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研究生招生中专硕比例的不断扩大,专硕学费也在不断攀升,甚至部分专业一年学费涨至十几万,面对这一趋势,考生该如何应对?

好消息:收到西电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了!

坏消息:西电从2026级研究生,专业学位(专硕)开始学费上涨了!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专硕):硕士研究生(软件工程、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除外):每生每学年13200元;(原来:8000元)

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除外):每生每学年13200元

为什么专硕学费一路上涨?

国家政策推动专硕扩招,招生比例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培养成本的剧增—教学资源要扩充,实践基地要建设等,学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高校自筹经费的重要来源。

如何应对不断上涨的学费呢?

(1) 择校需谨慎

在择校时不仅要看学校、地区、专业、分数线、报录比,还要关注学费及学费涨幅,尽量选择学费涨幅较小或相对较低的学校和专业。

(2) 关注奖学金

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很多高校也会给研究生相应的补贴。

学习奖学金:包括学业奖学金、校级或国家奖学金、其他奖学金等。学业奖学金由学校提供,不同学校设定的金额和覆盖率不同。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每年可以拿到20000元。此外,还有企业资助的奖学金。

导师项目奖金:部分专业的学生,根据所在组的资金和项目情况,导师可能会发放一些工资。

西电的新生奖学金是根据初试成绩评定的。拿到3000-10000元不等奖学金!

随着研究生招生中专硕比例的不断扩大,对于许多要读研的人来说,专硕已经成为首选。一直以来,全日制专硕的学费高于学硕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但是相较于学硕一学年八千的稳定收费标准,近年来,各高校的专硕学费可谓是水涨船高,不少专业突破万元大关,更有小部分专业一年学费涨至十几万。

读研成本,攀升

软科(ID:zuihaodaxue)梳理了部分高校2024年和2025年研究生收费标准,发现学费上调的“重灾区”集中在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法学、文学、工学等门类下的专业皆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也不乏热门专业。

如果说读什么专业最“花钱”,经管类专硕绝对榜上有名,本就高昂的学费在今年又迎来一波上涨。某C9高校金融、保险、税务、应用统计全日制专硕的学费总额,从去年的21.8万涨到25.8万,涨幅达到18%。某财经大学25级会计专硕的数据分析与财务决策方向,也从原本的6.8万元/2年,一跃提升至9.8万元/2年,涨幅高达44%。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经管类专业,文学的部分专业学费上调幅度较大,甚至直接翻倍。某985高校翻译专硕的学费总额从20000元上调至56000元,某东部211的翻译专硕学费则从千元迈入万元,由23年8000元/年上涨至今年的25000元/年。新闻与传播作为前几年的考研热门专业,学费也暴涨50%,如果在某些头部高校完成学业,大概要花费超10万元的学费。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光电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等工学类专业也集体迎来学费“涨价”,其中某985高校的电子信息专硕涨幅最大,三年的总学费由4.5万升为9万。

如果再把时间线拉长,可以发现全日制专硕学费并非在几年内只增长过一次,而是分阶段递增。比如某211高校的国际商务专硕从2021年的5.4万/年,到24年的7.9万/年,再到25年的10.9万/年,5年内上涨了3次。

“不得不涨”的学费?

高校学费近年来为何密集涨价?从高校的经费来源构成或许能找到答案。

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和社会捐赠是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其中又以前两者为主。近年来,教育部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财政拨款并未出现明显增长,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在校生数年均增长率均在4%以上,学费收入却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滞后的收费标准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高校的发展。

教育部等五部门在2020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中提到,各省应根据办学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落实并动态调整高职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此后,各省市均有相应学费调整动作。

但是,不是所有专业的学费都能涨。

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全日制学硕的学费标准每学年不得超过8000元,而全日制专硕没有这条限制。

2024年8月,四川省《关于继续执行我省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的通知》规定,专硕学费标准按不超过省内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高限的原则,由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自主确定。而学费一直较高的经管类专业,即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费标准由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办学成本自主确定,未提到有明确设置上限。

别慌,还有奖助学金

01 上岸奖学金 & 后续奖学金(全覆盖)

研一 学业奖学金全覆盖,以考研成绩为参考分等级发放:保研特等奖1W元、一等奖学金8000元、二等奖学金4000元、三等奖学金2000元。一等奖学金占30%左右,二等奖学金占60%左右,三等奖学金占10%左右。
研二 分M1,M2,M3,M4四个评分。M1:思想政治,不算分及格就行。M2:研一期末考试成绩,占50%,M3:科研项目论文等等,占40%M4:志愿活动或者各种班委分,占10%。根据M1、M2、M3、M4评分并统计总成绩,按照奖学金成绩排名;其中一等奖学金:6000元,占总人员40%; 二等奖学金:3000元,占总人员30%。研二的奖学金明面上是没有全覆盖,实际上多数老师即便你没评到一等或者二等。老师都会给你补到一等或者二等(前提和老师关系正常,老师让你研一干啥,你也及时帮助老师干活)!
研三 研三:以加分项为参考,比如研二期间发表过论文、参加过竞赛的同学,申请并通过老师评选后才可以获得奖学金。

02 国家助学金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经费由国家专项拨款和学校自筹经费共同承担,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具体资助标准如下:

注:直博生第一年按照硕士生标准发放奖助学金,从第二年开始按照博士标准发放奖助学金。

03 学业奖学金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经费由国家财政专项拨款和学校自筹经费共同承担,用于奖励支持表现良好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具体资助标准如下:

研一没有,研二研三每月300元左右。广研院、杭研院每个月会多一些,并且可能会有额外的奖学金等。

04 国家奖学金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

05 校长奖

06 社会奖学金

社会奖学金由捐助放设定,相关详细信息可登录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网站查看或咨询研究生奖助管理办公室,具体奖助政策以当年评定办法为准。

07 三助一辅

助研岗位

科研助理是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承担社会调查、文献检索、科学实验、数据分析、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撰写等具体研究任务的研究生。具体资助标准如下:

*学术学位类别:Ⅰ类学科包括工学和军事学;Ⅱ类学科包括理学和管理学(博士);Ⅲ类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和管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类别:Ⅰ类包括电子信息、机械和材料与化工;Ⅱ类包括应用统计;Ⅲ类包括金融、翻译、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工程管理

注:直博生第一年按照硕士生标准发放奖助学金,从第二年开始按照博士标准发放奖助学金。

助教岗位

研究生助教应协助主讲教师工作。包括理论课程辅导、实验实践课程辅导 、参与教学网站建设、协助教师编写教材和电子教案、离线辅导等。研究生助教岗位津贴标准按照承担课程学时、班级人数、实际工作量等核算。

助管岗位

研究生助管岗位是指承担各党政服务机构、学院(部)、重点实验室/重点平台、直属单位等辅助工作的岗位。

研究生助管岗位津贴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支付,参考标准为半天35元,由各单位据实统计,按月上报。为不影响助管学业,每人每月工作时间应不超过12个工作日,即津贴上限为840元。

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

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研辅)岗位基本津贴(含南北校区交通补贴与通讯补贴)按月发放,每年发放12个月

08 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资助的商业信用贷款。

09 研究生特殊困难补助

特困研究生专项资助

1.研究生特殊困难补助随时申请、随时审批,用于资助家庭遭受突发性经济困难的研究生。

2.特困研究生专项资助用于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月200元就餐补贴,每年发放12个月。

10 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

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军士(原士官)的学生,在入伍时对其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一次性补偿或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对应征入伍服兵役前正在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含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服役期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自愿复学或入学的,实行学费减免。标准以当年政策为准。

11 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

中央高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不含县级)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补偿学费或代偿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标准以当年政策为准。

Logo

欢迎大家加入成都城市开发者社区,“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让我们一起携手,汇聚IT技术潮流,共建社区文明生态!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