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领风骚的视频大模型谈谈钱味敏感性

Nano banana出圈

犹记前几个月FLUX.1的火爆就在昨日,Google-Gemini2.5 flash Image产品Nano Banana 前阵子又火爆出圈了。

它在权威的 LMArena 竞技场上经历了超过 500 万次盲测,以显著优势击败 GPT-4o Image、FLUX.1 的多个主流模型。

有一说一,Nano Banana 确实好用,简直有点魔法感。

真正做到了: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提示词。

image.png

玩法也是层出不穷:手办、影集、穿搭、换装、卡通化、漫画化、建模、视频化……限制它的不是功能,而是你的脑洞。

国内大模型厂商当然不会错过这个风口,即梦紧跟推出 4.0 版本,还大方地免费一周让大家畅玩。

即梦图片 4.0 五大亮点:精准指令编辑、高度特征保持、深度意图理解、多图输入输出、超高速超高清,覆盖几乎所有创作场景。用户只需要用大白话描述,就能完成增删、替换、参考对齐等复杂操作。

字节跳动的 Seed 团队也迅速跟进,推出 Seedream 4.0,支持文生图、图像编辑、多图参考等功能,专业评测效果、速度、可用性都达到业界领先水准。

2025 真是神奇的一年,各种大模型产品百花齐放,让人目不暇接。

不过今天我不讲玩法测评,而想谈谈:我们如何利用 Nanobanana 类产品做点自己的事,嗅出里面的钱味?

如何使用Nanonana增强产品和营销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创作者、创新者,不要停留在看热闹的阶段。

一般的公路思维是看到新技术,止步于“好厉害”,然后把它当作社交货币,发个朋友圈。真正的机会,其实是把它用在自己的场景里,让它帮你赚钱。

假设在电商领域,可以做什么?从“图好看”到“货卖掉”:

  • 场景合成 & 主图优化
    toB 商家可用一键合成产品图、场景图,省去拍摄和后期成本,甚至还能自动匹配节日氛围(情人节、双11、圣诞)。

  • 一键换装 & 搭配推荐
    toC 用户可用 AI 把自己虚拟试穿全店商品,自动生成搭配方案;商家还可收集用户偏好数据,反推库存和上新决策。

  • 私人衣橱管理
    结合你的穿衣搭配习惯,以及你的个人日程表,节日的等信息,完成衣服推荐,形成私人衣橱管家。。

假设在建筑、装修等领域,可以做什么?降低设计门槛,拉高转化率:

  • 秒出效果图
    传统家装方案需要设计师出 3D 效果图,如今用户可以拍摄自家客厅,AI 直接给出十种风格方案,让客户“秒见未来家”。

  • 软装组合优化
    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空间尺寸,给出家具、灯光、色彩搭配建议,甚至可以模拟不同预算档次的方案,提高签单率。

  • 施工可视化 & 进度沟通
    AI 将施工图纸直接转化为动态可视化动画,让客户提前看到拆改后效果,减少沟通摩擦,降低退单率。

image.png

假设在视频领域,可以做什么?从灵感到成片只差一键:

  • AI 分镜设计
    创作者只需提供大纲,AI 自动生成镜头语言、场景设计、人物走位,帮你快速定稿分镜脚本。

  • 多风格自动剪辑
    适合短视频、广告、教育培训,AI 可根据不同受众自动生成“快节奏”、“电影感”或“趣味解说”版本。

  • 互动式内容
    AI 可生成观众可点击选择剧情走向的互动视频,提升停留时长与复购率;品牌广告也可转变为小游戏体验。

这些场景看似离我们还远,其实很多 SaaS 工具已经在打包商业化。未来几个月你可能就会在淘宝、京东、抖音看到“AI 换装”、“AI 装修预览”、“AI 定制剧情短片”。

让自己形成对新产品的敏感状态

蹭热点往往被大家所不屑,但是蹭热点却也是真正的非常好的免费公域流量

蹭热点不只是网红、自媒体的专属,应该成为每一个职场人的一个高级技能。

和大家透露一个很有效果的做事逻辑:用企业的逻辑做个人的事情,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用公司的财务制度进行家庭理财,用公司的周报、日报制度做个人复盘,用公司是否买物业的方式决定自己是否买房,用公司的分工体系进行家庭事务管理。

image.png

同样,我们如果要打造个人品牌,可以参考企业品牌策划和打造的方式。

其本质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企业去经营,自己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个人定位是什么,差异化在哪里。

一旦你想通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接下来就是做符合人设的事情就行了。

比如你想成为视频领域专家,那么当一个新技术出现,已经引发了行业重视,第一时间,自己应该做什么?

正确的做法是:先研究,然后寻找结合点,给出自己态度,提出后续动作。

而后续的动作其实和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从被画饼到画饼人》戚戚相关。职场人的后续动作一般都要借助公司的资源去探索和实践。

我们自己可以先做出一个Demo,然后找到资源相关的路径与业务,接着开始画饼。

如果我们能一直持续做这个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带来价值,这样人设就立住了。

这个人设往往是两方面的:既是领域专家,还是积极的创新探索者。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想在职业生涯中持续提升,一定要养成这种“蹭热点”的本能,把热点变成自己的人设舞台。

个人IP的本质,就是把自己活成别人寻找的答案。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