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燕大计算机专硕调剂上岸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个初试、复试相关的经验贴,而是一个二战人一年半来的心理路程,如果你一战失败感到迷茫,可以来听听我的故事

由于部分内容涉及个人信息,因此我会模糊掉一些具体数据内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个人部分信息

某弱校双非(除省内一本外,省外均为二本)

算法竞赛、互联网+、挑战杯、大数据等相关竞赛较多,有七八个国奖和省奖

项目经历较为丰富,在大数据、java、深度学习等领域都参与过不少项目,拥有一定的实习经验

2019年一战失败

选择学校:广州某校
初试总成绩:320
政治:72
英二:60
数二:43
专业课(非408):140

这一年,我没有努力学习数学

这一年,我对考研是没有敬畏和尊重的

刷了很多视频,看了许多老师的课,买了很多题目和卷子,但自己就是没能沉下心去拼命动手刷题,直到考试结束仍然有一大半的空白

写卷子的时候翻答案,图书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连最基本的持之以恒都做不到

自以为专业课比较强,数学差不多就ok了,本科本来数学就垃圾,结果备考还根本没看得起数学

我对考研不正视到什么程度?四五月份依然没有开始,还有参加各类竞赛;七八月份还在做一些感兴趣的项目,找一些实习,还过了腾讯、zoom等不错的厂;基本完全没有把考研这事上过心;十一月份还在刷算法和项目,学一些考研根本不考的东西

十二月份政治、英语看着买的课,一遍一遍刷着视频,就是不多动手练习数学

最后的分数结局算是完全体现了老天爷对我的嘲弄,就你这狗屁态度也配数学过线?

其实还没有出分,考场上我就知道数学我已经GG了,出考场后我完全无所谓,可能我这一年根本就没有摆正态度真的想读研吧,毕竟以自己相关的竞赛成绩、项目经历拿个还行的offer,自认为完全没有问题

2020年,春招 or 二战?

收拾好心情,直接春招了,但我没想到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在了这2020年

新冠疫情给今年的春招简直是造成了降维打击,打击程度之大我只能说:懂的都懂

在家里不停刷项目和算法题准备春招,我仍然坚信以自己的水平没有多大问题

疫情管控时期我还参与了社区的防疫活动,一来是在家里憋的太闷了,二来是也希望能给国家做点贡献,那段时间算是我比较愉快的一个时期

疫情除了影响了春招也同样影响了考研复试,无数人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因为我的数学太垃了,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没有关注这些了,这也为我后来的调剂心态崩溃埋下了伏笔

在不懈的努力下(我对于学习开发比学习考研的热情要多许多),经历了非常多的失败后(头破血流非常凄惨,还是那句话,懂的都懂),我拿到了某家手机大厂的大数据开发offer,还有好几家还不错的offer,但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同学们陆陆续续出现了录取的情况

20考研的扩招幅度很大,很多本来放弃的人都被这波扩招救上了岸

正是在这时,我发现我自己眼红了

原来我并不是真的对考研无所谓,也不是觉得能拿到大厂的offer就比考上研的人了不起(我之前是这么觉得的)

经过深思考虑之下,我决定放弃所有offer,备战21考研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考研是个剧毒,唯有考上才是解药

2020年,诱惑

在一开始有许多编制、国企的考试报名,但很多都在我备战春招的过程中错过了,赶着招考的末尾我参加了2个考试

一个是某市局行政编的公务员,一个是某国企技术岗位

在这里我先反思一下自己,我连所有的开发offer都舍弃了,来拼21考研,居然还参加这些考试,实在是自己杂心太重了,这也为今年后期埋下了很大的祸根

同时期第二学士学位也出来了,可能是鬼迷心窍吧,我也参与了

时间不长,很快我被某强校211的人工智能学院录取了,我开始犹豫全职二战是正确的吗?

就跟命运开玩笑似的,国企也过了

在跟家里的商讨下,我放弃了二学位的录取,进入了国企里开始工作

可能大家会很奇怪,我这也考那也考,我还考个屁研呢?事实确实如此,我到8月了还没有完全收起杂念,步入了一战的老路了

等了一段时间的国企入职,这段时间是我真正的开始用功复习考研的时间,也正是这段时间我决定了我报考的目标,我选择了数一英一408,因为如果我觉得自己不行我可以降低学校的目标,也正是这个想法,让我直到8月仍然没有充足的紧迫感

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我入职了,工作很轻松,薪水在我本地而言也挺不错,我开始动摇了考研的想法了

如果考研出来只是为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那我现在为什么还要考研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一个月很快的过去了,我放下了考研的书籍,打开了steam

2020年,自醒

早上,我慢悠悠得到了公司,打开电脑,思考着今天一天该怎么混过去

闲暇之中打开了微信,刷了刷朋友圈

我看到了几个本科关系不错的朋友发的研究生的生活照片

那一刻心中有些刺痛,突然我思考起来,我到底想做什么?我去年为什么要的读研?我放弃了那些offer,是为了过这种一眼就能看到一辈子的工作吗?

回想了本科四年,回想了自己的理想,我是为了21考研才放弃了我的offer,铭心自问,我会为了本地国企的安逸工作而放弃那些offer吗?

很明显,不可能

那么我为什么要待在这里呢?我突然意识到,我这个人没有一个强大的心,我就像贪心算法一样,做到了所谓的局部最优,做不到全局最优,我懂十年磨一剑的道理,却没有经历沉淀的心,在一些简单的诱惑下,我很快就放弃了我定下的目标

现在已经快十月份了,明悟后的我,为我今年做出的许多抉择感到了悔恨,我没能做到全身心再战,是我自己断送了自己今年的决心

要不今年先干着,明年边工作边考呗?

又一个新的想法,扰乱了我的心境

2020年,抉择

这个时候已经是十月中旬了,我知道的二战的人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我知道的上研的人正在过着他们的校园生活

我的心仍然在犹豫,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我在家中看着自己的考研书,但感觉自己什么都看不下去

就在这个时候,我想起了一个一起长大的人(是谁我就不说了,认识我的都懂,什么事情可以自己脑补)

我决定给自己一发狠的

我在复习进度完全落后大部队的情况下,选择了辞职,70天肛数一英一408,决定了院校就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我不知道我这个抉择是对是错,我放弃了很多人想要的所谓的稳定的工作,我受到了家里很大的压力,但我觉得如果这次我不做出这个决定,我这辈子可能都做不出这样的决定了,我想趁着我还有最后的勇气和傲气的时候,拼一次命

但,时间还是短了,如果我一开始就拼命,结局可能就不一样了吧

2021年,出分

出分了,英语和总分都很悬,因为时间短暂,我把最后所有的时间压给了数学和专业课,政英几乎属于放养

总分:295+,
英一:37

这就是这一年不坚定考研的报应,如果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那结局肯定会不一样吧

2021年,调剂之坑

调剂群很多人有多恶心搞心态我就不说了,我在此就声明几点

1、不要觉得考数二英二自命题的比数一英一408高贵,那你考啊?今年确实比往年简单,那你考啊?调剂系统锁死408你不乐意,那你考啊?

我承认不少自命题难度不低,但既然你这么抉择了,就是你自己的事,不要马后炮

只允许408调剂408这件事,以后应该是不会改了,大家注意一下

2、真的没有那么多的92歧视、优质生源啥的

也许部分学校确实有,但这部分学校可能都不到总数的5%,大部分学校都是公平公正的,不要被带节奏了,要不我怎么调上岸的?

3、跨考确实难度大,但也不要把责任全推跨考上,初试结束有2个月的时间够你学1-2个小项目了吧

4、不要被所谓的招生学长吓到,不要被某些研招办的牛脾气吓到,真到调剂那天很多低分也划进去了

这里我就不点名几个学校了,11408的划线就是纯粹划分,别想什么别的,比你分低的进调剂复试你没进,这种事情不可能

5、部分学校可以专硕调剂学硕(科目相同),也有不少学校明确只有学硕调剂学硕

举个例子,今年华北理工大学甚至允许22408调剂学硕(11408),只要研招网的调剂系统允许,原则上都是允许调剂的,但这个一定要问清楚研招办!

6、我有同学调剂上岸,点击了待录取后,被一志愿录取了,然后让调剂学校退掉了待录取,这种操作确实是可以的,但很看天,毕竟你不知道你调剂的学校是不是能接受这样的操作,这个操作本身也是很不错的,不建议尝试

2021,调剂上岸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照顾,我英一过线了,一志愿总分也过线了,我很欣喜,但我也很害怕,我自认为技术不错,但我不知道7:3的初复试比下,我踩线的初试分能不能在复试中活下来

我被朋友拉进了燕大的调剂群众,填了燕大的调剂,其实我当时根本没想到能进燕大的复试调剂的,因为我的分确实太低了,我对调剂本身其实就是悲观的心理

结果令人意外,燕大给发复试通知了,我几个11408考290+的朋友还收到了很多别的学校的复试通知,比如广西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燕大的复试科目(C、C++、数据库、软件工程)

第二天一早就复试了,复试完我当时就知道我应该没问题了(答得还不错)

这个时候我开始思考了,我是等5天后的一志愿复试,还是直接选择燕大的待录取?

当天凌晨,待录取出来了,我思考了一会,点了下去,结束了我的考研之路

自出分以来,我没睡过一次好觉,我的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状态,我知道很多人跟我一样

二战的巨大压力让我精神产生了恍惚,有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眼泪就流下来了

虽然一志愿我有9成的把握,但我似乎承受不了那一点点的失败的可能了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如果给你一把左轮,让你对自己开一枪,你只有六分之一的概率会死,活下来就给你1000万,你会赌吗?

有的人会赌,有的人不会,而我正是属于不会的那种,我累了,我想休息了

感想

我这并不是经验贴,而是心理路程记录贴,我知道很多人在考研的路上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很多人默默得一个人流泪,如果我的这个帖子能够引发你的一点共鸣,让你能够知道你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像我一样和你走着一样路的人,那希望你坚持下去,虽然可能你我方向不同、导路选择不同,但希望最终都能得到我们期望的结果

Logo

汇聚原天河团队并行计算工程师、中科院计算所专家以及头部AI名企HPC专家,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