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该用户还未填写简介
擅长的技术栈
可提供的服务
暂无可提供的服务
目前RISC-V架构正在成为与x86、ARM并驾齐驱的计算机指令集架构,连英特尔都开始涉足并计划推出相关CPU产品。大家对于RISC-V还是有非常多的期待的。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包云岗教授牵头推出了开源的高性能RISC-V核名叫香山,并希望将此打造为一个RISC-V的主线项目。换句话说就是希望把香山打造为类似Linux这样的开源项目,然后大家拿到手后都可以改改加东西做成自己的产品。当然是否能得到业
在低数据量物联网领域(1Mbps左右)普遍采用透传模块。工程师不需要复杂的wifi、蓝牙、nbiot、zigbee等等协议栈,只需要懂基本的串口、spi、i2c等基本硬件协议 + 一份AT指令表就可以做项目了。这对于项目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进度加快了,招工程师的要求也不要很高。但是对于工程师而言常年用这类透传模块进步很难。这类项目大多是主控为MCU的项目。在中高数据量的物联网领域比如音视频等传输,
关于Linux的应用层开发有很多种,比如GUI领域的GTK+、Qt、Xserver等,服务器领域的C++等。但是在嵌入式领域,目前的中国普遍采用Qt+LinuxC的开发模式。因此这两项技术是必须要掌握的。一些实时的、控制硬件的动作尽量用LinuxC去做,GUI和人机交互的用Qt。...
rootfs比较复杂,首先选择有busybox、buildroot、Yocto等,首先要记住rootfs的基本目录是一样的不同点在于包含的库的多少问题。这里最容易被忽略的是kernel在rootfs中的连接文件,比如DRM驱动表现为libdrm和qteglfs等显示框架,不应该把驱动和rootfs独立开来。Linux C应用开发是独立的一大块,最常用的是文件、线程进程、网络、数据库。Qt是嵌入式L

流媒体就是指通过网络或者USB等接口实时播放录制视频的一整套多媒体框架技术。这类框架具体实现有gstreamer、ffmpeg、mediastreamer2(底层可以调用ffmpeg) 等,或者自己实现的一套私有的框架等等。mediastreamer2 和 gstreamer是业界常用的两种框架。作为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关注的主要是移植(特别是与底层的接口)、使用。mediastreamer2 和 g
消费(商业)级,这个选择最多了,因为门槛低,但是价格极度敏感,因为出货量以万为单位,一颗省几分钱就很可观了。可以说在低端领域国产已经把进口的逼向绝路,比如珠海全志的F1C100S,10块不到就能跑linux方案。但是消费类也有高端的,比如算力提升如海思、高通等做的手机芯片,异构的比如NPU、FPGA等,这个国内能做的也不多了。工业(医疗)级,一般医疗的用工业类的足够了,环境苛刻的会考虑汽车类...
下图是IPnest公司在2020年4月发布的关于2018年和2019年全球最大的10家芯片设计IP核公司名单。芯片设计难度挺大但也不是很多人想象的从0开始的那种难,绝大部分芯片设计公司都是买IP核然后整合一下,最多自己设计些电源模块。IP设计公司也分很多种,像ARM这种大而全的公司比较少,ARM几乎涉足了所有芯片领域的IP比如ISP、CPU、射频、NPU、GPU等等,当然ARM也会买一些IP公司扩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模型在图像、视频、音频和文本处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此外,多模态大模型如VITA能够同时处理和分析视频、图像、文本和音频模态,展现了AI在多模态数据处理上的潜力。在音频处理方面,AI大模型如OpenAI Whisper和阿里的SenseVoice,通过先进的音频编码格式如aac (LC)和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对音频流的高效处理和识别。数据标注是训练AI模型的关键步骤

rtos虽然高度碎片化,各种操作系统都有,但是渐渐的大家用的都是两个规模比较大的——freertos、RT-Thread,这也是开源届最常用的两种RTOS。Linux+Qt已经成了很多工程师的标配。国产操作系统大部分客户其实是toB的,内核以外的源码也是不开源的,比如麒麟系、统信UOS等,个人学习、小企业基本不会用。开放麒麟的界面相比于Qt非常炫,又是根据原生Linux内核开发的开机和稳定性应该比

图像传感器输出接口一般有模拟、DVP、SPI、mipi、LVDP、并行口等。1、模拟输出接口可以远距离传输但是对线材要求比较高,比如豪威的OV6946等。2、用串行解串器转为LVDS信号或IO-Link等信号远距离传输,比如美信的MAX14821。3、靠线材、电路设计等实现SPI和MIPI的远距离传输,这个对硬件要求很高难度也很大,业内也有很多研究。但是要实现大于1m距离难度极大,成本可能也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