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学习路线/【万字长文】AI大模型应用时代IT运维工程师的技能转型路径与学习方案
• 策略1:明确个人定位与目标:深入评估自身的技能基础、工作经验与职业兴趣,结合当前AI技术在运维领域的发展趋势(如AIOps、LLMOps)以及所在企业的实际需求(或行业普遍需求),设定清晰、可达成、分阶段的转型目标。AI技能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的轻松旅程,它需要长期的承诺、持续的努力和大量的实践投入。在这种趋势下,IT运维工程师的角色正经历深刻转变:从被动的”救火队员”和重复任务的”执行者”,向
AI大模型的崛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影响着IT运维的各个方面。一方面,AI的自动化能力使得许多传统、重复性的运维工作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另一方面,AI也催生了对运维工程师更高层次能力的新需求,带来了角色升级和价值跃迁的机遇。
我之所以称之“为AI大模型应用时代”,我的观点是,随着DeepSeek-R1这样开源大模型的发布,又原来的“百模大战”转为AI大模型应用的井喷时代。这一次是AI大模型与各类业务应用走的最近的一次。 很多AI 大模型应用在重塑各个岗位的工作。
1
被AI逐步自动化的传统运维任务
AI技术,特别是基于大模型的AIOps解决方案,在处理结构化、重复性的运维任务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以下类型的传统运维工作正逐步被AI自动化或辅助优化:
• 重复性监控与告警处理:AI大模型能够处理海量的运维数据,通过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及时发现系统的异常和潜在问题,并自动进行初步分类、关联和告警升级。
• 基础的故障排查与修复:对于一些常见、模式固定的故障,AI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当前征兆,快速定位根因,甚至自动执行预设的修复脚本,实现故障自愈。
• 日常的系统部署与配置:通过AI工具,IT部门可以实现自动化部署、配置和维护,减少人为干预,提升标准化程度和效率。
• 标准化的服务请求处理:AI可以驱动IT服务管理(ITSM)流程的自动化,例如自动处理密码重置、权限申请、资源分配等标准化的服务请求。
这些被自动化趋势影响的任务,其共同特点是重复性高、规则相对明确、依赖过往经验的标准化操作。AI的介入,极大地提高了这些任务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2
AI大模型应用时代对运维工程师的新需求
尽管AI在自动化方面表现出色,但在许多关键领域,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变得更加重要。AI时代对运维工程师提出了以下新的能力要求:
• 复杂问题的分析与决策:面对未知的、复杂的系统故障或性能瓶颈,AI可以提供数据和洞察,但最终的分析、判断和决策仍需具备深厚领域知识和经验的工程师来完成。运维人员需要掌握AI相关技术知识,从传统运维任务执行者转变为智能化运维的决策者与推动者。
• AI运维系统的设计、优化与治理:AIOps系统本身也需要设计、部署、训练、调优和持续治理。运维工程师需要参与到AIOps平台的选型与建设,设计符合业务场景的AI模型和工作流,并确保其可靠、安全、合乎伦理地运行。
• 业务与IT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运维工程师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业务需求,将IT运维数据与业务KPI关联,利用AI技术优化IT资源配置,提升业务敏捷性和用户体验,甚至参与驱动业务创新。
• 跨领域协作与沟通:AI运维项目的成功往往需要数据专家、开发工程师、业务团队等多方协作。运维工程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技术方案,理解并整合各方需求。
在这种趋势下,IT运维工程师的角色正经历深刻转变:从被动的”救火队员”和重复任务的”执行者”,向主动的”系统架构师”、智能运维的”设计者”、数据驱动的”分析师”、业务价值的”赋能者”演进。运维模式也从过去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从依赖人工经验转变为依靠智能分析。
关键洞察
AI并非要完全取代IT运维工程师,而是对其工作内容和价值焦点进行重塑。那些能够拥抱变化,主动学习和掌握AI相关技能,并将AI工具和思维融入日常工作的运维工程师,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到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更高的价值定位。反之,固守传统技能,则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甚至淘汰的风险。因此,技能转型已成为IT运维工程师在新时代立足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3
AI时代IT运维工程师技能转型核心洞察
随着AI大模型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AI能力将会融入到各类的IT组件中,包括网络、服务以及各类应用系统和业务系统。所以并不是IT运维工程师主动去自动化IT运维工作,而是需要运维的IT组件在被设计之初就定义为“零运维”。
但是,AI大模型技术的普及应用,也会让IT运维领域经历另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传统运维技能在处理海量、高速、多样化的运维数据,以及实现智能预测、自动化决策等高级功能时,显得力不从心。例如,依赖人工经验排查故障的模式,在复杂分布式系统中效率低下且易出错;基于固定阈值的告警机制,则常常导致告警风暴或漏报关键问题。这些场景下,部分重复性高、规则明确的运维操作,面临着被高效的AI工具替代的风险。
然而,AI也为IT运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智能化、自动化、预测性和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AI能够将运维工程师从繁琐的日常告警处理、重复性部署和基础故障排查中解放出来。这使得运维专家能够将精力投入到更具战略意义和创造性的工作中,例如:
• 设计和优化AIOps解决方案:参与构建和调优基于AI的智能监控、异常检测、根因定位和自愈系统。
•进行深度的系统性能分析与架构优化:利用AI工具洞察系统瓶颈,提出并实施更优的架构方案。
赋能业务发展:通过数据驱动的运维洞察,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提升IT对业务的贡献价值。
•建设和维护企业级知识图谱与运维大模型:沉淀运维经验,提升AI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AI时代IT运维工程师的转型目标:是成为一名能够深刻理解业务需求,熟练运用ITIL4等先进IT服务管理框架,并能将AI大模型等新兴技术有机融入日常运维工作,以解决复杂运维难题、设计和优化智能运维体系、持续提升IT服务价值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意味着运维工程师不仅要懂技术,更要懂业务、懂管理、懂AI的应用之道。
4
AI时代IT运维工程师必备技能栈
为了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并实现职业跃迁,IT运维工程师需要构建一个融合传统运维经验与新兴AI能力的现代化技能栈。下表梳理了关键的技能领域及其在AI时代的应用方向:
技能领域 |
核心技能点 |
AI融合与应用方向描述 |
业务分析能力 |
业务流程理解与梳理、关键业务指标(KPI)识别、服务级别协议(SLA)定义与管理、业务影响分析、成本效益分析 |
利用AI进行业务健康度智能评估,AI辅助的SLA符合性监控与预警,基于AI的业务容量预测与IT资源规划,将运维数据与业务价值关联分析,实现数据驱动的运维决策。 |
ITIL4知识体系 |
服务价值系统(SVS)、服务价值链、四维模型、指导原则、持续改进、事件/问题/变更/服务请求/知识管理等实践 |
AI驱动的自动化事件创建、分类、优先级排序与初步诊断(如通过分析日志和指标数据)。智能知识库(结合RAG技术)辅助问题根因分析与解决方案推荐。AI预测变更引入的风险。AI辅助自动化服务目录管理与服务请求处理。 |
编程与自动化 |
Python(核心)、Shell脚本、PowerShell、 Ansible/SaltStack/Terraform等 IaC(Infrastructure as Code)工具、API接口调用与开发基础 |
开发运维Chatbot/Copilot(运维智能助手)对接企业内部知识库和工具。编排和构建AIOps工作流,如自动化故障诊断与自愈流程。调用AI模型API(如OpenAI, 阿里云千问等进行智能分析与任务自动化处理(如日志摘要、代码解释、配置生成)。开发自定义AI运维小工具。 |
数据处理分析 |
日志采集与分析(ELK/Splunk等)、监控指标体系构建(Prometheus/Grafana等)、数据清洗与预处理、SQL与NoSQL数据库基础、数据可视化 |
利用AI/ML进行高级异常检测(时间序列分析、模式识别)。AI驱动的日志智能聚类与根因分析(RCA)。基于AI的系统性能趋势预测与容量告警。运维数据的可视化与智能洞察,生成可行动的运维报告。 |
AI大模型技能 |
Prompt工程(清晰指令、上下文设计、思维链等技巧)、RAG架构理解与应用、主流大模型API调用、模型微调基本概念与流程(如LoRA)、AI伦理与安全意识 |
构建运维领域知识库问答系统(例如,基于内部运维文档、SOP的智能助手)。开发运维任务辅助工具(如自动化生成巡检报告、编写初步的故障分析建议、根据描述生成基础配置脚本)。理解并应用模型反馈进行迭代优化,确保AI应用的安全合规。 |
云与容器技术 |
Kubernetes (K8s) 运维与管理、Docker容器化技术、主流公有云平台(AWS/Azure/GCP/阿里云/腾讯云等)运维与服务、Serverless架构理解 |
AI辅助的云资源成本优化与弹性伸缩策略生成。容器化AI应用的部署、监控与生命周期管理(MLOps/LLMOps基础)。基于AI的云原生系统故障预测与智能调度。确保云上AI应用及数据的安全防护。 |
5
IT运维工程师AI技能转型学习路径(L1-L4)
IT运维工程师的AI技能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目标明确的学习过程。以下是一个四阶段学习路径建议,旨在帮助运维工程师从AI基础入门逐步走向能够开发和应用AI解决实际运维问题:
L1:AI基础入门与运维思维升级
零基础入门,建立AI与AIOps基本认知,培养AI时代的运维新思维。
理解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的核心概念;了解AIOps的价值、核心场景及主流AIOps工具/平台;掌握Prompt工程基础技巧,能够与大模型进行有效交互。
模块1:AI技术概览
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深度学习(DL)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相互关系。
大语言模型(LLM)的基本原理、核心能力(如文本生成、理解、摘要等)及其在各行业应用的潜力。
推荐资源:吴恩达《AI for Everyone》在线课程,主流大模型(OpenAIChatGPT, Google Gemini,智谱清言,讯飞星火等)官方科普文档与博客。
模块2:AIOps入门与行业洞察
AIOps的定义、核心价值(提效、降本、稳定)、典型应用场景(智能监控、异常检测、根因分析、自动化处理等)
主流AIOps解决方案及工具/平台概览(如IBM Watson AIOps, Splunk ITSI,Dynatrace,阿里云AIOps等,了解其功能特性而非深入操作)。
推荐资源: Gartner AIOps相关报告摘要或解读,IBM、RedHat等厂商关于AIOps的白皮书和行业案例。
特别注意:
这一部分建议仅仅是了解概念即可,如果您不是AI大模型的算法工程师,这些概念知道就像,千万别深入进去学数学原理或算法,对咱们运维岗位来说用处太小了。
模块3:Prompt工程
理解Prompt的构成要素,学习编写清晰、明确、有效的Prompt指令。
掌握常用Prompt设计模式与技巧(如角色扮演、少量样本(Few-shot)提示、思维链(Chain-of-Thought, CoT) 引导、提供充足上下文、设定输出格式等)。
工具实践:建议你首先使用类似于Coze这样的AI agent来基于业务场景来联系提示词工程,千万别像非IT小白那样去找提示词模板练,那是针对非IT人员的。
使用通用大模型工具辅助解决1-2个日常运维工作中的信息查询(如查找某错误代码含义、解释一段脚本)或简单脚本编写辅助任务,并记录Prompt的设计与优化过程。调研并撰写一份AIOps在特定运维场景(例如数据库监控、应用性能管理)的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能够清晰阐述AI、LLM、AIOps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运维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能够独立编写针对特定运维场景(如查询配置项说明、解释特定错误日志片段)的有效Prompt,并获得预期的、有用的结果。
L2:AI大模型应用实践(RAG应用)
AI应用开发入门,聚焦运维场景下的检索增强生成(RAG)应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掌握RAG应用的基本架构和工作原理;建议先从可视化的RAG架构来开始练手,比如Diyf。能够利用开源框架(如LangChain,LlamaIndex)搭建基础的运维知识问答或文档助手应用。
模块1:大模型API与SDK应用
学习并实践调用至少一个主流大模型(如OpenAIGPT系列,国产大模型如阿里通义千问、百度文心一言API等)的API,理解请求/响应格式、认证授权机制、token消耗等概念。
使用相应模型的官方SDK(Python优先)进行编程交互,实现文本生成、获取嵌入(Embedding)向量等核心功能。
推荐资源:相应大模型的官方API文档和开发者指南, Lang Chain/LlamaIndex官方文档中关于模型、Embedding集成的部分。
模块2:RAG核心技术与架构
深刻理解RAG(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 的工作流程:文档加载(Loading)、文本分割(Chunking)、向量化(Embedding)、向量存储与检索(Vector Store & Retriever)、上下文构建(Contextualization)、大语言模型(LLM)生成答案。
了解常见的向量数据库选型(如FAISS,ChromaDB,Milvus,Pinecone,Weaviate等)及其基本使用方法。
学习文本分割策略(如按固定长度、按语义、递归分割等)和Embedding模型的选择对RAG效果的关键影响。
框架学习:掌握LangChain或LlamaIndex等框架的核心组件(文档加载器、文本分割器、向量存储接口、检索器、链(Chains)/查询引擎(Query Engines) ) 和基础应用开发流程。
推荐资源:LangChain/LlamaIndex官方文档、白皮书、GitHub示例项目,以及网络上高质量的RAG原理和实践教程视频(如B站、YouTube上的技术分享)。
模块3:运维场景RAG应用开发实战
实践场景选择:选择一个明确的运维子领域作为知识源,例如内部系统操作手册、Kubernetes故障排查指南、特定应用的最佳实践文档等。
实践搭建:利用Lang Chain/LlamaIndex (或两者结合)搭建一个简单的RAG问答系统原型,实现对选定知识源的智能查询和问答。
方法与优化:重点关注针对运维问答场景的Prompt模板设计与优化,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检索到的上下文信息来提升答案的相关性和准确性。初步尝试不同的文本分割和Embedding策略,观察效果差异。
基于公司内部若干非敏感运维手册或公开的Kubernetes官方文档,利用LangChain(或LlamaIndex)和ChromaDB/FAISS等本地向量库,搭建一个可在本地环境运行的RAG问答机器人原型。该机器人应能回答关于该文档内容的特定问题,并能引用来源。
能够独立部署和测试一个具备基础问答功能的RAG应用;理解RAG架构的关键组件及其相互作用;能够对简单的RAG应用进行初步的调试和优化尝试(如调整Chunking策略,优化Prompt模板,更换Embedding模型等)。
L3: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初步
模型定制化与本地化部署入门,理解模型微调的价值与基本流程,了解私有化部署方案。
理解模型微调的基本原理、适用场景和技术流程;了解常用的开源微调工具和平台;调研并对比不同大模型私有化部署的技术方案与考量因素。
模块1:大模型微调概念与流程
微调(Fine-tuning)的定义、与预训练(Pre-training)的区别、核心价值(如领域知识注入、特定任务优化、输出风格迁移等)及其在运维场景中的潜在应用(如生成更精准的故障诊断报告、定制化配置脚本等)。
微调的基本流程:准备高质量的指令微调数据集 (Instruction Tuning) 、选择合适的基础模型、了解不同微调方法(如Fullfine-tuning,LoRA/QLoRA等参数高效微调技术的概念)、训练过程的基础监控指标、模型评估的基本方法。
推荐资源:HuggingFace官方网站上关于模型微调的文档、博客和教程,网络上关于LoRA、QLoRA等参数高效微调技术的科普文章和解读视频。
模块2:开源微调工具与平台了解
工具概览:了解市面上常用的开源微调框架/工具,如LLaMAFactory(LLaMA-Factory),Axolotl, Hugging Face TRL (Transformer Reinforcement Learning),DeepSpeed等,了解它们的主要功能、特点和适用场景。
平台了解:熟悉Hugging Face Hub在模型共享、数据集获取、在线演示(Spaces)方面的核心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支持微调生态。
推荐资源:各主流微调工具的GitHub仓库、官方文档和社区讨论。
模块3:模型私有化部署方案概览
方案调研:了解常见的开源大模型推理和服务框架,如vLLM, Text Generation Inference (TGI by Hugging Face),Ollama,TensorRT-LLM,OpenLLM等,了解它们在推理性能(吞吐量、延迟)、易用性、硬件兼容性方面的特点。
考量因素:学习在进行大模型私有化部署时需要全面考虑的关键因素:硬件资源需求(GPU型号、显存大小、数量)、推理性能指标、模型兼容性与转换、系统安全性、部署成本、后续运维复杂度与可扩展性等。
推荐资源:各推理框架的官方文档、性能评测报告,以及云服务商(如AWS,Azure,GCP,阿里云,腾讯云)关于LLM部署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选择一款开源的小参数量模型(例如Qwen-1.8B,ChatGLM3-6B等),使用LLaMAFactory或类似的便捷工具,在阿里云(提供免费GPU资源)或本地有限GPU环境下(如有条件)尝试对一个小规模、特定格式的运维问答示例数据集进行LoRA微调的完整流程演练。或者,深入调研并撰写一份关于vLLM和Ollama在私有化部署运维助手方面的详细对比分析报告,包括环境要求、部署步骤、性能表现和适用场景。
能够清晰阐述模型微调的核心步骤、主要价值以及LoRA等参数高效微调方法的基本概念;能够对比分析至少两种主流的大模型私有化部署方案的优缺点、技术要求和适用场景,并能就特定运维场景提出初步的选型建议。
L4:智能体Agent开发探索
AI高级应用探索,聚焦AIAgent的设计与开发,实现更复杂的自动化运维任务。
理解AIAgent的基本原理、架构和核心组件;掌握使用主流Agent框架(如LangChainAgents,AutoGen,或低代码平台如Coze,Dify)构建能够调用工具、执行多步任务的简单运维Agent。
模块1:AIAgent理论与架构
Agent的定义与特征:自主性(Autonomy)、感知(Perception)、推理(Reasoning)、行动(Action)、学习(Learning)。核心组件:LLM作为”大脑”或决策核心、规划(Planning)模块、记忆(Memory)模块、工具使用(Tool Use) 能力。
框架了解:初步了解并选择一个Agent开发框架进行深入学习,例如LangChainAgents(提供多种Agent类型和工具集成), Microsoft AutoGen(支持多Agent协作),CrewAI。或者熟悉低代码/无代码Agent构建平台如Coze(字节跳动), Dify (LangOS)等,理解其设计理念和核心功能。
推荐资源:吴恩达、DavidShapiro等AI领域专家关于Agent的公开分享和课程,所选Agent框架的官方文档、教程、示例代码及社区。
模块2:Agent工具调用与Function Calling/MCP
技术学习:学习如何为Agent封装和提供外部工具(Tools)或API能力,使其能够与外部世界交互。例如,执行Shell命令、调用Python函数、查询数据库、访问企业内部API(如监控系统API、CMDBAPI等)。
技术掌握:掌握大模型提供的Function Calling (如_OpenAI))或MCP机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这使得Agent能够理解何时以及如何调用特定工具来获取信息或执行操作,并能处理工具返回的结果。
实践练习:在所选的Agent框架中,动手实践定义简单工具(如获取当前时间、计算器)、让Agent调用这些工具完成一个简单任务,并观察其决策过程和行为。
模块3:简单运维Agent场景设计与实现
场景设计:设计1-2个简单的自动化运维场景,例如:
自动化信息收集Agent:接收用户用自然语言提出的问题(如”检查服务器X的CPU和内存使用率近1小时的情况”),Agent能规划步骤,调用监控系统API或执行预定义脚本获取信息,并整理成结构化报告回复用户。
简单任务执行Agent:接收指令(如”为用户A在项目B中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实例”),进行必要的确认,调用云平台API或自动化脚本执行任务,并向用户报告执行结果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知识库动态更新Agent:监控特定的文档源(如Confluence页面、Git仓库的Markdown文件),当检测到更新时,自动触发RAG知识库的索引重建流程。
实现与验证:使用所选择的Agent框架将设计的Agent原型实现出来。重点在于任务分解、逻辑流程设计、工具的正确集成和调用、以及对Agent行为和结果的验证与调试。
可视化工具应用:如果选择Coze,Dify等平台,则重点在于通过其提供的可视化界面配置Agent的工作流、知识库接入、插件选择和调试。
设计并使用LangChainAgents(或AutoGen/Coze/Dify等)实现一个运维巡检信息收集Agent。该Agent接收巡检目标示(如服务器IP或主机名)和服务名称作为输入,能规划并调用预定义的Python函数(这些函数模拟执行shell命令来获取关键系统信息,例如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磁盘空间、特定服务状态),最终将收集到的巡检结果结构化地展示给用户或写入报告文件。
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具备调用至少一个外部工具、完成一个简单多步自动化运维任务的Agent原型;理解Agent的核心工作流程、关键技术点(如规划、工具使用);能够对Agent的行为进行初步的调试和优化,并评估其在特定运维场景下的有效性。
6
写在最后:抓住AI红利,主动转型赢未来
AI时代的到来,对IT运维工程师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被动等待可能会面临技能贬值甚至被淘汰的风险,而主动拥抱变化、积极进行技能转型,则是保持和提升职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这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关系到企业IT运维能否跟上智能化转型的步伐。
心态的转变至关重要。
运维工程师需要从传统的”救火队员”角色,向着”价值创造者”、“智能运维架构师”和”业务赋能者”的复合型角色转变。这意味着要培养对新技术的敏锐嗅觉,保持持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勇于跳出舒适区,探索AI在运维领域的无限可能。
为了确保转型成功,以下行动策略与保障措施值得每一位运维工程师认真思考和实践:
• 策略1:明确个人定位与目标:深入评估自身的技能基础、工作经验与职业兴趣,结合当前AI技术在运维领域的发展趋势(如AIOps、LLMOps)以及所在企业的实际需求(或行业普遍需求),设定清晰、可达成、分阶段的转型目标。例如,短期目标可能是熟练运用AI辅助工具提升日常工作效率,中期目标是能够主导开发简单的运维RAG应用或智能Agent,长期目标则是成为特定领域的AIOps专家或智能运维解决方案架构师。
• 策略2:制定并执行系统化的学习计划:参考本文提出的或其他优质的学习路径,结合自身情况精心挑选合适的学习资源,如图书、在线课程、官方技术文档、高质量的技术博客和开源项目。制定详细的学习时间表和里程碑,并严格坚持执行,确保持续性和系统性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 策略3:积极动手实践与深度复盘:理论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内化为技能。在模拟环境、个人实验项目或实际工作中,积极尝试应用所学的新知识和新工具。从小处着手,逐步尝试用AI工具或方法解决实际的运维问题。详细记录实践过程中的挑战、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案,定期进行复盘总结,提炼经验教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 策略4:融入AI技术社群与行业生态:主动关注AI在运维领域(特别是AIOps, LLMOps, AI Agent等方向)的最新行业动态、前沿技术博客、重要的开源项目(GitHub, Hugging Face上的热门项目)。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技术社群、论坛讨论、技术研讨会或工作坊,与同行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实践经验,拓展专业人脉网络。
• 策略5:寻求反馈与持续迭代优化: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要闭门造车。主动向经验丰富的导师、资深同事或技术社群中的专家请教,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实践项目,虚心获取针对性的反馈和改进建议。根据反馈意见和自身实践的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学习内容、方法与转型路径,保持敏捷迭代的姿态。因为”职业发展没有确定的路径,是打’移动靶”。确保在应用AI技术时,始终关注数据隐私、模型偏见和系统安全,负责任地使用AI。
AI技能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的轻松旅程,它需要长期的承诺、持续的努力和大量的实践投入。然而,正如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催生新的机遇一样,AI大模型也为有准备的IT运维工程师铺就了通往更高价值、更广阔职业天地的道路。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辅以不懈的坚持,每一位有志于此的IT运维工程师都能够成功驾驭这股变革的力量,成为新时代下不可或缺的价值核心,共同塑造智能运维的美好未来。
这两年,IT行业面临经济周期波动与AI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确实有很多运维与网络工程师因企业缩编或技术迭代而暂时失业。
很多人都在提运维网工失业后就只能去跑滴滴送外卖了,但我想分享的是,对于运维人员来说,即便失业以后仍然有很多副业可以尝试。
运维,千万不要再错过这些副业机会!
第一个是知识付费类副业:输出经验打造个人IP
在线教育平台讲师
操作路径:在慕课网、极客时间等平台开设《CCNA实战》《Linux运维从入门到精通》等课程,或与培训机构合作录制专题课。
收益模式:课程销售分成、企业内训。
技术博客与公众号运营
操作路径:撰写网络协议解析、故障排查案例、设备评测等深度文章,通过公众号广告、付费专栏及企业合作变现。
收益关键:每周更新2-3篇原创,结合SEO优化与社群运营。
第二个是技术类副业:深耕专业领域变现
企业网络设备配置与优化服务
操作路径: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的配置调试、性能优化及故障排查服务。可通过本地IT服务公司合作或自建线上接单平台获客。
收益模式:按项目收费或签订年度维护合同。
远程IT基础设施代维
操作路径:通过承接服务器监控、日志分析、备份恢复等远程代维任务。适合熟悉Zabbix、ELK等技术栈的工程师。
收益模式:按工时计费或包月服务。
网络安全顾问与渗透测试
操作路径:利用OWASP Top 10漏洞分析、Nmap/BurpSuite等工具,为企业提供漏洞扫描、渗透测试及安全加固方案。需考取CISP等认证提升资质。
收益模式:单次渗透测试报告收费;长期安全顾问年费。
比如不久前跟我一起聊天的一个粉丝,他自己之前是大四实习的时候做的运维,发现运维7*24小时待命受不了,就准备转网安,学了差不多2个月,然后开始挖漏洞,光是补天的漏洞奖励也有个四五千,他说自己每个月的房租和饭钱就够了。
为什么我会推荐你网安是运维人员的绝佳副业&转型方向?
1.你的经验是巨大优势: 你比任何人都懂系统、网络和架构。漏洞挖掘、内网渗透、应急响应,这些核心安全能力本质上是“攻击视角下的运维”。你的运维背景不是从零开始,而是降维打击。
2.越老越吃香,规避年龄危机: 安全行业极度依赖经验。你的排查思路、风险意识和对复杂系统的理解能力,会随着项目积累而愈发珍贵,真正做到“姜还是老的辣”。
3.职业选择极其灵活: 你可以加入企业成为安全专家,可以兼职“挖洞“获取丰厚奖金,甚至可以成为自由顾问。这种多样性为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抗风险能力。
4.市场需求爆发,前景广阔: 在国家级政策的推动下,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地区,安全人才缺口正在急剧扩大。现在布局,正是抢占未来先机的黄金时刻。
1. 阶段目标
你已经有运维经验了,所以操作系统、网络协议这些你不是零基础。但要学安全,得重新过一遍——只不过这次我们是带着“安全视角”去学。
2. 学习内容
**操作系统强化:**你需要重点学习 Windows、Linux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对比运维工作中常规配置与安全配置的差异,深化系统安全认知(比如说日志审计配置,为应急响应日志分析打基础)。
**网络协议深化:**结合过往网络协议应用经验,聚焦 TCP/IP 协议簇中的安全漏洞及防护机制,如 ARP 欺骗、TCP 三次握手漏洞等(为 SRC 漏扫中协议层漏洞识别铺垫)。
**Web 与数据库基础:**补充 Web 架构、HTTP 协议及 MySQL、SQL Server 等数据库安全相关知识,了解 Web 应用与数据库在网安中的作用。
**编程语言入门:**学习 Python 基础语法,掌握简单脚本编写,为后续 SRC 漏扫自动化脚本开发及应急响应工具使用打基础。
**工具实战:**集中训练抓包工具(Wireshark)、渗透测试工具(Nmap)、漏洞扫描工具(Nessus 基础版)的使用,结合模拟场景练习工具应用(掌握基础扫描逻辑,为 SRC 漏扫工具进阶做准备)。
1. 阶段目标
这阶段是真正开始“动手”了。信息收集、漏洞分析、工具联动,一样不能少。
熟练运用漏洞挖掘及 SRC 漏扫工具,具备独立挖掘常见漏洞及 SRC 平台漏扫实战能力,尝试通过 SRC 挖洞搞钱,不管是低危漏洞还是高危漏洞,先挖到一个。
2. 学习内容
信息收集实战:结合运维中对网络拓扑、设备信息的了解,强化基本信息收集、网络空间搜索引擎(Shodan、ZoomEye)、域名及端口信息收集技巧,针对企业级网络场景开展信息收集练习(为 SRC 漏扫目标筛选提供支撑)。
漏洞原理与分析:深入学习 SQL 注入、CSRF、文件上传等常见漏洞的原理、危害及利用方法,结合运维工作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进行关联分析(明确 SRC 漏扫重点漏洞类型)。
工具进阶与 SRC 漏扫应用:
-
系统学习 SQLMap、BurpSuite、AWVS 等工具的高级功能,开展工具联用实战训练;
-
专项学习 SRC 漏扫流程:包括 SRC 平台规则解读(如漏洞提交规范、奖励机制)、漏扫目标范围界定、漏扫策略制定(全量扫描 vs 定向扫描)、漏扫结果验证与复现;
-
实战训练:使用 AWVS+BurpSuite 组合开展 SRC 平台目标漏扫,练习 “扫描 - 验证 - 漏洞报告撰写 - 平台提交” 全流程。
SRC 实战演练:选择合适的 SRC 平台(如补天、CNVD)进行漏洞挖掘与漏扫实战,积累实战经验,尝试获取挖洞收益。
恭喜你,如果学到这里,你基本可以下班搞搞副业创收了,并且具备渗透测试工程师必备的「渗透技巧」、「溯源能力」,让你在黑客盛行的年代别背锅,工作实现升职加薪的同时也能开创副业创收!
如果你想要入坑黑客&网络安全,笔者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全网最全的网络安全资料包需要保存下方图片,微信扫码即可前往获取!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需要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前往获取
1. 阶段目标
全面掌握渗透测试理论与实战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渗透测试项目,编写规范的渗透测试报告,具备渗透测试工程师岗位能力,为护网红蓝对抗及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
2. 学习内容
渗透测试核心理论:系统学习渗透测试流程、方法论及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渗透测试边界与规范(与红蓝对抗攻击边界要求一致)。
实战技能训练:开展漏洞扫描、漏洞利用、电商系统渗透测试、内网渗透、权限提升(Windows、Linux)、代码审计等实战训练,结合运维中熟悉的系统环境设计测试场景(强化红蓝对抗攻击端技术能力)。
工具开发实践:基于 Python 编程基础,学习渗透测试工具开发技巧,开发简单的自动化测试脚本(可拓展用于 SRC 漏扫自动化及应急响应辅助工具)。
报告编写指导:学习渗透测试报告的结构与编写规范,完成多个不同场景的渗透测试报告撰写练习(与 SRC 漏洞报告、应急响应报告撰写逻辑互通)。
1. 阶段目标
掌握企业级安全攻防、护网红蓝对抗及应急响应核心技能,考取网安行业相关证书。
2. 学习内容
护网红蓝对抗专项:
-
红蓝对抗基础:学习护网行动背景、红蓝对抗规则(攻击范围、禁止行为)、红蓝双方角色职责(红队:模拟攻击;蓝队:防御检测与应急处置);
-
红队实战技能:强化内网渗透、横向移动、权限维持、免杀攻击等高级技巧,模拟护网中常见攻击场景;
-
蓝队实战技能:学习安全设备(防火墙、IDS/IPS、WAF)联动防御配置、安全监控平台(SOC)使用、攻击行为研判与溯源方法;
-
模拟护网演练:参与团队式红蓝对抗演练,完整体验 “攻击 - 检测 - 防御 - 处置” 全流程。
应急响应专项: -
应急响应流程:学习应急响应 6 步流程(准备 - 检测 - 遏制 - 根除 - 恢复 - 总结),掌握各环节核心任务;
-
实战技能:开展操作系统入侵响应(如病毒木马清除、异常进程终止)、数据泄露应急处置、漏洞应急修补等实战训练;
-
工具应用:学习应急响应工具(如 Autoruns、Process Monitor、病毒分析工具)的使用,提升处置效率;
-
案例复盘:分析真实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案例(如勒索病毒事件),总结处置经验。
其他企业级攻防技能:学习社工与钓鱼、CTF 夺旗赛解析等内容,结合运维中企业安全防护需求深化理解。
证书备考:针对网安行业相关证书考试内容(含红蓝对抗、应急响应考点)进行专项复习,参加模拟考试,查漏补缺。
网络安全这行,不是会几个工具就能搞定的。你得有体系,懂原理,能实战。尤其是从运维转过来的,别浪费你原来的经验——你比纯新人强多了。
但也要沉得住气,别学了两天Web安全就觉得自己是黑客了。内网、域渗透、代码审计、应急响应,要学的还多着呢。
如果你真的想转,按这个路子一步步走,没问题。如果你只是好奇,我劝你再想想——这行要持续学习,挺累的,但也是真有意思。
关于如何学习网络安全,笔者也给大家整理好了全套网络安全知识库,需要的可以扫码获取!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需要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前往获取
1、网络安全意识
2、Linux操作系统
3、WEB架构基础与HTTP协议
4、Web渗透测试
5、渗透测试案例分享
6、渗透测试实战技巧
7、攻防对战实战
8、CTF之MISC实战讲解
关于如何学习网络安全,笔者也给大家整理好了全套网络安全知识库,需要的可以扫码获取!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需要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前往获取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