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系列】《人工智能70年》014-深度学习成功的秘密(拼命三郎李飞飞缔造ImageNet)
【摘要】 李飞飞作为硅谷华人科学家,15岁移民美国后克服家庭困境考入普林斯顿大学,放弃高薪工作转向AI研究。在母亲患病与学术低谷的双重压力下,她主导创建了革命性的ImageNet图像数据库(2009年发布),通过全球众包标注1400万张图片,为深度学习突破奠定数据基础。该项目初期备受质疑,却最终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里程碑,推动人工智能进入新时代。
💎【行业认证·权威头衔】
✔ 华为云天团核心成员:特约编辑/云享专家/开发者专家/产品云测专家
✔ 开发者社区全满贯:CSDN博客&商业化双料专家/阿里云签约作者/腾讯云内容共创官/掘金&亚马逊&51CTO顶级博主
✔ 技术生态共建先锋:横跨鸿蒙、云计算、AI等前沿领域的技术布道者
🏆【荣誉殿堂】
🎖 连续三年蝉联"华为云十佳博主"(2022-2024)
🎖 双冠加冕CSDN"年度博客之星TOP2"(2022&2023)
🎖 十余个技术社区年度杰出贡献奖得主
📚【知识宝库】
覆盖全栈技术矩阵:
◾ 编程语言:.NET/Java/Python/Go/Node…
◾ 移动生态:HarmonyOS/iOS/Android/小程序
◾ 前沿领域:物联网/网络安全/大数据/AI/元宇宙
◾ 游戏开发:Unity3D引擎深度解析
文章目录
🚀前言
深度学习诞生时的环境,是辛顿的坚持获得成功的基础。
🚀一、拼命三郎李飞飞缔造ImageNet
李飞飞(Fei-Fei Li)是与深度学习发展密不可分的另一位硅谷华人科学家。她于1976年出生于北京,在成都长大,父母均为知识分子。她曾就读于知名的成都七中,15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初到美国时,家庭经济困难,父亲靠维修相机为生,母亲做收银员,她自己也一边读书一边在中餐馆打工。尽管生活艰辛,她仍凭借优异成绩考入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自称“拼命三郎”的李飞飞,在大学期间持续打工,甚至攒钱为父母开了一家干洗店,周末常回家帮忙。1999年大学毕业后,她出人意料地放弃了华尔街年薪10万美元的工作机会,选择前往西藏研究藏医一年。这段经历带给她的全新感悟,促使她转向人工智能领域,进入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电子工程系AI方向的博士学位。
入学之际,正值人工智能的低潮期,而母亲又不幸中风并罹患癌症,多重压力之下,她曾坦言:“如果重来一次,我不确定自己能否挺过来。”然而,在众多旅美华人学者和朋友的支持下,她以强大的内心度过艰难时期,并一步步创造学术奇迹。从加州理工到斯坦福大学,她发表了超过100篇AI学术论文,33岁即获斯坦福大学终身教职,并担任该校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真正让李飞飞享誉全球的,是她自2006年起主导创建的ImageNet大型图像数据库。正如前文所述,正是依托这一数据集,深度学习才得以展现其强大潜力,走向历史性突破。
自2007年起,ImageNet累计下载近十亿张图片。为完成这一庞大数据集的标注工作,李飞飞创新性地利用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Mechanical Turk)平台,以众包方式发动全球167个国家的近五万名工作者协同完成筛选、排序和标注任务。高峰时期,ImageNet成为该平台上最大雇主之一。
李飞飞后来回忆道,如今看来“用大数据训练算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2007年,这一方向并不被看好,她甚至一度感到非常孤独。有同事建议她应更关注有助于获得终身教职的研究,经费问题也始终困扰着她。她曾半开玩笑地说,可能需要重开干洗店来支撑ImageNet。
2009年,ImageNet正式发布。该数据库包含超过1400万张标注图像,涵盖2.2万个类别。仅“猫”一类,就包括6.2万张不同品种、姿态和场景的家猫与野猫图像。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ImageNet都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前所未有的重要资源,为深度学习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