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该用户还未填写简介
擅长的技术栈
可提供的服务
暂无可提供的服务
摘要:Kubernetes初始化容器(initcontainer)需先于应用容器执行完成,多个initcontainer会按顺序运行。Deployment升级过程通过创建新ReplicaSet并逐步替换旧Pod实现,支持Recreate和RollingUpdate两种策略(默认滚动更新)。DaemonSet资源特性是每个节点运行一个Pod,常用于日志收集和节点监控场景,不支持定义副本数。
Kubernetes中Pod的健康检查主要通过LivenessProbe(存活检查)、ReadinessProbe(就绪检查)和StartupProbe(启动检查)三类探针实现。LivenessProbe支持Exec命令、TCP端口检测和HTTP请求三种检查方式。Pod调度方式包括Deployment/RC副本控制、NodeSelector定向调度、NodeAffinity亲和性调度(分硬规则和软
Kubernetes创建Pod流程:用户通过kubectl提交请求→apiserver认证并存储到etcd→Controller-Manager处理依赖关系→Scheduler分配节点→kubelet创建网络、容器和存储→Pod启动完成。Pod重启策略包括Always(默认)、OnFailure和Never三种,不同控制器对重启策略有限制要求,如RC/DaemonSet必须使用Always,Job
本文介绍了Kubernetes中Pod调度的四种方法:1)使用nodeSelector匹配节点标签;2)通过亲和性/反亲和性规则(NodeAffinity/PodAffinity)实现灵活调度;3)直接指定nodeName硬编码调度;4)利用拓扑分布约束实现负载均衡。重点解析了节点亲和性(NodeAffinity)的概念,它类似于nodeSelector但更灵活,支持软硬两种规则。同时阐述了污点(
Kubernetes Volume 是解决容器文件存储问题的关键机制。它分为临时卷(如 emptyDir)和持久卷(PV),前者随 Pod 生命周期存在,后者可独立存在。emptyDir 提供 Pod 内容器间的共享存储,但 Pod 删除后数据会丢失;hostPath 直接挂载节点目录,但影响迁移性。PV 是预配置的集群存储资源,通过 PVC(持久卷申领)供 Pod 使用,支持多种访问模式(如 R
摘要:Pod是K8s最小部署单元,包含共享资源的容器组。每个Pod有一个pause根容器,提供基础命名空间和进程管理。Pod生命周期包括Pending、Running、Succeeded/Failed等状态。Init容器在应用容器前运行完成初始化,而Sidecar容器则与主容器并行提供辅助功能。静态Pod由kubelet直接管理,无需API服务器监管但仍可被监控。
本文介绍了Linux系统中几个关键软件包的功能:ca-certificates用于SSL安全通信,gnupg提供数据加密工具,lsb-release包含发行版信息。同时详细说明了Docker相关组件(docker-ce、docker-ce-cli、containerd.io、docker-compose-plugin)的作用。针对K8s(1.2版本后)不再直接支持Docker的问题,解释了仍可通过
软RAID虽然能提升数据冗余和性能,但会对系统产生多方面影响:性能方面,RAID0提升读写速度而RAID1降低写入速度,RAID5/6提高读取但降低写入速度;CPU负载方面,数据计算会增加CPU使用率,重建时可达100%;此外还存在数据丢失风险和管理复杂度增加等问题。实验数据显示,不同RAID级别下读写速度差异显著,CPU负载普遍升高,特别是重建期间。具体数据可参考技术媒体评测报告,但需注意测试环
摘要:终端是用户与操作系统交互的CLI界面,Shell则是解释执行命令的程序,常见Linux Shell包括Bash、Zsh和Ksh。CLI通过文本命令交互,GUI通过图形元素交互,建议初学者使用CLI学习Linux以深入理解系统、提高效率并适应服务器环境。查看文件内容的命令包括cat、less、more、head、tail、nl和gre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