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eAct模式增强的几种大模型及外部工具调用策略
大模型工具调用策略:ReAct模式通过“思考-行动”循环确保回答准确性;Self-Ask采用两段式分解复杂问题;Plan-and-Execute先规划后执行降低调用成本;Reflection通过反思评估答案可信度;Toolformer将工具调用内化到推理过程。不同策略适用于简单任务、复杂多步、成本敏感和高频固定等场景,可根据需求选择最优方案。
·
“ReAct 模式”(Reason + Act),核心思想是让大模型先“思考”需要做什么动作(Reason),然后执行动作(Act),再基于动作结果继续思考和回答。例如:在查询实时天气的场景中,第一次调用大模型让它“思考”需要调用哪个工具(查询天气),然后执行工具调用获取实时数据;第二次调用大模型把获取到的数据交给大模型,让它基于数据生成最终的回答。这样既能利用大模型的语言理解与生成能力,又能通过外部工具补充实时数据,确保回答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避免了大模型“凭空编造”或“知识过期”的问题。
- ReAct的经典项目实现:hotpot-llama-react
- 简介:这个项目是 ReAct 论文的官方实现,专门用来做问答和事实核查,清晰展示了“思考-行动”循环。第一次调用大模型做推理,第二次调用生成最终答案。
- 地址:https://github.com/hotpot-llama-react
1. Self-Ask(自问自答)
核心:把复杂问题拆成“先问中间问题 → 再汇总答案”的两段式流程。
- 第一段:大模型自己判断“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哪些中间信息”,然后生成对应的中间问题并调用外部工具获取真实数据。
- 第二段:大模型把拿到的中间数据整合成最终答案。 优势:相比 ReAct 的“思考-行动”循环,Self-Ask 更专注于“先问再答”,减少了不必要的工具调用,适合处理需要多跳推理的复杂问题。
- 项目名称:self-ask-llm
- 简介:Self-Ask 方法的开源实现,核心思路是让大模型先问自己中间问题,再调用外部工具获取数据。项目里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文档,帮助你理解如何拆分问题和调用工具。
- 地址:https://github.com/ofir-io/self-ask-llm
2. Plan-and-Execute(先规划后执行)
核心:把决策和执行拆成两步,先让大模型一次性规划好所有需要的工具调用和顺序,再统一执行。
- 规划阶段:大模型输出一个“工具调用计划”(如调用天气 API、再调用地图 API)。
- 执行阶段:按计划顺序调用工具,最后把所有结果汇总给大模型生成最终回答。 优势:减少了大模型的反复调用,适合需要多个工具协同的复杂任务,能显著降低成本。
- 项目名称:langchain
- 简介:LangChain 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框架,支持多种大模型和工具集成。它的 Plan-and-Execute 模式允许你先规划好所有需要的工具调用和顺序,再统一执行,非常适合需要多个工具协同的复杂任务。
- 仓库地址:https://github.com/langchain-ai/langchain
3. Reflection(反思)
核心:让大模型先生成初步答案,然后“反思”这个答案是否合理,再决定是否需要调用外部工具补充信息。
- 第一次调用:生成初步答案。
- 反思阶段:大模型评估答案的可信度,若发现信息不足,则触发工具调用。
- 第二次调用:基于工具返回的数据修正答案。 优势:避免了盲目调用工具,只有在“不确定”时才查询外部数据,适合对成本敏感的场景。
- 项目名称:reflexion
- 简介:Reflection 方法的开源实现,让大模型在生成答案后进行反思,评估答案的可信度,并决定是否需要调用外部工具补充信息。项目里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文档。
- 仓库地址:https://github.com/noahshinn/reflexion
4. Toolformer(工具增强)
核心:把工具调用“内化”到大模型的推理过程中,让模型在一次调用中同时完成“思考”和“工具选择”。
- 训练阶段:用包含工具调用记录的数据微调大模型,让它学会在生成回答时直接插入“工具调用标记”。
- 推理阶段:大模型一次生成包含工具调用的完整回答,系统解析标记后自动执行工具并填充结果。 优势:理论上只需一次大模型调用,后续工具执行和结果填充由系统完成,成本最低,但需要额外的训练或微调投入。
- 项目名称:toolformer-pytorch
- 简介:Toolformer 方法的开源实现,基于 PyTorch,让大模型在一次调用中同时完成“思考”和“工具选择”。项目里提供了训练和推理的代码示例,帮助你理解如何把工具调用内化到大模型的推理过程中。
- 仓库地址:https://github.com/luyug/toolformer-pytorch
#总结: ReAct 是最经典的“思考-行动”循环,但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任务复杂度和成本要求,选择更精细的策略。例如:
- 简单任务:直接用 ReAct 或 Self-Ask。
- 复杂多步任务:用 Plan-and-Execute 减少调用次数。
- 成本敏感场景:用 Reflection 避免无效工具调用。
- 高频固定任务:考虑 Toolformer 微调,实现“一次调用,多次受益”。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