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点:一家本土Linux企业的跌宕浮沉(中)
来自:Linux fans 事实上,无论是中软还是红旗,都早在2000年前后就开始了Linux在嵌入式领域的技术研发,虽然这部分产品在这两个企业中目前都占不到总业务量的20%,但一些成功的产品已经推出,红旗有机顶盒、PDA、瘦客户机等产品,中软也有类似的产品。惟有不同的是,红旗与中软在做这些产品研发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桌面操作系统业务,并且它们同时还把业务成功延伸到了企业级应用即Lin
来自:Linux fans
事实上,无论是中软还是红旗,都早在2000年前后就开始了Linux在嵌入式领域的技术研发,虽然这部分产品在这两个企业中目前都占不到总业务量的20%,但一些成功的产品已经推出,红旗有机顶盒、PDA、瘦客户机等产品,中软也有类似的产品。惟有不同的是,红旗与中软在做这些产品研发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桌面操作系统业务,并且它们同时还把业务成功延伸到了企业级应用即Linux服务器的研发上。
有人说,嵌入式操作系统是最不好做的领域,由于很多嵌入式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产品甚至相同产品的不同品牌之间,由于应用的差异都会导致产品所涉及的Linux技术存在很大差别,厂商必须一款一款地做,其中付出的劳动可能是翻倍的,但效益却很难立竿见影。从这一点上而言,蓝点在这个领域的探索是有价值的,但也注定是艰难的。
真实的错位
蓝点桌面OEM业务2000年年初划上句号,而红旗2000年8月得到第一个预装合作伙伴TCL,到2001年,中软和红旗双双中标北京市府在全国启动的"扬帆"与"启航"工程,继而成为国家863重点扶持企业。在市场力量此消彼长的背后,人们看到了Linux的真实活力。
历史有时与人开的玩笑很荒诞,真有点"造化弄人"的味道。
恰恰就在蓝点的操作系统情结消褪殆尽时,在国内比它稍晚起步的红旗Linux和中软Linux,依靠它们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执着和成绩而逐渐得到业内认可,继而成为中文Linux的标杆和旗帜。
2000年8月4日,红旗Linux桌面版2.0正式发布,曾经与蓝点有过亲密预装合作的TCL,成为红旗Linux桌面版第一家预装合作伙伴;从2001开始,北京市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正版软件采购活动,红旗与中软双双中标"扬帆"与"启航"工程。目前这两家企业的产品已经进入全市40多个委、办、局的办公系统,开始为政府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2002年,国家科委863计划又开始支持Linux操作系统在中国的发展,红旗与中软又双双成为863重点支持的科技企业……
以红旗和中软2002年的业务做参照,红旗的业务构成基本是桌面占20%、嵌入式占20%、服务器占60%;中软则是桌面占30%、服务器占70%,嵌入式又在这两项业务中各占50%。2002年,仅红旗一家在桌面Linux的预装总量上就已经超过110万套。
在记者采访国家科委863计划信息办主任李武强和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愈慈声时,一提到蓝点这个公司,他们的反应如出一辄:他们不了解蓝点,甚至从未听说过这样一个公司。
据李武强介绍,国家863计划2002年发布的《指南》明确规定:"任何中国公司都可以申请863支持。"李武强告诉记者,"Linux是我心头大事,我们非常着急,希望中国企业能在Linux上有所作为,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越好,不管是民营还是国有,也不管它有没有政府背景,在我们这里尺度是一样的:只要它愿意为Linux操作系统的研发尽力,我们都会支持它。但目前我们知道的,确实只有中软和红旗这两家企业。"
李武强还告诉记者,国家863计划几亿元的资金不是不够花,而是花不出去。在Linux方面,除了去年拔给中软和红旗各800多万元以外,大部分钱还没有找到去处,"我们很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北京市科委的愈慈声主任也告诉记者,"扬帆"与"启航"工程都是全国招标,"从未歧视所有制,也未歧视外地企业。"
2001年开始的"扬帆"工程在全国支持18家企业,后来的"启航"工程也支持了十几家,主要目的是刺激桌面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我们从未听说过蓝点,如果他们现在愿意,我们仍然可以支持他们啊!" 愈慈声说。
现实有时就是这样,也许完全是在不经意间,你就可能与很多机会擦肩而过。现在我们可以做很多假设:如果蓝点在做嵌入式产品时未放弃桌面操作系统,如果蓝点多关心一些政治与政策,如果蓝点懂得把商业理想与政府利益相统一,如果……那么今天中文Linux的旗舰企业会不会是蓝点?
蓝点的几个核心创始人廖生苗、邓煜、李凌,都堪称Linux技术领域的顶级人才,据说廖生苗在国际Linux社区都很有名气。李凌认为关键的不是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才,而是他们做的是一个企业,企业就一定要考虑商业盈利。他将蓝点后来的业务转向看作是企业行为,他分析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微软对PC厂商作出了让步,致使很多PC厂商后来不再热衷于Linux,毕竟Windows还是他们的第一选择;第二是大的PC品牌都集中在北京,蓝点有劲使不上;第三是中文Linux可用性有待改进,当时用户还没有真正用起来。"这三个原因使蓝点依靠桌面Linux操作系统维生艰难。
新 生
现任蓝点公司网络安全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的徐新松形容他第一次走进蓝点应聘时的感觉,"就像一个研发工作室,又破又旧。""产品还没出来,十来个人散坐着,没一点人气儿!"蓝点还能重获新生吗?
2001年底的一天,在深圳一家咖啡馆里,深圳元征公司董事长刘易之与当时的蓝点公司总裁邓煜的一次洽谈,彻底改变了蓝点的命运与方向。
这次洽谈的直接结果是,邓煜以100万元的价格,把蓝点公司卖给了刘易之和他的弟弟刘正之;间接结果则是确定了蓝点今后的业务发展方向:与刘易之兄弟的另外一个上市公司--有"后汽车市场先锋"之称的深圳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紧密结合,以Linux技术为基础,做汽车行业相关应用设备与系统的开发。
转让协议在 2001年12月31日正式签订。
按照邓煜的说法,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股权转让非常顺利,蓝点原来的五个股东有三个当即就把股权全部出让,邓煜和廖生苗的权股是分两次转让的,目前只保留了不到10%,其原因仅仅是因为"看好蓝点未来的发展前景"。
收购蓝点的刘易之兄弟并不是IT"门外汉",他们早年都做过软件开发,二人名下的另一家公司元征公司最早也是一家IT企业,做过软件开发和排版系统等业务,后来转向汽车市场,专注于汽车检测业务。十几年的市场积累,使元征公司的业务扩展到全球14个国家,素有"后汽车市场先锋"的称号。
"我买蓝点,是看中他们的技术。2001年时候,我们与蓝点合作了一款汽车诊断电脑产品,叫’电眼睛’,蓝点为我们做的操作系统,这款产品非常好,由于用了Linux技术,成本比同类产品低出好多,竞争力很强。那时蓝点给我的感觉是,空有一个好技术,却没有应用到具体产品上,名气很大,但业务不实。"在刘易之眼里,蓝点做到当时的地步确实有点可惜。
2001年底,当邓煜透露想卖蓝点的时候,刘易之当机立断,就连100万元的底价也是邓煜的一口价,刘易之一分钱也没还。
"蓝点当时缺的是团队的智慧和管理能力,几个年轻人凭借一时的机会和年轻人的冲劲做成了一些事,但是管理经验不足,承受能力不强,使他们面对挫折时找不到出路。""光有技术不行,技术变成钱是需要智彗的。"这才是刘易之买下蓝点的指导思想,他要靠智慧,让蓝点的技术,变成钱。
这样的思路源于刘易之对Linux市场的认识。他认为要在操作系统领域做出名堂很难; 而企业级应用领域确实可以有所作为,但无奈现在介入为时已晚,竞争太激烈了,稍有一些空间的是专用服务器领域,与一些特殊的功能相结合,基于Linux的产品可能会做出优势;最大的机会是在嵌入式领域,Linux技术与行业应用捆绑在一起,产品的性价比将获得突破性的提升--这才是蓝点的机会。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