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当AI遇上法律,为什么大多数工具都是"银样镴枪头"?

在AI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用ChatGPT写代码、用Claude做翻译、用各种Agent处理日常工作。但有一个领域始终让人头疼——法律。

前几天朋友公司遇到客户拖欠货款的问题,我们第一反应就是问ChatGPT:"客户拖欠货款怎么办?“得到的回答是一堆法条引用,什么《合同法》第几条、《民事诉讼法》如何规定,看起来专业,实际上完全用不上。追问"具体怎么写催款函?”,给的是千篇一律的模板,连对方公司名称都要自己填。

更离谱的是,当我们按照AI的建议查相关法条时,发现好几处引用都是错的——要么是条款编号对不上,要么是适用场景搞混了。

这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法律场景下,仅有"问答能力"的AI根本不够用。

你需要的不是"告诉我能不能要回钱",而是"帮我把钱要回来"。不是"可以写催款函",而是"帮我写好催款函并发给对方"。不是"建议找律师",而是"替代律师完成80%的工作"。

做梦都想:如果真有个能像律师一样办事的Agent,能帮我把催款、起诉、合同审完这一整套流程都搞定,那该有多省事。

说来也巧,真的被我找到了一款看起来“有点像那么回事儿”的工具——吾律。

什么叫"能干活"?看看普通AI和专业Agent的差别

大部分法律AI的通病

现在市面上的法律AI工具,说白了就是个"法律百科全书":
你问个问题 → 它翻翻法条 → 给你一堆条文和建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比如你问"客户拖欠货款怎么办",普通AI会告诉你:

  • 可以发催款函
  • 可以申请仲裁
  • 可以提起诉讼
  • 建议保留证据

听起来挺专业,但实际上呢?你还是得自己想办法写催款函,自己去算利息,自己去找模板。它只告诉你"能做什么",但不帮你"去做"。

*【插图位置B:可插入普通AI回答示例的截图对比】*

吾律到底哪里不一样

用了几天吾律,发现它和其他AI最大的区别就是:别人给建议,它直接干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吾律的处理方式是:

  1. 先帮你算清楚到底欠多少钱(本金+利息+违约金)
  2. 直接生成正式的催款函
  3. 帮你发送到对方邮箱
  4. 记录时间节点,提醒后续跟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针对于不同用户群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个人用的时候:

  • 别的AI:告诉你"被无故辞退可以要赔偿"
  • 吾律:直接算出你能拿多少钱,帮你写好仲裁申请书,甚至告诉你去哪交材料

企业用的时候:

  • 别的AI:提醒你"这个合同条款有风险"
  • 吾律:直接给你修改好的合同版本,标出每个风险点的具体改法

实际测试:几个真实案例的处理效果

朋友公司的欠款问题——2.5万货款怎么要回来

背景:朋友公司有客户拖欠7万货款,已支付4.5万,剩余2.5万逾期3个月未付。

传统AI处理结果

建议发送催款函,如无效果可考虑法律途径。以下是催款函模板:
尊敬的XXX公司:
我司与贵司签订的合同项下货款已逾期...
(后续需要自己填写具体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吾律处理流程

  1. 智能信息梳理

    • 上传合同、发票、付款记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自动计算:发票总额70,000元,已付45,000元,欠款25,000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确认:逾期天数91天,按合同约定日利率0.05%,违约金1,137.50元
  2. 一键催款执行

    • 自动生成正式催款函(包含准确的法律条款引用)
    • 以公司法务身份发送至对方企业邮箱
    • 可选择同步电话通知
    • 系统记录发送时间,便于后续诉讼时效计算

*【插图位置2:可插入吾律生成的催款函界面截图】*

  1. 后续风险预案
    • 查询对方企业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
    • 如对方拒不配合,可生成盖章版律师函
    • 提供诉讼材料模板和财产保全指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果对比

  • 传统AI:耗时2小时,自己填写模板,不确定格式是否合规
  • 吾律:15分钟搞定,直接可用的正式文件,后续预案完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试用期被违法开除——能拿到多少赔偿?

案例:我是应届生,合同上写的毕业薪资税前10000,试用期6个月,试用期打八折,但是在我试用期第5个月被突然解除,公司未提前告知考核标准,我该怎么办啊。

通用AI的回答——只会告诉你怎么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1条,试用期解除需要有明确理由。
建议收集证据,可申请劳动仲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吾律的完整方案

  1. 法律分析

    • 识别违法点:试用期超过法定3个月上限
    • 违法解除:未告知考核标准属程序违法
    • 赔偿计算:可要求2N经济补偿
  2. 证据收集指导

    • 必备材料: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工作邮件记录
    • 关键证据:试用期长度证明、未告知考核标准的聊天记录
    • 补强证据:同事证言、工作成果展示
  3. 文书起草

    • 自动生成《劳动仲裁申请书》
    • 包含完整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 附带证据目录和举证责任分析
  4. 程序指导

    • 仲裁委提交流程和时间节点
    • 仲裁费用预估和承担方式
    • 胜诉概率分析(基于类似案例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合同审查实测——10分钟vs法务半天的工作量

测试了一份《新媒体主播劳动合同》审查:

输入信息:合同文件,请帮我审查这份劳动合同有哪些风险点和不合理的地方,我需要严格注意。

其他工具的处理(只能识别出来六条风险项)

该合同总体符合法律规定,建议注意以下风险点:
1. 薪酬结构需明确计算方式
2. 竞业限制条款过于严苛且未约定补偿
3. 提前离职违约金高达5万元
4.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吾律的智能审查结果
首先他会让你:请确认您代表的立场是用人单位还是员工,以及是否需要调整审查目的?
我们就以用人单位场景为例,分析这份《新媒体主播劳动合同》中存在哪些“雷点”。

  1. 风险识别15条项具体风险

    • 试用期约定6个月超出法定上限(应为3个月)
    • 账号权属约定模糊,离职后处置不明确
    • 缺少竞业限制补偿标准
    • 违约金条款可能被认定过高
  2. 修改建议(逐条具体方案)

    • 试用期调整为3个月,工资标准明确为正式期80%
    • 增加"账号密码移交、粉丝数据归属"具体条款
    • 竞业限制补偿按月工资30%标准执行
    • 违约金上限不超过年收入20%
  3. 直接输出修订版合同

    • Word格式,可直接使用
    • 标红修改部分,便于对比
    • 附带风险说明和合规建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房东违法闯入——除了报警还能怎么办?

问题:现在大家在外工作,很难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租房,遇到好的房东还好,要是有一些房东租房期间房东多次未经同意进入,或者退租的适合各种毛病不退你押金(一些实习生只能实习一两个月,但是房东只按照年合同签,实习结束只能自认倒霉无法退押金),水电费多扣,智能报警,但是最后还是协商,很难解决。

通用大模型回答

房东无权随意进入承租房屋,这违反了承租人的居住权。
保留证据、与房东沟通、发送书面通知、申请解除租赁合同。
可以要求房东停止侵权行为,必要时可以解除合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也不能说他回答的有问题,但这些回答对于此时的我们显得很无力!!!
看看吾律的解决方案吧

吾律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1.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726条:承租人享有占有、使用租赁物的权利
    • 《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23条:出租人不得擅自进入
    • 相关判例:类似案件胜诉率87%,平均赔偿2000-5000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取证指导

    • 固定证据:拍摄房东进入视频、记录具体时间
    • 保存沟通:微信聊天记录、电话录音(注意合法性)
    • 证人证言:邻居或同住人的书面证明
  2. 维权步骤

    • 第一步:发送《停止侵权通知书》(提供模板)
    • 第二步:如继续侵权,可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押金
    • 第三步:申请精神损害赔偿(1000-3000元合理区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风险评估
    • 举证难度:中等(需要固定证据)
    • 胜诉概率:85%(基于类似案例)
    • 时间成本:2-4个月
    • 预期收益:押金返还+适当赔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一个问题,不同AI的回答差在哪里?

为了验证吾律的优势,我专门做了一个对比测试,用同一个法律问题分别询问主流通用AI和吾律:

测试题目:最近不是很火的一个词叫做“降本增效”,那么我是一家无良公司,今年收益不是很好,公司要裁员10人,怎么操作才合法?

ChatGPT 4o的回答

企业裁员需要遵循以下法律规定:
1. 经济性裁减人员需要提前30天通知工会
2. 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为N+1
3. 优先裁减对象:非固定期限合同员工、与本单位订立时间短的...
4. 不得裁减:孕期、医疗期员工等

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具体方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eepseek的回答

合法裁员需要满足法定条件:
-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
- 需要提前通知并支付补偿金
- 制定裁员方案并公示
- 优先留用条件较好的员工

具体操作建议寻求法律专业人士协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豆包的回答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裁员超过10人需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补偿标准: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特殊保护:三期女职工、工伤员工不能裁
建议制定详细的裁员计划和沟通方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吾律AI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合规性检查

  • 裁员理由审查: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
  • 人数计算:10人是否超过企业总人数20%(需要特别程序)
  • 时间节点:提前30天通知工会,提前30天个人通知

2. 具体操作清单

  • 第1步:制定《经济性裁减人员方案》(提供Word模板)
  • 第2步:向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说明情况(附说明材料模板)
  • 第3步:确定被裁人员名单(按法定优先级排序)
  • 第4步:计算每人补偿金额(自动计算器,输入工龄自动得出结果)

3. 风险防控

  • 不得裁减人员清单:孕期哺乳期女职工、工伤员工、患病医疗期员工
  • 补偿金计算:工作满1年支付1个月,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算
  • 程序要点:书面通知、补偿金一次性支付、办理离职手续

4. 文书模板包

  • 《裁员通知书》(个人版)
  • 《经济补偿协议书》
  •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 《裁员方案公示》(公司版)

5. 后续风险评估

  • 被裁员工申请仲裁概率:约15%
  • 企业败诉风险:程序合规情况下低于5%
  • 预估总成本:补偿金+程序成本+潜在争议成本

结果对比

维度 通用AI 吾律AI
知识准确性 法条引用存在错误,信息碎片化 基于1.4亿+裁判文书,准确率99%+
实操指导 只给概念和建议,需要自己去执行 提供完整执行清单和具体步骤
文书输出 简单模板,需要大量修改 直接可用的正式文件
风险评估 没有量化分析 基于案例数据的胜率和成本预估
后续支持 建议"找专业律师" 提供完整解决路径

写在最后:用完之后的一些想法

体验吾律这段时间,最大的感受是:这东西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那种看起来很厉害但实际用不上的工具。

我个人对他的感受就是:它不会替代律师,但对于大部分常见的法律问题,确实能省很多麻烦。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和个人来说,很多时候真的不需要花大价钱请律师,用这种工具就能搞定。

当然,遇到复杂案件或者涉及金额很大的问题,还是建议找专业律师。但如果你是小企业或者个人,对于日常的法律需求,吾律已经够用了。

最后,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法律问题需要处理,可以试试看,说不定就能一下解决你的燃眉之急。地址:https://wulv.milvzn.com/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