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但各地政府以及企业正面临“对颠覆程度认识不足、对变革速度心存侥幸、对投入成本估计过高”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制造业数字化的颠覆程度认识不足。

数字化变革推动下,制造业产品的价值来源正发生巨大变化,硬件价值不断下降,软件和数字技术价值不断上升。

从上世纪60年代硬件价值占比为100%到现今的制造业价值体系中机械零件占比20%,电子器件占比30%,软件占比40%,数字技术占比10%,在数字化进程中,价值结构变化将越来越快。

据预测,未来的价值来源将是机械零件5%,电子器件5%,软件20%,数字技术70%。硬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将变成具备一定功能的外壳,而数字化工厂系统软件和数字技术将成为价值创造的本源和基础。因此,未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将会逐渐失去生存的空间。

二是对制造业数字化的变革速度心存侥幸。

制造业的巨大变革正加速到来,当前各种力量正争相抢占未来机遇。

互联网巨头从消费逆流而上依托流量抢滩新制造,如阿里巴巴犀牛制造、京东京造等;传统制造业巨头深耕本地优势建立数字化平台寻求新突破,如海尔打造互联工厂生态系统,三一重工打造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高科技公司挖掘工厂应用场景开辟新市场,如亮风台、发那科、新松等联合制造企业打造数字技术应用场景。

未来5-10年,在平台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双面夹击之下,对传统制造业企业生存空间的挤压将越来越快。对此,不能心存侥幸,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必须尽快启动的生存策略。

三是对制造业数字化投入的财务成本和时间成本估计过高。

生产端的数字化不是对消费端数字化的“平移”,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消费端数字化连接的是高度智能化的计算机、手机,生产端的数字化连接的是各种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的设备、产品和系统,这决定了生产端数字化是非标准化且非一蹴而就的,但是企业自身主动转型定会优于迫于压力被动转型。

已有一定信息化改造基础的企业可以在已有财务、产品、资源、客户等信息化基础上,加速利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打通全链条的数字化进程;缺少信息化改造的企业可以直接借助大数据平台加速自身数字化转型,这是两条性价比更高更现实的数字化路径。

Logo

助力广东及东莞地区开发者,代码托管、在线学习与竞赛、技术交流与分享、资源共享、职业发展,成为松山湖开发者首选的工作与学习平台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