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该用户还未填写简介
擅长的技术栈
可提供的服务
暂无可提供的服务
搜索引擎与大型语言模型(LLM)是两种主要的信息获取工具,但存在根本差异。搜索引擎基于关键词检索和排序现有网络内容,具有实时更新和可溯源的特点,擅长事实查询和资源定位。而LLM通过神经网络学习语言模式,能够生成新文本并执行语义推理,更适用于内容创作和知识推理任务。两者在知识表示、处理方式和应用场景上形成互补:搜索引擎提供精准检索,LLM擅长生成和理解。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获取工具

搜索引擎与大型语言模型(LLM)是两种主要的信息获取工具,但存在根本差异。搜索引擎基于关键词检索和排序现有网络内容,具有实时更新和可溯源的特点,擅长事实查询和资源定位。而LLM通过神经网络学习语言模式,能够生成新文本并执行语义推理,更适用于内容创作和知识推理任务。两者在知识表示、处理方式和应用场景上形成互补:搜索引擎提供精准检索,LLM擅长生成和理解。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获取工具

摘要 本地部署大型语言模型(LLM)需要合理规划硬件配置和搭建软件环境。硬件方面,不同规模模型对应不同需求:1B-3B模型需8GB内存,7B需32GB内存和RTX 3060显卡,70B+模型则需要128GB内存和专业级GPU。文中提供了硬件需求表和优化策略,包括量化技术和内存管理。软件环境搭建需要完整的工具链支持,包括PyTorch框架、CUDA驱动、量化组件和交互界面库。通过合理的硬件配置和软件

摘要 本地部署大型语言模型(LLM)需要合理规划硬件配置和搭建软件环境。硬件方面,不同规模模型对应不同需求:1B-3B模型需8GB内存,7B需32GB内存和RTX 3060显卡,70B+模型则需要128GB内存和专业级GPU。文中提供了硬件需求表和优化策略,包括量化技术和内存管理。软件环境搭建需要完整的工具链支持,包括PyTorch框架、CUDA驱动、量化组件和交互界面库。通过合理的硬件配置和软件

本文深入解析了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推理机制,揭示了其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计算过程。研究表明,LLM的推理能力并非真正的意识活动,而是通过多层次编码器层的逐步抽象实现,其中注意力机制发挥着核心作用。文章详细阐述了演绎推理等逻辑形式的实现方式,包括模式匹配、规则应用以及注意力权重分析等技术细节。通过Python代码示例展示了推理步骤的结构化表示和置信度计算方法,为理解LLM的逻辑推理能

开源与闭源:大型语言模型发展的双轨路径 摘要:当前大型语言模型发展形成开源与闭源两大阵营。闭源模型以商业公司为主导,注重技术保护和商业变现,在通用能力、推理性能等方面保持领先;开源模型则依托社区协作,在数据安全、定制开发方面具有优势。两者在技术架构、商业模式、应用场景等方面呈现明显差异:闭源适合快速原型开发和技术前沿需求,开源更适配数据敏感和深度定制场景。未来可能出现技术融合趋势,形成互补共生的生

本文系统介绍了优化大语言模型(LLM)提示词的关键技巧:1)提示词如同"编程语言",决定模型输出质量;2)基础原则包括角色定位明确、提供充分上下文和定义输出格式;3)提供创意写作、数据分析等实用模板;4)进阶技巧包含思维链推理和少样本学习;5)提醒避免模糊、混杂问题等常见陷阱;6)介绍行业专用提示词设计方法;7)强调迭代优化的重要性。核心观点是:优质提示词需要清晰、具体、结构化

**LLM的"幻觉"指模型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错误的内容,这是统计模型追求语言流畅性而非事实准确性的必然产物。技术根源包括训练目标的局限性、数据噪声以及缺乏事实验证机制。幻觉表现形式多样,从细节错误到完全虚构,常因自信表达而更具迷惑性。目前通过检索增强生成等技术缓解,但无法根除。用户需保持批判思维,交叉验证重要信息;开发者则在改进训练方法和集成外部知识方面持续探索。有趣的是,这种

**LLM的"幻觉"指模型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错误的内容,这是统计模型追求语言流畅性而非事实准确性的必然产物。技术根源包括训练目标的局限性、数据噪声以及缺乏事实验证机制。幻觉表现形式多样,从细节错误到完全虚构,常因自信表达而更具迷惑性。目前通过检索增强生成等技术缓解,但无法根除。用户需保持批判思维,交叉验证重要信息;开发者则在改进训练方法和集成外部知识方面持续探索。有趣的是,这种

GPU从专用图形处理器到通用计算引擎的演进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990年代固定功能图形管线;2)2000年代初可编程着色器;3)2006年统一着色器架构;4)CUDA/OpenCL开启的通用计算时代。关键技术突破包括可编程着色器、统一架构和并行计算API。现代GPU已发展为集图形渲染、通用计算和AI加速于一体的异构处理器,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