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uino 详细介绍

Arduino是一个革命性的开源平台,它将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和创新应用紧密结合,帮助无数创客、教育者和工程师从零开始构建智能设备。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全面阐述,包括其定义与目的、历史起源、关键特点、硬件板卡与模块、软件生态与编程、社区与教育角色、应用领域,以及截至 2025 年的最新发展。信息基于官方来源和可靠的百科资料,确保准确性和时效性。

定义与目的

Arduino 是一个意大利开源硬件和软件公司、项目及用户社区,专注于设计和制造单板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及其套件,用于构建与环境交互的数字设备。 它的核心目的是提供低成本、易用的工具,让初学者和专业人士都能轻松创建传感器和执行器驱动的设备,例如简单机器人、温控器或运动探测器。 Arduino 的使命是消除技术与创新之间的障碍,通过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赋能用户,让每个人都能学习电路板的使用、代码编写以及项目工具。 它强调开源原则,硬件设计采用 CC BY-SA 许可,软件则基于 LGPL 或 GPL 许可,允许任何人制造板卡并分发软件。

历史起源

Arduino 项目起源于 2005 年意大利伊夫雷亚互动设计学院(Interaction Design Institute Ivrea,简称 IDII),最初是为学生设计的教学工具。 项目名称来源于伊夫雷亚的一家咖啡馆,那里是几位创始人的聚集地。早在 2004 年,Hernando Barragán 在 IDII 完成硕士论文,创建了 Wiring 开发平台,由 Massimo Banzi 和 Casey Reas(Processing 平台的联合创始人)指导。Wiring 旨在为非工程师提供简单、低成本的数字项目工具,包括基于 ATmega128 微控制器的 PCB、基于 Processing 的 IDE 以及库函数。

2005 年,Massimo Banzi 与 David Mellis(IDII 学生)和 David Cuartielles 合作,将 Wiring 扩展支持更廉价的 ATmega8 微控制器,并将其 fork 为 Arduino 项目。核心团队包括 Massimo Banzi、David Cuartielles、Tom Igoe、Gianluca Martino 和 David Mellis。 关键里程碑包括:

  • 2008 年初:五位联合创始人成立 Arduino LLC 持有商标,并从外部制造商收取版税。
  • 2011 年中:官方 Arduino 板卡商业生产超过 30 万块。
  • 2013 年:用户手中官方板卡达 70 万块。
  • 2014 年:商标纠纷爆发,Smart Projects(Gianluca Martino 的公司)注册 Arduino 商标,导致分裂,成立 arduino.org。
  • 2015 年:Arduino LLC 起诉 Arduino SRL,并推出 Genuino 商标(美国以外)。
  • 2016 年 10 月:两家公司合并为 Arduino AG。
  • 2017 年:收购纠纷解决,BCMI(由 Banzi 等创始人成立)收购 Arduino AG,任命 Fabio Violante 为新 CEO;与 Arm Holdings 合作。
  • 2018 年 8 月:发布开源命令行工具 arduino-cli。
  • 2019 年 2 月:推出 Arduino IoT Cloud 服务。
  • 2020 年 2 月:社区活跃用户约 3000 万(基于 IDE 下载量)。
  • 2025 年 10 月:被 Qualcomm 收购(详见最新发展)。

这些事件反映了 Arduino 从学术工具向全球开源生态的演变,尽管经历了商标和领导层争议,但始终坚持开源精神。

关键特点与优势

Arduino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简单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板卡配备数字和模拟 I/O 引脚,支持扩展板(shields)、面包板原型和电路连接;内置 USB 串行接口用于程序上传;配备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简化编程;内存包括 SRAM、Flash 和 EEPROM;大多数板卡有 5V 线性稳压器和 16 MHz 晶振。 相比传统微控制器开发,Arduino 降低了门槛:

  • 低成本:入门板卡只需几美元。
  • 易用:无需复杂工具链,即可从“闪烁 LED”起步到高级应用。
  • 开源:设计文件公开,鼓励社区修改和衍生。
  • 跨平台:支持 Windows、macOS 和 Linux。
  • 灵活:兼容多种微处理器,从 8 位 AVR 到 32 位 ARM。

这些特点使 Arduino 成为创新的无障碍平台。

硬件板卡与模块

Arduino 硬件开源,参考设计基于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Share-Alike 2.5 许可。截至 2016 年,有 17 种官方板卡版本,由 Smart Projects、SparkFun 和 Adafruit 等制造。 早期板卡使用 Atmel 8 位 AVR 微控制器(如 ATmega8、ATmega328),2012 年推出 32 位 Arduino Due(基于 Atmel SAM3X8E)。流行板卡包括:

  • Arduino Uno Rev3:最经典入门板,14 个数字 I/O 引脚(6 个 PWM)、6 个模拟输入,使用 Optiboot 引导程序。
  • Arduino Nano R4:小型化设计,体积小、功能强大,适合嵌入式项目。
  • Arduino Mega 2560:更多引脚(54 个数字 I/O),适合复杂项目。
  • Arduino Leonardo:内置 USB 通信,支持 HID(如键盘模拟)。
  • LilyPad:可穿戴版本,8 MHz 运行,无内置稳压器。
  • Arduino Due:32 位 ARM,高速处理。

模块(shields)扩展功能,如电机控制(用于 3D 打印)、GNSS 卫星导航、以太网、LCD 显示或原型设计。兼容板卡包括 Nano、Boarduino 等衍生品。

软件生态与编程语言

Arduino 的软件生态以集成开发环境(IDE)为核心,支持跨平台开发。Arduino IDE 基于 Processing IDE,用 Java(Legacy 版)或 TypeScript/JavaScript/Go(IDE 2.0)编写。 Legacy IDE(1.8.19 版,2021 年 12 月)提供代码编辑器、语法高亮、一键编译/上传,使用 Wiring API 和 HAL。IDE 2.0(2.3.2 版,2024 年 2 月)基于 Eclipse Theia,新增板卡/库管理器、自动补全、串行监视器图表、调试支持(断点、单步执行,需要如 SEGGER J-Link 探针)。

编程语言主要是 C/C++(嵌入式 C),使用 Arduino 编程语言(受 Processing 启发),程序称为“草图”(sketch),以 .ino 扩展名。结构简单:setup()(初始化,一次调用)和 loop()(循环执行)。示例包括“眨眼”(Blink,使用 pinMode()digitalWrite()delay() 控制 LED)和“扫动”(Sweep,使用 Servo 库控制舵机)。 生态包括 arduino-cli(命令行工具)、IoT Cloud(2019 年推出,用于快速 IoT 项目)、Tinkercad Circuits 模拟,以及库如 Wiring(I/O 操作)。支持其他架构如 ESP32、STM32,并兼容 FreeRTOS 等 RTOS。

社区与教育角色

Arduino 社区庞大,截至 2020 年活跃用户约 3000 万。 它推动创客文化,数百万用户通过 arduino.cc 共享项目、库和工具。教育方面,Arduino 激发好奇心,用于学校项目如机器人小车,简化非工程师的原型设计。2006 年获 Prix Ars Electronica 数字社区荣誉奖,2020 年 Arduino Engineering Kit 获 Bett 奖“高等教育数字服务”。 社区贡献包括第三方板卡调试支持和开源许可维护。

应用领域

Arduino 广泛应用于交互设备构建:

  • 机器人与自动化:简单机器人、3D 打印电机控制。
  • 环境监测:Cave Pearl 数据记录器(恶劣环境)、KdUINO 浮标(水下衰减测量)。
  • 物联网(IoT):Arduino IoT Cloud 快速部署智能家居。
  • 可穿戴与教育:LilyPad 用于服装电子,Disuffo 机器人教学。
  • 专业领域:GNSS 导航、以太网连接、原型验证。 它支持从业余爱好到工业创新的无缝过渡。
最新发展(截至 2025 年 10 月)

2025 年 10 月,Arduino 被美国半导体巨头 Qualcomm 以未披露金额收购,这是 Qualcomm 深化机器人领域的战略举措。 此举可能加速 Arduino 在边缘计算和 AI 集成方面的创新,同时保持其开源本质。官网强调 Arduino Nano R4 等新品,继续推动从“眨眼”到“思考”的项目演进。

总之,Arduino 不仅仅是一个硬件平台,更是开源创新的催化剂。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