成的技术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