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来自通信考研小马哥23上交819全程班学员

此文记录过去两年的考研经历以及介绍个人考研经验。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篇帖子我可能写的比较长也说的比较具体(啰嗦),大概8000多字,说的这么具体主要是为了让看的同学情况了解的更加具体,如果能让大家略有启发和收获或者全当考研学习累了放松看看的帖子也是可以的。

我今年考研情况,最后综合成绩551排27/140,不算很强但也足够稳稳上岸了,初试成绩385分(我的自我考研目标定的是400,考虑到今年英语政治两门加起来确实比往年普遍低10分,所以算基本达到了自己定的分数目标)(政治67,英一72,数一132,819专业课114,阳着考的,我考前一星期发了高烧,但考前基本退烧,等考试的那两天仅低烧37.0度)(初试成绩在进复试的140人里排38/140),复试成绩166分(单看复试成绩排30/140左右),最后两项加起来综合成绩551(排27/14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本人基本情况,本科是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排名30/110,本科加权裸分84,属于本科的保研边缘人,但本科期间没有科研,没有竞赛奖项(在大三时其实去过学校的一个5G实验室跟研究生一起参与过一个关于FBMC滤波器设计的科研项目,但其实就是去了打杂写几行不太重要的FBMC调制代码也没学到太多东西也没任何科研证明,不过后面我也写到复试简历上了虽然可能没啥用)

我是二战的,一战只随便准备了两个月,其实我在大学期间是以保研为目标的,但可能本科期间还是不够努力,所以大三最后保研时还是差了几名成了一名保研边缘人,当时10月1号出了保研名单没有我,比较绝望比较低谷,基本9月到10月一直在emo,10月中旬才决定考研。

首先简单说说我的一战,虽然失败了,但从这次经历也可以学习点经验,我一战准备了两个月,来年3月一战成绩基本出来,查完之后没考上,第一次考了310吧,因为准备时间太短而且我从10.7号才开始第一次在手机上搜什么是考研,所以我这一战纯属是去“体验”的,这两个月我数学从0开始看了1个月,信号系统专业课学了半个多月,数学和专业课加起来才一个半月基本算半裸考,英语政治各10天,最后数二考了79,专业课77(一战考的是华科的信号专业课),政治复习了半个月就考了75(不过去年政治确实比今年简单),倒是英语二复习了半个月就考了82(不过英二确实比英一简单,同水平一般英一比英二要低10分吧),一战英语比数学专业课还高属实也是很搞笑的成绩了(以至于我父母前年以为考研数学满分是100分),一战我因为以为自己可以保研(好吧说白了是我自己在逃避考研)只准备了两个月,其中快一个月还是做英语政治的真题,一战比较可笑的成绩(数学专业课还没政治英语高)也是让我终于有所反省,我意识到自己不能再逃避下去,所以这两个月的作用其实就是让我认识了什么是考研以及下定了明年二战上岸的决心。

等到来年22年5月初基本忙完毕设临近毕业,我开始重整心态,没找工作专心二战,等于除了一战随便复习的两个月,我的二战准备了7个月(5.6.8.9.10.11.12)(5月之前在搞本科毕设论文,其中7月份跟同学毕业旅行之类的聚一聚玩了一个月,毕竟毕业了),其实我认为一战如果做足准备的话从大三3,4月份开始准备也是可以上岸的,我一战就亏在自己逃避考研,最后保研也差几名,到10中旬才开始买考研的相关资料,我本科期间周围不少确定自己不保研的同学从3,4月份开始准备都是去年一战就上岸了。下面说我每一门课具体的备考经验。

首先我在二战开始后就定下来重数学重专业课,适当放轻政治英语的基调,数学和819是最重要的,我通过分析去年考研上岸的同学成绩和自己的经验,发现政治英语大家无非都是70左右,大家这两门除去个别极端的,分差好的和坏的无非是10分左右,而数学学的好的同学可以考140,考的不好的同学则只有90多,可以说数学和专业课一门就可以拉开40多分的分差,这远大于政治英语的分差,从我上面一战说的就可以看到我政治英语在只准备半个月的情况下一战就考了75,82(不过还是要承认去年的政治英语比今年简单所以我才能各复习半个月考到75,82),政治已经不低了,据我所知我一个同学政治从3月就开始学,反而政治考的没我高,他考了72,而我第一年失败的原因也是数学专业课太拉胯。因此在二战时,虽然数学专业课英语政治考研的分数分配是3:3:2:2,但我总的时间分配基本是4:4:1:1,我下定决心数学和专业课才是根本。(前提个人英语别太差,顺便说一下我的情况,高考数学135,英语130,四六级500多,跟周围高考英语140多,四六级600多的英语大神没法比但也不算差了,这种不算强也不算差的英语底子我决定4:4:1:1的来安排时间,我确实觉得英语政治拉不开分,数学专业课最重要)

数学

我今年数学132(我查了查,在进入复试线的140个同学里,132的数学单科成绩排数学单科第30左右)数学我没有报任何班也没有看视频完全教材+复习全书+卷子自学,如果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可以看看我的方法,我认为有点底子的自学不亚于看视频,因为如果通过自学理解了某样东西,你就会很难忘而且对某个数学概念定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我觉得我数学算有点底子(我本科期间微积分,线代,概率成绩都是81-85左右不算高,高考数学的话是135),很多知识我通过自己看教材书可以理解,因此就没有必要看视频,我数学从22年4月底开始看一轮复习(至于一战那一个月不到的数学只粗粗看完了高数部分的一半而且因为一战的时候不用心过了5个月又快忘了),首先我建议第一遍看数学的时候要看看本科期间的教材,我用的就是华科的微积分线代教材(其实常见的那些本科教材都行,只要有证明),因为这些教材上有证明的过程,比如为什么多元可微函数的增量是fxdx+fydy,高斯定理,斯托克斯公式怎么推导出来的,为什么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向量一定正交等,为什么样本统计均值和方差独立等,这些都是结论,可能考研不会直接考,但我认为如果时间充分,理解推导这些结论可以让你对于考研数学更加有底气,此外我买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这本书不仅有例题而且知识点总结全面,我这本复习全书从头用到尾,直接当成了一本知识点总结笔记用所以我基本也没在写笔记上花时间,因为我觉得这本李永乐复习全书不是给我总结的很全面了吗,我第一轮基本就是在4月底~6月底期间看教材,看证明推导,看复习全书上的知识点总结和复习全书上面的例题,大概高数部分用了30多天,线代20天,概率论20天,基本就是对着有推导过程的本科教材配合李永乐复习全书,每天扎扎实实推进十几页李永乐复习全书,然后两个多月把那本几百页的复习全书扎实过了一遍,可以说,我的一轮不是通过刷660之类的基础题来通过的,而是通过理解知识来完成的,我一轮两个多月时间属于把数学数分,线代,概率论中的内容和知识点,结论从头到尾推了一遍捋了一遍(很多考研直接利用的性质或者结论的推导过程本科教材上有),我一轮对数学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并理解了其推导过程,但除了那本李永乐复习全书上的例题,一轮结束我未做过任何习题集,可以说一轮结束知识比较扎实且有底气,但缺的是做题熟练度和后续难题的技巧打磨。(从4月底到6月底,我每天接近5个小时数学,这两个多月属于让我学会了所有考研的数一内容,但未做过题,但我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底子)(因我的一轮并不刷题,我的一轮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就不了解660,1000,1800之类的习题集了)(我一轮期间唯一做过见过的题就是李永乐复习全书上穿插着的例题)

二轮我从8月开始(其中7月份在玩,期间只随便看看题背背单词保持下感觉),因为我已经对数学的所有知识都有了了解,因此我直接从做套卷开始,但当然是从简单套卷开始,且刚开始做的时候不限时间只求做出来就行,所以下面的经验便是具体介绍我对各种套卷的经验看法,

其中相对简单的卷(其实它们也并不简答只是相对于我之后专门找的难卷子来说相对简单一点点)我认为包括2019年之前的真题,李林4,6套卷,李永乐套卷,张宇8+4,这十几套卷子是我最先写的卷子,其接近考研难易程度,不离谱也不简单(不过其中张宇的套卷中还是有几套难的)(另外因为是8月,所以我刷的模拟卷都是去年的模拟卷),这十几套题我一般都要做4个小时,且在做的过程中但凡有忘掉的公式或者概念我都会翻复习全书,因为我现在练习的是我通过自己的智商和知识我能把它先做出来,至于公式概念熟练度我都默认我之后会记住的,所以现在翻书就翻书,大概这十几套卷子我4个小时才能做完,平均分110左右(其中平均每套卷子20分不会,20分计算算错)(其中遇到的较难点的题大概一半我第一次做就能自己做出来,所以也是比较庆幸通过之前一轮的复习我对知识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做这十几套的时候在做完每一套之后要好好总结每张卷子,通过这十几套卷子的磨砺和题型考法的认真总结,我基本在9月初之前便熟悉了考研数学的难度和情况,并且有了110的信心(当然110还不太够),通过做这十几套卷子我的做题技巧和熟练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时候的我基本是考研110的水平。

从9月中旬-11月初,我开始进一步大量做卷子,这期间我做了共创,超越,李正元,李艳芳,19年之后的真题,其中前三种卷子偏难且偏怪,李艳芳的最难,但做完也是可以有所收获的,如果这些卷子你都能做完,那考研至少130分的题在你眼里都是简单题,只是如果时间不充分的话也不建议做这些了,想见识见识难题可以做李艳芳,这些相对难的卷子我刷的时候一般平均分还是110左右(毕竟到这时候已经刷了30多套卷子了),考研19年之后的那几套考研真题我都是掐3个小时做的了,基本每套120分左右(考研数学从19年起变难),另外在此期间我在b站发现一个叫杨威满分线代的老师,在我已经刷了几十套题的情况下,他有一个156道线代题的集合,我发现他这个集合里的线代题太好了,每道都不简单,但真的做完很涨见识和思路,我只能说做完他的这些题我对线代的知识理解和运用升华了,我不认为线代还有我不会的技巧和不会的题)。

在进入11月之后,我开始做新一年的李林,张宇,但这时候我做题已经是挑着做了,除了留几套完整的拿来3个小时练手,我其他卷子都是感觉哪道题还行没见过就做做,因为常规卷子我都见识过也做完了,我还看了森哥5套卷的,合工大的,启研工作室的4套卷,其中启研的4套卷居然还不错且有一定难度,这时候的我基本做题三个小时之内,平均分130-140,因为已经做了超50套卷子,我此时每套卷子最多再遇到一道不会的题(到11月底一般一套卷子我都是5-10分不会,然后再计算错10分左右)

进入12月,我不再大量做题,一般数学学的不错的同学12月都属于收尾阶段了,12月是用来保持数学手感和把公式记牢,另外注意确保那些不难但考查频率低的分也一定要拿到(比如傅里叶公式,那几种特殊微分方程的解法,一些较难的积分结论之类的我都是在12月才记的,这种纯记忆的东西记得太早也容易忘),我留了几套完整的合工大,李林用来3小时保留感觉,其余也就看看难题之类的,看难题是为了注意保持思维不掉队,因为如果你复习的差不多了,你会觉得到了12月数学没什么可学的了,95%的题你都见过,这时候我基本水平在130-140的样子,其中还是因为我会粗心算错10分,真正三个小时之内不会的题一般每套新卷子不超过5-10分。还是比较自信的走上了数学考场。

最后考研数学我132(轻微阳着考的),我对完答案大概是,一道选择确实是我不会做,-5,一道比较简单的选择题当时粗心了,选错了-5,选择填空总共扣了10分,然后一道泰勒的证明大题第二问我知道要在极值点处展开,但后面放缩大小一时没想起来,然后还有一道大题会但是也是因为粗心算错了,大题总共扣了8分,最后132,跟我考前预期差不多,差不多就是5-10分不会,然后计算出现问题10分。数学能考到120对于进复试线就不拖后腿,考到130以上就是优势,140以上是绝对优势。

819专业课

最后考了114(在进复试的140个同学里大概单科排第50),扣的36分里我只有增减采样那道题第三问我觉得很怪,10分直接空着了,其余26分除了有几分是细节我写的时候没注意到,总的计算错误又占了大概20分(毕竟当时轻度阳着,总共才计算错20分我很知足了哈哈,我从初中以来就一直手算能力不是强项),我本科这两门成绩,信号与系统89分,数字信号处理就有点低了,72哈哈,总的来说我专业课在复习之前的底子属于不太好的那种,819虽难,但复习也有相关方向,上交考研交流群523668205建议加一下,我用到的初试资料就是小马哥的上海交通大学819考研初试资料,教材需要自己另行准备,其中资料里的考试重点也就是整理的考纲很重要,我全程做题就是按照考纲做的,可以说只要认认真真照着做完了就没有大的问题,我在5月份做完了白皮书的ss部分(ss部分相对于dsp还是好做,其中有不理解的就看奥本海默那本书,其中比如周期冲击函数的傅里叶变换频域还是周期冲击函数等相关难理解的概念我思考了很久,最后也是终于理解了),6月份起,在做画的dsp题之前,一定要先把相关章节的数字信号处理教材先认真学习理解(比如第四第五章我光看书就看了至少4-5天,对于减采样,升采样结论的推导过程自己也务必要理解为什么频域会那样变化,也许第一次理解起来很痛苦,但当你理解了为什么你会豁然开朗,要时刻注意时域的离散采样不同的T对应于在频域的频谱和周期冲击函数卷积,以及要注意理解为什么频域w=Ω*T,这也就是A—D,D-A的原理核心,注意时域图像的放缩对应于频域图像的缩放),在8月,我把dsp余下的几章同样通过先啃教材再做画的题的方法拿下,当结合做题终于理解了教材上的某个点,我是很开心的,5,6,8这三个月我也是每天5小时专业课(一星期学6天半,早9晚10,晚上11;30睡到7:30,晚上睡够8小时,中午只趴桌子上歇一会,当然白天看手机,运动的时间也占了近两个小时),5,6,8这3个月是我考研期间比较痛苦的3个月,要不断学习数学和专业课的新知识和不断积累没见过的题,但我最终坚持了下来,想考上交总归是要逼自己痛苦几个月的,这三个月每天10小时的高强度学习和数学专业课的折磨确实令人“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最终也是扎实过完了专业课的一轮,对专业课要考到的点都有了较为扎实的理解,公式结论的推导也都基本会自己推,到9月初,我的专业课和数学同步结束了比较扎实的一轮复习,我9月专业课就是做真题了,从03-20的真题全做(其中大概跳过了3-4套重复度高的真题),17年之前的卷子相对于我上三个月做的ss和奥本海默课后习题来说真的简单,17年之前的卷子基本两个小时一套还基本都会做(相信我只要你白皮书和dsp课后题好好做了也总结理解到位了,17年之前的题在你看来真的很简单,我基本17年之前的题平均130吧,分数意义不大,真的比现在简单,但也是需要做的,还是见到过不会的题),其中18-21的题开始有点深度,比之前难点了,我一般做3个小时,我当时9月份做18-21的真题基本110-120分左右的水平(主要我计算还总是要算错一二十分,一张卷子真正不会的大概就一二十分)(毕竟那时候的题没22,23这两年的难),不高也不低,9月份做完了21年之前的专业课真题,平均每天就3小时专业课,其他几个小时在都在提高数学做数学卷子。

到了10月份,我基本就是复习之前做过的专业课题,然后继续查漏补缺,重点攻克之前还不太熟的难点等,比如认真学习滤波器的具体设计方法,重叠保留法的具体点数以及每一段划分的位置等,还有就是数字信号处理奥本海默第459页的周期对称序列和周期反对称序列的一系列性质我到10月份才彻底弄明白(该知识点比较难且这两年都有所考察),此外10月份我还做了小马哥的一套模拟卷(难度接近真题),我本以为我专业课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全面了,结果才发现原来考这么细的话我也才只能得100分(不过当时过100的同学好像也就20个?),然后就是11月初3小时做了2022年的真题(真的从这年起变难了),当时改完大概110分(20分不会,20分算错),然后就是继续查漏补缺,然后还做了小马哥的6套卷模拟(我挑着做的),最后11月底参与了小马哥的最后一次模拟(质量也很高,当时考了120,排参与模拟的同学里第35左右(15分不会,15分计算错)),到11月底,我对自己的专业课也是有了个底子,考虑到我大概率在考场上还是要计算错20分左右,我觉得如果按22年的难度,我大概120分的水平(最后考了114,考场上只有一道dsp部分的那道采样率的大题我完全不会空了10分,但我的计算实在是弱项,加上低烧,我有4道大题都计算存在错误,这4道题分值占比超过30分,但最后得了114,说明还是有步骤分的,114也算勉强达到自我预期)。

总的来说,819这两年难度明显高于以往,如果能按照画的题保证弄懂,819拿个100分保底我感觉是差不多的,剩下想考110-130的话基本就看查漏补缺做的是否全面和对一些细节是否真的理解,以及计算方面是否出现错误了,这两年819变难,819考100以上基本是刚能进复试线的水平,110以上就不拖后腿,120以上就是比较稳上的大优势,至于130以上的大概不超过10人,130就是最终能排到电通录取前10名大佬的成绩。

再说英语,我英语今年考了72(今年英语真的难,上海考研英语还轻度压分,往年真题我都是平均80的水平(客观题扣5-7分)),单科英语也是在进入复试的140名同学的平均线之上,我的英语在9月份之前只做过16,19,20,三套真题,客观题60分一般扣不到10(不算很强但也不差),我英语有一定底子,前面说了高考英语130,四六级500多点,我英语语法不差,差的就是可能有点懒,词汇量不够,所以我在9月份之前都是绝大部分时间只给了专业课和数学,我在9月份之前用默默背单词这个APP,9月份之前除了偶尔花两个多小时做一套真题的客观题部分,其余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就只有每天接近一个小时的背单词了,我9月之前基本每天英语平均花的时间只有背单词一小时,但如果英语底子不太好的同学还是不要像我这样了(虽然我最后也只考了72,但对于今年英语来说也不算低,而且我本来没打算英语考80多,我就想着英语考到平均分往上就行了),9月10月11月这三个月我基本就是从15年起的英语真题各做了两遍(我觉得两遍足够了,但琢磨答案肯定很花时间)+复习单词,做真题是要注意时间的,我做近10年真题基本都是客观扣5-7的水平,做完每套真题还是要琢磨琢磨它的每个选项为什么选为什么不选的,最后在12月我做了3套英语黄皮书的模拟卷子和半个月背作文写作文然后再复习几篇真题,最后考了72,我今年客观题扣了9分,等于后面40分主观题扣了19,我英语字体应该还是不错的那种但主观扣分仍较多,可能跟我英语做到最后低烧有点头晕作文写的确实还不如平时自己模拟时写的好,不然上海英语一般也不至于40分主观扣了基本一半分。

政治

最后说政治,政治这门比较玄学,我今年政治67(今年政治比往年难5分,67也在政治单科进入复试同学的平均线之上了)前面说了我去年政治真的从完全0开始只复习了半个月都考了75(我去年政治就15天只做了背了肖四,做了3套真题,加翻了翻客观题,主观题知识点提要那两本小册子就上考场了)(不过去年确实比今年简单),所以其实我今年还是没在政治上花太多时间,但时间肯定比去年多点的,大概从9月底到11月初把政治知识点精讲仔细看了一遍,大概记住了一半重要的知识点,1000题我只做了近代史部分,只有历史部分我还能记得住,其他三科我都没做,等于用一个多月把知识点精炼仔细过了一遍,11月就是背客观题知识点提要+提前背主观题知识点提要,做肖八,复习政治错题,12月就是做肖4,背肖四大题,复习客观题,主观题知识点提要,背肖四大题个人感觉还是有用的。

最后考前还剩10天,我还是比较自信的,当时12月份自我评估觉得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我应该能考过线,觉得考个70,80,130,120不就400了?谁知今年政治英语偏难,而且我考前7天阳了,强制给我按下了暂停键,复习节奏有些打乱,高烧了3天,发烧期间用仅剩的一点脑力背了肖四并积极治疗恢复,还好不幸中的万幸我考前两天基本退烧了,最后24号考的时候也是好了一大半了,而且我知识掌握的算比较牢固,虽然考前阳了,但考完感觉再低还是可以过复试线吧,最后考了385比我考完对完答案当时估的375高了10分。

可以看出来我4门比较均衡,除了数学132稍高一点点吧,另外3门单科看基本都是在进入复试的140名同学里的平均水平,但因为4门都没有拖后腿的,合起来总成绩就是平均偏上了。

以上就是我考研初试期间的经验分享,我考研基本在9月前结束扎实的一轮,之后就开始刷套卷,5,6,8这三个月每天学习10+小时,9,10,11比前三个月轻松一点点,开始加入政治英语,每天平均学习8小时,12月大概每天只学习6-7小时,最后一星期时间更少了,12月慢了下来,保持好心态保持状态最重要(虽然还是阳了,但只要自己准备的足够充分,最终取得的成绩也已经很满意了)。

另外再简单说一下复试,我复试166,也不低,面试自己私下模拟了两次保证面试的时候沉着冷静,我在复试面试时老师问的都是那些常规问题,专业知识问答(我也答上来了),研究兴趣等,可能是因为看我本科排名成绩还可以?复试笔试正常准备,把几门教材大致内容都复习了一遍,复试100分的笔试我大概75-80分左右,最后加上面试,复试总分166,但因为本科确实没有奖项或者科研,170以上基本不可能了,复试分数好像大多数同学都是150-170之间,初试分高很关键。

说了这么多还比较具体,希望看的同学能有些启发和收获就好。

祝大家考研上岸,最后上岸开心之余也很感谢当初那个不肯轻易放弃的自己和一路上同学朋友家人的鼓励和帮助。

Logo

汇聚原天河团队并行计算工程师、中科院计算所专家以及头部AI名企HPC专家,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