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ublist
写文章

简介

该用户还未填写简介

擅长的技术栈

可提供的服务

暂无可提供的服务

数据结构(三)—— 树(9):哈夫曼树和哈夫曼编码

9. 哈夫曼树和哈夫曼编码9.1 什么是哈夫曼树9.2 哈夫曼树的构造9.3 哈夫曼编码9.4 最小堆实现哈夫曼树9. 哈夫曼树和哈夫曼编码9.1 什么是哈夫曼树  给定N个权值作为N个叶子结点,构造一棵二叉树,若该树的带权路径长度达到最小,称这样的二叉树为最优二叉树,也称为哈夫曼树(Huffman Tree)。哈夫曼树是带权路径长度最短的树,权值较大的结点离根较近。  例: 将百分制的考试成绩转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三)树 —— 编程作业 03:Tree Traversals Again

  题目描述: 可以使用堆栈以非递归的方式实现二叉树的中序遍历。例如,假设在遍历一棵6结点的二叉树(值从1到6)时,堆栈操作为:push(1); push(2); push(3); pop(); pop(); push(4); pop(); pop(); push(5); push(6); pop(); pop(),然后可以从这个操作序列生成一个唯一的二叉树(如图1所示)。任务是给出这棵树的后序遍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三)—— 树(10):集合及运算

10. 集合及运10.1 集合的表示10.2 集合运算10.3 并查集的实现10. 集合及运10.1 集合的表示  集合运算: 交、并、补、差,判定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一集合。  并查集: 集合并、查某元素属于什么集合。并查集是一种树型的数据结构,用于处理一些不相交集合(disjoint sets)的合并及查询问题。  并查集问题中集合存储如何实现?    ⋄\diamond⋄ 可以用树结构表示集合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六)—— 散列查找(1):散列表

1. 散列表1.1散列表概述1.2散列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1.3散列的基本思想1. 散列表1.1散列表概述  散列表(Hash table),也叫哈希表,是根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通过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以加快查找的速度。这个映射函数叫做散列函数,存放记录的数组叫做散列表。  给定表M,存在函数f(key),对任意给定的关键字值k

#数据结构#散列表
数据结构(二)—— 线性结构(4):应用实例

1. 线性表2. 堆栈3. 队列4. 应用实例:多项式加法运算1. 线性表2. 堆栈3. 队列4. 应用实例:多项式加法运算  例: 将多项式P1=3x5+4x4−x3+2x−1P_{1}=3x^{5}+4x^{4}-x^{3}+2x-1P1​=3x5+4x4−x3+2x−1与P2=2x4+x3−7x2+3x−1P_{2}=2x^{4}+x^{3}-7x^{2}+3x-1P2​=2x4+x3−7x

#数据结构#链表
数据结构(六)散列查找 —— 编程作业01 :电话聊天狂人

  题目描述: 给定大量手机用户通话记录,找出其中通话次数最多的聊天狂人。  输入格式: 输入首先给出正整数N(≤10​5​^5​5​ ​),为通话记录条数。        随后N行,每行给出一条通话记录。        简单起见,这里只列出拨出方和接收方的11位数字构成的手机号码,其中以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给出聊天狂人的手机号码及其通话次数,其间以空格分隔。        如果这样

#数据结构#散列表
数据结构(四)图 —— 编程作业 03 :六度空间

  题目描述: “六度空间”理论又称作“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这个理论可以通俗地阐述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如下图所示。        “六度空间”理论虽然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且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数十年来,试图验证这个理论始终是许多社会学家努力追求的目标。然而

#数据结构#图论
数据结构(六)—— 散列查找(3):冲突处理方法

3. 冲突处理方法3.1 处理冲突的方法3.2 开放定址法3.2.1 线性探测法(Linear Probing)3.2.2平方探测法(Quadratic Probing)3.2.3 双散列探测法(Double Hashing)3.2.4 再散列(Rehashing)3.3 分离链接法(Separate Chaining)3.4 冲突处理方法的实现3.4.1平方探测法处理冲突3.4.2分离链接法处理

#数据结构#散列表
数据结构(三)树 —— 编程作业 04 :根据后序和中序遍历输出先序遍历

  题目描述: 本题要求根据给定的一棵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结果,输出该树的先序遍历结果。  输入格式: 第一行给出正整数N(≤30),是树中结点的个数。        随后两行,每行给出N个整数,分别对应后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结果,数字间以空格分隔。        题目保证输入正确对应一棵二叉树。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输出Preorder: 以及该树的先序遍历结果。        数字间有1个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三)—— 树(4):树的同构

  题意理解: 给定两棵树T1和T2。如果T1可以通过若干次左右子结点互换就变成T2,则我们称两棵树是“同构”的。        现给定两棵树,如下图所示,请判断它们是否是同构的。  输入格式: 输入给出2棵二叉树的信息:        ∘\circ∘ 先在一行中给出该树的结点数,随后n行;        ∘\circ∘ 第i行对应编号第i个结点,给出该结点中存储的字母、其左子结点的编号、右子结点

#数据结构
    共 27 条
  • 1
  • 2
  • 3
  • 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