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基于实际部署项目,详细介绍英伟达4090 GPU环境下的Qwen3大模型部署方案。通过分析项目中的实际脚本和配置文件,提供可操作的部署指南。

  1. 项目结构概览

1.1 核心文件组成

4090-deployment/
├── readme.md                 # 部署说明文档
├── 14B_vllm_qwen3.sh        # 14B模型启动脚本
├── 32B_vllm_qwen3.sh        # 32B模型启动脚本
├── xinferench.sh            # 嵌入和重排序服务
├── vllm_openwebui.sh        # Web界面服务
└── curl.md                  # API测试命令

1.2 服务架构

项目采用Docker容器化部署,包含以下服务:

  • vLLM推理服务

    :运行Qwen3-14B和Qwen3-32B模型

  • Xinference服务

    :提供BGE-M3嵌入和重排序功能

  • OpenWebUI界面

    :提供用户友好的对话界面

  1. 部署流程

2.1 基础环境准备

需要先切换到管理员权限:

sudo -i

2.2 启动模型服务

2.2.1 Qwen3-14B模型部署

查看14B_vllm_qwen3.sh脚本内容:

docker run -d \
  --name vllm-qwen14 \
  -v /data/models/Qwen3-14B:/data/models/Qwen3-14B \
  -p 8014:8000 \
  --ipc=host \
  --restart=always \
  --gpus '"device=2,3"' \
  -e VLLM_ATTENTION_BACKEND=FLASHMLA \
  -e VLLM_TEST_ENABLE_EP=1 \
  -e VLLM_USE_V1=1 \
  -e VLLM_USE_MODELSCOPE=True \
  -e VLLM_LOGGING_LEVEL=WARNING \
  docker.io/vllm/vllm-openai:v0.8.5 \
  --model /data/models/Qwen3-14B \
  --served-model-name Qwen/Qwen3-14B \
  --device cuda \
  --tensor-parallel-size 2 \
  --enable-reasoning \
  --reasoning-parser deepseek_r1 \
  --max-model-len 32768 \
  --trust-remote-code

关键参数说明:

  • --gpus '"device=2,3"'

    :使用GPU 2和3

  • --tensor-parallel-size 2

    :2个GPU并行

  • --max-model-len 32768

    :最大序列长度

  • --enable-chunked-prefill

    :启用分块预填充优化

2.2.2 Qwen3-32B模型部署

查看32B_vllm_qwen3.sh脚本内容:

docker run -d \
  --name vllm-qwen32 \
  -v /data/models/Qwen3-32B:/data/models/Qwen3-32B \
  -p 8032:8000 \
  --ipc=host \
  --restart=always \
  --gpus '"device=4,5,6,7"' \
  -e VLLM_ATTENTION_BACKEND=FLASHMLA \
  -e VLLM_TEST_ENABLE_EP=1 \
  -e VLLM_USE_V1=1 \
  -e VLLM_USE_MODELSCOPE=True \
  -e VLLM_LOGGING_LEVEL=WARNING \
  docker.io/vllm/vllm-openai:v0.8.5 \
  --model /data/models/Qwen3-32B \
  --served-model-name Qwen/Qwen3-32B \
  --device cuda \
  --tensor-parallel-size 4 \
  --enable-reasoning \
  --reasoning-parser deepseek_r1 \
  --max-model-len 32768 \
  --trust-remote-code

关键参数说明:

  • --gpus '"device=4,5,6,7"'

    :使用GPU 4,5,6,7

  • --tensor-parallel-size 4

    :4个GPU并行

  • --port 8032

    :32B模型使用8032端口

2.3 启动辅助服务

2.3.1 Xinference嵌入服务

查看xinferench.sh脚本内容:

docker run -d \
    --name xinference \
    -p 9997:9997 \
    -v /data/models/bge-m3:/data/models/bge-m3 \
    -v /data/models/bge-reranker-v2-m3:/data/models/bge-reranker-v2-m3 \
    --gpus "device=1" \
    -e XINFERENCE_HOME=/data \
    docker.io/xprobe/xinference:v1.6.0 \
    xinference-local -H 0.0.0.0

启动后需要在容器内启动具体模型:

docker exec -it xinference bash
xinference launch --model-path /data/models/bge-m3 -t embedding -n bge-m3
xinference launch --model-path /data/models/bge-reranker-v2-m3 -t rerank -n bge-reranker-v2-m3
2.3.2 OpenWebUI界面服务

查看vllm_openwebui.sh脚本内容:

docker run -d \
  --name open-webui \
  -p 8081:8080 \
  -e ENABLE_OLLAMA_API=False \
  -v open-webui:/app/backend/data \
  --restart always \
  ghcr.io/open-webui/open-webui:v0.6.5

配置说明:

  • OPENAI_API_BASE_URL

    :指向32B模型的API地址

  • HF_ENDPOINT

    :使用HuggingFace镜像源

2.4 启动顺序

根据readme.md中的说明,正确的启动顺序:

# 1. 启动大模型
bash 14B_vllm_qwen3.sh
bash 32B_vllm_qwen3.sh

# 2. 启动embedding和reranker服务
bash xinferench.sh

# 3. 可选-启动openwebui对话工具
bash vllm_openwebui.sh

# 4. 在xinference容器内启动模型
xinference launch --model-path /data/models/bge-m3 -t embedding -n bge-m3
xinference launch --model-path /data/models/bge-reranker-v2-m3 -t rerank -n bge-reranker-v2-m3

  1. API接口使用

3.1 对话API测试

根据curl.md文件中的示例:

3.1.1 Qwen3-32B API调用
curl -X POST http://10.3.0.196:8032/v1/chat/completions \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d '{
    "model": "Qwen/Qwen3-32B",
    "messages": [
        {"role": "system", "content": "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大模型,请一步步思考后作答"},
        {"role": "user", "content": "你是谁"}
    ],
    "temperature": 0.6,
    "top_p": 0.8,
    "stream": false
}'
3.1.2 Qwen3-14B API调用
curl -X POST http://10.3.0.196:8014/v1/chat/completions \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d '{
    "model": "Qwen/Qwen3-14B",
    "messages": [
        {"role": "system", "content": "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大模型,请一步步思考后作答"},
        {"role": "user", "content": "你是谁"}
    ],
    "temperature": 0.6,
    "top_p": 0.8,
    "stream": false
}'

3.2 嵌入服务API

3.2.1 BGE-M3嵌入模型
curl -X 'POST' \
'http://10.3.0.196:9997/v1/embeddings' \
  -H 'accept: application/json' \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d '{
    "model": "bge-m3",
    "input": "What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
3.2.2 BGE-Reranker重排序模型
curl -X 'POST' \
'http://10.3.0.196:9997/v1/rerank' \
  -H 'accept: application/json' \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d '{
    "model": "bge-reranker-v2-m3",
    "query": "A man is eating pasta.",
    "documents": [
        "A man is eating food.",
        "A man is eating a piece of bread.",
        "The girl is carrying a baby.",
        "A man is riding a horse.",
        "A woman is playing violin."
    ]
  }'
  1. 性能配置解析

4.1 GPU资源分配

根据脚本配置,GPU资源分配如下:

服务 GPU设备 用途
Xinference device=1 嵌入和重排序
Qwen3-14B device=2,3 14B模型推理
Qwen3-32B device=4,5,6,7 32B模型推理

4.2 关键参数优化

4.2.1 内存优化参数
# 最大序列长度 - 控制内存使用
--max-model-len 32768
4.2.2 推理优化参数
# Flash Attention后端 - 提升推理速度
-e VLLM_ATTENTION_BACKEND=FLASHMLA

# 推理功能 - 支持思维链推理
--enable-reasoning
--reasoning-parser deepseek_r1
  1. 监控和维护

5.1 服务状态检查

# 检查容器状态
docker ps | grep -E "(vllm|xinference|open-webui)"

# 查看容器日志
docker logs vllm-qwen14
docker logs vllm-qwen32
docker logs xinference
docker logs open-webui

5.2 性能监控

# GPU使用率监控
nvidia-smi

# 实时GPU监控
watch -n 1 nvidia-smi

5.3 API健康检查

# 检查14B模型服务
curl -s http://10.3.0.196:8014/health

# 检查32B模型服务
curl -s http://10.3.0.196:8032/health

# 检查嵌入服务
curl -s http://10.3.0.196:9997/health
  1. 常见问题排解

6.1 容器启动失败

问题:Docker容器无法启动

解决方案:

# 检查GPU是否可用
nvidia-smi

# 检查端口是否被占用
netstat -tlnp | grep -E "8014|8032|9997|8081"

# 检查磁盘空间
df -h /data

6.2 模型加载失败

问题:模型路径不存在或权限问题

解决方案:

# 检查模型文件是否存在
ls -la /data/models/Qwen3-14B/
ls -la /data/models/Qwen3-32B/

# 检查模型文件权限
chmod -R 755 /data/models/

6.3 GPU内存不足

问题:CUDA out of memory

解决方案:

# 降低最大序列长度
--max-model-len 16384
# 使用更多显卡进
# 提升gpu利用限制

  1. 总结

本项目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英伟达4090环境下的大模型部署方案,包含:

  • 多模型部署

    :Qwen3-14B和Qwen3-32B并行运行

  • 完整服务栈

    :推理、嵌入、重排序、Web界面

  • GPU资源优化

    :合理的GPU分配和参数配置

  • 容器化部署

    :Docker容器化管理,便于维护

通过本方案,可以快速搭建企业级的大模型服务环境,支持高并发的AI应用场景。

大模型算是目前当之无愧最火的一个方向了,算是新时代的风口!有小伙伴觉得,作为新领域、新方向人才需求必然相当大,与之相应的人才缺乏、人才竞争自然也会更少,那转行去做大模型是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呢?是不是更好就业呢?是不是就暂时能抵抗35岁中年危机呢?

答案当然是这样,大模型必然是新风口!

那如何学习大模型 ?

由于新岗位的生产效率,要优于被取代岗位的生产效率,所以实际上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是提升的。但是具体到个人,只能说是: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但现在很多想入行大模型的人苦于现在网上的大模型老课程老教材,学也不是不学也不是,基于此我用做产品的心态来打磨这份大模型教程,深挖痛点并持续修改了近100余次后,终于把整个AI大模型的学习路线完善出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个版本当中:

您只需要听我讲,跟着我做即可,为了让学习的道路变得更简单,这份大模型路线+学习教程已经给大家整理并打包分享出来,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 扫描下方二维码领取🆓↓↓↓

👉CSDN大礼包🎁:全网最全《LLM大模型学习资源包》免费分享(安全咨料,放心领取)👈

一、大模型经典书籍(免费分享)

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那以下这些大模型书籍就是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640套大模型报告(免费分享)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几乎涵盖所有行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大模型系列视频教程(免费分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2025最新大模型学习路线(免费分享)

我们把学习路线分成L1到L4四个阶段,一步步带你从入门到进阶,从理论到实战。

img

L1阶段:启航篇丨极速破界AI新时代

L1阶段:了解大模型的基础知识,以及大模型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和分析,学习理解大模型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大模型应用场景。

img

L2阶段:攻坚篇丨RAG开发实战工坊

L2阶段:AI大模型RAG应用开发工程,主要学习RAG检索增强生成:包括Naive RAG、Advanced-RAG以及RAG性能评估,还有GraphRAG在内的多个RAG热门项目的分析。

img

L3阶段:跃迁篇丨Agent智能体架构设计

L3阶段:大模型Agent应用架构进阶实现,主要学习LangChain、 LIamaIndex框架,也会学习到AutoGPT、 MetaGPT等多Agent系统,打造Agent智能体。

img

L4阶段:精进篇丨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

L4阶段:大模型的微调和私有化部署,更加深入的探讨Transformer架构,学习大模型的微调技术,利用DeepSpeed、Lamam Factory等工具快速进行模型微调,并通过Ollama、vLLM等推理部署框架,实现模型的快速部署。

img

L5阶段:专题集丨特训篇 【录播课】

img

全套的AI大模型学习资源已经整理打包,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CSDN大礼包🎁:全网最全《LLM大模型学习资源包》免费分享(安全资料,放心领取)👈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