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主要介绍技术债务的产生和管理,通过避免产生、提前发现、不断偿还等步骤将技术债务对软件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当我们开发完成后,就会将软件进行编译打包发布到不同的环境。一般情况下,企业里的环境会分为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测试环境又分为 SIT 测试环境、UAT 测试环境和性能测试环境等。每一套环境都有相对应的配置信息。最简单的办法是把配置信息打包到每个环境的部署包里,但这样每次都需要构建多个环境的部署包,导致编译打包时间较长且部署包体积较大,并且不能保证每个环境测试的软件的唯一性。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就是今天要跟你介绍的内容——配置管理,在每个环境使用相同的部署包,通过配置项来管理每个环境的差异,既不会降低编译和传输速度,也能确保最终发布的软件就是经过测试过的软件。

什么是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最初是指版本控制,发展到现在已经超出了版本控制的范畴。在《持续交付—发布可靠软件的系统方法》一书是这样对配置管理进行定义的:

配置管理是指一个过程,通过该过程,所有与项目相关的产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被唯一定义、修改、存储和检索。

我们都知道,一个应用程序是由软件代码、运行数据以及配置信息共同组成。在 《12 因素应用》(The Twelve-Factor App)中提到,应用程序的配置在不同部署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等)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数据库连接地址、缓存连接地址、第三方证书等。因此,需要将代码和配置分离,通过配置文件屏蔽各个部署环境的差异。

12 因素应用中也推荐将应用的配置存储于环境变量中。环境变量可以非常方便地在不同的部署间做修改,却不用动一行代码。因此,这里的配置主要是指应用程序的配置,配置管理主要是指如何存储不同环境的应用程序配置,以保证各个环境使用的都是同一份代码。

配置信息的描述和存储

下面来介绍一下配置信息是如何描述和存储的。

配置信息的描述

通常情况下,配置项以键值对的形式来表示,比如 spring.application.name=service-a,这代表一个配置项。应用程序使用配置文件来存储多个配置项,通过层级来组织配置项,特别是当以 yaml 格式展现时,层级会更加清晰,这也是目前采用最多的展现形式。除此之外还有 properties、xml 等形式。

配置信息的存储

配置信息比较常见的存储形式有数据库、版本控制库、文件目录、环境变量等。下面介绍一下每种形式的优缺点。

& 数据库: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数据库的检索功能,能够按不同的条件查询配置项,可以维护多个环境的配置。缺点是需要对配置项进行建模,开发单独的配置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数据库中的配置项。另外,配置项的版本、版本的回退都需要单独维护。

& 版本控制库: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版本控制库本身的特性,对配置项的变更进行版本控制和变更追溯,非常容易地获取任意时刻的版本以及版本的回退,并且不需要开发额外的系统。此外,它也能管理多个环境的配置。缺点是不支持单个配置项的查询功能,每次更新都需要全量更新。

& 文件目录:优点是直接从本地获取,不依赖于其他系统。缺点是不能有效地进行版本控制,每个环境都是单独的文件目录,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多环境下的配置信息。

& 环境变量:优点是方便设置与读取,能够更好地与脚本集成,与每个环境绑定。缺点是不能有效地进行版本控制。

以上几种存储形式中,如果在脚本中需要一些全局配置可以使用环境变量,如果需要对配置项进行复杂的检索和版本控制,需要使用数据库和版本控制库存储。

配置管理的时机

在应用程序生命周期中,不少阶段可以对应用程序进行配置,比如构建、部署、启动、运行和发布阶段。下面介绍下这几个阶段的是如何进行配置的。

& 构建阶段:在构建时,可以将配置文件直接添加到生成的二进制文件中。这种方式由于二进制文件与配置文件捆绑在一起,每个环境都需要生成一个单独的二进制文件,违反了12 因素应用中的原则,所以不推荐使用该方法。

& 部署阶段:在安装应用程序时,部署脚本或安装程序获取必需的配置信息。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在二进制文件是同一个,遵循了 12 因素应用中将代码和配置分离的原则。

& 启动阶段:在应用程序启动时,将配置文件加载进来。该方式需要保证影响应用程序启动的配置信息能够获取,否则程序无法启动。

& 运行时阶段:在应用程序运行时,动态的变更配置文件。该方式主要用于在不需要停止服务的情况下变更配置信息。

& 发布阶段:是指在应用程序真正发布上线的时候,将配置文件改为生产环境的版本。该方式只是用于生产环境发布,由于此时发布的软件和之前测试的是同一个,因此测试通过是具备发布上线条件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如果想实现一包到底的目标,是可以在部署阶段和启动阶段来获得环境专属的配置信息。

配置管理的实现方式

配置管理目前常见的实现方式:

& 有 Spring Boot 的 Profile 形式;

& 基于 Git 的配置管理;

& 配置管理系统如携程的 Apollo;

& 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 Spring Boot 的 Profile 和基于 Git 的版本控制形式。这两种实现方式都是基于现有的框架和工具,实现和维护都比较简单。根据命名规范,后续代码中统一采用:dev、test、prod代表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

Spring Boot 的配置管理

前面提到,当我们将应用程序部署到不同的环境时,通常每个环境的配置是不一样的。Spring 框架自 3.1 版本就引入了对 profile 的支持。Profiles 是一种基于条件的配置,哪个 profile 被激活就使用哪个配置。

在 Spring 中有两种方式表示配置信息。

& 配置类

使用 @Configuration 注解,该类会在运行时生成一个或多个能够被 Spring 容器处理的 @Bean 对象。可以在配置类中添加 @Profile 注解标识属于哪个环境的配置,如下面代码所示。

开发环境如下,

@Profile("dev")

@Configuration

@EnableWebSecurity

public class SecurityConfigDev extends WebSecurityConfigurerAdapter {

...

}

测试环境:

@Profile("test")

@Configuration

@EnableWebSecurity

public class SecurityConfigDev extends WebSecurityConfigurerAdapter {

...

}

生产环境如下:

@Profile("prod")

@Configuration

@EnableWebSecurity

public class SecurityConfigPro extends WebSecurityConfigurerAdapter {

...

}

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是以 properties、yaml 为结尾的文件,一般会包含多个 application-${profile}.properties 的格式文件。比如以下代码。

#开发环境

application-dev.properties

#测试环境

application-test.properties

#生产环境

application-prod.properties

当某个 profile 被激活时,相对应的配置就会生效,否则会被忽略。激活 profile 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配置文件激活,是指直接在 application.yaml 配置文件中激活特定的 profile。

spring.profiles.active=prod

2. 构建时激活,是指在构建软件时指定要激活的 profile。以Maven构建为例,首先在 pom.xml 中定义 profile 配置:

<profiles>

    <profile>

        <id>dev</id>

        <properties>

            <activatedProperties>dev</activatedProperties>

        </properties>

        <activation>

            <activeByDefault>true</activeByDefault>

        </activation>

    </profile>

    <profile>

        <id>test</id>

        <properties>

            <activatedProperties>test</activatedProperties>

        </properties>

    </profile>

    <profile>

        <id>prod</id>

        <properties>

            <activatedProperties>prod</activatedProperties>

        </properties>

    </profile>

</profiles>

请注意 true 标签,该标签意味着在构建时如果未指定要激活哪个 profile,将使用 dev 作为默认配置文件。
将 Maven 与 Spring Boot 的配置文件结合使用,可以在构建时指定某个 profile 的配置文件。在 application.yaml 里添加一个参数 spring.profiles.active=@activatedProperties@,该参数可以告诉 Spring 到底使用哪个 profile。

在使用 Maven 构建时通过 -P 参数指定使用哪个 profile。如下构建命令会用 prod 值替换上面指定的参数,从而实现激活 prod 配置文件的目的。

$ mvn -Pprod clean package

3. 运行时激活,是指运行应用程序时通过传参的方式指定需要激活的 profile。参考如下命令,其中 -D 指定的参数放置于 jar 之前,-- 指定的参数放置于 jar 之后。

$ java –jar -Dspring.profiles.active=prod app.jar

或者

$ java –jar  app.jar --spring.profiles.active=prod

上面三种激活 profile 的方式,后面的可以覆盖前面的。相比较而言,第三种方式更加灵活,能实现同一份代码在不同环境中使用的目的。目前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也多采用的第三种方式。

基于 Git 的配置管理
的基于 Git 的配置管理是指使用 Git 作为后端服务来存储配置信息的方式。对于每个部署环境,如开发环境(dev)、测试环境(test)、生产环境(prod)等,都有一个对应的 Git 分支。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独立的配置仓库,环境与分支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对一。这样在获取该服务在特定环境中的配置时,只需要克隆该代码库,并切换到对应的分支即可。如果想对获得的配置信息进行更复杂的逻辑处理,比如以 json 格式输出或者输出单个配置项的值,可以在 Git 库与环境之间增加单独的服务——配置管理服务,来满足个性化要求。注意:该服务不是必须得。

通常情况下,Git 库中的分支不会合并。这样就可以更改分支中的配置信息,并且应用到特定的环境中。同时,基于 Git 本身的版本控制特性,可以非常简单的实现变更追溯:谁?在什么时间?进行了哪些变更?基于 Git 的配置服务体系结构示意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面步骤。

Step1:新建配置库并存储配置文件。

假设我们有一个名称为“服务A”的应用程序,需要运行在开发、测试和生产三个环境中。因此,需要在 Git 仓库中新建一个名为config-data-service-a的配置库,并且新建dev、test和prod三个分支,分别存储三个环境的配置**。**

下面以 application.properties 配置文件为例,在 dev 分支中,该配置文件的内容是:

spring.application.name=service-a

spring.datasource.name=dev

spring.datasource.url=jdbc:mysql://mysql-dev.devops.com:3306/devops?useSSL=false&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 

spring.datasource.username=devops

spring.datasource.password=123456

spring.datasource.type=com.zaxxer.hikari.HikariDataSource

在 test 分支中,该配置文件的内容如下所示。

spring.application.name=service-a

spring.datasource.name=test

spring.datasource.url=jdbc:mysql://mysql-test.devops.com:3306/devops?useSSL=false&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 

spring.datasource.username=devops

spring.datasource.password=123456

spring.datasource.type=com.zaxxer.hikari.HikariDataSource

在 prod 分支中,该配置文件的内容是:

spring.application.name=service-a

spring.datasource.name=prod

spring.datasource.url=jdbc:mysql://mysql-prod.devops.com:3306/devops?useSSL=false&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 

spring.datasource.username=devops

spring.datasource.password=123456

spring.datasource.type=com.zaxxer.hikari.HikariDataSource

这三个分支中不同的内容为 spring.datasource.name 和 spring.datasource.url 的值。

Step2:获取配置文件并启动服务。

在配置管理服务中,可以按服务名称、环境获取配置文件。比如下面的接口。用于获取特定服务、特定环境下的配置文件,默认是 application.properties。

$curl http://config-service/api/v1/services/{serviceName}/envs/{dev}

还是以“服务A”为例,serviceName为service-a。获取 dev 环境的配置接口是:

$curl http://config-service/api/v1/services/service-a/envs/dev

获取 test 环境的配置接口如下所示。

$curl http://config-service/api/v1/services/service-a/envs/test

提供这样的接口之后,在部署脚本里只需要通过不同的参数来识别不同的环境即可,在与CICD集成时也会更加方便。增加配置管理服务的好处是将屏蔽了处理配置文件的复杂性,比如克隆代码库,解析文件,转换内容等。部署脚本与配置管理服务之间只需通过接口交互。下面是一段shell脚本的示例

#!/bin/bash

#通过参数获取服务名和环境信息

SERVICE_NAME=$1

ENV=$2

#调用接口获取配置文件并写到特定路径下

echo $(http://config-service/api/v1/services/${SERVICE_NAME}/envs/${ENV})>/usr/local/${SERVICE_NAME}/application.properties

#切换到服务目录下

cd /usr/local/${SERVICE_NAME}

#启动服务

sh start.sh

当配置文件需要变更时,就像提交代码一样,将变更后的配置文件提交到代码库中。再通过接口获取文件时,配置管理服务会检测配置文件是否发生变更?这时,当检测到发生变更后,会重新克隆最新的 Git 仓库,返回给调用方。基于 Git 存储配置信息的实践也有很多,它也是目前 GitOps 理念的基本做法。
其他的配置管理的工具还有携程的 Apollo。它是由携程框架部门研发的分布式配置中心,能够集中化管理应用不同环境、不同集群的配置,配置修改后能够实时推送到应用端。并且,它具备规范的权限、流程治理等特性,适用于微服务配置管理的场景。目前很多企业都在使用。这个工具目前已经开源,地址是https://github.com/ctripcorp/apollo,上面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文档,你可以自行查阅。

总结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在开发过程中如何处理多环境配置的问题。介绍了配置信息的描述、存储以及配置管理的时机,最后介绍了两种常见的实现方式。一种是基于 Spring Boot Profile 的方式,能够在应用程序启动时指定特定环境的 profile,这种方式虽然并未实现代码与配置的隔离,但也能保证不同环境使用的是同一个软件。另外一种是基于 Git 的方式,能够在应用程序部署时提供特定环境的配置文件,实现了代码与配置的隔离,保证了代码的唯一性。

Logo

一起探索未来云端世界的核心,云原生技术专区带您领略创新、高效和可扩展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引领您在数字化时代的成功之路。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