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智能驾驶、AI大模型、互联网产品经理求职辅导;汽车行业感知算法、规划控制、预测决策、融合算法工程师求职辅导;汽车行业系统架构求职辅导、汽车行业测试工程师求职辅导;土木转行CAE求职辅导,项目实战,简历修改,转型规划,面试辅导等

同学背景:qs200海归硕,双非本,机械设计

转型经过:学弟自己从5月开始自己摸索提前批投递AI,身边的朋友很多都拿到了offer,越往后,学弟面的越没信心。后来找到学长团队,学长带着他盘了一下本科硕士所有的经历,缺乏AI相关背景,盘点了所有AI相关的岗位,评估下来,转型AI产品经理把握更大,于是带着学弟进行了1v1的AI项目实战、简历重塑、模拟面试,最终也是拿下了AI产品经理offer!

关键面经分享:

1. 介绍你认为做的还不错的AI项目?

2. 是否了解LLM和VLM,做过哪些相关内容?

3. 对transformer的理解

4. 请介绍作为AI产品经理,比其他产品经理的优势

5. 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你认为目前消费者对汽车 AI 产品最关注的痛点和期望的功能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在产品中体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6. CNN 在智能驾驶中的工作机制?

7. 如果要设计一款面向年轻车主的智能座舱语音助手,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产品设计,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提升使用体验?

8. 机器学习在汽车 AI 中的常见应用场景有什么,并介绍

汽车AI产品经理面经题库

一、自我认知与经验匹配(5题)

  1. 请结合过往经历,说明你对汽车AI产品的理解,以及这些经历如何支撑你胜任该岗位?

  2. 分享一个你主导的AI产品项目(不限汽车领域),其中遇到的最大技术或业务难题是什么,你如何解决的?

  3. 你认为汽车AI产品经理最核心的3个能力是什么?请结合自身经历说明你在这些能力上的优势。

  4. 你之前是否有与汽车行业相关的经验(如车企、Tier1、汽车软件公司)?若有,具体参与过哪些与AI相关的环节?若没有,你计划如何快速弥补行业认知差距?

  5. 从产品角度,你为什么选择深耕汽车AI领域,而非其他AI应用领域(如消费电子、医疗)?

二、汽车AI产品理解与设计(10题)

  1. 若要设计一款针对新手司机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你会优先考虑哪些核心场景(如泊车、高速行驶),并说明设计逻辑?

  2. 智能座舱中的AI语音助手,除了“导航、听歌、控空调”,还能拓展哪些差异化功能以提升用户粘性?

  3. 针对纯电汽车的AI能量管理系统,你会设计哪些核心功能来平衡“续航里程”与“驾驶体验”(如加速性能)?

  4. 当用户在复杂路况(如暴雨天、无标线道路)使用L2级自动驾驶时,AI系统应如何设计“人机交互提示”以确保安全?

  5. 设计汽车AI故障预警功能时,如何平衡“预警准确性”与“用户焦虑”(避免频繁误报)?

  6. 针对老年车主群体,智能座舱的AI交互设计(如语音、触控)需要做哪些特殊优化?

  7. 若要为智能汽车设计“AI场景化服务”(如“接孩子模式”“通勤模式”),你会如何定义场景触发条件与服务内容?

  8. 汽车AI视觉系统(如环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在感知行人和非机动车时,如何设计冗余机制以降低漏检风险?

  9. 设计跨品牌的汽车AI数据互通功能(如从手机同步导航偏好到车机),需要解决哪些产品层面的问题(如数据格式、隐私授权)?

  10. 针对商用车(如货车、客车)的AI驾驶辅助产品,与乘用车相比,在功能设计上有哪些核心差异?

三、技术认知与落地逻辑(10题)

  1. 简述自动驾驶中“感知、决策、控制”三大模块的AI技术原理,以及产品经理在每个模块中需关注的核心指标(如感知模块的识别准确率)?

  2. 汽车AI模型(如自动驾驶感知模型)的“实时性”与“精度”往往存在矛盾,你会如何协调算法团队平衡这两个指标?

  3. 当汽车AI系统(如语音助手)出现“理解错误”时,从产品角度可设计哪些机制减少用户 frustration(如二次确认、错误修正入口)?

  4. 汽车AI产品依赖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成本较高,如何在产品定义阶段评估“传感器配置”与“用户付费意愿”的匹配度?

  5. 简述“端到端自动驾驶”与“模块化自动驾驶”的技术差异,从产品落地角度看,当前更适合优先推进哪种方案?

  6. 汽车AI模型的“OTA升级”需要考虑哪些产品细节(如升级时机、失败回滚、用户告知)?

  7. 如何理解汽车AI的“功能安全”(ISO 26262)与“预期功能安全”(SOTIF)?产品设计中需通过哪些措施满足这两项要求?

  8. 当算法团队反馈“某AI功能(如自动泊车)的模型准确率无法达到预期”时,你会如何调整产品方案(如缩小功能适用场景、增加人工辅助步骤)?

  9. 汽车AI产品中,“规则式逻辑”(如固定场景的决策规则)与“机器学习模型”分别适用于哪些场景?举例说明。

  10. 智能座舱的AI多模态交互(语音+视觉+触控),在技术实现上需解决哪些协同问题?产品层面如何确保交互的流畅性?

四、数据与隐私安全(8题)

  1. 汽车AI产品(如自动驾驶)需要收集大量用户驾驶数据,如何设计“数据收集策略”以兼顾“模型训练需求”与“用户隐私保护”?

  2. 针对汽车AI数据的“标注环节”,产品经理需制定哪些标注规范(如标注精度、类别定义)以确保数据质量?

  3. 当用户拒绝授权汽车AI收集某类数据(如驾驶行为数据)时,产品应如何处理(如限制部分功能、提供替代方案)?

  4. 汽车AI数据存在“长尾场景”(如极端天气、特殊交通标志),数据量少且标注成本高,你有哪些策略解决这类数据难题?

  5. 如何设计汽车AI数据的“匿名化处理”方案,以满足欧盟GDPR、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要求?

  6. 汽车AI模型训练中,如何避免“数据偏见”(如仅用某一地区的道路数据训练,导致在其他地区性能下降)?

  7. 若汽车AI数据发生泄露(如用户位置数据、驾驶习惯数据),产品层面需制定哪些应急响应机制?

  8. 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隐私法规差异(如中国与美国对数据出境的要求不同),汽车AI产品的数据架构应如何设计以实现合规?

五、市场与竞品分析(7题)

  1. 对比特斯拉Autopilot、小鹏XNGP、华为ADS 2.0这三款智能驾驶产品,从功能覆盖、用户体验、技术路线上分析各自的竞争优势与不足?

  2. 当前汽车AI市场中,用户对“高阶自动驾驶”的付费意愿如何?哪些因素(如价格、安全性、功能实用性)会影响付费决策?

  3. 分析苹果Apple Car(若推出)在汽车AI领域可能的竞争切入点,以及现有车企应如何应对?

  4.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在AI产品配置上的差异是什么

题库答案已准备好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