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diff算法原理和优化
关注前端公众号【前端每日一博】前言面试官:你知道 Vue3.0 Object.difineProperty和vue3.0的proxy的区别吗?你知道 Vue3.0 diff算法原理和它有...
关注前端公众号 【前端每日一博】
前言
面试官:
你知道 Vue3.0 Object.difineProperty和vue3.0的proxy的区别吗?
你知道 Vue3.0 diff算法原理和它有什么优化吗?
你知道 Vue3.0 proxy是如何通知相关组件进行重新渲染吗?
...
你:。。。
随着vue3.0beta版本的发布,vue3.0正式版本相信不久就会与我们相遇。尤雨溪在直播中也说了vue3.0的新特性typescript强烈支持,proxy响应式原理,重新虚拟dom,优化diff算法性能提升等等。可想而知,Vue3.0时代有一大波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
「废话不多说,今天的主题是和大家分享一下Vue 虚拟Dom、Diff算法原理以及源码解析、以及Vue3.0的diff算法是如何进行优化的。」
其他系列在此:
「Vue3.0时代你必须了解的:响应式原理」
「Vue3.0时代你必须了解的:compositon api 用法和注意事项」
「基于项目实战阐述vue3.0新型状态管理和逻辑复用方式」
目录
virtual dom
diff算法原理
Vue3.0 diff算法优化
virtual dom
如果咱们不了解virtual dom 的话,要理解DIff算法是比较困难的。
概念:
template
渲染函数
vnode(virtual dom)
patch(diff算法)
view
Vue.js通过编译将template 模板转换成渲染函数(render ) ,执行渲染函数就可以得到一个虚拟节点树
VNode 虚拟节点:它可以代表一个真实的 dom 节点。通过 createElement 方法能将 VNode 渲染成 dom 节点。简单地说,vnode可以理解成节点描述对象,它描述了应该怎样去创建真实的DOM节点。
patch(也叫做patching算法):虚拟DOM最核心的部分,它可以将vnode渲染成真实的DOM,这个过程是对比新旧虚拟节点之间有哪些不同,然后根据对比结果找出需要更新的的节点进行更新。这点我们从单词含义就可以看出, patch本身就有补丁、修补的意思,其实际作用是在现有DOM上进行修改来实现更新视图的目的。Vue的Virtual DOM Patching算法是基于Snabbdom的实现,并在些基础上作了很多的调整和改进。
什么是virtual dom
通俗易懂的来说就是用一个简单的对象去代替复杂的dom对象。
如果你去打印一下一个真实的DOM节点,就会发现DOM节点上有很多属性,如果Vue每次都生成一个新的真实DOM节点,对性能是巨大的浪费。
Virtual DOM 实际上就是以JavaScript对象(VNode )为基础形成一棵树,对真实DOM的一层抽象。Vue最终的工作就是通过这棵树批量生成真实的DOM节,可以说两者存在一层映射关系。
简单来说,可以把Virtual DOM 理解为一个简单的JS对象,并且最少包含标签名( tag)、属性(attrs)和子元素对象( children)三个属性。不同的框架对这三个属性的命名会有点差别。
对于虚拟DOM,咱们来看一个简单的实例,就是下图所示的这个,详细的阐述了模板 → 渲染函数 → 虚拟DOM树 → 真实DOM的一个过程
其实虚拟DOM在Vue.js主要做了两件事:
提供与真实DOM节点所对应的虚拟节点vnode
将虚拟节点vnode和旧虚拟节点oldVnode进行对比(diff算法),然后更新视图
总结:「vdom是为了减轻性能压力。dom是昂贵的,昂贵的一方面在dom本身的重量,dom节点在js里的描述是个非常复杂属性很多原型很长的超级对象,另一方面是浏览器渲染进程和js进程是独立分离的,操作dom时的通信和浏览器本身需要重绘的时耗都是很高的。所以大家机智的搞了个轻量的vdom去模拟dom,vdom每个节点都只挂载js操作的必要属性,每次组件update时都先操作vdom,通过vdom的比对,得到一个真实dom的需要操作的集合。整个机制是在JavaScript层面计算,在完成之前并不会操作DOM,等数据稳定之后再实现精准的修改。」
分析diff算法
由上我们知道了,新的虚拟DOM和旧的虚拟DOm是通过diff算法进行比较之后更新的。
Vue2.x diff算法
Vue2.x diff算法原理
传统diff算法通过循环递归对节点进行依次对比效率低下,算法复杂度达到O(N^3),主要原因在于其追求完全比对和最小修改,而React、Vue则是放弃了完全比对及最小修改,才实现从O(N^3) => O(N)。
优化措施有:
「分层diff」:不考虑跨层级移动节点,让新旧两个VDOM树的比对无需循环递归(复杂度大幅优化,直接下降一个数量级的首要条件)。这个前提也是Web UI 中 DOM 节点跨层级的移动操作特别少,可以忽略不计。
在同层节点中,采用了「双端比较的算法」过程可以概括为:oldCh和newCh各有两个头尾的变量StartIdx和EndIdx,它们的2个变量相互比较,一共有4种比较方式。如果4种比较都没匹配,如果设置了key,就会用key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变量会往中间靠,一旦StartIdx>EndIdx表明oldCh和newCh至少有一个已经遍历完了,就会结束比较;
当发生以下情况则跳过比对,变为插入或删除操作:
「组件的Type(Tagname)不一致」,原因是绝大多数情况拥有相同type的两个组件将会生成相似的树形结构,拥有不同type的两个组件将会生成不同的树形结构,所以type不一致可以放弃继续比对。
「列表组件的Key不一致」,旧树中无新Key或反之。毕竟key是元素的身份id,能直接对应上是否是同一个节点。
对触发了getter/setter 的组件进行diff,精准减少diff范围
Vue3.0 diff
diff痛点
vue2.x中的虚拟dom是进行「全量的对比」,在运行时会对所有节点生成一个虚拟节点树,当页面数据发生变更好,会遍历判断virtual dom所有节点(包括一些不会变化的节点)有没有发生变化;虽然说diff算法确实减少了多DOM节点的直接操作,但是这个「减少是有成本的」,如果是复杂的大型项目,必然存在很复杂的父子关系的VNode,「而Vue2.x的diff算法,会不断地递归调用 patchVNode,不断堆叠而成的几毫秒,最终就会造成 VNode 更新缓慢」。
那么Vue3.0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动静结合 PatchFlag
来个????:
<div>
<div>{msg}</div>
<div>静态文字</div>
</div>
在Vue3.0中,在这个模版编译时,编译器会在动态标签末尾加上 /* Text*/ PatchFlag。「也就是在生成VNode的时候,同时打上标记,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核心的diff算法」并且 PatchFlag 会标识动态的属性类型有哪些,比如这里 的TEXT 表示只有节点中的文字是动态的。而patchFlag的类型也很多。这里直接引用一张图片。
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当 patchFlag 的值「大于」 0 时,代表所对应的元素在 patchVNode 时或 render 时是可以被优化生成或更新的。
当 patchFlag 的值「小于」 0 时,代表所对应的元素在 patchVNode 时,是需要被 full diff,即进行递归遍历 VNode tree 的比较更新过程。
看源码: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rops, $setup, $data, $options)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Block("div", null, [
_createVNode("p", null, "'HelloWorld'"),
_createVNode("p", null, _toDisplayString(_ctx.msg), 1 /* TEXT */)
]))
}
****
这里的_createVNode("p", null, _toDisplayString(_ctx.msg), 1 /* TEXT */)
就是对变量节点进行标记。
总结:「Vue3.0对于不参与更新的元素,做静态标记并提示,只会被创建一次,在渲染时直接复用。」
其中还有cacheHandlers(事件侦听器缓存),这里就不讲了。
diff算法源码解析
以数组为栗子:
newNode:[a,b,c,d,e,f,g]
oldNode:[a,b,c,h,i,j,f,g]
步骤1:「从首部比较new vnode 和old vnode」,如果碰到不同的节点,跳出循环,否则继续,直到一方遍历完成;
由此我们得到newNode和oldNode首部相同的片段为 a,b,c,
源码:
const patchKeyedChildren = (
c1,
c2,
container,
parent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 {
let i = 0;
const l2 = c2.length
let e1 = c1.length - 1
let e2 = c2.length - 1
while (i <= e1 && i <= e2) {
const n1 = c1[i]
const n2 = c2[i]
if (isSameVNodeType(n1, n2)) {
patch(
n1,
n2,
container,
parent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 else {
break
}
i++
}
//这里的isSameVNodeType
export function isSameVNodeType(n1: VNode, n2: VNode): boolean {
// 比较类型和key是否一致()
return n1.type === n2.type && n1.key === n2.key
}
「Tip」:这里的isSameVNodeType从「type和key」,因此key作为唯一值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解释了 v-for循环遍历不能用index作为key的原因。
步骤2:「从尾部比较new vnode 和old vnode」,如果碰到不同的节点,跳出循环,否则继续,直到一方遍历完成;
由此我们得到newNode和oldNode尾部相同的片段为 f,g
while (i <= e1 && i <= e2) {
const n1 = c1[e1]
const n2 = c2[e2]
if (isSameVNodeType(n1, n2)) {
patch(
n1,
n2,
container,
parent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 else {
break
}
e1--
e2--
}
}
在遍历过程中满足i > e1 && i < e2
,说明 「仅有节点新增」
if (i > e1) {
if (i <= e2) {
const nextPos = e2 + 1;
const anchor = nextPos < l2 ? c2[nextPos] : parentAnchor
while (i <= e2) {
patch(
null,
c2[i],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
i++
}
}
} else if {
...
} else {
...
}
在遍历过程中满足i > e1 && i > e2
,说明 「仅有节点移除」
if (i > e1) {
//
} else if (i > e2) {
while (i <= e1) {
unmount(c1[i],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true)
i++
}
} else {
//
}
步骤3: 「节点移动、新增或删除」
经过以上步骤,剩下的就是不确定的元素,那么diff算法将遍历 所有的new node,将key和索引存在keyToNewIndexMap中,为map解构,
if (i > e1) {
//
} else if (i > e2) {
//
} else {
const s1 = i
const s2 = i
const keyToNewIndexMap = new Map()
for (i = s2; i <= e2; i++) {
const nextChild = c2[i]
if (nextChild.key !== null) {
keyToNewIndexMap.set(nextChild.key, i)
}
}
}
接下来
for (i = s1; i <= e1; i++) { /* 开始遍历老节点 */
const prevChild = c1[i]
if (patched >= toBePatched) { /* 已经patch数量大于等于, */
/* ① 如果 toBePatched新的节点数量为0 ,那么统一卸载老的节点 */
unmount(prevChild,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true)
continue
}
let newIndex
/* ② 如果,老节点的key存在 ,通过key找到对应的index */
if (prevChild.key != null) {
newIndex = keyToNewIndexMap.get(prevChild.key)
} else { /* ③ 如果,老节点的key不存在 */
for (j = s2; j <= e2; j++) { /* 遍历剩下的所有新节点 */
if (
newIndexToOldIndexMap[j - s2] === 0 && /* newIndexToOldIndexMap[j - s2] === 0 新节点没有被patch */
isSameVNodeType(prevChild, c2[j] as VNode)
) { /* 如果找到与当前老节点对应的新节点那么 ,将新节点的索引,赋值给newIndex */
newIndex = j
break
}
}
}
if (newIndex === undefined) { /* ①没有找到与老节点对应的新节点,删除当前节点,卸载所有的节点 */
unmount(prevChild,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true)
} else {
/* ②把老节点的索引,记录在存放新节点的数组中, */
newIndexToOldIndexMap[newIndex - s2] = i + 1
if (newIndex >= maxNewIndexSoFar) {
maxNewIndexSoFar = newIndex
} else {
/* 证明有节点已经移动了 */
moved = true
}
/* 找到新的节点进行patch节点 */
patch(
prevChild,
c2[newIndex] as VNode,
container,
null,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patched++
}
}
之后通过 计算出「最长递增子序列」 减少Dom元素的移动,达到最少的 dom 操作。至于什么是最长递增子序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信查阅。
最后
Vue3.0 的diff原理和优化也讲完了,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