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系列】《人工智能70年》022-语音合成创造奇迹(机器制造“完美的保罗“)
AI技术创造霍金的"声音奇迹" 2018年去世的物理学家霍金虽因运动神经元疾病失去自然发声能力,但通过AI技术重获"说话"能力。1985年起,霍金先后使用Apple语音合成器、英特尔研发的面部识别系统等AI辅助设备,从最初每分钟15个单词降至2011年仅1-2个单词。2012年英特尔专家为其升级预测算法系统,通过脸颊动作选择单词并实现视频通话。这套持续优化的
💎【行业认证·权威头衔】
✔ 华为云天团核心成员:特约编辑/云享专家/开发者专家/产品云测专家
✔ 开发者社区全满贯:CSDN博客&商业化双料专家/阿里云签约作者/腾讯云内容共创官/掘金&亚马逊&51CTO顶级博主
✔ 技术生态共建先锋:横跨鸿蒙、云计算、AI等前沿领域的技术布道者
🏆【荣誉殿堂】
🎖 连续三年蝉联"华为云十佳博主"(2022-2024)
🎖 双冠加冕CSDN"年度博客之星TOP2"(2022&2023)
🎖 十余个技术社区年度杰出贡献奖得主
📚【知识宝库】
覆盖全栈技术矩阵:
◾ 编程语言:.NET/Java/Python/Go/Node…
◾ 移动生态:HarmonyOS/iOS/Android/小程序
◾ 前沿领域:物联网/网络安全/大数据/AI/元宇宙
◾ 游戏开发:Unity3D引擎深度解析
文章目录
🚀前言
一系列 AI技术,让霍金创造了不开口也能说话的奇迹。
🚀一、机器制造"完美的保罗"
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剑桥逝世,享年76岁。他的离世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悼念与讨论,他的一生堪称科学与意志的传奇。
通过《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著作,以及关于黑洞、宇宙大爆炸等宏大主题的讲述,无数人认识了这位卓越的宇宙学家、思想家。他集众多重要学术荣誉于一身,却始终以非凡的韧性面对命运的挑战。
霍金不仅探索宇宙,也深切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类命运。他的每一句话都受到世人重视,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自1985年起,他已无法自然发声。那么,他那充满智慧的思想,是如何转化为我们所听到的声音?正是人工智能技术,让他重获“说话”的能力,甚至能够进行公开演讲。
霍金1942年生于英国,17岁进入牛津大学,后转至剑桥研究宇宙学。然而在21岁时,他被确诊患有罕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从此在轮椅上度过了五十余载光阴。他的一生仿佛不断与命运博弈:医生曾预言他活不过两年,但他不仅完成了博士学业,还成为科学巨匠。1985年,他在日内瓦因肺炎濒危,医生曾建议放弃治疗,但妻子坚决拒绝,最终气管切开术挽救了他的生命,却也永久剥夺了他自然说话的能力。
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的霍金,虽身体被困于轮椅,大脑却始终飞跃宇宙。不能说话,如何传达思想?一系列AI辅助技术创造了奇迹。
最初,他依靠Apple计算机上的语音合成器,通过手部操作以每分钟15个单词的速度交流。随着技术迭代,英特尔公司持续为他提供软硬件支持。然而2008年,他手部功能进一步退化,技术团队转而在他眼镜上加装“面部开关”,通过红外监测其脸颊肌肉的收缩,使他仍能控制设备、撰写论文、浏览网络和“说话”。
至2011年,霍金的表达速度已降至每分钟仅1-2个单词。他亲自致信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求助。在2012年1月8日霍金70岁生日庆典——“宇宙状态”聚会之际,一批英特尔人机交互专家带来了新方案。
升级后的系统在屏幕上显示键盘,并配备单词预测算法,能根据上下文推荐用语。光标自动扫描屏幕,霍金仅需通过脸颊动作选择单词,还可操控鼠标、使用Skype进行视频通话。AI让他再度实现了相对流畅的沟通。
随着他身体状态的变化,这套专属交互系统不断调整和优化。人们所见到的霍金,总被一系列AI设备环绕——没有人工智能,就没有霍金被世界听到的声音。他那被称为“完美的保罗”的合成嗓音,正是人类与机器协作的结晶。也正因如此,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思想才得以持续传播、永被铭记。
霍金“说话”的故事,不仅是语音合成史上动人的一章,也是科技与人类意志共同书写的奇迹。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