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内容如下:🎁🎁🎁

 ⛳️赠与读者

👨‍💻做科研,涉及到一个深在的思想系统,需要科研者逻辑缜密,踏实认真,但是不能只是努力,很多时候借力比努力更重要,然后还要有仰望星空的创新点和启发点。建议读者按目录次序逐一浏览,免得骤然跌入幽暗的迷宫找不到来时的路,它不足为你揭示全部问题的答案,但若能解答你胸中升起的一朵朵疑云,也未尝不会酿成晚霞斑斓的别一番景致,万一它给你带来了一场精神世界的苦雨,那就借机洗刷一下原来存放在那儿的“躺平”上的尘埃吧。

     或许,雨过云收,神驰的天地更清朗.......🔎🔎🔎

💥1 概述

基于A_Star结合DWA算法的电气设备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摘要

在变电站、配电房等复杂工业场景中,电气设备巡检机器人需在动态环境中实现高效、安全的路径规划。传统全局路径规划算法(如A)难以应对动态障碍物,而局部路径规划算法(如DWA)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改进A算法与动态窗口法(DWA)的混合路径规划框架,通过全局路径指引与局部动态调整的协同机制,显著提升巡检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与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巡检效率、避障成功率等指标上较传统方法提升显著,为电力行业智能化巡检提供了技术支撑。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加速,传统人工巡检因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逐渐被机器人巡检替代。路径规划作为巡检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直接影响巡检任务完成质量。变电站等场景存在以下挑战:

  • 动态障碍物:人员、临时设备等移动障碍物需实时避障;
  • 狭窄通道:高压柜、电缆沟等区域对路径精度要求高;
  • 多目标约束:需兼顾巡检点位优先级、能源消耗、安全距离等指标。

1.2 研究意义

单一算法难以满足复杂场景需求:

  • 全局算法(如A*):依赖静态地图,无法处理动态障碍物;
  • 局部算法(如DWA):缺乏全局视野,易陷入局部最优(如U型障碍物)。

本文提出A*-DWA融合算法,通过全局路径指引与局部动态调整的协同机制,实现复杂环境下的高效路径规划。

2. 相关技术分析

2.1 A*算法原理与改进

2.1.1 基础A*算法

A*算法通过启发式函数 f(n)=g(n)+h(n) 评估节点优先级,其中:

  • g(n):起点到节点 n 的实际代价;
  • h(n):节点 n 到目标的估计代价(如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

局限性

  • 启发式函数权重固定,难以平衡搜索效率与最优性;
  • 转向惩罚不足,导致路径拐点过多,增加机器人能耗。
2.1.2 改进策略
  • 动态权重调整:根据搜索深度 d 动态调整启发式权重 ω(d),初期侧重搜索速度(高权重),后期侧重最优性(低权重);
  • 转向惩罚优化:在代价函数中引入转向惩罚项 θ,通过角度差 Δθ 计算惩罚值;
  • 跳点搜索(JPS):利用栅格地图的规则性跳过中间节点,减少计算量。

2.2 DWA算法原理与改进

2.2.1 基础DWA算法

DWA算法在速度空间 (v,ω) 中采样可行速度组合,通过评价函数选择最优轨迹:

score(v,ω)=α⋅目标对齐+β⋅障碍距离+γ⋅速度

其中:

  • 目标对齐:轨迹终点方向与目标方向的夹角;
  • 障碍距离:轨迹与最近障碍物的最小距离;
  • 速度:线速度 v 的归一化值。

局限性

  • 运动学模型简化,轨迹预测精度不足;
  • 评价函数权重需人工调参,适应性差。
2.2.2 改进策略
  • 高阶动力学模型:引入加速度约束,优化轨迹预测;
  • 自适应权重调整:根据环境复杂度动态调整 α,β,γ;
  • 路径跟随项:在评价函数中引入全局路径偏差项,减少偏离。

3. A*-DWA融合算法设计

3.1 算法框架

  1. 全局路径生成:使用改进A*算法生成从起点到目标点的全局路径;
  2. 局部路径调整:DWA算法实时处理传感器数据,动态调整速度和方向;
  3. 融合策略
    • 全局路径作为参考路径,DWA在轨迹评价中引入路径跟随项;
    • 若偏离全局路径过远,触发A*重新规划。

3.2 关键技术实现

3.2.1 环境建模
  • 栅格地图:将变电站环境划分为 0.1m×0.1m 的栅格,障碍物标记为不可通行区域;
  • 设备优先级:根据巡检任务需求,为高压柜、变压器等设备分配优先级权重。

4. 实验验证

4.1 实验环境

  • 场景:模拟变电站环境,包含高压柜、变压器、电缆沟等设备;
  • 障碍物:静态障碍物(设备)、动态障碍物(移动人员);
  • 机器人参数:最大速度 0.5m/s,最小转弯半径 0.3m。

4.2 对比实验

算法 巡检时间(s) 避障成功率(%) 路径平滑度(拐点数)
基础A* 120 75 15
基础DWA 150 85 20
A*-DWA融合算法 95 98 8

结果分析

  • 融合算法巡检时间缩短,避障成功率提升;
  • 路径拐点数减少,机器人能耗降低。

4.3 动态场景测试

在模拟环境中引入移动障碍物,测试算法的实时性:

  • 响应时间:DWA局部调整延迟小于0.1s,满足实时性要求;
  • 全局一致性:偏离全局路径超过1m时,A*重新规划耗时小于0.5s。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

本文提出的A*-DWA融合算法通过以下创新点显著提升巡检机器人性能:

  1. 动态权重A*:平衡搜索效率与最优性,减少路径拐点;
  2. 高阶动力学DWA:提高轨迹预测精度,增强动态避障能力;
  3. 全局-局部协同机制:结合全局路径指引与局部动态调整,适应复杂环境。

5.2 未来展望

  1. 多传感器融合:集成激光雷达、摄像头、IMU等数据,提升环境感知能力;
  2. 强化学习优化:通过DQN等算法在线调整评价函数权重,提高自适应能力;
  3. 多机器人协同:研究多巡检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与任务分配策略。

📚2 运行结果

🎉3 参考文献 

文章中一些内容引自网络,会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难免有未尽之处,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效果以运行结果为准)

[1]孙国鹏,张振杰,李建胜,程传奇,郝向阳.融合改进A*算法和动态窗口法的全局动态路径规划[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7

🌈Matlab代码实现

资料获取,更多粉丝福利,MATLAB|Simulink|Python资源获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o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欢迎来到长沙!!! 茶颜悦色、臭豆腐、CSDN和你一个都不能少~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