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2025年PT展:解读信息通信产业四大发展趋势
从5G-A的深度赋能,到算力网络的协同构建,从大模型的行业渗透,到低空经济的全面起飞,2025PT展向我们揭示了信息通信产业最新发展趋势。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什么?
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展)给出了答案。9月24-26日在北京举行的这一行业盛会,以“数实融合新引擎 智启未来新动能”为主题,不仅集中展示了前沿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全面展现了信息通信技术融入产业应用的最新成果。
在“ICT中国·2025系列活动”上,来自政府、科研机构与头部企业的嘉宾围绕行业前沿展开深度对话。从5G-A全面商用、算力网络加速构建,到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低空经济加速起飞——信息通信产业四大趋势清晰浮现,勾勒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脉络。
趋势一:5G-A/F5G-A与AI融合创新,解锁行业应用新场景
自2024年正式启动商用以来,5G-A发展迅猛。截至目前,全国300个城市已部署5G-A网络,套餐用户突破3000万户,支持5G-A的终端数量超1亿部,乐观估计年底将达2.5亿部。同时,累计建成6.4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5G应用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6个,应用案例累计超13.8万个。
在消费端,5G-A以“万兆速率、毫秒级时延”打破终端性能与算力限制,构建起连接终端与云端AI的“信息高速公路”。5G-A让终端只需保留轻量模型负责实时响应,复杂计算任务交由云端处理,实现成本、续航与体验的平衡。根据预测,在5G-A支持下,智能机器狗等设备成本有望从5万元降至万元内,AI眼镜续航可提升3倍,真正推动个人AI服务普及。
在固网场景,F5G-A实现从“被动控制”到“主动感知”的服务跃迁,拓展智慧家庭与中小企业场景边界。面向个人与家庭用户,AI智慧家庭、AI互动健身、AI康养、3D观影等一系列创新应用正加速落地;面向行业用户,AI加速赋能新型工业化,涌现出5G+AI智检、精准设备控制等智能化场景,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在行业端,5G-A“大上行、低时延、高精度定位”能力驱动行业应用智能化转型。湖南中车通过5G-A大上行能力,将数十个工业相机对车身连续拍照实时上传,同时结合AI实现车身漆的全面自动检测,每条线可以减少几十次返工。中国电信借助5G-A为宝钢打造了可预期、可规划、可验证、有确定性能力的钢铁行业智慧专网。
趋势二:算网融合,“以网强算”构建面向AI时代的智能连接
目前,我国算力规模已位居全球前列,算力产业呈现算力供给水平提升、网络质量持续优化,产业赋能成效凸显等特征。在政产学研用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算力基础设施正朝着多元泛在、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等方向快速发展。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达到1085万标准机架,算力规模达到788 EFLOPS,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底座。
AI技术引爆算力需求,对算力、时延、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需求。过去5年 GPU的算力增长90倍,与网络带宽增长10倍形成反差,网络成为算力突破瓶颈的核心能力,算网融合、“以网强算”会成为我国提升综合算力的新途径。
“东数西算”工程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在网络层面,我国正完善“1520”三级时延圈建设,即城市1毫秒、区域5毫秒、全国20毫秒的时延目标,打造覆盖全国的低时延网络体系。
本届PT展上,运营商与国内外科技企业集中展示算力布局新成果:
中国移动建成13个全国性、区域性智算中心节点,总智算规模达61.3EFLOPS。昇腾384超节点让384张卡像一台计算机一样工作,大幅提升训练和推理性能,使能千行百业的AI需求。华为携手运营商联合推出的“专线+X”方案,助力超300万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上海诺基亚贝尔推出自智化的数据中心网络整体解决方案,保障数据中心内、数据中心之间做到高吞吐、低时延的无损网络。
趋势三:大模型深入千行万业,智能体重塑人机交互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模型正加速从通用领域向各行各业纵深渗透,深刻改变产业形态;与此同时,具有更强自主能力的智能体正逐步崛起,从感知认知迈向自主决策执行,重塑人机交互方式。这一大模型与智能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正在开启“智能原生”的新时代,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大模型技术从通用走向行业纵深,快速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应用,形成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成为产业智能化的核心引擎。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同时大模型产业生态蓬勃发展。中国移动在全国10个省打造大模型产创基地,提供应用孵化、训推资源、模型调用、人才培训和创新环境五位一体的服务,联合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推动大模型的应用落地。
AI智能体已成为大模型落地业务场景的主流形式,并成为下一代交互入口,推动AI应用在千行万业广泛落地。
高盛预测,在2035年全球AI智能体数量将突破9000亿个,相当于人口的100-200倍。在家庭场景中,智能体可以充当“AI管家”,根据家庭成员的日程自动安排事务、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并通过语音对话提供个性化服务。在企业场景中,智能体可以作为员工的数字助理,帮助处理邮件、安排会议、分析数据,甚至与其他部门的智能体协同完成跨部门任务。
趋势四:低空经济加速起飞,构建空天海陆一体化
低空经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发展方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为低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截至2024年底,我国低空无人机数量已达126万架,远超民航飞机的数量。低空经济作为新兴赛道,对通信网络提出新要求。
技术层面,低空智联网通过创新打造通信网、感知网、导航网、算力网、气象网五网一体的能力,为低空经济打造坚实的数字底座。
在低空经济领域,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提出构建“1+1+3+N”、“1+3+N”能力体系。以中国联通的“1+1+3+N”为例,第一个“1”指的是建设一张低空智联网,第二个“1”是低空数字底座,“3”是低空运营服务、飞行保障、空域安全三大平台,“N”是围绕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N个应用场景。
应用层面,目前中国电信低空+AI的应用已经覆盖12大类接近190多个项目,从公安警务、应急消防到电力巡检、物流配送再到农林植保、地理测绘,真正地让低空经济服务于千行百业。中国铁塔聚力打造物理基础设施、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和低空软件基础设施,通过多点视频和无人机联动,目前已经在巡检、救援等领域广泛应用。中国联通打造了北京、大湾区、安阳三个低空基地,打造生态和协作枢纽,同时积极探索卫星通信高空平台通信等新技术,构建空天陆海一体化泛载能力。
结语
2025PT展向我们揭示了信息通信产业全新的发展趋势。从5G-A的深度赋能,到算力网络的协同构建,从大模型的行业渗透,到低空经济的全面起飞——这一切不仅关乎技术迭代,更关乎未来生活与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唯有信息通信产业链各方协同创新、开放共建,才能在数实融合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共同推动中国数字经济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END
本文为「智能进化论」原创作品,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