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收藏 | 提示工程只是冰山一角?揭秘上下文工程的真正威力
本文对比了提示工程与上下文工程的本质区别。提示工程关注设计一次性指令,获取特定响应;而上下文工程更深入,构建模型运行的整个"心智世界",包括模型看到什么、如何看到、何时看到。提示工程是上下文工程的子集,而非相反。提示工程是开始的方式,获得第一个好输出;上下文工程是扩展的方式,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表现。两者都重要,但上下文工程是实现可靠大模型应用的关键。

首先是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早期 GPT-3 热潮的宠儿。每个人突然都成了“提示工程师”,这主要意味着在聊天框中输入一些奇怪的东西,并让模型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时截屏。
然后是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这听起来像是提示工程的无聊表亲——直到你意识到它才是让一切在规模上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
我已经详细介绍了什么是上下文工程,但在这里,让我们谈谈它与提示工程有何不同——以及为什么混淆它们会严重影响你的构建。
它们到底是什么?

提示工程
你在提示框中写了一些巧妙的东西,希望模型“理解”。它基本上是设计一次性指令:“你是一个专家 X。像 Z 一样做 Y。”
你调整措辞、格式,也许还有几个例子。完成。
这是在记忆、嵌入、检索、函数调用等工具出现之前我们生存的方式。仍然非常有用——特别是对于创意任务或一次性对话。
上下文工程
这更深入。你不仅仅是在编写提示。你正在设计模型运行的整个心智世界。
它关乎模型看到什么(文档、过去的聊天、示例、摘要)、它如何看到(结构化还是混乱),以及它何时看到(动态注入、静态、基于记忆)。你考虑的是 token,而不仅仅是指令,系统提示,记忆槽,工具输出,历史窗口。
上下文工程不止于提示设计——它构建了整个对话的框架。
目的

- 提示工程: 从提示中获得特定响应。通常是一次性的。
- 上下文工程: 确保模型在会话、用户和混乱中始终表现良好。
用例
- 提示工程:
→ 文案变体
→ “写一条像 Naval 一样的推文”
→ 一次性代码生成
→ 炫酷演示
- 上下文工程:
→ 带有记忆的 LLM 代理
→ 不会产生幻觉的客户支持机器人
→ 多轮对话流程
→ 需要可预测性的生产系统
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包含关系?

是的。但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
提示工程是上下文工程的一个子集,而不是反过来。
可以这样理解:
- 提示工程侧重于在特定时刻对模型说什么。
- 上下文工程侧重于当你说话时模型知道什么——以及它为什么应该关心。
如果提示工程是编写一个出色的指令……
上下文工程就是决定该指令之前和之后发生的事情——记住什么,从记忆或工具中提取什么,整个事情是如何构建的。
所以不,这些不是相互竞争的做法。
提示工程是上下文工程构建的更大机器中的一小部分。
两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工程是你在上下文窗口内做的事情。
上下文工程是你决定填充窗口的内容的方式。
你可以设计一个杀手级提示。但如果它被埋在 6K 个无关的聊天历史或格式不佳的检索文档后面,那又如何?一切都完了。
所以——提示工程仍然很重要。但它存在于上下文工程构建的容器中。
糟糕做法的后果

糟糕的提示工程:
- 输出语气错误
- 指令被忽略
- 模型表现得像喝醉了一样
- 你花费数小时调整逗号和同义词
糟糕的上下文工程:
- 模型忘记了它为什么参与对话
- 提示被噪音淹没
- 输出是通用的、脱离实际的或误导性的
- RAG 崩溃,内存泄漏,工具链失败
上下文工程如何帮助提示工程

- 保护你的提示。 你可以写出有史以来最好的指令,但如果它在三个常见问题解答和一个 JSON blob 后面的第 12,000 个 token 处丢失,那也无济于事。
- 围绕提示构建一切。 记忆、检索、系统提示——所有这些都旨在支持提示的清晰度和优先级。
- 处理规模。 你不需要为每个变体都进行提示工程。你注入结构化上下文,以适应不同的用户/任务。
- 管理约束。 Token 限制?延迟?成本?上下文工程决定什么被丢弃,什么被保留。
其他比较因素

- 思维模式: 提示工程是关于制定清晰的指令;上下文工程是关于设计模型思维过程的整个流程和架构。
- 范围: 提示工程在单个输入-输出对内操作;上下文工程处理模型看到的一切——记忆、历史、工具、系统提示。
- 可重复性: 提示工程可能时好时坏,通常需要手动调整;上下文工程旨在实现跨多个用户和任务的一致性和重用。
- 可扩展性: 提示工程在扩展时开始崩溃——更多用户=更多边缘情况;上下文工程从一开始就考虑了规模。
- 精确性: 提示工程严重依赖措辞来使事情“恰到好处”;上下文工程侧重于在正确的时间提供正确的输入,从而减轻提示本身的负担。
- 调试: 提示工程调试主要是重新措辞和猜测哪里出了问题;上下文工程调试涉及检查完整的上下文窗口、记忆槽和 token 流。
- 涉及的工具: 提示工程只需 ChatGPT 或一个提示框即可完成;上下文工程需要记忆模块、RAG 系统、API 链等更多后端协调。
- 失败风险: 当提示工程失败时,输出会很奇怪或偏离主题;当上下文工程失败时,整个系统可能会表现出不可预测性——包括忘记目标或误用工具。
- 寿命: 提示工程非常适合短期任务或爆发式创造力;上下文工程支持具有复杂状态的长期工作流和对话。
- 工作类型: 提示工程类似于创意写作或文案调整;上下文工程更接近于 LLM 的系统设计或软件架构。
那么,你应该关心哪一个?

两者都重要。但重要性不同。
- 提示工程是我们开始的方式。它是让 LLM 屈服于你意愿的快速而粗糙的技巧。
- 上下文工程是我们扩展的方式。它是可靠的 LLM 驱动系统背后的真正设计工作。
提示工程让你获得第一个好的输出。
上下文工程确保第 1000 个输出仍然很好。
普通人如何抓住AI大模型的风口?
领取方式在文末
为什么要学习大模型?
目前AI大模型的技术岗位与能力培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 大模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正逐渐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模型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 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机视觉 、 智能推荐等领域 ,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和机遇 。
目前,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应用于医疗、政务、法律、汽车、娱乐、金融、互联网、教育、制造业、企业服务等多个场景,其中,应用于金融、企业服务、制造业和法律领域的大模型在本次调研中占比超过 30%。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岗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大模型产业链催生了一批高薪新职业:
人工智能大潮已来,不加入就可能被淘汰。如果你是技术人,尤其是互联网从业者,现在就开始学习AI大模型技术,真的是给你的人生一个重要建议!
最后
只要你真心想学习AI大模型技术,这份精心整理的学习资料我愿意无偿分享给你,但是想学技术去乱搞的人别来找我!
在当前这个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AI大模型正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我国对高水平AI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真正懂技术、能落地的人才依旧紧缺。我也希望通过这份资料,能够帮助更多有志于AI领域的朋友入门并深入学习。
真诚无偿分享!!!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加上后会一个个给大家发
大模型全套学习资料展示
自我们与MoPaaS魔泊云合作以来,我们不断打磨课程体系与技术内容,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同时在技术层面也新增了许多前沿且实用的内容,力求为大家带来更系统、更实战、更落地的大模型学习体验。

希望这份系统、实用的大模型学习路径,能够帮助你从零入门,进阶到实战,真正掌握AI时代的核心技能!
01 教学内容

-
从零到精通完整闭环:【基础理论 →RAG开发 → Agent设计 → 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调→热门技术】5大模块,内容比传统教材更贴近企业实战!
-
大量真实项目案例: 带你亲自上手搞数据清洗、模型调优这些硬核操作,把课本知识变成真本事!
02适学人群
应届毕业生: 无工作经验但想要系统学习AI大模型技术,期待通过实战项目掌握核心技术。
零基础转型: 非技术背景但关注AI应用场景,计划通过低代码工具实现“AI+行业”跨界。
业务赋能突破瓶颈: 传统开发者(Java/前端等)学习Transformer架构与LangChain框架,向AI全栈工程师转型。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本教程比较珍贵,仅限大家自行学习,不要传播!更严禁商用!
03 入门到进阶学习路线图
大模型学习路线图,整体分为5个大的阶段:
04 视频和书籍PDF合集

从0到掌握主流大模型技术视频教程(涵盖模型训练、微调、RAG、LangChain、Agent开发等实战方向)

新手必备的大模型学习PDF书单来了!全是硬核知识,帮你少走弯路(不吹牛,真有用)
05 行业报告+白皮书合集
收集70+报告与白皮书,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06 90+份面试题/经验
AI大模型岗位面试经验总结(谁学技术不是为了赚$呢,找个好的岗位很重要)

07 deepseek部署包+技巧大全

由于篇幅有限
只展示部分资料
并且还在持续更新中…
真诚无偿分享!!!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加上后会一个个给大家发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