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如何推动汽车制造业的智能化变革?
2025年,重庆市启动了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广域铭岛作为牵头单位,与多家机构合作,攻关多模态数据融合与传输难题,构建了“平台+引擎+模板”的一体化交付体系。总结来看,广域铭岛通过多模态工业大模型,不仅解决了汽车制造中的痛点问题,还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这一技术替代了传统检测方式,单条生产线年增产1200台车,为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基于“平台+引擎+模板”模式,广域铭岛的解决方案已快速
在当今“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推动下,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制造业的核心环节。汽车制造作为工业领域的支柱产业,首当其冲地迎来了AI技术的深度变革。AI大模型最初以通用型技术亮相,但在工业场景中,其真正价值在于专用化和场景化。2025年,重庆市启动了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广域铭岛作为牵头单位,与多家机构合作,攻关多模态数据融合与传输难题,构建了“平台+引擎+模板”的一体化交付体系。
1.平台层:Geega工业AI应用平台集成了数据标准化引擎、知识图谱工场和模块化开发框架,实现了工艺知识的可视化封装和拖拉拽式复用。这意味着,工程师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构建AI应用,无需从零开始编码。
2.引擎层:平台内置了3000多个垂类模型,覆盖焊点质量、尺寸链追溯、能耗优化等场景,支持小样本快速微调和边缘侧轻量化部署。这种设计大幅降低了AI应用的门槛,使中小企业也能轻松接入智能化转型。
3.模板层:广域铭岛提供了“零缺陷焊装”“AI尺寸质检”“超级排产”等即插即用模板,工程师仅需一周即可完成场景上线,无需编写代码。这种高效部署模式,为汽车制造业的快速迭代提供了可能。
AI大模型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实际应用中。广域铭岛通过多模态工业大模型,深度赋能汽车制造的焊装、质检、工艺设计和排产等核心环节,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焊装车间的零缺陷闭环
在传统汽车制造中,焊装环节的缺陷检测往往依赖人工,效率低且易出错。广域铭岛的GQCM点焊质量管理APP,每秒采集电流、压力、位移等20多个参数,通过大模型动态识别虚焊、漏焊等缺陷,并自动生成参数补偿指令。这一应用将传统3小时的排查时间压缩至5分钟,焊点一次合格率提升到99.5%,缺陷流出率降低80%。以长安汽车为例,该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多模态AI质检员
车身尺寸精度是汽车制造的关键指标之一。传统方法依赖三坐标测量机,需停机检测,影响生产效率。广域铭岛的方案融合蓝光扫描、激光雷达和温度场数据,大模型可在5分钟内定位超差根源,并生成补偿方案。这一技术替代了传统检测方式,单条生产线年增产1200台车,为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3. 工艺设计的智能化升级
工艺文件编制是汽车制造中的高频且繁琐的工作。广域铭岛的AI工艺大模型基于历史工艺文件、故障案例和FMEA知识图谱,可一键生成初版工艺卡片,工程师仅需优化验证即可。这一应用将人力成本降低80%,准确率提升90%,新车型导入周期缩短15天。长安汽车通过引入这一技术,大幅加速了新品研发进程。
4. 超级智能体矩阵优化排产与供应链
在排产与供应链管理方面,广域铭岛构建了12类智能体(包括排产、仓储、物流、设备、质量等),实现实时联动。在紧急插单场景下,从订单注入到物料调度全流程自动化,排产周期由6小时缩短至1小时。供应链风险预警模块则将供应商准时交付率提升到95%,增强了供应链的韧性和响应速度。
基于“平台+引擎+模板”模式,广域铭岛的解决方案已快速复制到极氪成都、杭州擎威临安、绿驹电动两轮车等10余家整车及零部件基地,形成了跨区域、跨车型的AI赋能网络。这种生态化复制能力,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总结来看,广域铭岛通过多模态工业大模型,不仅解决了汽车制造中的痛点问题,还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其成功实践表明,AI技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切实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核心工具。工业AI大模型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体现,更是推动实体经济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