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低代码平台推进阻力那么大?

“在踏出一步之前,首先考虑能否退回去”

现在低代码平台,功能性能这些先不说,能不能提升效率,提升多少,暂不讨论。光“平台和环境锁定”这一点,就是整个行业最大的技术推广障碍。道理很简单,平台有几百个,但是如果选了一个,由于无法生成代码,代表所有的研发和数据资源都要放在这个平台上,将来根本无法迁移。这意味了,“一旦跨出了这一步,将无法退回到原来的道路上!”,这对任何企业和团队都是很难接受的,风险太大。

“以前的代码和研发/数据资源怎么办?”

每个企业,由于长时间的研发和演进,往往都形成了自己的研发体系和自有的研发资源/数据资源,这些资源如何在“低代码平台”上使用也是一个问题。

我们的SDK可以传上去吗?

我们现有的组件可以直接使用吗?

我们团队用惯了elementUI,要怎么接着用?

我们大量各种类型的数据和接口要如何使用?...

"另外,程序员本身也是平台使用的阻力"

对于这样的平台,很多程序员有一个“本能的抗拒”,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担心如果技术被锁定在某一个低代码平台,会不会影响将来“自身的技术提升”,甚至会不会影响自己的收入?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和程序员的心态也息息相关。

总之,企业选型什么技术什么平台?肯定是研发总监/CTO/CIO说了算,而他们又会去征求技术团队的意见,如果技术团队大部分人反对,这个技术肯定推不起来。

解决这个问题的两条思路

一、能不能统一低代码平台的标准?

其实根本就不可能,无论是通过开源的方式,还是大厂背书和推进... 其实都不可能。其实,技术只有演进,很少能通过形式化的东西固定下来,除非是已经既成事实的部分。

二、“生成代码”!!!

这也是我想说的,真正可行的,能够被程序员接受的“低代码平台”落地方案。生成的“代码”通过编程语言的方式,将形式统一起来。这也就是实现了“平滑演进”,而非“跃进”,历史上二进制向汇编语言,汇编语言向高级语言,也都是这样的“平滑模式”。

“低代码平台全栈都给你生成代码,所有应用以代码形式保存起来”——这才是能够被研发团队接受的形式。

三、下面是一个代码生成式低代码产品

 

 

现在代码生成已经具备“可读”、“可调试”的能力,体验上和手写代码没什么区别,包括维护的方式。

总之,只给程序员助力,不要去挑战程序员,应该是比较理性的做法。其实,对于这样的平台,很大程度上已经不用手写任何代码,包括二次开发都可以在平台上通过拖拽配置的方式完成,但是,为程序员保持“代码”这种接口,很重要!

Logo

低代码爱好者的网上家园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