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学习】大模型技术前瞻:从DeepSeek交底看MoE架构与Agentic AI未来
本文从DeepSeek技术交底分析大模型未来:MoE架构通过稀疏激活专家网络实现万亿参数效率革命;Agentic AI使模型具备目标分解与自我反思能力;下一代训练强调数据质量与多智能体协作;通过红队测试等解决幻觉问题;未来将发展超级专家系统、社会智能体和可解释AI。开源生态与MoE+Agentic架构将推动大模型向更自主思考方向发展。
从DeepSeek技术交底看大模型未来
🔍 一、MoE架构:万亿参数的效率革命
Mixture of Experts(MoE) 是当前突破千亿级参数瓶颈的核心架构。与传统Transformer不同,MoE将模型拆分为多个“专家子网络”,每个输入仅激活部分专家(如DeepSeek-V3采用稀疏激活),实现计算效率与模型容量的双重突破。
下图对比稠密模型和Moe模型差异,MoE将传统的前馈模块替换为多个专家层,每个专家层也是一个前馈模块。在推理时,一个路由器会选择一小部分专家进行激活。例如,DeepSeek V3有256个专家,但每次推理仅激活9个专家(1个共享专家和8个由路由器选择的专家)。
DeepSeek-V3-0324(6850亿参数)的规模背后,MoE架构功不可没:
MoE通过动态路由(如Top-k门控)选择专家,使模型在推理时仅消耗20%-30%的计算资源,却获得接近万亿参数的性能。
Llama 4采用了与DeepSeek V3类似的架构,但在某些细节上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效率。Llama 4使用了分组查询注意力(GQA)而非多头潜在注意力(MLA),并且在MoE模块中使用了更少但更大的专家。此外,Llama 4在每个Transformer块中交替使用MoE模块和密集模块。 Qwen3的MoE模型采用了与DeepSeek V3类似的架构,但在某些细节上有所不同,例如不使用共享专家。这种设计使得模型在训练时能够学习更多知识,而在推理时保持高效。
Kimi K2采用了DeepSeek V3的架构,并进行了扩展。它使用了Muon优化器而非AdamW,这可能是其训练损失曲线表现优异的原因之一。此外,Kimi K2在MoE模块中使用了更多的专家,在MLA模块中使用了更少的头。这些设计使得Kimi 2在训练过程中表现优异,训练损失曲线平滑且下降迅速。这可能有助于该模型跃居上述基准测试的榜首。
🤖 二、Agentic AI: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协作
Agentic AI(智能体导向的AI)是下一代大模型的核心范式。它让模型具备目标分解、自我反思、工具调用能力,而不仅是“问答机器”。DeepSeek-R1的训练方法已初现Agentic雏形:
在优化训练阶段,研究人员引导模型生成带反思的详细答案(Self-Instruct),再通过人工修正提升逻辑严谨性:这种“自我验证+人工对齐”正是Agentic AI的早期实践——让模型像人类一样拆解任务、验证假设、修正错误。
先回顾一下人工反馈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简称 RLHF),顾名思义,就是先训练基础模型,在训练奖励模型,然后用奖励模型给基础模型打分做强化学习,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微调LLM,保证输出内容的对齐和调优。缺点也显而易见,一个是奖励模型训练复杂,决定了模型好坏;一个是这里注重结果,没有注重过程对齐训练。
关于强化学习对齐的方法,这里主要有三种:PPO、DPO、GRPO。
近端策略优化[PPO](Schulman et al., 2017)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大语言模型强化学习精调阶段的演员-评论家强化学习算法。OpenAI 在大多数任务中使用的强化学习算法都是近端策略优化算法(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 PPO)。近端策略优化可以根据奖励模型获得的反馈优化模型,通过不断的迭代,让模型探索和发现更符合人类偏好的回复策略。
然后为了克服 RLHF 在计算效率上的缺陷,斯坦福大学在 2023 年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直接偏好优化(DPO)算法,成为中小模型的优选对齐方案。PPO需同时训练策略、奖励、评论、参考4个模型,且需在线采样数据,计算资源消耗大。DPO核心改进:跳过“奖励模型训练”步骤,直接用“人类偏好数据”优化LLM策略,仅需2个模型(策略模型+参考模型),无需在线采样。
当然DPO也有一些缺点:样本利用率低:依赖离线标注数据,训练效率低,且易出现策略与数据不匹配问题。
组相对策略优化(Group Relative Policy Optimization, GRPO):是一种节省训练成本的RL框架,它避免了通常与policy model相同大小的critic model(value model),而是基于组得分估计基线。GRPO 的改进
- • 组内奖励标准化:对每个问题生成多个输出(组),用组内奖励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归一化。
- • 优势计算简化:直接使用归一化后的奖励作为优势值,无需评论家模型。
- • KL 散度正则化:通过无偏估计直接约束策略与参考模型的差异,避免奖励计算复杂化。
GRPO的核心是通过组内相对奖励优化策略(通过采样一组输出,计算这些输出的奖励,并根据奖励的相对值来更新模型参数。对每个输入状态,采样一组动作(如多个回答),通过奖励函数评估后,计算组内相对优势。这已经有过程对齐的那味儿了。
前面介绍了这么多还都是局部优化,之前的文章介绍了,未来的Agentic AI是强调自主规划、反馈迭代的能力,这块怎么训练呢。
🚀 三、下一代训练方法:解决三大核心挑战
1. 预训练革新:质量 > 规模
DeepSeek强调数据治理的核心地位:
- 过滤仇恨、暴力、侵权内容
- 算法+人工降低统计偏见
- 主动清除个人信息(即使偶然混入)
2. 优化训练:从SFT到Agentic微调
下一代训练将融合:
- Self-Improvement:模型生成高质量指令数据(如R1-Zero)
- 工具学习:调用API、搜索、代码解释器完成复杂任务
- 多智能体辩论:多个Agent协作验证答案可靠性
3. 推理架构:Agentic化部署
模型服务不再仅是“文本生成器”,而是具备记忆、规划、工具使用能力的智能体:
Agentic AI将动态整合外部知识(RAG)、程序执行(Code Interpreter)和长期记忆(Vector DB),实现“思考-行动”闭环。
蚂蚁团队给出的答案不是一个新算法,而是一个基础设施级别的解决方案——AWORLD框架。 你可以将 AWORLD 理解为一个为AgentAI量身打造的、高度优化的分布式计算与训练编排系统。它的核心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 大规模并行执行:AWORLD 的核心设计思想是“分而治之”。它不再让一个Agent孤军奋战,而是利用Kubernetes(K8s)集群,同时启动成百上千个独立的、并行的环境。每个环境里都有一个Agent的“克隆”在尝试解决任务。这样一来,原来需要线性累加的尝试时间,现在被压缩到了接近单次尝试的时间。
- 解耦的系统架构:AWORLD 将Agent训练的整个流程巧妙地解耦为两个主要部分:
- 推理/执行端:负责Agent与环境的高并发交互,即大规模的“实践”(Rollout)。
- 训练端:负责收集所有“实践”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即更新模型参数。 这种设计允许为不同的任务匹配最合适的硬件资源,例如,用GPU集群进行高效的模型推理和训练,用CPU集群来承载大量的环境实例,从而最大化资源利用率。
- 一套完整的“训练配方”:论文不仅提供了工具(AWORLD),更提供了一套可复现的、端到端的 Agentic AI 训练“配方”。这个配方结合了监督微调(SFT)和强化学习(RL),让模型能够平滑地从“模仿专家”过渡到“自我进化”。
🛡️ 四、对抗幻觉:Agentic AI的全新解法
DeepSeek指出当前大模型存在幻觉、偏见、滥用三大风险。下一代训练将通过:
-
红队测试(Red Teaming):模拟攻击训练模型抗干扰能力
-
可信验证链(Chain-of-Verification):强制模型分步验证输出
-
安全对齐(Safety Alignment):构造安全数据注入价值观
Agentic框架中,模型需展示推理过程,人类可实时干预修正(如“暂停生成,这一步证据不足”)
🔮 未来展望:开源生态与AGI路径
DeepSeek的全模型开源(MIT协议) 为Agentic AI社区化奠定基础。MoE+Agentic架构将推动模型向:
- 超级专家系统:医疗/法律等垂直领域MoE专家协作
- 社会智能体(Social Agent):理解人类意图并主动服务
- 可解释AI(XAI):全程可视化推理路径
“真正的AGI不是更大的参数,而是更自主的思考。”
——DeepSeek模型报告结语
最后
为什么要学AI大模型
当下,⼈⼯智能市场迎来了爆发期,并逐渐进⼊以⼈⼯通⽤智能(AGI)为主导的新时代。企业纷纷官宣“ AI+ ”战略,为新兴技术⼈才创造丰富的就业机会,⼈才缺⼝将达 400 万!
DeepSeek问世以来,生成式AI和大模型技术爆发式增长,让很多岗位重新成了炙手可热的新星,岗位薪资远超很多后端岗位,在程序员中稳居前列。
与此同时AI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飞速发展,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风口,企业非常需要了解AI、懂AI、会用AI的员工,纷纷开出高薪招聘AI大模型相关岗位。
最近很多程序员朋友都已经学习或者准备学习 AI 大模型,后台也经常会有小伙伴咨询学习路线和学习资料,我特别拜托北京清华大学学士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鲁为民老师给大家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涵盖了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 全系列的学习资料,这些学习资料不仅深入浅出,而且非常实用,让大家系统而高效地掌握AI大模型的各个知识点。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

AI大模型系统学习路线
在面对AI大模型开发领域的复杂与深入,精准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一份系统的技术路线图,不仅能够帮助开发者清晰地了解从入门到精通所需掌握的知识点,还能提供一条高效、有序的学习路径。
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初学者最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理论知识缺乏、资源和工具的限制、模型理解和调试的复杂性,在这基础上,找到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不浪费时间、不走弯路,又是重中之重。
AI大模型入门到实战的视频教程+项目包
看视频学习是一种高效、直观、灵活且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过程,能有效提升学习兴趣和理解力,是现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敲,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
海量AI大模型必读的经典书籍(PDF)
阅读AI大模型经典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提高技术水平,开拓视野,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对于想要深入学习AI大模型开发的读者来说,阅读经典书籍是非常有必要的。
600+AI大模型报告(实时更新)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AI大模型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我们学习AI大模型必然是想找到高薪的工作,下面这些面试题都是总结当前最新、最热、最高频的面试题,并且每道题都有详细的答案,面试前刷完这套面试题资料,小小offer,不在话下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