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应用】LangGraph 详细介绍和 Java 项目使用方式
摘要: LangGraph是针对LLM/Agent体系中复杂任务(如状态管理、多agent协作、动态控制流)设计的底层框架,强调图化结构、状态维护和可控流程。其核心包括节点(任务单元)、边(控制流)、状态管理(共享/局部数据)和执行引擎(调度、容错、人工干预)。支持与LLM、工具、Memory集成,并提供可视化调试工具。开源实现包括Python版(LangChain官方)和Java版(LangGr
一、LangGraph — 概念与定位
背景与动机
在目前 LLM / Agent 体系中,很多工具(比如 LangChain)擅长把 prompt → 输出之间做流水线式处理(chains、tools、retrieval 等),但对于那些**需要长期状态管理、多 agent 协作、动态控制流(分支、循环、重试、人工干预)**的复杂任务,这些工具往往显得能力不足。LangGraph 正是在这个缺口上出现的——它主打「图化 + 有状态 + 可控 + 可中断」的 agent 架构。
LangGraph 是由 LangChain 团队提出/开源的一个更低层级(底层)的 agent 协同 / 编排框架,用来构建复杂的、多角色(agent 或子组件)协同、状态持久化、可恢复 / 可监控 / 支持 human-in-the-loop 的工作流。(GitHub)
简而言之:
- Graph(图):用图结构来表达任务划分、责任分配、控制流路径、agent 之间的关系
- State(状态):在图的执行过程中,维护一个共享或局部的状态(记忆、上下文)
- Orchestration / 控制流:节点之间可以有分支、循环、错误重试、人工干预等复杂控制流
- 持久化 / 容错 / 检查点:允许在执行中断、错误、重启时恢复执行
- 可观测性 + 调试能力:能够追踪 agent 的动作、状态变化、路径选择等
LangGraph 的设计目标是:让开发者对 agent 流程有更多可控性,而不是让 agent 的行为变成黑盒。
LangGraph 不追求把 prompt 语法或 agent 架构全部封装,而是提供底层可组合的原语,让你构建自己想要的 agent 架构。(LangChain 文档)
二、LangGraph 的核心概念与设计原理
下面从抽象的设计角度剖析 LangGraph 的关键机制:
2.1 Graph / 节点 / 边 / 转移
- 节点(Node / Graph Node):代表某一步任务或逻辑单元,可以是调用 LLM、调用工具、执行自定义代码、人工审查、条件判断等。
- 边 / 转移(Transition / Edge / 控制流):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用来表示执行时从一个节点到下一个节点的路径。可以有条件判断、失败重试、错误分支等。
- 子图 / 子流程 / 嵌套 Graph:复杂场景中,一个节点内部可能又含有子图/子流程,以支持层次化设计
- 循环 / 分支 / 重试:Graph 设计允许形成有向图(而不仅仅是 DAG),即允许回环、重试等控制流。
这种设计让 agent 流程不必是「线性」的,而是可以动态判断下一个节点、重复、回溯等。
2.2 状态(State)
- 执行 Graph 时,需要一个 状态对象(state) 来在节点间传递上下文数据。这个状态可能是一个键值映射(Map<String, Object>),节点可以读取或写入状态中字段。
- 每个状态字段通常会带有 Reducer 机制:例如写入时覆盖、追加、累加等等,以控制状态更新策略。
- 默认值、类型检查、约束等也可能被支持,以保证状态一致性。
- 在执行过程中,状态会被 checkpoint(快照 / 持久化),以便失败/恢复/重放等。
2.3 执行引擎 / 运行时(Runtime / Executor)
Graph 定义是「静态结构」,但实际执行时还涉及:
- 节点调度 / 触发:根据控制流规则,从入口节点开始触发,逐步触发后续节点
- 异步 / 流式执行:支持非阻塞调用,LLM 输出可能是 token-by-token 流式返回
- 错误处理 / 重试:如果某节点执行失败,可根据定义重试、跳转错误分支、回滚或回退等
- 检查点 / 恢复:执行过程中在关键点或每节点后保存执行状态和状态快照,以支持中断后重启或时间旅行
- 中断 / 人工干预:在某些节点可以插入人工审核、人工干预步骤(human-in-the-loop)
- 观测 / 日志 / 调试:记录每步节点执行、状态变更、路径选择、时间戳等,用于后续可视化、审计、调试
2.4 与 LLM / 工具 / Memory 的集成
在实际使用中,节点往往会对应以下几种行为:
- 调用 LLM(如 OpenAI、Anthropic、Claude、GPT 模型等)
- 调用外部工具(API、数据库、搜索、检索系统)
- 访问 / 管理 memory(长期或短期记忆)
- 逻辑判断 / 条件控制 / 计算 / 转换
- 人工审查 / 人工输入
Graph 节点设计会抽象这些行为(例如提供 ToolNode、LLMNode、ConditionalNode 等预建节点),并允许开发者自定义节点类型。
2.5 可观测性 / 可视化 / Studio
为了方便调试和监控,LangGraph 通常提供可视化工具:
- 将 Graph 导出为 Mermaid / PlantUML / 可视图形
- 在执行时可以查看当前状态、历史节点路径、状态变更
- 支持 “时间旅行” —— 即在历史执行轨迹中回滚、探索不同路径
- 与 LangSmith 等工具对接,汇总日志 / metric / traces 以便在生产环境监控
LangChain 的文档里也提到:LangGraph 自带 checkpoint / 可视化 / 流式支持等特性。(LangChain)
三、主要开源实现:LangGraph + LangGraph4j 源码结构与机制
下面我们以官方 Python 的 LangGraph(langchain-ai/langgraph)和 Java 的 LangGraph4j 为例来分析它们的源码结构与机制。
3.1 Python 版本(langchain-ai/langgraph)
这个是 LangChain 官方推出的 LangGraph 实现。(GitHub)
核心目录结构(简化示意):
langgraph/
graph.py
node.py
state.py
executor.py
transitions.py
prebuilt/ # 提供预构建节点(tools, memory, human-in-loop 等)
utils/
examples/
docs/
graph.py
:定义StateGraph
(或Graph
)等图结构的构造接口:添加节点、连接边、指定入口/出口、配置分支逻辑等node.py
:定义基类Node
以及不同类型子类(LLMNode、ToolNode、ConditionalNode、HumanNode 等)state.py
:定义状态对象State
/AgentState
,包括状态字段、Reducer 逻辑、默认值机制executor.py
:Graph 的执行引擎,负责调度节点、执行节点、错误处理、checkpoint、流式控制等transitions.py
:定义如何在节点之间建立 transition、条件判断、失败重试策略等prebuilt/
:提供常见节点或 agent 模板(例如 React Agent、链式 agent、工具节点组合等)utils/
:辅助功能,如序列化 / 反序列化、可视化导出、日志、检查点文件操作等examples/
:示例项目,展示如何构建聊天 agent、带 memory 的 agent、分支逻辑 agent 等
机制上,Python 版本倾向于灵活性高、动态绑定、异步支持强,适合快速原型开发。
3.2 Java 版本:LangGraph4j(langgraph4j/langgraph4j)
LangGraph4j 是社区在 Java 生态中实现的版本,灵感来源于 Python 的 LangGraph,并与 Java 语言特点、Spring AI、Langchain4j 等生态整合。(GitHub)
其主要特点和源码结构:
- 支持 Java 17 及以上版本(从 v1.2.x 起)(GitHub)
- 用于与 Langchain4j 和 Spring AI 集成,以便在 Java 项目中构建 agent 应用
- 支持异步/流式执行、状态管理、可视化、checkpoint 等
- 提供示例、builder 模块、CopilotKit 集成插件等子项目 (GitHub)
示例目录结构(简化):
langgraph4j/
src/
main/
java/
io/langgraph4j/
graph/
StateGraph.java
Node.java
Transition.java
Executor.java
state/
AgentState.java
Channel.java (Reducer / Default 等)
node/
LLMNode.java
ToolNode.java
ConditionalNode.java
HumanNode.java
// … 更多自定义节点类型
util/
CheckpointManager.java
VisualizationExporter.java (Mermaid / PlantUML 等)
SerializationUtils.java
resources/
examples/ # 使用样例
builder/ # 可视化 / 代码 scaffold / 设计器工具(canvas)
copilotkit/ # Copilot / UI 集成
pom.xml / build files
关键机制(与 Python 版本对应):
- StateGraph:Graph 构造、节点注册、连接 Transition 等
- Executor / Engine:执行节点、控制流、错误处理、重试、checkpoint
- AgentState / Channel / Reducer:状态模型与更新策略
- 节点子类:支持不同类型节点,如 LLM 调用节点、工具节点、条件节点、人工节点等
- Checkpoint / Persistence:持久化状态和执行路径,中断恢复能力
- 可视化 / 导出:将 graph 导出为可视化格式帮助理解 / 调试
- 与 LLM / 工具集成桥接:在节点内部封装调用 LLM 或工具的逻辑
- 异步 / 流式支持:Java 异步 API / Reactive / Flux / CompletableFuture 等可能被用来支持流式输出
- 扩展性 / 插件 / UI 集成:如 CopilotKit、Spring AI 集成、UI Web 控制界面等
LangGraph4j 的 README 中有“Stateful 多 agent”、“可循环图”、“可调度”、“与 Langchain4j 和 Spring AI 集成”这些关键表述。(GitHub)
此外,也有社区文章对 LangGraph4j 在 Spring AI 上的使用做了说明(例如 “Building Stateful Multi AI Agents — LangGraph4J & Spring AI”)(Medium)
四、Java / LangGraph4j 的使用指南(从入门到进阶)
下面是一个在 Java 生态中使用 LangGraph4j 的路径建议,以及一个基本示例。
4.1 入门准备
-
依赖引入
在你的 Java 项目(如 Maven)中加入 LangGraph4j 依赖(参考 GitHub README 中的 Maven 坐标)(GitHub) -
选择 LLM / 工具客户端集成
你可能还需要在项目中引入一个 LLM 客户端(如 OpenAI Java SDK,或使用 Langchain4j 提供的模型适配器)。 -
设计你的 AgentState / Schema
定义一个AgentState
子类,列出你希望在 graph 执行过程中保存的字段(例如 “messages”、“memory”、“stepCount” 等)。 -
定义 Graph / 节点 / Transition
使用StateGraph<YourAgentState>
来构建图结构:- 添加节点:LLM 调用节点、工具节点、条件节点等
- 连接节点:定义从一个节点到下一个节点的 Transition
- 入口节点 / 结束节点
-
执行 / 调用
使用Executor
或 Graph 提供的执行接口,传入初始 state 或输入,启动图的执行。- 可选择同步或异步执行
- 支持流式输出(如果节点支持)
- 支持中断 / resume
-
持久化 / checkpoint / 恢复
在关键节点处插入 checkpoint,将状态和执行路径持久化(到数据库、文件、Redis 等),以备恢复。
在系统启动或恢复时读取 checkpoint 继续执行。 -
监控 / 可视化 / 调试
使用 Graph 的可视化导出,或配合 UI / CopilotKit 显示执行路径、状态、节点日志等。
4.2 基本示例(伪代码/近似写法)
下面是一个非常简化的示例,演示如何在 Java 中用 LangGraph4j 构建一个问答 agent。
public class MyAgentState extends AgentState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KEY_MESSAGES = "messages";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KEY_ANSWER = "answer";
@Override
protected Map<String, Channel.Reducer> defineSchema() {
Map<String, Channel.Reducer> schema = new HashMap<>();
schema.put(KEY_MESSAGES, Channel.Default.<List<Message>>reducer()); // 列表累加
schema.put(KEY_ANSWER, Channel.Default.<String>reducer()); // 覆盖写入
return schema;
}
}
// 构建 Graph
StateGraph<MyAgentState> graph = new StateGraph<>(MyAgentState.class);
// 节点:接收用户输入
Node<MyAgentState> inputNode = graph.addNode("InputNode", state -> {
// 假设我们从 state 中读取用户 messages,然后追加新的消息
List<Message> msgs = state.get(KEY_MESSAGES);
// …(这里可能只是初始化或接收外部消息)
return state; // 返回更新后的状态
});
// 节点:调用 LLM 生成回答
Node<MyAgentState> llmNode = graph.addNode("LLMNode", state -> {
List<Message> msgs = state.get(KEY_MESSAGES);
// 调用 LLM 客户端(伪代码)
String answer = llmClient.chat(msgs);
state.set(KEY_ANSWER, answer);
return state;
});
// 节点:输出节点 / 结束节点
Node<MyAgentState> outputNode = graph.addNode("OutputNode", state -> {
String ans = state.get(KEY_ANSWER);
System.out.println("Answer: " + ans);
return state;
});
// 连接 Transition:Input -> LLM -> Output
graph.addTransition(inputNode, llmNode);
graph.addTransition(llmNode, outputNode);
// 执行
MyAgentState initState = new MyAgentState();
// 初始化 messages 等
Executor<MyAgentState> executor = new Executor<>(graph);
executor.run(initState);
这个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示意。真实场景中你会:
- 使用异步 / 流式节点(LLM 输出可能是 token-by-token)
- 在节点间加入分支 / 条件判断(例如如果回答不满意,重新调用 LLM 或 ask human)
- 添加 checkpoint / 恢复机制
- 整合 memory / long-term memory(持久化存储)
- 在节点中调用工具(搜索、数据库、外部 API)
- 用可视化 / UI 展示执行路径
4.3 进阶与实践建议
- 分层设计:将复杂业务拆成多个子 Graph / 子流程
- 重用节点 / 模板:将常用节点(比如调用 LLM、检索工具、判断条件)封装为可复用组件
- 错误恢复与重试策略:为不可靠的外部调用(API、LLM 请求、网络)设计重试、超时、降级方案
- 中断 / 手动干预:在某些节点设置 “暂停等待人工确认 / 修改状态” 的能力
- 监控与日志:记录节点执行时间、状态变更、路径走向、错误日志等
- 可视化 / UI 辅助:结合 CopilotKit 或自己做 UI,实时观察 agent 执行流程
- 状态剪枝与清理:长时间运行的 agent 应该对状态进行清理或归档,以防内存/存储爆炸
- 版本管理 / 迁移:随着 Graph 结构演进,可能需要对已有 checkpoint / 状态做版本兼容处理
五、案例 / 研究方向 & 应用场景
在学术或业界中,LangGraph 已被用于一些有意思的方向:
- 用于自动化 机器翻译 Agent 架构 的设计:把不同语言翻译模块建为 Agent,在 Graph 中协同工作。(arXiv)
- 在 自动化 Bug 修复 / 代码生成 中,把生成、运行、调试、修复等阶段建为节点,用 LangGraph 来协同控制流。(arXiv)
- 在大数据 / Spark 工作流中,将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训练评估等阶段拆成 Agent,通过 LangGraph 协调执行。(arXiv)
应用场景比较典型的包括:客服机器人 + 多步骤推理、自动代码助手、文档分析 + 信息提取 + 跨模块协作、流程自动化(如:审批流程、决策流程)等。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