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该用户还未填写简介
擅长的技术栈
可提供的服务
暂无可提供的服务
叠加定理:求解每个信号单独作用时的输出电压(其他电压源视为短路,即接地),然后将结果相加,得到所有信号同时作用下的输出电压。其中上图正相输入端应接电阻然后接地,电阻应与R1//RF相同(保持对称性,差分放大电路)虚短:运放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貌似连在一起了,所以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实际使用时,为获得一定比例系数,RF尽量不要太大,以免引入较大噪声。接着求解Vm与Uo之间的关系,Vm与R

导体的电阻率公式:这就是那些所谓的走线经验口诀,既要短又要粗的本质原因其中:是特定导体的电阻率,是走线长度,是导体横截面积。例如,想要一个4R的电阻,PCB铜厚35um(1oz),线宽4mm,求走线长度?1 盎司 = 0.0014 英寸 = 0.0356 毫米(mm)

为了消除3D打印出现的误差,很多人不惜降低打印精度、设定极低的层高。1、3D打印机并不是单一的移动方向,综合而言是3个维度:上下、左右、前后。任何一丝的移动,都是部件之间的摩擦,始终会有细微的偏差。2、对于PLA、ABS等常用耗材而言,由于热胀冷缩,必然会导致打印出现误差,通常情况下,PLA的热胀冷缩导致的误差较小。4、大部分桌面级3D打印机采用最小角步距为1.8°的步进电机,必然会造成设备移动距
个人学习笔记 不做交流。
成因分析:当构建一个3D打印的部件,每一层都是在上一层的基础上堆积出来的。这样,考虑到耗材用量时,必须在基础的强度和耗材用量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如果基础强度不够,层间就会出现孔洞和裂缝。这种情况在角落处尤为明显,角落处3D打印件的尺寸发生变化(例如在一个40mm的方块顶上打印一个20mm的方块)。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外壁厚度、增加顶部实心层数量、提高填充率这三种方法来解决。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
2.3取出被卡住的打印丝:现在可以清楚的看到进丝口内部的情况,如果有打印丝卡在里面,可以选择进丝。等到温度达到195℃,打印丝开始融化时,用钳子将丝拔出。第一步:退丝并尝试重新进丝。如果无法退丝,可以将进丝口后面的螺丝向下拧紧,然后选择进丝,在温度达到195℃时,将打印丝拔出来。第二步:拆开喷头模块,取出被卡住的打印丝。如果丝拔不出来或者进丝失败,就需关闭打印机,并将喷头模块拆开已检查内部是否卡丝
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模型,比如可以自行设计一个表面积小于130*130mm(打印机平台尺寸)的四角模型,并让3D打印机开始打印,在打印过程中,可以看到喷嘴挤出的耗材铺垫在平台上,这时可以通过挤出耗材了解挤出量的均匀程度,根据该均匀程度即可调整打印平台的水平。在3D打印机中,打印平台作为模型的承载平台,如果有偏差,那么在后期的打印中,必然会导致细节的出现差错,或许会导致模型角度不对,又或许
stm32芯片可以下载,程序也偶尔能跑,但就是仿真不了,解决只需要,需要detect 单片机boot引脚,查看该脚电压状况以及是否跟其他IO连锡等情况。

1.立创上面的封装先导出AD,然后AD导出ASCII码文件给cadcene。3.点击Translate,转换为cad封装文件。5.选择路径然后导出生成cad封装。2.导入文件ASCII格式文件。4.将文件转化成cad封装文件。
解决办法,将HUB拔掉,直连PC机,排查发现是延长线只有充电,没有数据传输DP,DN。ST-Link的红色指示灯一直异常闪烁,并且keil识别不到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