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增强生成(RAG)作为大模型应用开发的核心技术,其核心价值在于为模型注入外部知识以降低"幻觉"概率。然而,传统RAG依赖语义向量的近邻检索,难以捕捉数据间的关联结构;为此,GraphRAG应运而生,通过图谱结构突破这一局限。本文将系统解析传统RAG与GraphRAG的技术原理、优劣势,并探讨两者协同的实践路径。
img

一、传统RAG技术:基于向量的语义检索框架

RAG(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的核心逻辑可拆解为"检索-增强-生成"三环节,其中"检索"作为前置步骤,决定了模型生成的信息基础。当前主流的实现方式被称为"基础版RAG",其检索过程完全依赖语义向量匹配。

技术原理与实现流程

传统RAG的检索链路以向量化为核心:首先通过嵌入模型(如Sentence-BERT、OpenAI Embedding)将原始文本与用户查询转化为高维向量;随后借助向量数据库(如Pinecone、Milvus)的近似最近邻搜索(ANN)算法,从向量空间中匹配与查询语义最接近的文本片段;最终将这些片段作为上下文输入大模型,生成基于特定知识的回答。

这种架构下的数据集通常以独立文本块为单位,每个文本块对应唯一向量。例如在产品手册检索中,每章节内容会被拆分为若干片段,分别生成向量存入数据库。当用户询问"如何重置设备"时,系统能快速定位到包含"重置步骤"的文本块,确保回答的针对性。

典型应用与局限

在数据独立性较强的场景(如FAQ问答、文档查询)中,传统RAG表现高效。例如电商客服系统中,用户询问"退货政策"时,系统可直接检索到对应条款文本,无需关注其他无关内容。

但其局限也十分明显:向量空间仅能反映语义相似度,无法编码数据间的逻辑关联。以法律案例库为例,传统RAG能找到与"合同纠纷"语义相似的案例,但无法揭示案例间的援引关系、法官的裁判倾向传承等深层关联。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特性,在需要关联分析的场景(如学术文献综述、企业关系图谱查询)中效果受限。

二、GraphRAG技术:基于知识图谱的关联检索范式

GraphRAG并非单一技术,而是一类将知识图谱引入检索环节的增强方案的统称。其中微软提出的GraphRAG框架因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其核心是通过结构化图谱捕捉实体间的复杂关系,再结合语义检索实现深度知识挖掘。

技术架构与关键流程

微软GraphRAG采用"抽取-构建-检索"的两阶段流程:

1. 知识图谱构建

  • 实体与关系抽取:利用大模型从原始文本中识别预设类型的实体(如人物、组织、地点)及实体间关系(如"合作"、“隶属”)。例如从合同文本中提取"甲方(A公司)"、"乙方(B公司)"及"技术合作"关系。
  • 摘要整合:对同一实体的多源描述(如某公司在不同合同中的角色)进行融合,生成统一实体档案;对重复或关联的关系(如A与B的多次合作)进行摘要,保留关键信息。
  • 社区发现:通过Leiden等图算法识别紧密关联的实体集群(如"科技行业合作网络"),并生成集群级摘要,实现知识的分层组织。

2. 混合检索机制
微软GraphRAG提供三种检索策略:

  • 全局搜索:基于社区摘要的宏观知识检索,适合"某行业合作趋势"等宏观问题;
  • 局部搜索:从问题涉及实体出发,遍历图谱提取关联实体、关系及原始文本,适合"某公司的合作伙伴有哪些"等具体问题;
  • 漂移搜索:结合语义相似度与关系路径的扩展检索,适合"与A公司有间接合作的机构"等探索性问题。

代码实现与技术细节

以合同数据集(含100份模拟合同)为例,GraphRAG的核心实现步骤如下:

实体关系提取:通过指定实体类型引导模型精准抽取,代码示例:

allowed_entities = ["Person", "Organization", "Location"]
# 从文本中提取实体与关系并存入图谱
await ms_graph.extract_nodes_and_rels(texts, allowed_entities)

提取后形成的图谱中,紫色节点代表合同文本,绿色节点代表实体,边表示实体间的关系(如"签署合同"、“位于”)。

社区摘要生成:对识别出的实体集群生成综合描述:

# 生成社区级摘要
await ms_graph.summarize_communities()

生成的社区摘要可揭示"某区域内的主要合作方"、"某类型合同的常见参与方"等深层规律。

混合检索配置:结合向量数据库与图数据库的检索流程:

# 构建向量-图混合检索器
retriever = WeaviateNeo4jRetriever(
    driver=driver,  # Neo4j图数据库连接
    client=client,  # Weaviate向量数据库客户端
    collection="Entities",  # 向量集合名称
    retrieval_query=retrieval_query  # 图检索Cypher查询
)

其中Cypher查询整合了文本片段、实体描述、关系摘要和社区报告,确保检索结果的多维度性。

优势与局限性

GraphRAG的核心优势在于关联理解能力:通过实体关系网络,能回答传统RAG无法处理的关联问题(如"某作者签署的所有合同中,涉及哪些地区的合作")。同时,社区摘要机制实现了知识的结构化升维,为宏观分析提供支撑。

但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 实时性挑战:图谱构建与摘要生成依赖静态计算,新增数据需重新索引,难以支持高频动态更新场景;
  • 复杂度与成本:实体关系抽取的准确性依赖提示词设计和模型能力,大规模图谱的存储与遍历对硬件要求较高;
  • 过度关联风险:通用实体(如"中国")可能与大量节点相连,导致检索结果冗余,需通过类型过滤优化。

三、技术融合:构建更优的混合检索系统

传统RAG与GraphRAG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互补技术。实践中,可根据数据特性与查询需求设计混合架构,兼顾语义效率与关联深度。

融合策略与场景适配

1. 检索阶段融合

  • 对"事实性查询"(如"某合同的签署日期"):优先使用传统RAG,通过向量搜索快速定位精确文本;
  • 对"关联型查询"(如"某公司的合作方有哪些"):触发GraphRAG,通过图谱遍历提取关系网络;
  • 对"分析型查询"(如"某行业的合作模式演变"):结合两种方式,先用GraphRAG获取社区摘要,再用传统RAG补充具体案例文本。

2. 数据处理融合
对原始文本实施"双轨处理":既生成文本块向量存入向量库,又提取实体关系构建图谱。例如在学术文献处理中,摘要部分用于传统RAG的快速检索,作者、引用、关键词等信息则进入图谱,支持合作网络分析。

实践价值与未来方向

混合系统的价值在于平衡"效率"与"深度":传统RAG保证检索的即时性与准确性,GraphRAG提供关联洞察能力。这种架构在法律、医疗、科研等领域尤为重要——例如在药物研发中,既能通过传统RAG快速获取某化合物的实验数据,又能通过GraphRAG分析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 动态图谱更新:通过增量学习技术降低新增数据的索引成本;
  • 智能检索路由:基于查询意图自动选择最优检索路径;
  • 多模态融合:将图像、表格等非文本数据纳入图谱,扩展关联理解的边界。

结语

传统RAG以简洁高效的向量检索为核心,是处理独立结构化数据的理想选择;GraphRAG通过知识图谱突破语义局限,擅长挖掘数据间的关联价值。两者的融合并非技术叠加,而是根据场景需求的智能协同。在大模型应用日益追求"精准性"与"深度"的今天,理解两种技术的特性并灵活运用,将成为构建高质量检索增强系统的关键。

如何学习大模型 AI ?

由于新岗位的生产效率,要优于被取代岗位的生产效率,所以实际上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是提升的。

但是具体到个人,只能说是: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在一线科技企业深耕十二载,见证过太多因技术卡位而跃迁的案例。那些率先拥抱 AI 的同事,早已在效率与薪资上形成代际优势,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大模型的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我们整理出这套 AI 大模型突围资料包

  • ✅ 从零到一的 AI 学习路径图
  • ✅ 大模型调优实战手册(附医疗/金融等大厂真实案例)
  • ✅ 百度/阿里专家闭门录播课
  • ✅ 大模型当下最新行业报告
  • ✅ 真实大厂面试真题
  • ✅ 2025 最新岗位需求图谱

所有资料 ⚡️ ,朋友们如果有需要 《AI大模型入门+进阶学习资源包》下方扫码获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 全套AI大模型应用开发视频教程

(包含提示工程、RAG、LangChain、Agent、模型微调与部署、DeepSeek等技术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大模型系统化学习路线

作为学习AI大模型技术的新手,方向至关重要。 正确的学习路线可以为你节省时间,少走弯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最科学最系统的学习成长路线图和学习规划,带你从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 大模型学习书籍&文档

学习AI大模型离不开书籍文档,我精选了一系列大模型技术的书籍和学习文档(电子版),它们由领域内的顶尖专家撰写,内容全面、深入、详尽,为你学习大模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④ AI大模型最新行业报告

2025最新行业报告,针对不同行业的现状、趋势、问题、机会等进行系统地调研和评估,以了解哪些行业更适合引入大模型的技术和应用,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大模型的优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⑤ 大模型项目实战&配套源码

学以致用,在项目实战中检验和巩固你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为你找工作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⑥ 大模型大厂面试真题

面试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需要充分的准备。在你已经掌握了大模型技术之后,就需要开始准备面试,我精心整理了一份大模型面试题库,涵盖当前面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让你在面试中游刃有余

图片

以上资料如何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大家都在学大模型?

最近科技巨头英特尔宣布裁员2万人,传统岗位不断缩减,但AI相关技术岗疯狂扩招,有3-5年经验,大厂薪资就能给到50K*20薪!

图片

不出1年,“有AI项目经验”将成为投递简历的门槛。

风口之下,与其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坐等被行业淘汰,不如先人一步,掌握AI大模型原理+应用技术+项目实操经验,“顺风”翻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些资料真的有用吗?

这份资料由我和鲁为民博士(北京清华大学学士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共同整理,现任上海殷泊信息科技CEO,其创立的MoPaaS云平台获Forrester全球’强劲表现者’认证,服务航天科工、国家电网等1000+企业,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发表论文50+篇,获NASA JPL火星探测系统强化学习专利等35项中美专利。本套AI大模型课程由清华大学-加州理工双料博士、吴文俊人工智能奖得主鲁为民教授领衔研发。

资料内容涵盖了从入门到进阶的各类视频教程和实战项目,无论你是小白还是有些技术基础的技术人员,这份资料都绝对能帮助你提升薪资待遇,转行大模型岗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全套大模型资料如何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