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一位深耕AI应用开发领域的从业者投稿。这位投稿人并非科班出身,本科及工作初期均聚焦金融专业,在一家头部金融机构负责业务分析工作。近两年,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他所在的公司开始布局AI智能体研发,希望通过智能化工具替代部分重复性工作,提升金融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等环节的效率——这一行业趋势,成了他职业转型的关键契机。

不同于多数人观望的态度,这位同学选择主动破局:利用下班后的3小时碎片时间,从Python基础语法学起,逐步深入AI大模型原理、RAG检索增强生成、智能体任务拆解逻辑等核心技术;半年内,他不仅能独立调用主流大模型API,还成功为公司开发出“信贷资料自动审核智能体”,将原本需要3天的人工审核流程压缩至2小时,准确率达92%。如今,他已正式从金融业务岗转岗至AI应用开发组,真正实现了“自学技术上岸”。

在一次技术交流中,他提到一个观点:“AI时代,编程不再是程序员的专属技能,未来人人都能通过AI完成开发任务。”深入沟通后,我发现他对AI智能体的理解远超“工具使用者”的层面,于是提议:“不如把你的学习路径、开发经验和技术细节整理成文字,让更多想入门AI智能体的人少走弯路?”他当即答应,这篇兼具实操性与思考性的分享文,便由此而来。

未来,这位从金融跨界AI的开发者,将以“技术小白成长记”为视角,持续输出智能体开发教程、行业案例拆解、工具使用指南等内容,汇成“智能体小白的技术成长”系列。如果你也对AI应用开发感兴趣,不妨关注这个系列,和他一起从0到1解锁智能体技能。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分享——

1、AI时代:为什么说“人人都是程序员”

点开这篇文章的你,或许是想了解AI应用开发的入门方法,或许是好奇“非技术背景如何做AI开发”——别急,我会从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帮你快速建立认知:什么是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智能体和普通AI工具有何区别?为什么普通人也能做AI开发?

先聊聊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

我们常说的AI应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算法开发”,而是以预训练大模型(LLM)为核心,通过技术手段让大模型“适配具体场景”的过程。比如用RAG技术让大模型能调用外部知识库(像企业内部文档、行业数据库),用工具调用能力让大模型能联网、生成表格、处理数据——这些“增强大模型能力”的操作,就是AI应用开发的核心。

而你可能听过的“智能体(Agent)”,比如近期热度很高的Manus、AutoGPT,其实是AI应用的“进阶形态”。如果说普通AI工具是“单一技能的执行者”,智能体就是“多技能协同的管理者”——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多个AI模块的组合体”,通过任务拆解、工具调度、结果整合,完成普通人或单一AI难以处理的复杂任务。

img
(图源 Manus 官网)

举个金融场景的例子:如果你的需求是“整理2018-2024年中国平安的股价数据,分析每年波动与宏观经济、行业政策的关联,生成带图表的分析报告并导出为Excel”——这个任务若交给人工,至少需要1周时间,但智能体可以这样高效完成:

  1. 任务拆解:将需求拆分为“数据检索”“政策关联分析”“图表生成”“报告撰写”“格式导出”5个子任务;
  2. 工具调度:把“数据检索”交给联网AI模块(获取实时股价),“政策关联分析”交给加载了金融知识库的大模型,“图表生成”交给Excel自动化工具;
  3. 结果整合:将各模块输出的内容汇总,按逻辑梳理成报告,最终导出为可编辑的文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中明确提到,“智能体将成为AI落地的核心载体”;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也在“百度世界2024”大会上指出,“多智能体协作将重构产业效率”——这意味着,智能体不是“小众玩具”,而是未来AI应用的主流方向。

再说说AI应用开发和传统开发的区别:传统开发中,程序员需要把每一步逻辑写清楚,比如做一个计算器,要手动编写“10+5=15”的计算规则;但AI应用开发是“规则外包”——你不用写计算逻辑,只需告诉大模型“计算10加5的结果”,它就能直接输出答案。这种“把复杂逻辑交给AI,开发者聚焦场景需求”的模式,正是AI应用开发的核心优势。

2、AI应用开发:为什么成了“必学技能”

可能有人会问:“我不做技术岗,为什么要了解AI应用开发?”其实,AI应用开发的重要性,早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核心体现在三个层面:

(1)突破“人力与技术”的双重限制

传统行业中,很多复杂问题因“人力不足”或“技术壁垒”难以解决:比如医疗领域,基层医院医生可能因经验不足漏诊罕见病,但“医疗辅助诊断智能体”能调用全球病例库,为医生提供参考;金融领域,人工审核信贷资料时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但AI智能体能快速识别资料漏洞、匹配风险模型,降低坏账率;农业领域,农民难以精准判断土壤肥力,但“种植优化智能体”能结合气候数据、土壤检测结果,给出定制化施肥方案。

(2)让效率提升“不止于快”

AI应用带来的效率提升,不是“把1小时的工作缩到30分钟”,而是“让原本做不到的事变得可行”:比如客服场景,传统人工客服最多同时对接3个客户,而“智能客服体”能24小时响应 thousands of 用户咨询,还能通过用户对话自动标记需求类型,转接给对应业务岗;供应链场景,“智能调度体”能实时跟踪物流信息、预测库存缺口,比人工规划减少20%的运输成本;制造业场景,AI质检机器人能识别肉眼难辨的产品瑕疵,准确率比人工提升30%以上。

(3)催生“前所未有的创新”

AI应用正在重构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从自动驾驶汽车(多智能体协同感知路况),到AI生成式内容(如根据文字描述生成设计图、视频),再到个性化服务(电商平台的“智能推荐体”根据用户浏览记录推荐商品,教育平台的“学习规划体”根据学生薄弱点定制课程)——这些创新,本质上都是AI应用开发的成果。

更关键的是,AI的潜力需要“应用”才能落地:如果把大模型比作“拥有强大算力的大脑”,那么AI应用开发就是“给大脑装上手脚”——没有应用,大模型只是一个“能聊天的工具”;有了应用,大模型才能走进医疗、金融、教育等行业,真正创造价值。

3、普通人入门:AI应用开发需要哪些技能?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AI开发听起来很难”——但实际上,非技术背景的人也能入门,核心需要掌握两方面能力:

(1)大模型基础:“知其能,知其不能”

不用深入研究算法原理,只需了解三个关键点:

  • 原理认知:知道大模型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用海量数据训练而成,理解“为什么它能生成文本、做推理”;
  • 能力边界:清楚大模型的优势(如快速生成内容、处理多模态数据)和局限(如易产生“幻觉”、无法实时获取新信息);
  • 模型选择:了解主流大模型的特点,比如DeepSeek系列在中文场景表现优异,GPT系列在多语言处理上有优势,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型。

(2)应用开发基础:“会用工具,能搭流程”

不用精通编程语言,核心掌握四个技能:

  • API调用:多数大模型厂商(如百度文心、阿里通义)会提供API接口,你只需按照文档说明,用简单的Python代码调用即可;
  • 基础编程:掌握Python的基础语法(如变量、循环、函数),能看懂简单的代码逻辑——推荐从“Python入门到实践”类教程开始,1-2周就能上手;
  • 开发框架:了解LangChain、LlamaIndex等主流AI开发框架,这些框架相当于“预制好的模块”,你可以直接组合模块,搭建智能体的任务流程;
  • 简单界面设计:如果需要让别人使用你的AI应用,可以用Streamlit、Gradio等工具,快速制作可视化界面(不用写复杂的前端代码,拖拽组件即可)。

img

更重要的是,“自然语言编程”正在降低入门门槛: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曾预测,“未来10年,人们可能不再需要写传统代码,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AI就能自动生成开发方案”——虽然这一愿景尚未完全实现,但目前已有工具能支持“用文字描述功能,生成简单的AI应用代码”,比如ChatGPT的Code Interpreter、阿里云的“AI开发助手”。

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从金融专业转AI开发时,我连Python的“for循环”都不会,但通过“先学基础工具→再做小项目→遇到问题查文档”的路径,3个月内就完成了第一个智能体开发。其实,AI应用开发的核心不是“技术有多难”,而是“是否愿意动手尝试”——毕竟,在这个AI快速迭代的时代,“敢开始”就已经赢过了多数观望者。

如何学习大模型 AI ?

由于新岗位的生产效率,要优于被取代岗位的生产效率,所以实际上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是提升的。

但是具体到个人,只能说是: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在一线科技企业深耕十二载,见证过太多因技术卡位而跃迁的案例。那些率先拥抱 AI 的同事,早已在效率与薪资上形成代际优势,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大模型的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我们整理出这套 AI 大模型突围资料包

  • ✅ 从零到一的 AI 学习路径图
  • ✅ 大模型调优实战手册(附医疗/金融等大厂真实案例)
  • ✅ 百度/阿里专家闭门录播课
  • ✅ 大模型当下最新行业报告
  • ✅ 真实大厂面试真题
  • ✅ 2025 最新岗位需求图谱

所有资料 ⚡️ ,朋友们如果有需要 《AI大模型入门+进阶学习资源包》下方扫码获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 全套AI大模型应用开发视频教程

(包含提示工程、RAG、LangChain、Agent、模型微调与部署、DeepSeek等技术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大模型系统化学习路线

作为学习AI大模型技术的新手,方向至关重要。 正确的学习路线可以为你节省时间,少走弯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最科学最系统的学习成长路线图和学习规划,带你从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 大模型学习书籍&文档

学习AI大模型离不开书籍文档,我精选了一系列大模型技术的书籍和学习文档(电子版),它们由领域内的顶尖专家撰写,内容全面、深入、详尽,为你学习大模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④ AI大模型最新行业报告

2025最新行业报告,针对不同行业的现状、趋势、问题、机会等进行系统地调研和评估,以了解哪些行业更适合引入大模型的技术和应用,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大模型的优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⑤ 大模型项目实战&配套源码

学以致用,在项目实战中检验和巩固你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为你找工作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⑥ 大模型大厂面试真题

面试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需要充分的准备。在你已经掌握了大模型技术之后,就需要开始准备面试,我精心整理了一份大模型面试题库,涵盖当前面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让你在面试中游刃有余

图片

以上资料如何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大家都在学大模型?

最近科技巨头英特尔宣布裁员2万人,传统岗位不断缩减,但AI相关技术岗疯狂扩招,有3-5年经验,大厂薪资就能给到50K*20薪!

图片

不出1年,“有AI项目经验”将成为投递简历的门槛。

风口之下,与其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坐等被行业淘汰,不如先人一步,掌握AI大模型原理+应用技术+项目实操经验,“顺风”翻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些资料真的有用吗?

这份资料由我和鲁为民博士(北京清华大学学士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共同整理,现任上海殷泊信息科技CEO,其创立的MoPaaS云平台获Forrester全球’强劲表现者’认证,服务航天科工、国家电网等1000+企业,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发表论文50+篇,获NASA JPL火星探测系统强化学习专利等35项中美专利。本套AI大模型课程由清华大学-加州理工双料博士、吴文俊人工智能奖得主鲁为民教授领衔研发。

资料内容涵盖了从入门到进阶的各类视频教程和实战项目,无论你是小白还是有些技术基础的技术人员,这份资料都绝对能帮助你提升薪资待遇,转行大模型岗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全套大模型资料如何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