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后台提问,问题大同小异,却戳中了很多想入局大模型朋友的痛点:

  • “哥,我做了3年后端开发,现在想转大模型,能给点具体建议吗?”
  • “市面上大模型课程太多了,从原理到实战都有,不知道该从哪门开始学才不浪费时间?”
  • “跟着教程搭了个开源模型,结果环境配置、数据准备全是问题,是不是我没天赋做这行?”

今天这篇内容,我不打算堆砌大模型的理论知识——那些教科书上都能查到的原理,对想转行、入门的朋友来说,远不如"怎么选方向"“怎么避坑"实用。作为一个从后端转大模型、带过百余名学员的训练营主理人,我想站在"过来人的实战视角”,跟你聊点真东西:

大模型转行到底该从哪切入?哪些人适合做?新手选什么方向能快速落地?又有哪些坑一踩就容易放弃?

内容有点长,但每句话都是我这几年带学员、对接企业需求时总结的实战经验。如果你真的想踏实入局大模型,不想做"只会看课程、不会落地"的理论党,建议认真读完,或者先收藏,后面遇到困惑时再翻出来看。

一、先搞懂:大模型不只是ChatGPT,看清技术栈再动手

很多人对大模型的认知,还停留在"能聊天的ChatGPT"上。但其实,ChatGPT只是大模型技术栈的"上层应用"——就像我们用的手机APP,背后需要服务器、数据库、开发框架支撑一样,大模型能跑起来,靠的是底层的数据处理、训练平台、算法优化、推理部署这些"骨架"。

如果一上来就盯着"调模型"“做对话”,很容易像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方向。先搞清楚大模型的核心岗位方向,才能选对适合自己的路。

大模型4大核心岗位方向(附适合人群)

结合我帮学员改简历、对接企业招聘需求的经验,大模型相关岗位主要分为4类,每类的入门门槛、适合人群差异很大,直接帮你整理成了表格:

类型 岗位关键词 核心工作内容 适合人群
1. 数据方向 数据构建、预处理、标注、质量评估、评测集设计 清洗原始数据、过滤敏感内容、构建prompt-响应对、设计模型效果评测标准 零基础转行者、非技术背景但细心的人,入门门槛最低,上手最快
2. 平台方向 分布式训练、GPU资源调度、模型流水线搭建、自动化训练系统 搭建数据到训练的完整链路、管理GPU资源避免浪费、做训练/推理的自动化工具 有后端/DevOps/大数据经验的工程师,能复用之前的工程能力
3. 应用方向 LLM算法、RAG检索增强、AIGC应用开发、对话系统落地 基于大模型做具体业务产品,比如知识问答机器人、AIGC绘图工具、智能客服 有一定算法基础,或想做"能直接看到效果"产品的人
4. 部署方向 模型压缩、推理加速、端侧部署、多卡并发优化 把训练好的模型压缩到更小体积、提升推理速度、适配手机/服务器等不同场景 有底层开发经验(如CUDA、C++)、系统优化能力强的人

为什么要先讲这个?因为我见过太多人一上来就喊"我要做算法"“我要调大模型”,结果学了半个月发现:没有高质量数据,模型根本训不起来;不懂平台搭建,代码跑不起来;不会部署,训好的模型也没法用——最后心态崩了,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大模型。

其实不是你不行,是一开始就选错了切入角度。比如后端工程师,完全可以先从"平台方向"入手,复用自己的分布式系统、脚本开发能力,比从零学算法容易得多。

二、新手最容易踩的3个坑,避开就能少走3个月弯路

很多人入门大模型失败,不是因为技术难,而是踩了"认知误区"——方向错了,再努力也白费。我总结了3个新手最常犯的错误,帮你提前避开:

误区1:把"调模型"当目标,忽略"落地能力"

很多新手想象中的大模型工作是:每天在大厂里调ChatGPT的参数,跑训练、看效果,高大上又轻松。但真实情况是:

  • 一个大模型团队里,真正"调核心模型"的人不到5%,剩下95%的人都在做"链路搭建、数据清洗、demo落地";
  • 企业招新人,首先看的不是"你会不会调超参",而是"你能不能把一个简单的模型服务跑起来"。

我给新手的第一个建议:把目标从"调模型"改成"做出能落地的小产品"。哪怕是用开源模型搭一个简单的"电影推荐对话机器人",哪怕功能很简陋,也比只会背"LoRA原理""SFT步骤"有用——至少你走通了"数据-模型-部署"的完整链路,这才是企业需要的能力。

误区2:跟风学热门技术,却不知道用在哪

LoRA、SFT、RLHF、vLLM、QLoRA……这些词一出来,很多人就像打卡一样,看到课程就学,看到文章就收藏。但最后问他"这些技术能解决什么问题",却答不上来——变成了"啥都知道一点,啥都不会用"的"理论党"。

大模型的学习,一定要"问题驱动":先想清楚你要解决什么业务问题,再反推需要学哪些技术。比如你想做一个"公司内部文档问答机器人",那你需要学的是:

  • 如何用RAG(检索增强)让模型能查文档;
  • 如何清洗公司文档,变成模型能读的数据;
  • 如何把模型部署到公司服务器,让同事能访问。

而不是"我先学LoRA,再学SFT,学完再想怎么用"——这样很容易学了就忘,还找不到方向。

误区3:觉得"搞AI不用写代码",忽略工程能力

很多人以为做大模型就是"看论文、调参数",不用像做后端一样写脚本、搭系统。但实际上,80%的大模型工作都是"工程活"

  • 要写爬虫爬数据,给模型喂"粮食";
  • 要用Python写脚本清洗数据,处理格式;
  • 要部署模型到服务器,调依赖、解决环境冲突;
  • 要做监控脚本,看模型推理是否正常。

我见过很多学员,理论学得很扎实,但连Pandas处理数据都不熟练,结果跑一个简单的demo都要卡好几天。记住:不管是做数据、平台还是应用方向,代码能力都是基础——不会写代码,就像厨师不会用锅铲,再懂菜谱也做不出菜。

三、4个方向怎么选?新手入门优先级推荐

结合我带过100+转行者的经验,不同背景的人,入门方向的优先级完全不同。这里给你分方向拆解,帮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① 数据方向:新手首选,0基础也能快速出成果

别觉得"做数据"是"脏活累活"——现在大模型行业最缺的就是"懂数据的人"。因为模型效果好不好,80%取决于数据质量,而且这个方向入门门槛低、能快速落地、简历上容易写成果,是新手切入的"黄金赛道"。

要学什么?
  • 基础:数据清洗(去重、补缺失值、统一格式)、敏感数据过滤(脏话、违规内容);
  • 进阶:prompt-响应对构建(比如设计"用户问XX,模型答XX"的对话数据)、评测集设计(比如判断模型回答是否准确的标准)。
用什么工具?

不用学复杂框架,基础工具就够:Python、Pandas(处理数据)、Label Studio(标注数据)、LangChain(简单处理文档),甚至Excel都能用来做初步的数据整理。

适合谁?
  • 完全零基础的转行者(比如刚毕业、想从其他行业转来);
  • 细心、有耐心,逻辑清晰的人(比如之前做行政、运营,想转技术岗);
  • 想先在简历上积累"实战项目"的人(比如做一个"电影评论数据清洗+评测集"项目,就能写进简历)。

一句话总结:数据方向是"投入少、见效快"的入门选择,先把数据玩明白,后面转其他方向也更容易。

② 平台方向:后端/大数据工程师转行,无缝衔接

如果你之前做过后端、大数据、DevOps,那平台方向就是你的"舒适区"——能直接复用你之前的技术能力(分布式系统、资源调度、脚本开发),转行成本最低,而且薪资不低。

主要做什么?
  • 搭建训练流水线:把"数据输入→模型训练→效果评估"的流程自动化,不用每次手动跑;
  • GPU资源管理:比如公司有10张GPU,怎么分配给不同的训练任务,避免浪费;
  • 做自动化工具:比如写一个脚本,能一键启动模型训练,自动保存日志。
要具备什么能力?
  • 代码:Python(写脚本)、Shell(调系统);
  • 工具:Docker/Kubernetes(容器化)、DeepSpeed/FSDP(分布式训练框架);
  • 基础:懂一点大模型训练流程,不用深入算法细节。
怎么练手?

可以从简单项目开始:比如用Docker搭一个"LoRA训练环境",实现"上传数据就能自动训练"的功能;或者用Kubernetes做一个简单的GPU资源调度工具,分配不同任务的GPU使用量。

适合谁?
  • 后端、DevOps、大数据工程师;
  • 喜欢搭系统、做工具,不喜欢深入算法细节的人。

③ 应用方向:最"显眼"但也最卷,建议有基础再入

应用方向是大模型最"出圈"的方向——比如ChatGPT、AI绘图工具、智能客服,都属于这个领域。但这个方向竞争最激烈,对业务理解要求高,新手不建议直接冲,最好先有其他方向的基础再切入。

要学什么?
  • 核心:RAG(检索增强)、Prompt工程(设计提示词让模型输出更好);
  • 进阶:多模态(文本+图片+语音结合)、业务逻辑整合(把模型接入现有系统)。
怎么练手?

先做小demo,再逐步复杂:比如先做一个"本地小说问答机器人"(用RAG让模型读小说,能回答剧情),再升级成"带UI的在线问答工具",最后接入第三方API(比如天气API,让机器人能查天气)。

适合谁?
  • 有一定算法基础,或做过产品、懂业务的人;
  • 想做"能直接给用户用的产品",喜欢从0到1落地项目的人。

新手建议:先做1-2个数据方向的项目,理解数据和模型的关系,再切入应用方向——这样你能更清楚"模型需要什么数据",做出来的产品效果更好,也更容易落地。

④ 部署方向:高门槛高回报,不建议新手直接入

部署方向是大模型的"幕后英雄"——比如把100G的大模型压缩到10G,还不影响效果;把推理速度提升2倍,帮公司省一半GPU成本。这个方向薪资高、需求稳,但门槛也高,新手不建议直接冲。

主要做什么?
  • 模型压缩:用量化、裁剪、蒸馏等技术,缩小模型体积;
  • 推理加速:用TensorRT、vLLM等框架,提升模型响应速度;
  • 端侧部署:把模型装到手机、嵌入式设备上,适配不同硬件。
为什么不建议新手直接入?

需要掌握底层技术:比如懂CUDA编程、会调C++框架、理解模型底层结构,这些对新手来说太难,很容易挫败。

合理路径:先做平台方向,再转部署

如果你对部署感兴趣,可以先从平台方向入手,做模型训练、部署的基础工作,积累"系统优化"经验,再逐步学量化、加速技术——这样循序渐进,更容易上手。

四、新手入门路线图:0-6个月,从入门到能投简历

很多人问我"该怎么安排学习时间",这里给你一份实战路线图,按阶段推进,避免盲目学习:

✅ 第1阶段(0-1个月):认知+方向定位

  • 目标:搞懂大模型基本概念,确定自己的方向;
  • 要做的事:
    1. 看1-2本入门书(比如《大模型实战》),搞懂GPT、RAG、LoRA等基础概念;
    2. 看3-5个企业招聘需求,了解目标方向需要什么技能(比如数据方向要看"会Pandas、Label Studio");
    3. 做一个"方向决策表":把4个方向的"入门难度、匹配自己的技能、感兴趣程度"列出来,选1个主攻方向。

✅ 第2阶段(1-3个月):实战积累,跑通完整链路

  • 目标:做1-2个小项目,掌握目标方向的核心技能;
  • 要做的事:
    1. 找开源项目模仿:比如数据方向可以找"新闻数据清洗"项目,平台方向可以找"简易训练流水线"项目;
    2. 自己动手改:比如在开源项目基础上,加一个"敏感数据过滤功能",或者优化数据清洗脚本;
    3. 记录过程:把项目步骤、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写成博客(发在知乎、掘金),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打造技术影响力。

✅ 第3阶段(3-6个月):项目打磨+简历准备

  • 目标:做一个完整的"能拿出手"的项目,优化简历,准备面试;
  • 要做的事:
    1. 聚焦一个细分场景:比如数据方向可以做"电商评论数据标注+评测集",应用方向可以做"校园问答机器人";
    2. 完善项目细节:比如加监控功能、写使用文档、优化效果(比如数据清洗准确率提升10%);
    3. 简历优化:把项目成果量化(比如"清洗10万条数据,准确率95%"“搭建训练流水线,减少50%手动操作”),突出实战能力;
    4. 投小公司/实习:先从小公司入手,积累面试经验,再冲击大厂。

五、大模型训练营:适合谁?能解决什么问题?

很多人问我"要不要报训练营"——其实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报,关键看你有没有"痛点"。如果你有以下情况,报训练营能帮你节省时间、少走弯路:

  • 完全0基础,不知道从哪开始,看免费课程越看越迷茫;
  • 学了很多理论,但自己动手就卡壳,没人指导,问题堆成山;
  • 想冲秋招/春招,需要快速积累项目经验,优化简历,找内推资源。

我们训练营做的事,就是帮你"踩平门槛":

  • 不用啃论文:把复杂的理论转化成"能动手的实操课",比如RAG不是讲原理,而是带你做一个"文档问答机器人";
  • 项目落地有保障:提供真实业务数据(比如电商评论、企业文档),带你从0到1做项目,遇到问题有导师1对1指导;
  • 帮你对接资源:每周直播答疑、改简历,还有合作企业的内推机会——过去我们学员有转行进字节、百度、创业公司的,也有应届生拿到大厂offer的。

当然,如果你自学能力强,能自己找项目、解决问题,也可以不用报——训练营的核心价值,是帮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六、最后:大模型入行,别求快,求"稳"

很多人担心"大模型红利期过了",想急着入门、急着卷算法。但其实现在行业缺的不是"懂理论的人",而是"能落地的人"——你能搭一个能用的RAG系统,能把模型压缩到能用在手机上,能清洗数据提升模型效果,这些都是"硬技能",不管红利期怎么变,都有用。

给新手的最后一句建议:别一开始就想着"做大事",先把小事做扎实——比如先清洗好1万条数据,再搭一个简单的demo,再优化效果。一步一步来,先"活下来"(能入门、能找到工作),再"站稳"(能独立做项目),最后再"追前沿"(学新技术、做复杂项目)。

选对方向,避开坑,踏实动手,你一定能在大模型行业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何学习大模型 AI ?

由于新岗位的生产效率,要优于被取代岗位的生产效率,所以实际上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是提升的。

但是具体到个人,只能说是: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在一线科技企业深耕十二载,见证过太多因技术卡位而跃迁的案例。那些率先拥抱 AI 的同事,早已在效率与薪资上形成代际优势,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大模型的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我们整理出这套 AI 大模型突围资料包

  • ✅ 从零到一的 AI 学习路径图
  • ✅ 大模型调优实战手册(附医疗/金融等大厂真实案例)
  • ✅ 百度/阿里专家闭门录播课
  • ✅ 大模型当下最新行业报告
  • ✅ 真实大厂面试真题
  • ✅ 2025 最新岗位需求图谱

所有资料 ⚡️ ,朋友们如果有需要 《AI大模型入门+进阶学习资源包》下方扫码获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 全套AI大模型应用开发视频教程

(包含提示工程、RAG、LangChain、Agent、模型微调与部署、DeepSeek等技术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大模型系统化学习路线

作为学习AI大模型技术的新手,方向至关重要。 正确的学习路线可以为你节省时间,少走弯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最科学最系统的学习成长路线图和学习规划,带你从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 大模型学习书籍&文档

学习AI大模型离不开书籍文档,我精选了一系列大模型技术的书籍和学习文档(电子版),它们由领域内的顶尖专家撰写,内容全面、深入、详尽,为你学习大模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④ AI大模型最新行业报告

2025最新行业报告,针对不同行业的现状、趋势、问题、机会等进行系统地调研和评估,以了解哪些行业更适合引入大模型的技术和应用,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大模型的优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⑤ 大模型项目实战&配套源码

学以致用,在项目实战中检验和巩固你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为你找工作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⑥ 大模型大厂面试真题

面试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需要充分的准备。在你已经掌握了大模型技术之后,就需要开始准备面试,我精心整理了一份大模型面试题库,涵盖当前面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让你在面试中游刃有余

图片

以上资料如何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大家都在学大模型?

最近科技巨头英特尔宣布裁员2万人,传统岗位不断缩减,但AI相关技术岗疯狂扩招,有3-5年经验,大厂薪资就能给到50K*20薪!

图片

不出1年,“有AI项目经验”将成为投递简历的门槛。

风口之下,与其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坐等被行业淘汰,不如先人一步,掌握AI大模型原理+应用技术+项目实操经验,“顺风”翻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些资料真的有用吗?

这份资料由我和鲁为民博士(北京清华大学学士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共同整理,现任上海殷泊信息科技CEO,其创立的MoPaaS云平台获Forrester全球’强劲表现者’认证,服务航天科工、国家电网等1000+企业,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发表论文50+篇,获NASA JPL火星探测系统强化学习专利等35项中美专利。本套AI大模型课程由清华大学-加州理工双料博士、吴文俊人工智能奖得主鲁为民教授领衔研发。

资料内容涵盖了从入门到进阶的各类视频教程和实战项目,无论你是小白还是有些技术基础的技术人员,这份资料都绝对能帮助你提升薪资待遇,转行大模型岗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全套大模型资料如何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