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提示词优化:针对“输出格式错误”的修正提示词
本文探讨了大模型生成内容时常见的输出格式错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三类常见格式错误(结构类、标识类、排版类)及其影响;2)提出修正提示词设计四原则(明确性、简洁性、可执行性、一致性);3)介绍四种核心设计方法(规则拆解、错误对比、校验指令、渐进引导);4)提供数据呈现、文档创作、代码输出三类场景的实用案例;5)推荐PromptBase、JSONLint等工具辅助提示词优化;6)总
提示词优化:针对 “输出格式错误” 的修正提示词
1. 引言
在使用大模型生成内容时,“输出格式错误” 是很常见的问题。比如用户要求大模型用表格输出 “月度销售数据”,结果大模型却用纯文本罗列;或者要求用 Markdown 列表呈现 “步骤说明”,大模型却混用了不同层级的标题格式。这些格式错误会让输出内容杂乱无章,不仅影响阅读体验,还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
修正提示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工具。它能通过明确的引导,让大模型按照用户期望的格式输出内容。本文会从输出格式错误的问题分析入手,详细讲解修正提示词的设计原则、核心方法、不同场景的应用案例,还会提供工具推荐和避坑指南,帮助大家高效优化提示词,避免输出格式错误。
2. 输出格式错误的问题分析
2.1 常见的输出格式错误类型
2.1.1 结构类格式错误
- 列表格式混乱:用户要求用 “1. 一级点;1.1 二级点” 的层级列表输出,大模型却出现 “1. 一级点;2. 二级点” 的平级错误,或遗漏二级点的编号(如 “1. 一级点;二级点”)。
- 表格格式错误:包括表格缺少边框、列数与用户要求不符(如要求 3 列却输出 2 列)、表头与内容错位(表头是 “姓名、年龄”,内容却对应 “年龄、职业”)。
- 段落结构无序:用户要求 “先总述、再分点、最后补充说明” 的段落结构,大模型却先分点、再总述,或分点内容与补充说明混杂。
2.1.2 标识类格式错误
- 符号使用错误:Markdown 格式中,标题符号混用(用 “##” 表示一级标题,而非 “#”)、链接符号缺失(只写网址,未加 “” 标识)、代码块未用 “```” 包裹(直接用纯文本呈现代码)。
- 格式标识遗漏:用户要求输出 “JSON 格式数据”,大模型却未加 “{}” 包裹,或键值对缺少引号(如写成 name: 张三,而非 "name": "张三")。
- 特殊标识错误:如要求用 “【】” 标注重点内容,大模型却用 “()”;要求用 “---” 分隔不同模块,大模型却用 “===”。
2.1.3 内容排版类格式错误
- 换行与缩进混乱:段落之间无空行分隔、列表项缩进不一致(有的缩进 2 个空格,有的缩进 4 个空格)、代码行缩进错误(Python 代码未按要求缩进 4 个空格)。
- 字体与样式错误:用户要求 “标题加粗、正文常规”,大模型却标题常规、正文加粗;或要求 “英文用斜体”,大模型却未设置斜体样式。
- 篇幅与分段错误:要求 “每个要点单独成段”,大模型却将多个要点合并成一段;或要求 “总字数控制在 500 字内”,大模型却超出字数且分段杂乱。
2.2 输出格式错误带来的影响
2.2.1 信息传递效率降低
格式错误会让内容结构不清晰,用户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梳理信息。比如表格列数错误,用户需要手动对应表头与内容,才能确认数据含义;列表层级混乱,用户难以区分信息的主次关系,导致理解速度变慢。
2.2.2 后续处理难度增加
若输出内容需要进一步加工(如导入表格工具、解析 JSON 数据、复制代码运行),格式错误会导致后续处理失败。例如,JSON 格式缺少引号,导入数据处理工具时会报错;代码块未用 “```” 包裹,复制到编译器时会带入多余字符,导致代码无法运行。
2.2.3 用户体验变差
当用户明确要求特定格式时,格式错误会让用户觉得大模型 “不专业”“不满足需求”。比如博主要求大模型用 Markdown 格式写文章大纲,结果格式混乱,博主需要手动修改才能使用,不仅增加工作量,还会降低对大模型的信任度。
2.3 导致输出格式错误的原因
2.3.1 提示词中格式要求不明确
- 未指定具体格式细节:比如只说 “用列表输出”,未说明是 “有序列表” 还是 “无序列表”,也未说明层级规则,导致大模型随意选择格式。
- 格式描述模糊:如 “用清晰的表格输出”,未说明表格的列数、表头名称、是否需要边框,大模型只能凭猜测生成表格,容易出现错误。
- 多格式要求冲突:提示词中同时要求 “用表格输出” 和 “用列表补充说明”,但未说明两者的结合方式,大模型可能混淆两种格式,导致错误。
2.3.2 大模型对格式的理解偏差
- 格式规则记忆不精准:大模型对部分格式规则的记忆存在偏差,比如混淆 Markdown 中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的符号,或忘记 JSON 格式中键值对需要用双引号包裹。
- 复杂格式处理能力不足:对于多层级表格(如合并单元格)、嵌套 JSON(如 JSON 数组中包含对象)等复杂格式,大模型容易出现结构错误,无法准确生成符合要求的内容。
- 上下文干扰:若对话中之前的输出格式与当前要求不同,大模型可能受上下文影响,沿用之前的格式,导致当前输出格式错误。比如之前用无序列表输出,当前要求有序列表,大模型仍用无序列表。
2.3.3 外部因素影响
- 输入长度限制:若提示词中格式要求部分过长,超出大模型的注意力范围,大模型可能遗漏部分格式规则,导致输出错误。
- 多任务干扰:若提示词中同时包含 “内容生成” 和 “格式要求” 两个任务,且内容生成任务较复杂,大模型可能优先处理内容,忽略格式要求,导致格式错误。
- 平台兼容性问题:不同平台对格式的解析规则可能不同(如部分 Markdown 编辑器不支持某些扩展语法),大模型按通用规则生成的格式,在特定平台上可能显示为错误。
3. 修正提示词的设计原则
3.1 明确性原则
3.1.1 具体到格式细节
- 设计思路:在修正提示词中,不能只提 “用表格输出”,要明确表格的列数、表头、边框要求;不能只提 “用列表输出”,要说明列表类型(有序 / 无序)、层级规则(如 “1. 一级点;1.1 二级点”)、缩进要求(如 “二级点缩进 2 个空格”)。
- 示例提示词:“用有序列表输出‘电脑开机步骤’,要求:1. 一级步骤用‘1. 内容’格式;2. 若有子步骤,用‘1.1 内容’格式,子步骤缩进 2 个空格;3. 每个步骤单独成段,步骤之间无空行。”
- 效果说明:明确的细节要求能让大模型准确把握格式规则,避免因猜测导致的格式错误,比如不会将子步骤写成平级步骤,也不会忽略缩进要求。
3.1.2 避免模糊表述
- 设计思路:删除提示词中 “清晰”“规范”“合理” 等模糊词汇,替换为可量化、可明确判断的表述。比如不说 “表格要清晰”,而说 “表格需包含边框,每列宽度一致”;不说 “代码格式规范”,而说 “代码用 Python 语法,缩进 4 个空格,用‘python’和‘’包裹”。
- 反面示例:“用清晰的列表输出‘学习计划’,确保格式规范。”
- 优化示例:“用无序列表输出‘学习计划’,每个列表项用‘- 内容’格式,列表项之间空 1 行,内容中重点目标用‘【】’标注。”
- 效果说明:优化后的提示词消除了模糊性,大模型能明确知道 “规范” 的具体标准,输出的格式更符合用户期望,不会出现 “因理解不同导致的格式偏差”。
3.2 简洁性原则
3.2.1 聚焦核心格式要求
- 设计思路:修正提示词中只保留与格式相关的核心要求,删除与格式无关的冗余信息(如过多的内容描述、背景介绍)。比如用户要求生成 “月度销售数据表格”,提示词中只需说明表格格式,无需详细描述销售数据的具体来源和分析方法。
- 反面示例:“某公司 2024 年 1-3 月的销售数据来自各门店上报,包含电子产品、家居用品、服装三类产品,现在需要用表格输出这些数据,表格要规范,能让人清楚看到每个月各产品的销售额,最好有边框,列数要够,表头要明确。”
- 优化示例:“用表格输出‘某公司 2024 年 1-3 月销售数据’,格式要求:1. 表头为‘月份、产品类型、销售额(万元)’;2. 表格带边框,共 3 列;3. 数据行按‘1 月 - 电子产品 - 金额’‘1 月 - 家居用品 - 金额’等顺序排列。”
- 效果说明:优化后的提示词聚焦格式要求,减少了大模型的信息处理负担,大模型能更快抓住核心格式规则,避免因冗余信息干扰导致的格式错误。
3.2.2 用短句表述要求
- 设计思路:将格式要求拆分成简短的句子,避免使用过长的复合句。每个句子只表达一个格式规则,让大模型更容易理解和执行。比如将 “用 Markdown 格式写文章大纲,一级标题用‘#’,二级标题用‘##’,每个标题后空 1 行,大纲共包含 3 个一级标题,每个一级标题下有 2 个二级标题” 拆分成多个短句。
- 优化示例:“用 Markdown 格式写文章大纲,格式要求如下:1. 一级标题用‘# 标题内容’格式;2. 二级标题用‘## 标题内容’格式;3. 每个标题后空 1 行;4. 大纲包含 3 个一级标题;5. 每个一级标题下有 2 个二级标题。”
- 效果说明:短句表述更清晰,大模型能逐句理解格式规则,减少因长句逻辑复杂导致的理解偏差,比如不会遗漏 “每个标题后空 1 行” 的要求。
3.3 可执行性原则
3.3.1 格式规则符合大模型能力
- 设计思路:避免要求大模型生成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复杂格式,比如不要求大模型生成 “包含合并单元格的多层级表格”“嵌套 5 层以上的 JSON 数据”,这些复杂格式容易导致大模型出错。应选择大模型能稳定处理的格式,若需复杂格式,可拆分成简单格式组合。
- 反面示例:“用表格输出‘学生成绩表’,要求:1. 合并‘年级’列中相同年级的单元格;2. 表格包含‘年级、班级、姓名、语文、数学、总分’6 列;3. 总分列用红色字体标注。”
- 优化示例:“用表格输出‘学生成绩表’,格式要求:1. 表格包含‘年级、班级、姓名、语文、数学、总分’6 列,不合并单元格;2. 总分列内容用‘【总分:XX】’标注(无需红色字体);3. 表格带边框,数据按年级升序排列。”
- 效果说明:优化后的格式规则在大模型能力范围内,大模型能稳定生成符合要求的表格,不会因 “合并单元格”“红色字体” 等复杂要求导致格式错误。
3.3.2 提供格式示例
- 设计思路:对于容易混淆的格式(如 JSON、特定 Markdown 语法),在修正提示词中提供简单的格式示例,让大模型参考示例生成内容。示例要简洁,只展示核心格式规则,不包含多余内容。
- 示例提示词:“用 JSON 格式输出‘用户信息’,包含‘name(姓名)、age(年龄)、city(城市)’3 个字段,格式参考示例:{ "name": "张三", "age": 25, "city": "北京"}。要求:1. 字段名用双引号;2. 数值类型的 age 不加引号;3. 整体用大括号包裹。”
- 效果说明:格式示例能直观展示规则,大模型可通过示例快速掌握格式细节,避免出现 “字段名漏加引号”“age 加引号” 等错误,输出的 JSON 格式更准确。
3.4 一致性原则
3.4.1 多格式要求不冲突
- 设计思路:若提示词中包含多个格式要求(如 “表格 + 列表”“文本 + 代码块”),要明确各格式的适用范围和结合方式,避免冲突。比如说明 “先用表格输出数据,再用无序列表补充数据说明”,而非同时要求 “用表格和列表输出同一数据”。
- 反面示例:“用表格输出‘产品参数’,同时用列表输出每个参数的说明,确保格式正确。”
- 优化示例:“输出‘产品参数’,格式要求:1. 先用表格输出参数名称和数值,表头为‘参数名称、数值’,表格带边框;2. 表格后用无序列表补充说明,每个列表项对应一个参数,格式为‘- 参数名称:说明内容’;3. 表格与列表之间空 2 行。”
- 效果说明:优化后的提示词明确了两种格式的使用顺序和范围,大模型不会混淆两种格式,能先输出表格,再输出列表,避免出现 “表格与列表混杂” 的错误。
3.4.2 与上下文格式保持协调
- 设计思路:若当前对话中已有输出内容,修正提示词中的格式要求要与之前的格式协调,避免突然切换格式导致大模型混乱。比如之前用 Markdown 无序列表输出,当前若需列表格式,优先选择无序列表;若需切换为有序列表,要在提示词中明确说明 “从无序列表切换为有序列表”。
- 示例提示词:“之前用无序列表输出了‘产品特点’,现在需要输出‘产品使用步骤’,格式要求:1. 从无序列表切换为有序列表,用‘1. 步骤内容’格式;2. 每个步骤缩进 2 个空格;3. 步骤之间空 1 行,与之前的无序列表格式区分开。”
- 效果说明:明确与上下文格式的协调要求,大模型能顺利切换格式,不会受之前格式的干扰,避免出现 “仍用无序列表输出步骤” 的错误。
4. 修正提示词的核心设计方法
4.1 格式规则拆解法
4.1.1 方法原理
将复杂的格式要求拆解成多个简单的、可执行的小规则,每个小规则对应一个具体的格式细节(如列表类型、缩进要求、符号使用)。大模型通过逐一执行小规则,最终生成符合整体要求的格式,减少因规则复杂导致的遗漏或错误。
4.1.2 实施步骤
- 第一步:确定整体格式类型(如表格、列表、JSON、Markdown)。
- 第二步:拆解该格式的核心细节,列出所有需要明确的规则(如表格的表头、列数、边框;列表的类型、层级、缩进)。
- 第三步:将每个规则用简短的句子表述,按 “重要程度” 或 “执行顺序” 排列,避免规则重复或冲突。
- 第四步:在提示词中按排列顺序列出规则,引导大模型逐一执行。
4.1.3 应用示例
需求:用 Markdown 格式输出 “技术文章大纲”,包含 3 个一级标题,每个一级标题下有 2 个二级标题,标题后空 1 行,重点标题加粗。
拆解后的提示词:“用 Markdown 格式输出‘技术文章大纲’,格式规则如下:1. 一级标题用‘# 标题内容’格式,共 3 个;2. 每个一级标题下有 2 个二级标题,二级标题用‘## 标题内容’格式;3. 所有标题后空 1 行;4. 重点标题(如‘核心原理’‘实战步骤’)的内容部分用‘**’包裹加粗;5. 大纲整体按‘一级标题 1 - 二级标题 1 - 二级标题 2 - 一级标题 2-...’的顺序排列。”
4.1.4 适用场景
适用于格式规则较多、较复杂的场景,如多层级列表、包含多个元素的 Markdown 文章、结构清晰的表格等。通过拆解,让大模型更容易理解和执行每个规则,避免整体规则复杂导致的错误。
4.2 错误案例对比法
4.2.1 方法原理
在修正提示词中,先给出 “错误的格式案例”,再给出 “正确的格式案例”,通过对比让大模型明确 “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正确的”,强化大模型对正确格式的记忆,减少因 “模糊理解” 导致的格式错误。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大模型容易混淆的格式规则,通过直观的对比,让大模型快速区分错误与正确的差异。
4.2.2 实施步骤
- 第一步:收集或构造常见的错误格式案例。错误案例要典型,能反映大模型常犯的格式问题(如 JSON 字段名漏加引号、Markdown 列表层级混乱)。
- 第二步:针对错误案例,编写对应的正确格式案例。正确案例要严格符合格式规则,且与错误案例的内容一致,只在格式上做修正,方便大模型对比差异。
- 第三步:在提示词中先呈现错误案例,标注错误点(如 “错误点:JSON 字段名未用双引号”);再呈现正确案例,标注正确规则(如 “正确规则:JSON 字段名必须用双引号包裹”)。
- 第四步:要求大模型参考正确案例,按相同格式生成新内容,并提醒大模型避免出现错误案例中的问题。
4.2.3 应用示例
需求:用 JSON 格式输出 “3 个商品信息”,每个商品包含 “id(编号)、name(名称)、price(价格)” 字段,避免字段名漏加引号、价格加引号的错误。
修正提示词:“用 JSON 格式输出 3 个商品信息,先看错误与正确案例对比:
错误案例:{ id: 1, name: "笔记本电脑", price: "5999" }
错误点:1. 字段名 id 未用双引号;2. 价格 price 是数值类型,却加了双引号。
正确案例:{ "id": 1, "name": "笔记本电脑", "price": 5999 }
正确规则:1. 所有字段名必须用双引号;2. 数值类型的 price 不加双引号。
请参考正确案例,输出 3 个商品信息,确保不出现错误案例中的问题,JSON 整体用大括号包裹,商品信息用逗号分隔。”
4.2.4 适用场景
适用于大模型容易混淆的格式场景,如 JSON 格式的键值对规则、Markdown 的链接与图片语法、代码块的包裹符号等。通过错误与正确案例的对比,让大模型明确格式差异,减少同类错误的重复出现。
4.3 格式校验指令法
4.3.1 方法原理
在修正提示词的末尾,加入 “格式校验指令”,要求大模型在生成内容后,先自行检查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如检查字段名是否加引号、列表层级是否正确),若发现错误则修正,再输出最终内容。这种方法能让大模型主动规避格式错误,相当于给大模型增加 “自我纠错” 的环节。
4.3.2 实施步骤
- 第一步:先明确核心的格式要求(如表格列数、JSON 字段规则、列表类型),按之前的方法编写基础提示词。
- 第二步:在基础提示词后,添加格式校验指令。校验指令要明确检查的重点(如 “检查表格是否带边框、表头是否正确”“检查 JSON 字段名是否都用双引号”),以及错误处理方式(如 “发现错误后立即修正,再输出”)。
- 第三步:若大模型仍出现格式错误,可在后续提示词中强化校验指令,增加检查的细节(如 “检查表格每一行的列数是否与表头一致,若不一致则删除多余列或补充缺失列”)。
4.3.3 应用示例
需求:用 Markdown 表格输出 “2024 年第一季度产品销量”,表头为 “月份、产品 A 销量、产品 B 销量”,表格带边框,数据行按月份 1-3 月排列。
修正提示词:“用 Markdown 表格输出‘2024 年第一季度产品销量’,格式要求:1. 表头为‘月份、产品 A 销量、产品 B 销量’;2. 表格带边框(使用‘|’分隔列,‘-’分隔表头与数据行);3. 数据行包含 1 月、2 月、3 月的销量(假设销量分别为 100、150、200 和 80、120、180)。
格式校验指令:生成表格后,请先检查以下内容:1. 表格是否带边框,是否用‘|’和‘-’正确分隔;2. 表头是否为指定的 3 列,无多余或缺失;3. 数据行是否按 1-3 月顺序排列,销量数据是否正确。若发现任何错误,立即修正后再输出最终表格。”
4.3.4 适用场景
适用于对格式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如数据报表生成、代码片段输出、JSON 数据传输等。通过格式校验指令,让大模型主动排查错误,减少用户后续手动修正的工作量,提高输出内容的可用性。
4.4 渐进式引导法
4.4.1 方法原理
对于复杂的格式需求(如包含表格、列表、代码块的多元素输出),不一次性给出所有格式要求,而是分步骤引导大模型生成内容。先让大模型完成某一部分的格式输出(如先输出表格),确认正确后,再引导大模型完成下一 part 的格式输出(如表格后输出列表),逐步构建完整的格式内容。这种方法能降低大模型一次性处理多格式的难度,减少整体格式错误。
4.4.2 实施步骤
- 第一步:拆分复杂格式需求为多个简单的 “格式模块”,确定模块的输出顺序(如 “表格模块→列表模块→代码块模块”)。
- 第二步:先编写第一个模块的修正提示词,引导大模型生成该模块内容,检查格式是否正确。若正确,进入下一步;若错误,修正提示词后重新生成。
- 第三步:基于第一个模块的正确内容,编写第二个模块的修正提示词,明确第二个模块与第一个模块的格式衔接要求(如 “列表模块在表格模块后,空 2 行输出”),引导大模型生成第二个模块。
- 第四步:重复步骤 3,直到所有模块生成完成,形成完整的、格式正确的内容。
4.4.3 应用示例
需求:生成 “Python 数据处理教程片段”,包含 3 个格式模块:1. 用 Markdown 表格输出 “常用库及功能”(表头:库名、功能);2. 用有序列表输出 “数据处理步骤”;3. 用 Python 代码块输出 “示例代码”。
渐进式引导提示词:
- 第一阶段:“先用 Markdown 表格输出‘Python 数据处理常用库及功能’,格式要求:表头为‘库名、功能’,表格带边框,包含 Pandas(数据清洗)、NumPy(数值计算)、Matplotlib(数据可视化)3 行数据。生成后检查表格是否符合要求。”
(大模型生成正确表格后,进入第二阶段)
- 第二阶段:“在刚才的表格后空 2 行,用有序列表输出‘Python 数据处理步骤’,格式要求:步骤用‘1. 内容’格式,包含‘导入库→读取数据→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4 个步骤,每个步骤单独成项。生成后检查列表是否符合要求,且与表格衔接正确。”
(大模型生成正确列表后,进入第三阶段)
- 第三阶段:“在列表后空 2 行,用 Python 代码块输出‘示例代码’,格式要求:代码块用‘python’和‘’包裹,代码包含导入 Pandas 库、读取 CSV 文件(假设文件路径为‘data.csv’)的 2 行代码。生成后检查代码块格式是否正确,且与列表衔接正确。”
4.4.4 适用场景
适用于包含多个格式元素的复杂输出场景,如技术教程片段、综合报告大纲、多模块文档等。通过分步骤引导,降低大模型的处理难度,确保每个模块的格式正确,同时保证模块间的格式衔接顺畅,避免因一次性处理多格式导致的整体混乱。
5. 不同场景下的修正提示词应用案例
5.1 数据呈现场景(表格 / JSON)
5.1.1 场景特点
该场景主要用于输出结构化数据,如销售数据、用户信息、产品参数等,常用格式为表格(Markdown 表格、普通文本表格)或 JSON。核心需求是 “数据结构清晰、格式可直接使用”,若格式错误,会导致数据无法导入工具或难以阅读。
5.1.2 修正提示词案例(表格格式)
- 需求:用 Markdown 表格输出 “某店铺 2024 年 4 月每周销售额”,包含 “周次、销售额(万元)、同比增长(%)”3 列,表格带边框,数据按周次 1-4 排列(假设数据:周 1-12、5%;周 2-15、8%;周 3-13、6%;周 4-16、10%)。
- 修正提示词:“用 Markdown 表格输出‘某店铺 2024 年 4 月每周销售额’,格式要求如下:
- 表头为‘周次、销售额(万元)、同比增长(%)’,共 3 列;
- 表格带边框:用‘|’分隔每一列,表头与数据行之间用‘|---|---|---|’分隔;
- 数据行按‘周 1-12-5%’‘周 2-15-8%’‘周 3-13-6%’‘周 4-16-10%’顺序排列;
- 格式校验指令:生成后检查表格是否带边框、列数是否为 3 列、数据是否按周次顺序排列,若有错误立即修正。”
- 预期输出(正确格式):
| 周次 | 销售额(万元) | 同比增长(%) |
| --- | --- | --- |
| 周 1 | 12 | 5 |
| 周 2 | 15 | 8 |
| 周 3 | 13 | 6 |
| 周 4 | 16 | 10 |
5.1.3 修正提示词案例(JSON 格式)
- 需求:用 JSON 格式输出 “3 个学生的考试成绩”,每个学生包含 “studentId(学号,数字类型)、name(姓名,字符串类型)、scores(科目成绩,包含语文、数学,数字类型)” 字段,整体为 JSON 数组。
- 修正提示词:“用 JSON 格式输出 3 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先看错误与正确案例对比:
错误案例:[{ studentId: "2024001", name: 张三,scores: { 语文: 90, 数学: 85} } ]
错误点:1. studentId 是数字类型却加了双引号;2. name 是字符串类型却没加双引号;3. scores 内的科目名没加双引号。
正确案例:[ { "studentId": 2024001, "name": "张三", "scores": { "语文": 90, "math": 85 } } ]
正确规则:1. 数字类型字段(studentId、成绩)不加双引号;2. 字符串类型字段(name、科目名)加双引号;3. 整体为 JSON 数组,用‘[]’包裹。
请参考正确案例,输出 3 个学生成绩(学生 2:2024002,李四,语文 88、数学 92;学生 3:2024003,王五,语文 95、数学 89),生成后检查 JSON 格式是否符合规则,无语法错误。”
- 预期输出(正确格式):
[
{
"studentId": 2024001,
"name": "张三",
"scores": {
"语文": 90,
"数学": 85
}
},
{
"studentId": 2024002,
"name": "李四",
"scores": {
"语文": 88,
"数学": 92
}
},
{
"studentId": 2024003,
"name": "王五",
"scores": {
"语文": 95,
"数学": 89
}
}
]
5.2 文档创作场景(Markdown / 段落结构)
5.2.1 场景特点
该场景主要用于生成文档类内容,如文章大纲、技术文档、学习笔记等,常用格式为 Markdown(包含标题、列表、链接、代码块)或特定段落结构(总述 - 分点 - 补充)。核心需求是 “文档结构清晰、格式符合阅读习惯”,若格式错误,会影响文档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5.2.2 修正提示词案例(Markdown 文章大纲)
- 需求:用 Markdown 格式输出 “Python 基础学习大纲”,包含 3 个一级标题(“1. Python 环境搭建”“2. 基础语法”“3. 常用数据类型”),每个一级标题下有 2 个二级标题,一级标题用 “# 数字。内容” 格式,二级标题用 “## 数字。数字 内容” 格式,每个标题后空 1 行,重点标题(“2. 基础语法”)加粗。
- 修正提示词:“用 Markdown 格式输出‘Python 基础学习大纲’,格式规则拆解如下:
- 一级标题格式:‘# 数字。内容’,共 3 个,分别是‘# 1. Python 环境搭建’‘# 2. 基础语法’(重点标题加粗)‘# 3. 常用数据类型’;
- 二级标题格式:‘## 数字。数字 内容’,每个一级标题下有 2 个,具体如下:
-
- 一级标题 1 下:‘## 1.1 安装 Python’‘## 1.2 配置环境变量’;
-
- 一级标题 2 下:‘## 2.1 变量与数据类型’‘## 2.2 条件与循环语句’;
-
- 一级标题 3 下:‘## 3.1 列表与元组’‘## 3.2 字典与集合’;
- 格式衔接:每个标题后空 1 行,大纲整体按‘一级标题 1→二级标题 1→二级标题 2→一级标题 2→...’顺序排列;
- 格式校验:生成后检查标题层级符号(#/##)是否正确、重点标题是否加粗、是否空行,若错误修正。”
- 预期输出(正确格式):
1. Python 环境搭建
1.1 安装 Python
1.2 配置环境变量
2. 基础语法
2.1 变量与数据类型
2.2 条件与循环语句
3. 常用数据类型
3.1 列表与元组
3.2 字典与集合
5.2.3 修正提示词案例(段落结构)
- 需求:输出 “如何高效使用搜索引擎” 的说明文本,要求段落结构为 “总述(1 句话概括核心方法)→分点(3 个具体方法,用有序列表)→补充说明(1 句话提醒注意事项)”,分点每个方法单独成项,补充说明前空 1 行。
- 修正提示词:“输出‘如何高效使用搜索引擎’的说明文本,格式要求:
- 总述部分:用 1 句话概括核心方法,内容为‘高效使用搜索引擎的核心是精准输入关键词和善用筛选工具’;
- 分点部分:总述后直接接有序列表,3 个具体方法如下:
-
-
- 输入‘关键词 + 限定词’(如‘Python 安装 Windows 10’),缩小搜索范围;
-
-
-
- 使用搜索引擎的‘时间筛选’功能(如‘近 1 年’),获取最新信息;
-
-
-
- 遇到专业问题,在关键词后加‘site:stackoverflow.com’,搜索专业论坛内容;
-
- 补充说明部分:列表后空 1 行,用 1 句话提醒:‘筛选信息时注意辨别来源可信度,优先选择官方文档或权威平台内容’;
- 检查要求:确认段落结构是否为‘总述→分点→补充’,列表是否为有序列表,补充说明是否空行。”
- 预期输出(正确格式):
高效使用搜索引擎的核心是精准输入关键词和善用筛选工具。
- 输入 “关键词 + 限定词”(如 “Python 安装 Windows 10”),缩小搜索范围;
- 使用搜索引擎的 “时间筛选” 功能(如 “近 1 年”),获取最新信息;
- 遇到专业问题,在关键词后加 “site:stackoverflow.com”,搜索专业论坛内容;
筛选信息时注意辨别来源可信度,优先选择官方文档或权威平台内容。
5.3 代码输出场景(代码块 / 注释格式)
5.3.1 场景特点
该场景主要用于生成代码片段,如 Python、Java 代码,常用格式为 “代码块包裹 + 注释说明”。核心需求是 “代码格式正确、可直接复制运行”,若格式错误(如代码块未包裹、缩进错误、注释格式混乱),会导致代码无法运行,或难以理解代码逻辑。
5.3.2 修正提示词案例(Python 代码块)
- 需求:用 Python 代码块输出 “计算 1-10 的累加和”,要求代码包含注释(说明代码功能和关键步骤)、正确缩进(循环体缩进 4 个空格),用 “python”和“” 包裹代码块,运行结果用 print 语句输出。
- 修正提示词:“用 Python 代码块输出‘计算 1-10 的累加和’,格式要求如下:
- 代码块用‘python’开头,‘’结尾,中间包含完整代码;
- 代码注释:首行用‘# 功能:计算 1-10 的累加和’,循环前用‘# 初始化累加和变量’,循环后用‘# 输出结果’;
- 代码逻辑:用 for 循环遍历 1-10,累加求和,初始化 sum 变量为 0;
- 缩进要求:for 循环体(sum 累加、循环内操作)缩进 4 个空格;
- 格式校验:生成后检查代码块是否正确包裹、注释是否完整、缩进是否正确,确保代码可直接复制运行。”
- 预期输出(正确格式):
# 功能:计算1-10的累加和
# 初始化累加和变量
sum_result = 0
# 遍历1-10,累加求和
for i in range(1, 11):
sum_result += i
# 输出结果
print("1-10的累加和为:", sum_result)
5.3.3 修正提示词案例(Java 代码注释)
- 需求:用 Java 代码块输出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偶数”,要求包含类注释(/** ... / 格式)、方法注释(/* ... */ 格式)、行注释(// 格式),代码块用 “java”和“” 包裹,类名定为 “EvenNumberChecker”,方法名定为 “isEven”。
- 修正提示词:“用 Java 代码块输出‘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偶数’,格式要求:
- 代码块用‘java’开头,‘’结尾;
- 类注释:在类定义前用‘/** 功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偶数的工具类 */’;
- 方法注释:在 isEven 方法前用‘/** 功能:判断输入的整数是否为偶数 参数:int num(待判断的整数) 返回值:boolean(true 为偶数,false 为奇数) */’;
- 行注释:在判断逻辑前用‘// 使用取余运算判断是否为偶数’;
- 代码逻辑:isEven 方法接收 int 类型参数 num,返回 num%2 == 0 的结果,主方法中调用 isEven 测试 num=6 的情况;
- 检查要求:确认注释格式正确、代码块包裹正确、类名和方法名符合要求。”
- 预期输出(正确格式):
/** 功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偶数的工具类 */
public class EvenNumberChecker {
/**
* 功能:判断输入的整数是否为偶数
* 参数:int num(待判断的整数)
* 返回值:boolean(true为偶数,false为奇数)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Even(int num) {
// 使用取余运算判断是否为偶数
return num % 2 == 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testNum = 6;
System.out.println(testNum + "是否为偶数:" + isEven(testNum));
}
}
6. 修正提示词的工具推荐
6.1 提示词生成工具
6.1.1 PromptBase(格式专项模板)
- 工具特点:PromptBase 平台上有大量针对 “格式输出” 的提示词模板,涵盖表格、JSON、Markdown、代码块等场景。模板中明确包含格式规则、示例对比、校验指令,用户可直接搜索 “格式修正”“表格输出”“JSON 提示词” 等关键词获取模板,也可根据需求修改模板中的格式细节(如表格列数、代码语言)。
- 使用方法:打开 PromptBase 官网,在搜索栏输入 “Markdown 表格 提示词”“Python 代码块 格式修正”,选择符合需求的模板。例如 “JSON 格式输出修正模板”,模板中已包含错误案例、正确规则、校验指令,用户只需替换模板中的 “字段名”“数据内容”,即可生成可用的修正提示词。
- 适用场景:适合不熟悉格式规则、需要快速生成修正提示词的用户,尤其在数据呈现和代码输出场景中,能大幅减少手动编写提示词的时间。
6.1.2 ChatGPT Prompt Generator(格式定制生成)
- 工具特点:该工具支持按 “场景 + 格式类型 + 细节要求” 定制生成修正提示词。用户只需在输入框选择场景(如 “文档创作”“代码输出”)、格式类型(如 “Markdown 大纲”“Java 代码块”),补充细节(如 “3 级标题”“包含方法注释”),工具会自动生成结构清晰的修正提示词,包含格式规则、示例和校验指令。
- 使用方法:进入工具页面后,依次完成以下操作:
-
- 选择 “核心需求” 为 “格式输出修正”;
-
- 选择 “场景” 为 “代码输出”,“格式类型” 为 “Python 代码块”;
-
- 补充 “细节要求”:“包含循环逻辑、4 个空格缩进、行注释”;
-
- 点击 “生成提示词”,工具会输出完整的修正提示词,用户可直接复制使用。
- 适用场景:适合需要个性化格式要求的用户,能根据具体需求生成针对性提示词,避免模板无法匹配需求的问题。
6.2 格式校验工具
6.2.1 JSONLint(JSON 格式校验)
- 工具特点:JSONLint 是专门的 JSON 格式校验工具,可检测 JSON 内容是否存在语法错误(如字段名漏加引号、逗号多余、括号不匹配)。若大模型输出的 JSON 格式错误,将内容复制到该工具中,工具会高亮显示错误位置,并给出修正建议,帮助用户反向优化修正提示词(如发现 “字段名漏引号”,可在提示词中强化 “字段名必须用双引号” 的规则)。
- 使用方法:打开 JSONLint 官网,将大模型输出的 JSON 内容粘贴到输入框,点击 “Validate JSON”。若格式正确,工具显示 “Valid JSON”;若错误,工具在错误行前显示红色感叹号,鼠标悬停可查看错误原因(如 “Expected double-quoted property name”),用户根据原因修正 JSON 后,可反推提示词需补充的规则。
- 适用场景:配合 JSON 格式的修正提示词使用,尤其在大模型输出 JSON 仍有错误时,可快速定位问题,优化提示词中的格式规则。
6.2.2 Markdown Preview Enhanced(Markdown 格式预览)
- 工具特点:该工具是 VS Code 的插件,支持实时预览 Markdown 内容的格式效果(如标题层级、表格样式、代码块显示)。用户将大模型输出的 Markdown 内容复制到 VS Code 中,通过插件预览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如表格是否带边框、标题层级是否正确),若预览效果错误,可针对性调整修正提示词(如预览发现表格无边框,可在提示词中补充 “表格用‘|’和‘-’分隔边框”)。
- 使用方法:在 VS Code 中安装 “Markdown Preview Enhanced” 插件,新建 Markdown 文件,粘贴大模型输出的内容,按下 “Ctrl+Shift+P”,输入 “Markdown Preview Enhanced: Open Preview” 打开预览窗口。对比预览效果与预期格式,若表格无边框,在修正提示词中补充 “表格需用‘|’分隔列,表头与数据行之间用‘|---|---|’分隔”,重新生成 Markdown 内容后再次预览,直至格式正确。
- 适用场景:用于 Markdown 格式的修正提示词效果验证,帮助用户直观判断格式是否正确,避免仅看文本无法发现的格式问题(如缩进、空行)。
6.3 提示词优化工具
6.3.1 PromptPerfect(提示词精炼优化)
- 工具特点:该工具可优化修正提示词的表述,使其更简洁、明确,同时保留核心格式规则。若用户编写的修正提示词过长、逻辑混乱,将其输入工具,工具会自动删除冗余信息、拆分复杂句子、调整规则顺序,生成更易被大模型理解的提示词(如将 “用表格输出数据,表格要有 3 列,列名是 A、B、C,表格需要带边框,用 | 分隔” 优化为 “用带边框的 Markdown 表格输出数据:1. 3 列,列名 A、B、C;2. 用‘|’分隔列,‘-’分隔表头与数据行”)。
- 使用方法:打开 PromptPerfect 官网,粘贴原始修正提示词,选择 “优化方向” 为 “格式清晰化”“简洁化”,点击 “Optimize”。工具生成优化后的提示词,对比原版,查看是否保留了所有核心格式规则(如表格列数、边框要求),若有遗漏,手动补充后即可使用优化后的提示词。
- 适用场景:优化用户手动编写的修正提示词,尤其当提示词过长、表述模糊时,可提升提示词的清晰度和有效性。
6.3.2 AI Prompt Tuner(提示词效果测试)
- 工具特点:该工具支持模拟大模型对修正提示词的响应效果,用户输入修正提示词后,工具会生成模拟输出内容,帮助用户提前判断提示词是否能达到预期格式效果。若模拟输出格式错误,用户可在工具中直接修改提示词,反复测试,直至模拟输出格式正确,再将提示词用于实际大模型。
- 使用方法:进入工具页面,选择模拟的大模型类型(如 “GPT-3.5”“文心一言”),输入修正提示词(如 “用 Markdown 表格输出 3 列数据”),点击 “Generate Simulation” 生成模拟输出。若模拟输出的表格只有 2 列,在提示词中补充 “表格必须包含 3 列,列名分别为 X、Y、Z”,再次点击模拟生成,直至表格列数正确。
- 适用场景:在使用实际大模型前测试修正提示词效果,减少因提示词问题导致的反复生成,提高效率,尤其适合对格式准确性要求高的场景(如数据报表、代码输出)。
7. 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
7.1 误区 1:格式规则描述模糊
- 误区表现:在修正提示词中,用模糊的表述描述格式规则,如 “用规范的表格输出”“代码格式要正确”“列表要清晰”,未明确 “规范”“正确”“清晰” 的具体标准,导致大模型无法准确理解格式要求,输出错误。
- 危害:大模型只能凭自身理解猜测格式规则,可能生成与用户预期完全不符的格式(如用户认为 “规范表格” 是带边框的 Markdown 表格,大模型却生成无边框的文本表格),需要反复调整提示词,浪费时间。
- 避坑方法:将模糊表述替换为具体、可量化的规则。例如:
-
- 不说 “用规范的表格输出”,而说 “用带边框的 Markdown 表格输出,用‘|’分隔列,‘-’分隔表头与数据行”;
-
- 不说 “代码格式要正确”,而说 “Python 代码缩进 4 个空格,用‘python’和‘’包裹代码块,包含 1 行功能注释”;
-
- 不说 “列表要清晰”,而说 “用有序列表输出,格式为‘1. 内容’,每个列表项单独成段,项之间空 1 行”。
7.2 误区 2:忽略格式示例的重要性
- 误区表现:认为只要列出格式规则,大模型就能正确生成格式,不提供格式示例,尤其在处理复杂格式(如嵌套 JSON、多层级 Markdown 列表)时,仅靠文字规则描述,大模型容易理解偏差。
- 危害:对于易混淆的格式规则(如 JSON 中嵌套数组、Markdown 中标题与列表的衔接),文字描述难以完全覆盖细节,大模型可能遗漏关键格式要素(如 JSON 嵌套数组漏加‘[]’、Markdown 标题后未空行),导致输出错误。
- 避坑方法:对复杂格式或易混淆格式,必须在修正提示词中加入格式示例。示例需满足以下要求:
-
- 简洁:只包含核心格式要素,不添加多余内容(如 JSON 示例只包含 1 个对象,不包含大量数据);
-
- 准确:严格符合格式规则,避免示例本身存在错误;
-
- 对应:示例中的格式要素与文字规则一一对应(如文字规则要求 “JSON 字段名加双引号”,示例中的字段名必须用双引号)。
例如,生成嵌套 JSON 时,提示词中加入示例:“JSON 格式示例:{ "name": "张三", "hobbies": ["阅读", "运动"] },注意 hobbies 是数组,用‘[]’包裹多个元素。”
7.3 误区 3:一次性要求过多格式规则
- 误区表现:在一个修正提示词中,同时要求大模型处理多个复杂格式规则(如 “用 Markdown 表格输出数据,表格带边框,包含 3 列,同时用有序列表补充说明,列表项缩进 2 个空格,最后用代码块输出处理数据的 Python 代码,代码包含注释和正确缩进”),超出大模型的单次处理能力。
- 危害:大模型难以同时记住所有格式规则,容易遗漏部分规则(如记住了表格和列表规则,忘记了代码块的注释要求),导致输出内容部分格式正确、部分错误,需要多次调整提示词,效率低下。
- 避坑方法:采用 “分阶段引导” 或 “拆分提示词” 的方式,降低大模型的处理难度:
-
- 分阶段引导:先让大模型完成一个格式模块(如先输出表格),确认格式正确后,再引导其完成下一个模块(如表格后输出列表),最后完成代码块;
-
- 拆分提示词:若无法分阶段,将格式规则拆分为 “核心规则” 和 “次要规则”,优先保证核心规则(如表格带边框、代码块包裹),次要规则(如列表缩进)后续补充调整。例如,第一次提示词只要求 “表格和代码块格式”,生成后若格式正确,第二次提示词要求 “在表格后添加缩进 2 个空格的有序列表”。
7.4 误区 4:不根据大模型特性调整提示词
- 误区表现:认为同一份修正提示词适用于所有大模型,不考虑不同大模型对格式规则的理解差异(如有的大模型对 Markdown 表格的边框规则更敏感,有的对 JSON 的字段名引号要求更严格),导致在某一模型上效果良好的提示词,在另一模型上输出格式错误。
- 危害:在更换大模型时,需要重新编写或大幅调整修正提示词,增加工作量;若未意识到模型差异,会误以为提示词本身存在问题,反复修改却无法解决错误。
- 避坑方法:根据大模型的特性调整修正提示词:
-
- 对格式理解能力较弱的模型(如部分轻量级开源模型):提示词需更详细,增加格式示例和校验指令,减少规则数量(如一次只要求 1-2 个格式规则);
-
- 对格式理解能力较强的模型(如 GPT-4、文心一言 4.0):提示词可适当简洁,可同时包含多个格式规则,但仍需明确核心规则,避免模糊表述;
-
- 测试模型特性:在使用新模型前,用简单的格式需求(如 “用 Markdown 表格输出 2 列数据”)测试模型对格式的理解能力,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提示词的详细程度。
8. 未来趋势与拓展方向
8.1 修正提示词的自动化生成
- 趋势特点:未来修正提示词将实现 “需求输入→自动生成” 的流程,用户无需手动编写格式规则,只需输入 “场景 + 预期格式效果”(如 “场景:数据报表,预期:带边框的 Markdown 表格,3 列,表头为 A、B、C”),工具会自动分析需求,生成包含格式规则、示例、校验指令的修正提示词,甚至能根据大模型特性调整提示词的详细程度。
- 实现路径:需结合 “格式规则库” 与 “需求解析算法”:
-
- 构建覆盖表格、JSON、Markdown、代码块等场景的 “格式规则库”,存储不同格式的标准规则(如 Markdown 表格的边框规则、JSON 的字段名规则);
-
- 开发 “需求解析算法”,将用户输入的自然语言需求(如 “生成带注释的 Python 代码块”)解析为具体的格式要素(如 “代码块包裹符号、注释类型、缩进要求”);
-
- 算法从规则库中匹配对应的格式规则,结合大模型特性,自动生成修正提示词,输出给用户或直接发送给大模型。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