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报告,同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被列为2024年的首项政府工作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实上,“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就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以实现“以新提质”。在此过程中,城市作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积极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持续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既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为支撑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坚实基础。

640.jpg

在此背景下,作为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系列活动之一,华为以“共筑城市智能体,共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举办了城市AI+新质生产力高峰对话,并联合多家伙伴发起成立城市AI+新质生产力创新产业联盟,旨在构筑城市智能底座,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行业场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应用,并与先进省市共同落地行业实践,打造数字中国创新城市新典范。

毫无疑问,城市AI+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新时期智慧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它不仅能够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让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更便捷、更舒心、更安全,同时也会引领和推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走向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其价值可谓“不止于现在,更关乎未来。”

城市AI+新质生产力,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客观地说,自2014年国家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各部门协同推进、各地方创新实践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如上海“一网统管”、深圳“民意速办”等等,可以说这些创新不但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治理能力,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640 (1).jpg

但也要看到,在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取得阶段性突破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伴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据要素价值日益凸显,与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渗透,也正驱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迈向“体系重构、质效提升”的全域数字化转型新阶段。

也正因此,未来智慧城市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优势,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打造城市新质生产力,以加速数据流通和配置,赋能AI撬动行业深度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做观察:

首先,夯实城市算力基础设施,筑牢城市智能发展根基。众所周知,算力是新型生产力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而夯实城市算力基础设施,提升算力高效运载,强化存力高效灵活保障,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无疑将能够为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包括深圳、北京、武汉、广州、福州等三十多个城市,都开展了城市算力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如果说过去一个城市“想致富,先修路”,那么如今城市的发展已演变成为了“想发展,建算力。”

其次,加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赋能城市AI高质量发展。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智慧城市发展中也扮演着核心角色。数据是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础,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类数据,既可以为城市AI发展提供高质量数据集,也能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测,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数据的共享和开放,还可以促进创新应用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最后,大模型提升用户体验,共建城市智能化应用新生态。当下飞速发展的生成式AI和大模型技术,同样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对治理技术的需求,也能从更深层次变革社会治理模式。因此,利用大模型等新技术,并繁荣城市智能化应用新生态,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推动城市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也成为下一阶段智慧城市进化的新方向。

不难看出,城市AI+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积极“打造算力新动能、加速数据新要素、谋划模型新算法、聚合产业新生态”,四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样才能更好地赋能城市的智能化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融入城市发展。

打造“四化”新引擎,

助力城市智能体进化演进

在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研发总裁陈金助看来,在数字技术驱动生产力变革、数据要素融入社会生产、推动数智经济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大趋势下,同样也呼唤城市智能体“与时俱进”的升级,由此才能“赋能数字政府建设,使能数字城市升级,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640 (2).jpg

为此,深耕城市数字化多年的华为,也基于城市智能体理念和架构,并依托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和技术积累,联合伙伴打造底座智能化、业务模型化、数据价值化、应用智慧化的“四化”新引擎,促进城市智能体进化和演进,支撑城市全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来看:

一是,底座智能化,即构建城市孪生底板、打造城市智能底座,支撑城市全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一方面,城市数字孪生目前已成为我国各个城市运营管理的抓手。因此,要实现全域智能感知、万物智慧互联,就需要构建动态鲜活的城市孪生数字底板,而华为提供城市数字孪生解决方案,让真实城市的数字孪生体可视、可感、可仿真、可决策;另一方面,城市智能化升级也需要打造城市智能中枢,在这方面华为也提供了两套解决方案——AIEE使能政务智慧创新,而AICC赋能产业智能升级。

二是,业务模型化,以AI为支点构建原生业务智能,以自进化的模型使能业务敏捷创新。秉持“模型即业务,业务即体验”理念,华为在大模型方面不仅可以提供弹性、可塑的大模型系统建设,同时也提供敏捷、灵活的业务开发能力,最终为用户带来智慧、高效的应用体验,让模型赋予业务“超能力”,业务给予用户“智体验”。

三是,数据价值化,通过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加速释放数据价值,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华为提出数据要素流通解决方案参考架构,通过构建“1234N”平台体系,即1个数据底座、2个服务保障体系、3大数据价值链和4个数字空间,从而支撑千行百业的数据场景化应用,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加速释放数据价值。在此基础上,华为打造可信、可控、可证的数据基础设施,解决跨域数据流通的安全和信任问题,助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赋能城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应用智慧化,通过创新技术与应用深度融合,携手伙伴为客户提供智慧高效的业务体验。目前,华为已打造出包括政务服务大模型、政务办公大模型、城市治理大模型、城市安全感知大模型四大模型,以及“九大助手”赋能各类场景实现智能化升级,全方位提升城市数智化水平,让城市进一步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可进化。

640 (3).jpg

由此可见,城市AI+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能和重要助推器,而华为通过打造“四化”新引擎,将持续推动城市自进化智能体的迭代和演进之路,最终实现城市的全域数字化转型,更好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

以生态创新和最佳实践,

树立中国创新城市新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高峰对话期间,华为还联合秦尉、科大讯飞、软通智慧、中软国际、华海智汇、南威等多家合作伙伴,发起成立“城市AI+新质生产力创新产业联盟”,通过聚焦算力、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新型基础设施,旨在构筑城市智能底座,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行业场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应用,并与先进省市共同落地行业实践,以生态创新和最佳实践“双轮驱动”新模式,打造数字中国创新城市新典范。

在生态创新方面,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此前就联合伙伴在政务服务、政务办公、城市治理等领域率先发力,发起“政务大模型创新行动”,之后又联合大模型生态伙伴正式发布“城市大模型联合解决方案”,希望更多的伙伴参与到构建城市大模型联合解决方案中来,基于AI助力政务便捷服务、政府高效办公、城市精准治理与实时安全感知,让城市“更温暖、更安全、更智能”。

而本次“城市AI+新质生产力创新产业联盟”的成立,则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一站式”方案,打造出更为丰富的AI应用场景,赋能城市发展,助力城市培育新质生产力。

例如, 秦尉公司此前就和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围绕河南政务市场的一系列关键项目,在城市智能体、城市数字操作系统、城市一体化安全运营、AI大模型应用、以及数据中枢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包括基于“数字郑东城市大脑”构建一体化城市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城市推介“数智人”、 “智慧应急”、“智慧文体”等创新平台和特色应用,并已获得项目落地和复制。下一步,秦尉希望和华为强化合作,通过在AI大模型、大数据与数据要素、以及内生安全等关键技术的融合加持下,为城市智能体注入新的生命力,通过城市操作系统核心能力的构建,使其可持续迭代和不断创新,实现自演进。

而科大讯飞不仅与华为联合打造了存、算、网全栈国产化的AI大模型解决方案,共同建设国内首个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算力平台“飞星一号”;同时今年3月,科大讯飞联合华为打造的利川市智算中心已经上线发布,为当地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提供了智能算力赋能。面向未来,科大讯飞与华为将继续深化合作,让城市智算中心成为城市产业升级的“发动机”,基于强大的人工智能算力以及通用大模型带来技术的阶跃,打造出更多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模型,赋能实体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最佳实践方面,目前包括深圳、南京、长沙、武汉、成都、长春等220余座城区,基于“城市智能体”理念和架构,进行“四化”新引擎打造,深入践行数字中国建设。

其中,长沙通过AI技术创新支撑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实现“算力换人力、数力增效力”、构建起常态化智能安全防范体系,为各地城市安全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作为一座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长沙的城市治理工作,尤其是城市运行安全方面长期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此,长沙提出以“一网一脑三机制”为总体架构,建设城市运行安全智能管理系统,探索通过AI技术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提升城市“即时发现问题、快速到达处置、跟踪监督问效”的能力,持续提升城市运行安全水平,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

长春则持续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发挥,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据了解,长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着力建设光网和AI算力等数据基础设施,打造数据要素应用底座,并通过积极推动数字产业集聚来实现数据应用技术创新;同时,长春还通过探索推进数据流通来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目前长春数据交易中心已启动运营;不仅如此,长春还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加速数据要素为全产业赋能,并通过深化智慧长春建设,来促进数据要素跨域融通,如今已形成了“高效处置一件事”的模式。

可以看到,近期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已明确指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基于华为打造的“四化”新引擎,并依托“城市AI+新质生产力产业联盟”,相信将会助力更多的城市实现城市智能体的进化演进,全面赋能城市数字经济、产城融合、精细治理、普惠服务、绿色宜居、安全韧性发展,同时也会为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出更多的价值,推动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推动更多数字中国创新城市新典范的涌现。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