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交互大模型详解:从tools字段到提示词工程,一篇搞定【必学收藏】
文章解析了MCP与大模型的交互机制,主要通过提示词实现,分为系统提示词(tools字段)和用户提示词(messages字段)两种方式。系统提示词利用大模型的function call能力,将工具信息通过tools字段传递;用户提示词作为不支持tools时的补充。文章建议优先使用tools方式,因其更规范高效,理解效果更有保障。MCP本质上是Function Call技术的改造与升华。
影响大模型的4个方式:预训练、后训练、精调、Prompt
不知道大家第一次听到MCP技术时有没有这样的疑问:MCP在各种协议调用组装各种工具的一顿操作后,它究竟是怎么和大模型本身交互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回到原点来看,能够影响大模型的方式无外乎4种:预训练、后训练、精调、Prompt(提示词)。
预训练和后训练一般是大模型厂商在发布一个模型前要做的事。像DeepSeek最近开源的V3.1就同时包含了Base模型和后训练模型两个版本。预训练是为了训练模型的基础而通用的能力比如理解和生成文字。后训练针对专业领域能力进行额外训练,比如DS V3.1就特别在工具使用与智能体等任务中额外进行了训练。
精调和提示词一般给大模型的上层用户使用。精调相比后训练更多在于针对的专业领域大小,从而有训练数据量和成本的区别。然而对于大多数应用场景来说使用提示词才是我们的日常。众所周知提示词能很大程度激发和规范大模型的生成能力,提示词水平跟大模型的生成答案质量成正相关,因此业界也专门把提示词当做一个工程领域,俗称PE(Prompt Engineering)。当然技术永远在追求进步,目前这个概念进一步扩大为上下文工程,即CE(Context Engineering),这是最近非常火的一个领域,前者侧重“单轮提示优化”,后者更关注“多工具调用时的上下文连贯性管理”,后续单独开篇来讲讲。
MCP是怎么跟大模型交互的?
回到MCP怎么和大模型交互这个问题上来,答案是提示词。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用户提示词和系统提示词两种方式。从调用大模型的API的入参字段来看,messages字段就是我们常说的提示词,也就是用户提示词。tools字段背后就是系统会组装调用工具的提示词,也就是系统提示词。
By 系统提示词:toos字段
前一篇说的为什么MCP和Function Call没有本质区别的原因就是两者都是通过tools字段把工具或函数信息传给大模型,但要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看下所调用的大模型是否具备function call能力、是否支持了openai接口规范,所幸的是目前主流的大模型厂商都支持了,潜含的意思是大模型在训练阶段就针对函数调用做过专门训练。
MCP Host程序运行时MCP Client会把MCP Server提供的tools信息塞到这个tools字段里(注:每个大模型能支持的tools个数一般在百级别,最新的DeepSeek V3.1 API里提示最多支持128个)。当你问问题的时候,问题会被塞到messages字段,和tools字段一起传给大模型,大模型厂商内部的程序会系统提示词。相应地大模型返回的消息里面有两个字段,一个是回答内容content,一个是大模型认为该选用哪些工具的tool_calls数组信息。
下面是组装MCP tools并调用大模型的代码示例:(FC同样适用)
// 准备message字段,包含你提的问题
msg := []*model.ChatCompletionMessage{
{
Role: model.ChatMessageRoleUser,
Content: &model.ChatCompletionMessageContent{
StringValue: &qry,
},
},
}
// 准备tools信息
tools := make([]*model.Tool, 0)
for _, v := range functions {
tools = append(tools, &model.Tool{
Type: model.ToolTypeFunction,
Function: &model.FunctionDefinition{
Name: v.Name,
Description: v.Description,
},
})
}
// 准备调用API的字段
req := model.CreateChatCompletionRequest{
Model: MODELNAME,
Messages: msg,
Tools: tools,
Thinking: &model.Thinking{
Type: model.ThinkingTypeAuto,
},
}
// 调用大模型API
resp, err := client.CreateChatCompletion(
ctx,
req,
)
By 用户提示词:messages字段
对于不支持tools的大模型,那就只能靠用户提示词了。虽然提示词可以表达任何你想要的,但大模型能否正确地理解又是另一回事。因此通过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就是理解质量可能不好,稳定性也欠缺些。
通过提示词把mcp的工具信息(也就是名称、参数、示例等)传给大模型可以有多种格式,比如xm、json、markdown,甚至就单纯的文本形式。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你需要考虑大模型的输出格式是什么,毕竟后续步骤你要根据输出内容提取调用工具的参数。如何写好这种提示词有一个技巧,可以参考一些开源工具类使用的提示词模板,比如Claude Desktop、Cursor。这就属于传统的如何优化提示词范畴了,模板大同小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打磨优化。
举个例子:
# 任务背景
你需要根据我的问题,判断是否需要调用以下MCP工具来辅助回答。如果需要,请严格按照指定格式生成工具调用指令;如果不需要,直接回答问题即可。
# MCP可用工具列表(请仔细阅读工具信息)
以下是当前可调用的MCP工具详情,包含工具名称、功能说明、必填/可选参数及参数格式要求:
1. 工具名称:【工具1名称,如:get_weather_mcp】
- 功能:【工具1具体作用,如:查询指定城市的实时天气及未来24小时预报】
- 必填参数:
- city:城市名称(格式:中文全称,如“北京市”“上海市”)
- data_type:数据类型(格式:可选“realtime”(实时)/“forecast”(预报),二选一)
- 可选参数:
- unit:温度单位(格式:“celsius”(摄氏度,默认)/“fahrenheit”(华氏度))
- 调用示例:【工具1名称】{"city":"广州市","data_type":"forecast","unit":"celsius"}
2. 工具名称:【工具2名称,如:generate_image_mcp】
- 功能:【工具2具体作用,如:根据文本描述生成高清图片】
- 必填参数:
- prompt:图片描述(格式:中文/英文,至少10字,包含风格、主体、场景,如“赛博朋克风格的未来城市夜景,有飞行汽车和全息广告牌”)
- size:图片尺寸(格式:可选“512x512”/“1024x1024”,二选一)
- 可选参数:
- style:细分风格(格式:如“oil_painting”(油画)/“anime”(动漫),不填则默认写实)
- 调用示例:【工具2名称】{"prompt":"古风山水图,江面有一叶扁舟,远处是雪山","size":"1024x1024","style":"ink_wash"}
【注:根据实际MCP工具数量增减,每个工具必须包含“名称+功能+参数要求+调用示例”,参数需明确“必填/可选”和“格式约束”】
# 工具调用规则
1. 判断逻辑:先分析我的问题是否需要工具辅助(如“查天气”“生成图片”需调用,“解释概念”无需调用)。
2. 格式要求:若调用工具,**仅返回工具调用指令**,无需额外文字;指令必须严格遵循“【工具名称】{“参数名1”:“参数值1”,“参数名2”:“参数值2”}”格式,参数值需符合工具的格式要求。
3. 错误处理:若问题中缺少工具必填参数(如“查天气但没说城市”),请直接反问我获取关键信息(如“请告诉我你要查询哪个城市的天气?”),不生成无效调用指令。
# 我的问题:
【此处填写用户的实际问题,如:“帮我查一下深圳市明天的天气预报,用摄氏度显示”】
通过提示词方法要达到可落地的效果,往往需结合对大模型进行精调。特别是如果涉及特殊的提示词格式以及特殊的输出格式。顺便说一句智能体的规划步骤用到的提示词,你会怎么设计?其往往比组装工具列表有更复杂的诉求,一般都要精调才能达到可接受的理解效果。
简单对比下两种方式,优先使用tools方式,组装方式更简单更规范,理解效果更有保障。messages方式作为不支持tools情况下的补充。messages方式不受限于大模型是否支持tools,上层组装灵活,但同时会带来更长的上下文,降低大模型的理解效果和调用成本,解析大模型的输出内容时也会带来不确定性。
结语
从大模型角度来看,MCP并非新东西,是Function Call既有技术的改造和升华。
普通人如何抓住AI大模型的风口?
领取方式在文末
为什么要学习大模型?
目前AI大模型的技术岗位与能力培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 大模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正逐渐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模型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 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机视觉 、 智能推荐等领域 ,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和机遇 。
目前,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应用于医疗、政务、法律、汽车、娱乐、金融、互联网、教育、制造业、企业服务等多个场景,其中,应用于金融、企业服务、制造业和法律领域的大模型在本次调研中占比超过 30%。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岗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大模型产业链催生了一批高薪新职业:
人工智能大潮已来,不加入就可能被淘汰。如果你是技术人,尤其是互联网从业者,现在就开始学习AI大模型技术,真的是给你的人生一个重要建议!
最后
只要你真心想学习AI大模型技术,这份精心整理的学习资料我愿意无偿分享给你,但是想学技术去乱搞的人别来找我!
在当前这个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AI大模型正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我国对高水平AI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真正懂技术、能落地的人才依旧紧缺。我也希望通过这份资料,能够帮助更多有志于AI领域的朋友入门并深入学习。
真诚无偿分享!!!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加上后会一个个给大家发
大模型全套学习资料展示
自我们与MoPaaS魔泊云合作以来,我们不断打磨课程体系与技术内容,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同时在技术层面也新增了许多前沿且实用的内容,力求为大家带来更系统、更实战、更落地的大模型学习体验。
希望这份系统、实用的大模型学习路径,能够帮助你从零入门,进阶到实战,真正掌握AI时代的核心技能!
01 教学内容
-
从零到精通完整闭环:【基础理论 →RAG开发 → Agent设计 → 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调→热门技术】5大模块,内容比传统教材更贴近企业实战!
-
大量真实项目案例: 带你亲自上手搞数据清洗、模型调优这些硬核操作,把课本知识变成真本事!
02适学人群
应届毕业生: 无工作经验但想要系统学习AI大模型技术,期待通过实战项目掌握核心技术。
零基础转型: 非技术背景但关注AI应用场景,计划通过低代码工具实现“AI+行业”跨界。
业务赋能突破瓶颈: 传统开发者(Java/前端等)学习Transformer架构与LangChain框架,向AI全栈工程师转型。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本教程比较珍贵,仅限大家自行学习,不要传播!更严禁商用!
03 入门到进阶学习路线图
大模型学习路线图,整体分为5个大的阶段:
04 视频和书籍PDF合集
从0到掌握主流大模型技术视频教程(涵盖模型训练、微调、RAG、LangChain、Agent开发等实战方向)
新手必备的大模型学习PDF书单来了!全是硬核知识,帮你少走弯路(不吹牛,真有用)
05 行业报告+白皮书合集
收集70+报告与白皮书,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06 90+份面试题/经验
AI大模型岗位面试经验总结(谁学技术不是为了赚$呢,找个好的岗位很重要)
07 deepseek部署包+技巧大全
由于篇幅有限
只展示部分资料
并且还在持续更新中…
真诚无偿分享!!!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加上后会一个个给大家发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