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indows的文件到linux下的转换方法:
1. 用sed命令替换
sed -e 's/^M//g' original.txt > target.txt (注意^M 在Linux/Unix下是这样输入的:先按CTRL+v,接着按CTRL+SHIFT+m,呵呵~~ 其实俺主要就是为了记录一下这个输入方法)
2. 在vi中替换
:%s/^M//g
3.sed命令替换
sed -e 's/.$//' dos.txt > linux.txt

二、Linux文本传到windows系统,转换方法:
sed -e 's/$/\r/' 1pnet.txt >dos.txt

三、其他
Mac -> UNIX:tr "\r" "\n"<macfile > unixfile
UNIX -> Mac:tr "\n" "\r"<unixfile > macfile
Microsoft DOS/Windows 约定,文本的每行以回车字符(\r)并后跟换行符(\n)结束。为了纠正这个问题,可以使用下列命令:
DOS -> UNIX:tr -d "\r"<dosfile > unixfile
UNIX -> DOS: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awk,因为tr不能插入两个字符来替换一个字符。要使用的 awk 命令为 awk '{ print $0"\r" }'<unixfile > dosfile

附:

关于“回车”(carriage return)和“换行”(line feed)这两个概念的来历和区别。
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有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Teletype Model 33)的玩意,每秒钟可以打10个字符。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打完一行换行的时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两个字符。要是在这0.2秒里面,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
     于是,研制人员想了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一个叫做“回车”,告诉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另一个叫做“换行”,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
这就是“换行”和“回车”的来历,从它们的英语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后来,计算机发明了,这两个概念也就被般到了计算机上。那时,存储器很贵,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每行结尾加两个字符太浪费了,加一个就可以。于是,就出现了分歧。
Unix 系统里,每行结尾只有“<换行>”,即“\n”;Windows系统里面,每行结尾是“ <回车><换行>”,即“ \r\n”;Mac系统里,每行结尾是“<回车>”。一个直接后果是,Unix/Mac系统下的文件在Windows里打开的话,所有文字会 变成一行;而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开的话,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M符号。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