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AI 工作流:告别瞎忙,用 AI 赋能低代码
沟通:通过微信收集客户的零散需求。需求梳理:将聊天记录输入Gemini,生成结构化的需求文档。原型设计:用Bolt根据需求生成原型和交互逻辑。方案制定:用Trae根据需求和设计,生成详细的方案和报价单。项目搭建:成交后,用腾讯云开发快速实现应用。这套流程让我能够专注于业务和创意本身,而不是被重复的体力劳动所困扰。它让我能够高效地交付高质量的项目,即使是小规模的单子也能轻松应对。AI 的真正价值,在
作为一名开发者,我一直面临一个挑战:如何高效地将客户的模糊想法,转化为一个功能完整、用户体验良好的应用。过去,这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重复劳动,但在我搭建了一套 “AI + 低代码”工作流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这篇博客,我将分享我的实践心得,告诉你如何跳出传统思维,利用 AI 的真正价值,赋能低代码,实现高效、高质量的开发。
低代码的“空想”与现实
许多低代码厂商都在描绘一个宏伟的蓝图:用户只需用一句话描述需求,AI 就能自动生成一个完整的应用。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在实践中,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什么?因为一个成功的应用,其核心价值不在于界面有多酷炫,而在于它背后复杂的 业务逻辑、数据流转和架构设计。这些关键环节,是简单的提示词无法代劳的。
如果低代码厂商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键生成”上,那么他们终将陷入一个技术死胡同:
- 多层翻译的损耗:从需求到 HTML,再到小程序语法,再到可视化界面……每一步的转换都可能导致信息丢失和效率损耗。
- 无法维护的代码:AI 生成的代码通常是不可维护的,后续的修改和迭代成本极高。
- 忽略业务核心:这种模式只关注界面的生成,而忽视了最关键的业务规则和数据关系。
AI 的真正价值:赋能,而非代劳
我找到了另一种更有效的路径:用 AI 来赋能,而不是让 AI 来代劳。我将 AI 定位为我的“智能助手”,让它来解决传统开发中最耗时、最困难的三大痛点:
- 需求不清晰
- 我的方法:我使用 Gemini 这样的 AI 助手。我把和客户的沟通记录、零散的想法输入进去,Gemini 能帮我快速梳理、提炼,生成一份结构化的需求说明书。它甚至能帮我识别出潜在的需求冲突和缺失的功能点,让我和客户的沟通更加高效。
- 设计不清晰
- 我的方法:我使用 Bolt 这样的 AI 原型工具。它能根据我梳理好的需求文档,自动生成多个原型草图,甚至包括基本的交互逻辑。这让我能快速将抽象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元素,并清晰地展示给客户,大大减少了反复修改的时间。
- 数据库不清晰
- 我的方法:基于明确的需求和原型,我可以使用 AI 助手来推导出最合理的数据库表结构和字段,并分析不同表之间的关系。这就像有一个智能架构师在旁边指导我,让我能从一开始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这三大难题都解决了,后续的搭建工作,无论是用低代码还是传统编程,都变得异常简单。我选择用腾讯云开发这样的低代码平台,因为它提供了完整的开发环境,能让我快速实现和部署应用。
我的 AI 工作流:实践总结
我的整套工作流是这样的:
- 沟通:通过微信收集客户的零散需求。
- 需求梳理:将聊天记录输入 Gemini,生成结构化的需求文档。
- 原型设计:用 Bolt 根据需求生成原型和交互逻辑。
- 方案制定:用 Trae 根据需求和设计,生成详细的方案和报价单。
- 项目搭建:成交后,用腾讯云开发快速实现应用。
这套流程让我能够专注于业务和创意本身,而不是被重复的体力劳动所困扰。它让我能够高效地交付高质量的项目,即使是小规模的单子也能轻松应对。
AI 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成为你手中的那把“瑞士军刀”,而不是一个万能的“魔法棒”。将 AI 和低代码有机结合,赋能每个环节,你才能真正掌握主动权,创造更大的价值。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