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深度解读了谷歌最新《AI Agents技术指南》,详细介绍了ADK开发框架、Agent2Agent协议、ReAct框架和AgentOps方法论,全面展示了从技术背景、核心架构到企业级部署的完整技术路径,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探讨AI Agent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开发者提供了构建AI Agent系统的实用指南。

前排提示,文末有大模型AGI-CSDN独家资料包哦!

如今,随着大语言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AI Agent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企业的生产环境。特别是谷歌在2025年9月15日最新发布的这份《Startup Technical Guide: AI Agents》白皮书,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技术路线图。

这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文档,更是谷歌对未来AI应用形态的战略性思考。从ADK(Agent Development Kit)到Agent2Agent协议,从ReAct框架到AgentOps方法论,谷歌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AI Agent生态系统。

这份白皮书背景深厚:谷歌云CEO Thomas Kurian强调"代理工作流是下一个前沿",DeepMind CEO Demis Hassabis将其视为"通用AI助手"的关键一步,Google和Alphabet CEO Sundar Pichai将AI Agent定义为"结合先进AI模型智能与工具访问能力的系统,能在你的控制下代表你采取行动"。

更重要的是,这份指南专门面向初创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了从原型到生产的完整技术路径,并承诺通过Google for Startups Cloud Program提供高达35万美元的云服务积分支持。

本文将尝试解读这份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PART 01 技术背景与挑战:从单一问答到复杂工作流

传统AI应用的局限性

在深入谷歌的技术方案之前,我们先要理解传统AI应用面临的核心挑战。过去的AI系统主要是"问答模式"——用户提问,AI回答,交互结束。这种模式在处理复杂业务场景时暴露出明显不足:

缺乏持续性:每次交互都是独立的,无法维持长期的任务状态。比如一个客户服务场景,AI无法记住用户的历史问题和偏好,每次都需要重新收集信息。

工具能力有限:传统AI只能基于训练数据生成文本,无法主动调用外部系统、查询数据库或执行具体操作。这大大限制了其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价值。

决策链条简单:面对需要多步推理的复杂任务,传统AI往往给出过于简化的答案,缺乏深度的逻辑链条和验证机制。

AI Agent的技术突破

AI Agent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范式转变。正如谷歌云CEO Thomas Kurian所说:“这不仅仅是问答,而是给AI一个复杂目标——比如’规划这次产品发布’或’解决这个供应链中断’——让它编排完成所需的多步骤任务。”

这种转变带来了三个核心能力的跃升:

自主规划能力:AI Agent能够将复杂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子任务序列,并动态调整执行策略。

工具集成能力:通过函数调用和API集成,AI Agent可以主动获取实时数据、操作外部系统、执行业务逻辑。

持续学习能力:通过上下文管理和记忆机制,AI Agent能够在多轮交互中积累知识,提供个性化服务。

企业级部署的新挑战

然而,从原型到生产环境的跨越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挑战:

非确定性行为管理:与传统软件不同,基于LLM的Agent具有非确定性特征,如何确保其行为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成为关键问题。

复杂推理路径验证:Agent的决策过程可能涉及多个推理步骤和工具调用,如何验证这些复杂推理路径的正确性是技术难点。

生产级可扩展性:从实验室环境到处理数百万用户请求的生产环境,需要全新的架构设计和运维方法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谷歌推出了这份技术白皮书,试图为行业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谷歌的三路径AI Agent策略

白皮书明确提出了三种使用AI Agent的主要路径:

  1. 构建自有代理:使用ADK进行代码优先开发,或通过Google Agentspace进行应用优先开发

  2. 使用谷歌云代理:包括Gemini Code Assist、Gemini Cloud Assist、Gemini in Colab Enterprise等预构建服务

  3. 引入合作伙伴代理:通过Google Cloud Marketplace和Agent Garden集成第三方或开源代理

这种多路径策略体现了谷歌对不同企业需求的深度理解,无论是技术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还是资源有限的初创公司,都能找到合适的AI Agent解决方案。


PART 02 核心技术解析:ADK与谷歌AI Agent生态

Agent Development Kit:代码优先的开发框架

谷歌ADK(Agent Development Kit)是这份白皮书的技术核心。它不是简单的开发工具,而是一个完整的企业级AI Agent开发框架。ADK的设计哲学体现了谷歌对AI Agent技术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

多代理协作架构:ADK天然支持多代理系统设计。开发者可以构建高度专业化的AI解决方案,通过灵活的编排(顺序、并行或动态)实现复杂工作流自动化。比如构建一个智能项目管理系统,包含"任务分解代理"、“代码生成代理”、"设计代理"和"文档代理"的协作。

丰富的工具生态:ADK围绕工具生态构建,允许代理与现有工具和数据无缝集成。支持连接Notion、Slack、CRM等生产力工具,以及LangChain、LlamaIndex等框架,甚至其他代理系统如LangGraph、CrewAI。

生产级质量保证:内置评估和可观测性工具,支持系统化测试代理在各种场景下的响应能力和复杂任务执行能力。提供完整的执行轨迹检查,包括推理过程、工具调用和观察结果,实现数据驱动的持续改进。

三类代理架构的技术创新

ADK定义了三种核心代理类型,每种都针对不同的执行模式和业务场景:

LLM代理(LlmAgent)

  • 核心引擎:大语言模型
  • 特点:非确定性(灵活)
  • 适用场景:复杂推理、动态决策、自然语言理解
  • 技术实现:基于ReAct框架的思考-行动循环

工作流代理(Workflow Agent)

  • 核心引擎:预定义逻辑
  • 特点:确定性(可预测)
  • 包含三个子类型:
  • 顺序代理:固定顺序执行子任务
  • 并行代理:同时执行独立任务
  • 循环代理:迭代执行直到满足条件
  • 适用场景:结构化流程、性能优化、迭代改进

自定义代理(BaseAgent子类)

  • 核心引擎:自定义Python代码

  • 特点:完全可控的行为逻辑

  • 适用场景:特殊业务需求、硬编码规则

Model Context Protocol:标准化的互操作性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是Claude推动的开放标准,解决了AI Agent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不同来源的工具和数据源无缝协作。

通用适配器概念:MCP就像AI代理的"万能适配器",让应用程序无需为每个数据源构建定制集成。这大大降低了开发复杂度和维护成本。

双向能力支持

  • 消费外部工具:ADK代理可以作为MCP客户端,使用任何第三方MCP服务器暴露的工具
  • 暴露本地工具:开发者可以将ADK工具封装为MCP服务器,让其他MCP兼容的代理使用

丰富的数据源支持:通过开源MCP Toolbox,支持BigQuery、Bigtable、Cloud SQL、Spanner、MySQL、PostgreSQL等主流数据库,以及新兴的图数据库如Dgraph。


PART 03 企业级部署的技术栈设计

数据架构:三层存储的设计哲学

谷歌在白皮书中提出了AI Agent数据架构的三层设计模式,这种分层思想体现了对不同数据访问模式的深度理解:

长期知识库(Long-term Knowledge Base)

  • Vertex AI Search:作为代理的可查询知识库,处理非结构化信息的语义检索

  • Firestore:存储用户交互历史和长期任务状态,支持跨会话的个性化体验

  • Cloud Storage:作为原始文档的持久存储,为其他服务提供数据源

  • BigQuery:分析型数据库,支持复杂的结构化数据查询和商业智能分析

工作内存(Working Memory)

  • Memorystore:提供毫秒级延迟的高速缓存,存储昂贵操作的结果(LLM调用、复杂查询、第三方服务响应),大幅降低响应延迟和运营成本

事务内存(Transactional Memory)

  • Cloud SQL:单区域强一致性关系数据库,记录关键业务操作的ACID兼容审计日志
  • Cloud Spanner:全球分布式强一致性数据库,支持跨地理区域的任务关键型应用

ReAct编排框架的深度实现

ReAct(Reason + Action)框架是AI Agent编排的核心模式,ADK为其提供了完整的原生实现:

推理阶段(Reason)

  • LlmAgent管理内部状态,调用底层语言模型
  • 基于用户提示和当前状态形成假设
  • 确定下一步最佳行动方案

行动阶段(Action)

  • 通过灵活的工具系统执行决策
  • 支持简单Python函数调用
  • 支持复杂的代理间委托(Agent-as-a-Tool模式)

观察阶段(Observe)

  • 自动捕获工具或子代理返回的字典数据
  • 将输出集成到代理上下文中
  • 为下一轮推理循环提供新信息

实战案例:退款处理的ReAct流程

让我们看一个具体的业务场景,展示ReAct框架如何处理复杂的多步骤任务:

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
# 用户请求:退款申请
# 推理:需要了解公司退款政策
# 行动:使用semantic_search工具查询内部知识库
# 观察:获得"30天内全额退款"政策
# 推理:需要获取用户具体订单信息
# 行动:调用get_order_details函数从CRM获取数据
# 观察:获得购买日期为9天前,符合退款条件
# 推理:满足退款条件,可以执行退款操作
# 行动:调用process_refund工具处理退款
# 观察:获得成功状态确认
# 最终响应:生成用户友好的退款确认信息

部署运行时的架构选择

ADK采用部署无关的设计理念,通过FastAPI将代理逻辑封装为标准Web服务,支持多种生产环境:

Vertex AI Agent Engine

  • 专为AI代理工作负载优化的托管服务
  • 自动扩缩容、集成身份管理、代理生命周期管理
  • 提供Memory Bank和Example Store等专业化功能
  • 推荐用于初创企业的首选部署目标

Cloud Run

  • 无服务器容器平台,按需付费模式
  • 适合集成到现有微服务架构
  • 支持自定义容器配置和流量控制

Google Kubernetes Engine (GKE)

  • 企业级Kubernetes托管服务
  • 适合复杂的多服务应用和平台工程团队
  • 提供最精细的网络、存储和硬件控制

PART 04 实施部署策略:从原型到生产的完整路径

Agent Starter Pack:生产就绪的脚手架

谷歌深知从概念验证到生产部署的巨大鸿沟,Agent Starter Pack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它不仅仅是代码模板,而是一套完整的DevOps解决方案:

基础设施即代码(Terraform)

  • 提供可重现的云环境配置模板
  • 自动化配置Cloud Run、IAM权限、网络设置
  • 确保开发、测试、生产环境的一致性

CI/CD管道(Cloud Build)

  • 预配置的cloudbuild.yaml自动化构建流程
  • 集成单元测试、量化评估、部署流程
  • 实现真正的AgentOps工作流

可观测性基础设施

  • Cloud Trace集成:深度分析代理执行轨迹
  • Cloud Logging:集中化日志管理
  • OpenTelemetry支持:标准化监控数据收集
  • BigQuery数据集成:支持长期分析和商业智能

持续评估框架

  • Vertex AI评估服务集成
  • 自动化性能基准测试
  • 预定义评估数据集管理

AgentOps方法论的四层评估体系

谷歌在白皮书中提出了AgentOps(Agent Operations)方法论,这是对传统DevOps/MLOps在AI Agent领域的重要扩展:

第1层:组件级评估(确定性单元测试)

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
# 工具函数的单元测试示例
def test_inventory_check():
# 测试有效输入
result = check_inventory("PROD_001")
assert result["status"] == "success"
assert "stock_level" in result
# 测试无效输入
result = check_inventory("INVALID_ID")
assert result["status"] == "error"
assert "error_message" in result

第2层:轨迹评估(程序正确性)

  • 验证ReAct循环的每个步骤:推理→行动→观察
  • 检查工具选择的准确性和参数生成的正确性
  • 评估多步推理链的逻辑连贯性
  • 通过Cloud Trace可视化完整执行轨迹

第3层:结果评估(语义正确性)

  • 事实准确性和信息来源验证
  • 响应的有用性和语调适当性
  • 信息完整性和用户需求匹配度
  • 集成Vertex AI的Gen AI评估服务进行LLM-as-judge评分

第4层:系统级监控(生产环境)

  • 工具调用失败率和用户反馈评分
  • 轨迹指标(每任务的ReAct循环数)
  • 端到端延迟和资源利用率
  • 实时性能监控和行为漂移检测

Firebase Studio:全栈AI开发加速器

白皮书特别强调了Firebase Studio作为完整AI应用开发解决方案的重要性。仅有后端Agent是不够的,还需要构建完整的全栈应用,包括用户界面、数据库和托管服务。

Firebase Studio核心能力

  • 快速设置:使用App Prototyping Agent通过自然语言、模型图或截图创建新项目
  • Gemini集成:在编码、调试、测试、重构、解释和文档编写等任务中提供AI辅助
  • 协作功能:与团队成员共享工作空间,为早期测试者提供应用预览URL
  • 优化工具:通过内置Web预览和Android模拟器预览应用,访问Open VSX注册表中的数千个扩展
  • 部署选项:一键发布到Firebase App Hosting,或部署到Cloud Run、Firebase Hosting等

完整技术栈组合

  • ADK:Agent后端逻辑
  • Agent Starter Pack:生产基础设施
  • Firebase Studio:全栈应用开发

这种组合为初创企业提供了构建和部署强大AI Agent系统的完整端到端工具包。

部署策略的最佳实践

单命令项目初始化

ounter(line
uvx agent-starter-pack create my-agent -a adk@gemini-fullstack

这个命令创建完整的生产就绪项目,包含所有必要的基础设施代码、CI/CD配置和评估框架。

Agent身份定义示例

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
from adk import LlmAgent
# 定义软件Bug助手代理
software_bug_triage_agent = LlmAgent(
name="software_bug_triage_agent",
description="分析新软件错误报告,分类优先级,分配给正确的工程团队",
model="gemini-2.5-flash",
instructions="""
你是一位专业的工程经理,负责分析软件错误报告。
使用以下工具来收集信息:
- get_user_details(user_id): 获取报告用户的详细信息
- search_codebase(file_name): 在代码库中搜索相关文件
- create_jira_ticket(...): 在项目管理系统中创建工单
最终输出应该是一个JSON对象,包含优先级分类和团队分配建议。
""",
tools=[
get_user_details,
search_codebase,
create_jira_ticket
]
)

五步开发工作流

  1. 脚手架生成:Agent Starter Pack创建项目结构
  2. 应用开发:使用ADK编写代理逻辑和工具定义
  3. 自动化触发:代码提交自动触发CI/CD管道
  4. 持续评估:自动执行量化评估验证性能和安全性
  5. 可信部署:评估通过后自动部署到生产环境

安全性和合规性考虑

  • 基于最小权限原则的IAM角色配置
  • 输入验证和输出过滤的应用级防护
  • 自动化安全测试集成到CI/CD流程
  • 详细的审计日志和合规报告生成

PART 05 实战应用场景:企业级AI Agent的价值实现

客户服务自动化的完整解决方案

谷歌在白皮书中详细描述了一个软件Bug助手的构建过程,这个案例完美展示了企业级AI Agent的实际价值:

代理身份定义

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
software_bug_triage_agent = LlmAgent(
name="software_bug_triage_agent",
description="分析新软件错误报告,分类优先级,分配给正确的工程团队",
model="gemini-2.5-flash"
)

核心工具集成

  • get_user_details(user_id):从CRM系统获取用户信息
  • search_codebase(file_name):在代码库中搜索相关文件
  • create_jira_ticket(...):在项目管理系统中创建工单

业务价值量化

  • 平均处理时间从30分钟降低到2分钟
  • 分类准确率达到95%以上
  • 工程团队工作效率提升40%
  • 客户满意度显著改善

Box公司的内容管理革命

Box公司的案例展示了AI Agent在企业内容管理领域的变革性影响:

挑战场景:员工需要在海量文档中搜索和解释信息,影响合规检查、合同管理、贷款审批等关键业务流程的效率。

技术方案

  • 基于ADK和Gemini构建A2A协议兼容的代理
  • 直接连接Box Intelligent Content Cloud
  • 支持自然语言复杂查询和上下文化答案生成

业务转型

  • 内容中心化工作流程显著加速
  • 决策质量大幅提升
  • 为未来的电子签名和审批自动化奠定基础

BioCorteX的药物发现加速

BioCorteX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展示了AI Agent在高度专业化领域的潜力,这是白皮书中最具技术挑战性的案例:

行业挑战: 在生命科学领域,将分散的数据集连接和转换为商业相关知识既缓慢又充满不确定性。假设测试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受到模型不佳、理论冲突和生物学复杂性的阻碍。

创新解决方案: BioCorteX构建了一个基于GCP的多代理系统,从三个维度审查假设:生物可行性、现实世界临床相关性和商业重要性。该系统使用Gemini驱动的代理、ADK和GraphRAG来导航包含440亿连接的全球样本知识图谱——全部通过A2A协议进行编排。

技术特色

  • Carbon Graph代理的独特性:与其他代理不同,它们处理的是事实而非观点或关联。通过遍历世界最大的机制生物学知识图谱(而不是使用LLM),Carbon Graph代理不建议假设,而是测试其合理性、临床相关性和商业方面
  • 跨部门对齐:实现研发、监管和商业团队在组织内的完全对齐

业务转型

  • 时间压缩:原本需要数年的工作现在只需几天完成
  • 透明决策:向投资组合的关键决策者提供完全透明的场景规划
  • 科学支撑:以深度科学知识支撑高层商业考虑
  • 效率提升:加速新机制和治疗领域的测试,同时减少整个管道的浪费

Zoom的智能会议调度

Zoom AI Companion与Google Agentspace的集成案例展示了跨平台AI协作的可能性,体现了A2A协议的实际价值:

战略背景: Zoom的AI优先策略专注于将AI Companion转变为完全代理框架——不仅能够进行高级推理和任务编排,还能与客户的关键第三方系统无缝集成。通过与其他AI代理的协作,Zoom通过开放、可互操作的生态系统推动更有意义的工作成果。

技术实现: Zoom AI Companion正在与Google Agentspace集成以简化会议调度。这种协作将允许A2A支持的AI代理自动从Gmail上下文调度Zoom会议,更新Google Calendar,并通知参与者,消除手动调度的来回沟通。该功能计划在今年夏季晚些时候推出。

商业影响

  • 降低技术门槛:减少跨平台AI集成的技术障碍
  • 无缝交互:Zoom AI Companion与外部A2A支持的代理之间无需自定义代码即可实现无缝交互
  • 工作流自动化:增强工作流自动化并提高企业客户的效率
  • 未来扩展:为更复杂的多代理AI交互提供未来支持

A2A协议价值体现: 正如Zoom所说:“我们对A2A协议的贡献使得与Google Cloud和其他第三方平台的更深层集成成为可能,为客户提供灵活性和选择。”


PART 06 技术对比与选型:谷歌AI Agent生态的竞争优势

开发方式对比:代码优先 vs 应用优先

谷歌在白皮书中明确提出了两种主要的AI Agent开发路径,每种都有其适用场景:

对比维度 ADK (代码优先) Google Agentspace (应用优先)
目标用户 开发者、技术团队 非技术团队、业务专家
开发复杂度 高,需要编程技能 低,可视化配置
定制能力 极高,完全控制 中等,模板化配置
部署灵活性 支持多种环境 主要在谷歌云生态
维护成本 需要技术团队 自动化运维
适用场景 复杂业务逻辑 标准化工作流

模型选择的策略框架

谷歌提出了基于能力-成本-延迟三维权衡的模型选择策略:

Gemini 2.5 Flash-Lite

  • 适用场景:早期原型和大规模任务
  • 特点:最具成本效益和最快速度
  • 优势:高容量、低延迟敏感任务如翻译和分类

Gemini 2.5 Flash

  • 适用场景:高容量、高质量应用
  • 特点:质量、成本、速度的最佳平衡
  • 优势:生产应用的理想选择

Gemini 2.5 Pro

  • 适用场景:复杂多步推理和前沿代码生成
  • 特点:最强能力,性能无妥协
  • 优势:在编程(Aider Polyglot 82.2%)和推理(GPQA diamond 86.4%)基准测试中达到最先进结果
  • 创新特性:支持可配置的推理模式,通过分配更多推理令牌来换取更高的准确性

部署环境的技术决策

Vertex AI Agent Engine vs Cloud Run vs GKE的选择矩阵:

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
技术选型决策树:
部署环境选择
│
是否需要专业化AI功能?
├─────┴─────┐
是           否
│            │
Vertex AI      是否有K8s经验?
Agent Engine   ├─────┴─────┐
是           否
│            │
GKE       Cloud Run

成本效益分析

  • Vertex AI Agent Engine:按使用量付费,零运维成本
  • Cloud Run:无服务器模式,自动扩缩容
  • GKE:固定基础设施成本,但提供最大控制权

与竞品技术方案的对比

谷歌 vs OpenAI生态

  • 谷歌:完整的企业级生态系统,从开发到部署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 OpenAI:强大的模型能力,但需要第三方工具完善生态

谷歌 vs 开源框架(LangChain、CrewAI)

  • 谷歌:托管服务 + 开源框架,兼顾易用性和灵活性
  • 开源:完全可控,但需要自建基础设施和运维能力

技术护城河分析

  • 标准化优势:MCP和A2A协议的开放标准推动
  • 生态完整性:从模型、工具到部署的全栈解决方案
  • 企业级特性:安全、合规、可观测性的原生支持
  • 持续创新:与Google Research的深度结合
  • 开源策略:ADK在4个月内超过100万下载量,体现了强大的社区影响力

Agent Garden生态系统

白皮书特别提到了Agent Garden,这是谷歌构建的预构建ADK代理部署平台。开发者可以:

  • 部署支持数据推理和代理间协作的预构建ADK代理
  • 与自建代理混合匹配,加速项目交付
  • 通过Google Cloud Marketplace轻松集成第三方代理
  • 利用开放生态系统避免供应商锁定

PART 07 发展趋势与展望:AI Agent技术的未来演进

多模态智能的技术突破

谷歌在白皮书中强调了AI Agent向多模态能力演进的重要趋势。这不仅仅是技术升级,而是认知架构的根本性变革:

视觉理解能力的深度集成

  • Gemini 2.5 Flash Image(代号Nano Banana)支持图像生成和编辑
  • 能够分析照片识别特定物种,然后自主检索详细护理说明
  • 支持多图像混合、角色一致性维护、自然语言定向变换

音视频处理的智能化

  • 实时音频流处理,不仅转录文字还能判断情感状态
  • Veo视频生成模型支持文本到视频的创意表达
  • 支持从音频中提取情感信号用于客服工单升级

跨模态推理的认知突破: 传统AI Agent局限于文本处理,而新一代系统能够在不同数据类型间进行深度推理。这种能力让Agent从"数据处理器"进化为真正的"问题解决工具"。

Agent2Agent协作生态的构建

A2A(Agent2Agent)协议代表了AI Agent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从单一智能体到协作智能网络:

开放互操作标准

  • Agent Card机制:数字化"名片"广告代理能力和接口
  • 任务导向架构:客户端代理向服务端代理发送任务请求
  • 模态无关通信:支持文本、音频、视频的多模态交互

生态系统效应

  • 专业化分工:不同厂商的Agent专注于特定领域
  • 能力组合:通过协议组合实现超越单一Agent的复杂能力
  • 标准化降本:减少定制集成的开发成本

商业模式创新: A2A协议将催生全新的商业生态,类似于移动应用商店模式,但针对的是AI能力的组合和交易。

记忆蒸馏技术的前沿探索

谷歌在白皮书中提到了"记忆蒸馏"这一前沿技术方向,这可能是AI Agent长期智能化的关键突破:

技术原理

  • 使用LLM动态和持续地将长对话历史蒸馏为紧凑的结构化事实集
  • 从原始历史记录转向策划的长期记忆
  • 更高效的检索和使用机制

Vertex AI Memory Bank的实现

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
# 自动化蒸馏:异步处理对话历史以自动提取用户相关事实
memory_bank.generate_memories(conversation_history)
# 输出示例:["用户偏好无经停航班", "用户的狗名叫Fido"]
# 代理导向蒸馏:Agent主动决定重要信息写入记忆库
agent.create_memory("用户是素食主义者,对乳制品过敏")
# 在未来会话中检索记忆
relevant_memories = memory_bank.retrieve_memories(
query="用户的饮食偏好",
similarity_threshold=0.8
)

工具设计的API契约示例

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ounter(line
def get_user_details(user_id: str, tool_context: ToolContext) -> dict:
"""
从CRM系统获取用户详细信息
Args:
user_id: 用户的唯一标识符
tool_context: ADK自动注入的会话级状态对象
Returns:
dict: 包含用户信息的字典,必须包含status字段
{
"status": "success" | "error",
"user_info": {...} | None,
"error_message": str | None
}
"""
try:
# 从会话状态获取缓存
if user_id in tool_context.session_state.get("user_cache", {}):
return {
"status": "success",
"user_info": tool_context.session_state["user_cache"][user_id]
}
# 实际的CRM查询逻辑
user_info = crm_client.get_user(user_id)
# 缓存结果到会话状态
if "user_cache" not in tool_context.session_state:
tool_context.session_state["user_cache"] = {}
tool_context.session_state["user_cache"][user_id] = user_info
return {
"status": "success",
"user_info": user_info
}
except Exception as e:
return {
"status": "error",
"error_message": str(e)
}

商业价值

  • 更人性化的交互体验
  • 显著降低上下文处理成本
  • 支持真正的长期关系建立

企业级AI治理的发展方向

Secure AI Framework (SAIF)的深度应用: 谷歌强调负责任AI的重要性,SAIF框架将成为企业AI Agent部署的标准参考:

  • 安全设计原则:从架构设计阶段就考虑安全性
  • 隐私保护机制:数据处理和存储的全链路保护
  • 偏见检测和缓解:自动化的公平性评估工具
  • 透明度和可解释性:Agent决策过程的可追溯性

监管合规的自动化: 随着AI监管框架的完善,企业需要自动化的合规检查和报告机制。谷歌的AgentOps方法论为此提供了基础框架。

技术演进的战略预测

短期趋势(1-2年)

  • MCP和A2A协议的广泛采用
  • 多模态Agent能力的标准化
  • 企业级部署工具的成熟化

中期发展(3-5年)

  • Agent协作网络的商业化运营
  • 行业专用Agent的深度定制
  • 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的突破

长期愿景(5-10年)

  • 通用AI助手的实现
  • Agent驱动的业务流程重构
  • 人机协作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Gemini Kit和NotebookLM的技术示范

白皮书特别提到了两个重要的技术展示:

Gemini Kit:为快速原型开发提供支持,让初创企业能够更快地验证AI Agent概念和构建MVP。

NotebookLM:白皮书中的所有音频版本都是使用NotebookLM创建的,展示了AI在内容创作和知识传播方面的强大能力。这种"AI创建AI指南的音频版本"本身就是Agent能力的完美示范。

601个真实用例的价值

白皮书建议开发者在构建Agent之前,先探索来自世界领先组织的601个真实Agent用例。这个庞大的用例库体现了谷歌在AI Agent应用方面的深度积累,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

正如Demis Hassabis所说:“让Gemini成为世界模型是开发新型、更通用、更有用的AI——通用AI助手的关键一步。这是一种智能的AI,能够理解你所处的环境,能够规划并代表你在任何设备上采取行动。”


总结

谷歌这份AI Agent白皮书不仅仅是技术文档,更是对未来AI应用形态的战略性布局。从ADK的代码优先开发框架,到Agent2Agent协议的开放生态构建,从ReAct编排的智能推理,到AgentOps的生产级运维,谷歌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AI Agent技术栈。

对于企业和开发者而言,这份白皮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技术路线图。无论是初创企业寻求快速原型验证,还是大型企业规划AI转型战略,谷歌的AI Agent技术栈都提供了从工具到方法论的完整解决方案。

在这个AI Agent技术爆发的关键时期,掌握这些核心技术和最佳实践,将成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未来已来,让我们拥抱这场由AI Agent驱动的技术革命。


白皮书信息

  • 文档标题:Startup Technical Guide: AI Agents
  • 发布机构:Google Cloud
  •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5日
  • 页数:64页
  • 目标读者:初创企业创始人、开发者、技术决策者

参考资料

  1. Google Cloud Agent Development Kit (ADK) 官方文档
  2. 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 技术规范
  3. Agent2Agent (A2A) 协议标准
  4. Vertex AI Agent Engine 产品文档
  5. Google Secure AI Framework (SAIF) 安全指南
  6. ReAct: Synergizing Reasoning and Acting in Language Models (ICLR 2023)
  7. Google Cloud AgentOps 最佳实践指南
  8. Gemini 2.5 系列模型技术报告
  9. Firebase Studio 全栈开发平台文档
  10. Google for Startups Cloud Program 官方资源
  11. Vertex AI Memory Bank 技术文档
  12. NotebookLM 音频生成技术说明

关于作者MCP研究院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解读和产业应用分析,专注于将前沿AI技术发展趋势以专业而通俗的方式呈现给技术社区和企业决策者。


本文基于Google Cloud官方发布的《Startup Technical Guide: AI Agents》白皮书深度解读编写,结合作者对AI Agent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思考,旨在为AI技术从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技术洞察和实践指导。

读者福利:倘若大家对大模型感兴趣,那么这套大模型学习资料一定对你有用。

针对0基础小白:

如果你是零基础小白,快速入门大模型是可行的。
大模型学习流程较短,学习内容全面,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
学习计划和方向能根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包括:大模型学习线路汇总、学习阶段,大模型实战案例,大模型学习视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模型书籍PDF。带你从零基础系统性的学好大模型!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请添加图片描述

👉AI大模型学习路线汇总👈

大模型学习路线图,整体分为7个大的阶段:(全套教程文末领取哈)

第一阶段: 从大模型系统设计入手,讲解大模型的主要方法;

第二阶段: 在通过大模型提示词工程从Prompts角度入手更好发挥模型的作用;

第三阶段: 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借助阿里云PAI平台构建电商领域虚拟试衣系统;

第四阶段: 大模型知识库应用开发以LangChain框架为例,构建物流行业咨询智能问答系统;

第五阶段: 大模型微调开发借助以大健康、新零售、新媒体领域构建适合当前领域大模型;

第六阶段: 以SD多模态大模型为主,搭建了文生图小程序案例;

第七阶段: 以大模型平台应用与开发为主,通过星火大模型,文心大模型等成熟大模型构建大模型行业应用。

👉大模型实战案例👈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做,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模型视频和PDF合集👈

这里我们能提供零基础学习书籍和视频。作为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跟着老师的思路,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操,其实大模型并不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学会后的收获:👈

• 基于大模型全栈工程实现(前端、后端、产品经理、设计、数据分析等),通过这门课可获得不同能力;

• 能够利用大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项目需求: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因此,掌握大模型应用开发技能,可以让程序员更好地应对实际项目需求;

• 基于大模型和企业数据AI应用开发,实现大模型理论、掌握GPU算力、硬件、LangChain开发框架和项目实战技能, 学会Fine-tuning垂直训练大模型(数据准备、数据蒸馏、大模型部署)一站式掌握;

• 能够完成时下热门大模型垂直领域模型训练能力,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 大模型应用开发需要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掌握可以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和分析能力,让程序员更加熟练地编写高质量的代码。

👉获取方式: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