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博客是考研期间学习王道课程 传送门 的笔记,以及一整年里对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的理解的总结。希望对新一届的计算机考研人提供帮助!!!
 
关于对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章节知识点总结的十分全面,涵括了《计算机网络》课程里的全部要点本人来来回回过了三遍视频),其中还陆陆续续补充了许多内容,所以读者可以相信本篇博客对于考研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章节知识点的正确性与全面性
但如果还有自主命题的学校,还需额外读者自行再观看对应学校的自主命题材料
 
计算机网络 笔记导航🚥🚥🚥

  1. 🥬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当前位置🪂
  2. 🥕 第二章 物理层
  3. 🥪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4. 🍊 第四章 网络层
  5. 🍒 第五章 传输层
  6. 🍀 第六章 应用层
  7. 🍔 计算机网络 复试精简笔记 (未完成)
  8. 🎨 408 全套初复试笔记汇总 传送门 🏃‍🏃‍🏃‍
     

如果本篇文章对大家起到帮助的话,跪求各位帅哥美女们,求赞👍 、求收藏 👏、求关注!👀
你必考上研究生!我说的,耶稣来了也拦不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食用说明书:
第一遍学习王道课程时,我的笔记只有标题和截图,后来复习发现看只看图片,并不能很快的了解截图中要重点表达的知识点。
在第二遍复习中,我给每一张截图中 标记了重点,以及 每张图片上方总结了该图片 对应的知识点 以及自己的 思考
最后第三遍,查漏补缺。
所以 ,我把目录放在博客的前面,就是希望读者可以结合目录结构去更好的学习知识点,之后冲刺复习阶段脑海里可以浮现出该知识结构,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熟稔于心!
请读者放心!目录展示的知识点结构是十分合理的,可以放心使用该结构去记忆学习!
注意(⊙o⊙)!,每张图片上面的文字,都是该图对应的知识点总结,方便读者更快理解图片内容。

 


《计算机网络》第1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考纲内容】 王道 P14 ~ 43
 
(一) 计算机网络概述

​ 网课耗时:2 h

  •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与功能
  •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二)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常考模型

​ 网课耗时:1.5 h

  •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 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
  • ISO/OSI参考模型 和 TCP/IP模型
     

【复习提示】
 
​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读者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地记忆;
 
​ 重点掌握网络的 分层结构(包括5层和7层结构) ,尤其是 ISO/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及相关协议、接口和服务等概念;
 
​ 掌握有关网络的各种性能指标,特别是 时延、带宽、速率和吞吐量 等的计算;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思维导图

​ 标红部分是较为重要的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功能

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 啰嗦定义: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 计算机系统 ,通过 通信设备线路 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 软件 实现 资源共享信息传递 的系统;

​ 简洁定义: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些 互联的、自治的 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3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

本节已从考纲删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 速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带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吞吐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时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时延带宽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往返时延RT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 利用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2.1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2 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3 7层OSI参考模型和4层TCP/IP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ISO/OS的来由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OSI 七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 应用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表示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 会话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④ 传输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⑤ 网络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⑥ 数据链路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⑦ 物理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TCP/IP模型 5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 常见问题和易混淆知识点

1.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分布式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整个系统中的各个计算机对用户都是透明的。用户通过输入命令就可以运行程序,但用户并不知道哪台计算机在为它运行程序。操作系统为用户选择一台最合适的计算机来运行其程序,并将运行的结果传送到合适的地方。
计算机网络则与之不同,用户必须先登录欲运行程序的计算机,然后按照计算机的地址,将

程序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到该计算机中运行,最后根据用户的命令将结果传送到指定的计算机中。二者的区别主要是软件的不同。

2. 为什么一个网络协议必须考虑到各种不利的情况 ?

因为网络协议如果不全面考虑不利的情况,那么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协议就会保持理想状况,一直等下去!就如同两位朋友在电话中约好下午3点在公园见面,并且约定不见不散。这一协议很不科学,因为任何一方如果有耽搁而来不了,且无法通知对方,那么另一方就要一直等下去!所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网络是否正确,不能只看在正常情况下是否正确,还必须非常仔细地检查协议能否应付各种异常情况。

3. 因特网使用的P协议是无连接的,因此其传输是不可靠的。这样容易使人们感到因特网很不可靠。那么为什么当初不把因特网的传输设计为可靠的呢 ?

传统电信网的主要用途是电话通信,并且普通电话机不是智能的,因此电信公司必须花费巨大的代价把电信网设计得非常好,以保证用户的通信质量。
数据的传送显然必须非常可靠。当初在设计ARPAnet时,很重要的讨论内容之一是:“谁应当负贵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一种意见是主张应当像电信网那样,由通信网络负贵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因为电信网的发展历史及其技术水平已经证明,人们可以将网络设计得相当可靠):另一种意见则坚决主张由用户的主机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理由是这样可使计算机网络便宜、灵活。
计算机网络的先驱认为,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的一个重大区别是终端设备的性能差别很大。于是,他们采用了“端到端的可靠传输”策略,即在传输层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协议,这样既能使网络部分价格便宜且灵活可靠,又能保证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4. 有人说,宽带信道相当于高速公路车道数目增多了,可以同时并行地跑更多数量的汽车。虽然汽车的时速并没有提高(相当于比特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未提高),但整个高速公路的运输能力却增多了,相当于能够传送更多数量的比特。这种比喻合适否?

可以这样比喻。但一定不能误认为“提高信道的速率是设法使比特并行地传输”。
如果一定要用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和比特在通信线路上传输相比较,那么可以这样来想象:低速信道相当于汽车进入高速公路的时间间隔较长。例如,每隔1分钟有一辆汽车进入高速公路;“信道速率提高”相当于进入高速公路的汽车的时间间隔缩短了,例如,现在每隔6秒就有一辆汽车进入高速公路。虽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率无变化,但在同样的时间内,进入高速公路的汽车总数却增多了(每隔1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的汽车现在增加到10辆),因而吞吐量也就增大了。
也就是说,当带宽或发送速率提高后,比特在链路上向前传播的速率并未提高,只是每秒注入链路的比特数增加了。“速率提高”就体现在单位时间内发送到链路上的比特数增多了,而并不是比特在链路上跑得更快了。

5. 端到端通信和点到点通信有什么区别 ?

从本质上说,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组成的通信子网为网络环境中的主机提供点到点的服务,而传输层为网络中的主机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直接相连的结点之间的通信称为点到点通信,它只提供一台机器到另一台机器之间的通信,

不涉及程序或进程的概念。同时,点到点通信并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也不能说明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是哪两个进程在通信,这些工作都是由传输层来完成的。
端到端通信建立在点到点通信的基础上,它是由一段段的点到点通信信道构成的,是比点到点通信更高一级的通信方式,以完成应用程序(进程)之间的通信。“端”是指用户程序的端口,端口号标识了应用层中不同的进程。

6. 如何理解传输速率、带宽和传播速率 ?

传输速率指主机在数字信道上发送数据的速率,也称数据传输速率、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是比特/秒(b/s)。更常用的速率单位是千比特/秒(kb/s)、兆比特/秒(Mb/s)、吉比特/秒(Gb/s)、太比特/秒(Tb/s)。
注意:在计算机领域,表示存储容量或文件大小时,K=210 = 1024,M=22", G=230,T=29。这与通信领域中的表示方式不同。
带宽(Bandwidth)在计算机网络中指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常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其单位与传输速率的单位相同。
传播速率是指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的速率,单位是米/秒(m/s),更常用的单位是千米/秒(km/s)。电磁波在光纤中的传播速率约为2×108m/s.
举例如下。假定一条链路的传播速率为2x10’m/s,这相当于电磁波在该媒体上1us可向前传播200m。若链路带宽为1Mb/s,则主机在1us内可向链路发送1bit数据。
在图1.15中,当t=0时,开始向链路发送数据;当t= 1us时,信号传播到200m处,注入链路1比特;当t=2us时,信号传播到400m处,注入链路共2比特;当t=3us时,信号传播到600m处,注入链路共3比特。
从图1.15可以看出,在一段时间内,链路中有多少比特取决于带宽(或传输速率),而1比特“跑”了多远取决于传播速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 如何理解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

​ 传输时延又称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的时间,即从数据帧的第1比特算起,到该数据帧的最后1比特发送完毕所需要的时间。

​ 计算公式是: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 / 信道带宽

​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所花费的时间。

​ 计算公式是: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 /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Logo

汇聚原天河团队并行计算工程师、中科院计算所专家以及头部AI名企HPC专家,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