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工程架构师必学:数字化转型中提示工程的「5步实施指南」——从「AI听不懂」到「AI帮大忙」的通关手册

关键词:提示工程、数字化转型、大语言模型、结构化Prompt、落地实施、业务对齐、迭代优化
摘要:数字化转型中,很多企业买了大模型却用不好——要么AI答非所问,要么输出不符合业务要求。问题的核心不是AI不够聪明,而是我们没学会“和AI说话”。本文针对提示工程架构师,用“教AI做业务”的类比,拆解出**“对齐目标→拆解任务→设计Prompt→验证调优→规模部署”**5步实施指南,结合真实企业案例、Python代码和数学模型,帮你把提示工程从“玄学”变成“可复制的业务工具”。

背景介绍

目的和范围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 企业想让AI分析客户评论,结果AI返回“客户反馈不错”,但没说清“不错”在哪里;
  • 用大模型写产品文案,AI输出的内容很华丽,却完全没提产品的核心卖点;
  • 让AI处理财务报表,结果AI把“营收”和“利润”搞混了……

这些问题的根源,不是大模型不行,而是我们的“指令”没说清楚——就像你让孩子“去买东西”,却没说买什么、买多少、去哪里买,孩子肯定做不好。

本文的目的,是给提示工程架构师一套**“把业务需求翻译成AI能听懂的话”**的可操作步骤,范围覆盖企业级提示工程的全流程:从理解业务目标,到设计Prompt,再到规模化落地。

预期读者

  • 提示工程架构师/AI应用架构师;
  • 企业数字化转型负责人/AI产品经理;
  • 想把大模型落地到业务中的技术管理者。

文档结构概述

  1. 用“超市商品搭配分析”的故事引出核心问题;
  2. 解释提示工程的核心概念(像教孩子做事一样);
  3. 拆解5步实施指南(每步配真实案例和代码);
  4. 讲清楚数学模型和优化技巧;
  5. 给出工具推荐和未来趋势。

术语表

核心术语定义
  • 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设计“和AI沟通的指令”的技术,目标是让AI输出符合业务要求的结果(类比:给孩子写“做家务说明书”);
  • Prompt:你给AI的“指令”(类比:“去冰箱拿2个鸡蛋,洗干净,打到碗里”);
  • 大语言模型(LLM):能理解和生成文本的AI系统(类比:一个读过所有书但没做过饭的“聪明实习生”);
  • 上下文窗口(Context Window):AI能记住的“前序内容长度”(类比:你跟朋友说话,他只能记住最近10句话);
  • Few-Shot学习:给AI看“示例”,让它更快学会任务(类比:教孩子写“人”字,先写个示范)。

核心概念与联系:提示工程是“教AI做业务的说明书”

故事引入:超市的“AI分析翻车记”

去年,我帮一家连锁超市做数字化转型——他们想让AI分析购物小票,找出“能提升交叉销售的商品搭配”(比如买尿布的客户通常买啤酒)。

一开始,他们写的Prompt是:“帮我分析购物小票中的商品搭配。”结果AI返回:“牛奶和面包经常一起买,可乐和薯片经常一起买。”——这是常识,对业务毫无价值。

后来我们调整了Prompt:

“你是超市的商品分析师,目标是找出能提升交叉销售的商品搭配。请做3件事:

  1. 提取每张小票的商品名称(比如‘尿布、啤酒、可乐’);
  2. 计算每对商品的支持度(一起出现的次数/总小票数)和置信度(买A的客户买B的比例);
  3. 筛选支持度>5%、置信度>30%的搭配,按支持度排序。
    示例:小票1=尿布+啤酒+可乐;小票2=尿布+面包+牛奶;小票3=啤酒+可乐+薯片→
    商品对(啤酒,可乐):支持度67%,置信度100%;(尿布,啤酒):支持度33%,置信度50%。
    约束:返回JSON格式,不要额外说明。”

结果AI输出了“尿布+啤酒”“可乐+薯片”“面包+牛奶”等有价值的搭配,超市据此调整货架陈列,交叉销售额提升了15%

这个故事说明:提示工程的核心,是“把模糊的业务需求,变成AI能执行的清晰指令”

核心概念解释:像教孩子做事一样理解提示工程

我们用“教孩子做蛋炒饭”的类比,解释4个核心概念:

1. 提示工程不是“凑句子”,是“结构化沟通”

教孩子做蛋炒饭,你不会说“去做蛋炒饭”,而是说:

“第一步:拿2个鸡蛋,打到碗里搅散;
第二步:把米饭倒进锅里,炒热;
第三步:把鸡蛋液倒进去,一起炒2分钟;
第四步:加半勺盐,翻炒均匀。”

提示工程也是一样——不是写“帮我分析数据”,而是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要什么结果”

2. LLM是“聪明但没经验的实习生”

LLM就像一个读过所有菜谱但没做过饭的实习生:

  • 他知道“蛋炒饭需要鸡蛋和米饭”(知识渊博);
  • 但他不知道“鸡蛋要搅散”“米饭要炒热”(没实操经验);
  • 你得告诉他具体步骤,他才能做好。
3. 上下文窗口是“AI的短期记忆”

如果教孩子做蛋炒饭时,你先讲“100种鸡蛋的做法”,再讲“蛋炒饭步骤”,孩子肯定记不住——因为他的“短期记忆”有限。

AI也一样:上下文窗口是它能记住的“前序内容长度”(比如GPT-3.5是4k tokens,约3000字)。如果你的Prompt太长,AI会“忘记前面的指令”。

4. Few-Shot学习是“给AI看例子”

教孩子写“人”字,你会先写个示范:“撇、捺,像这样。”孩子跟着写就会了。

Few-Shot学习就是给AI“看例子”——比如让AI分析客户评论,你先给它一个“负面评论→分类到‘质量问题’”的示例,AI就能更快学会。

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像“做饭团队”一样配合

提示工程的核心概念,就像“做饭团队”:

  • 业务需求是“要做蛋炒饭”(目标);
  • 提示工程是“写做饭步骤”(方法);
  • LLM是“做饭的人”(工具);
  • 上下文窗口是“厨房的操作台大小”(限制条件);
  • Few-Shot是“给做饭的人看示范”(技巧)。

它们的关系用一句话总结:用提示工程(方法),在上下文窗口(限制)内,给LLM(工具)写清晰的步骤+例子(Few-Shot),实现业务需求(目标)

核心架构:企业级提示工程的“循环飞轮”

企业级提示工程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需求→设计→执行→评估→优化”的循环**。我们用文本示意图和Mermaid流程图说明:

文本示意图:企业级提示工程实施架构
业务需求 → 对齐目标 → 拆解任务 → 设计Prompt → LLM执行 → 结果评估 → 迭代优化 → 回到业务需求
  • 对齐目标:把“做AI分析”变成“提升交叉销售额15%”;
  • 拆解任务:把“分析商品搭配”拆成“提取商品→计算指标→筛选结果”;
  • 设计Prompt:写清晰的“角色+目标+指令+示例+约束”;
  • LLM执行:调用大模型API;
  • 结果评估:看输出是否符合业务指标(比如支持度是否>5%);
  • 迭代优化:调整Prompt(比如增加“不要遗漏冷门商品”的约束)。
Mermaid流程图:循环飞轮
业务需求
对齐目标
拆解任务
设计Prompt
LLM执行
结果评估
迭代优化

核心实施指南:5步让提示工程从“概念”到“落地”

这部分是本文的核心——我们用**“超市商品搭配分析”**的真实案例,拆解5步实施指南,每步配代码和说明。

第一步:对齐业务目标——从“做AI”到“解决业务问题”

很多企业做提示工程的误区是:先想“用AI做什么”,再想“解决什么问题”。比如“我们要做AI客服”,但没说“要降低客服成本30%”。

正确的做法是:先明确“业务目标”,再倒推“AI要做什么”

操作步骤
  1. 问业务负责人3个问题:

    • 我们要解决什么具体问题?(比如“交叉销售额低”);
    • 成功的衡量指标是什么?(比如“交叉销售额提升15%”);
    • 现有业务流程是怎样的?(比如“人工分析小票,每周出一次报告”)。
  2. 把“业务目标”转化为“AI任务目标”:

    • 业务目标:“提升交叉销售额15%”;
    • AI任务目标:“找出支持度>5%、置信度>30%的商品搭配”。
案例说明

超市的业务目标是“提升交叉销售额”,对应的AI任务目标是“找出能促进交叉销售的商品搭配”——这一步的核心是**“不做‘为AI而AI’的事情”**。

第二步:拆解任务颗粒度——把“大任务”拆成“小步骤”

LLM擅长做“明确的小任务”,但不擅长做“模糊的大任务”。比如“分析商品搭配”是大任务,拆成“提取商品→计算指标→筛选结果”是小步骤。

操作步骤

用“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拆解任务:

  1. 列出任务的“输入”和“输出”:

    • 输入:购物小票数据(比如“小票1:尿布、啤酒、可乐”);
    • 输出:商品搭配列表(比如“啤酒+可乐:支持度67%,置信度100%”)。
  2. 拆解中间步骤:

    • 步骤1:提取每张小票的商品名称;
    • 步骤2:计算每对商品的支持度和置信度;
    • 步骤3:筛选符合条件的搭配;
    • 步骤4:按支持度排序。
案例说明

超市的任务拆解后,AI的每一步都很明确——不会再出现“返回常识结论”的问题。

第三步:设计结构化Prompt——写“AI能听懂的说明书”

这是提示工程的核心步骤。我们用**“角色-目标-指令-示例-约束”(R-G-I-E-C)**结构设计Prompt,确保AI“知道自己是谁、要做什么、怎么做、例子是什么、不能做什么”。

结构化Prompt模板
你是{角色},目标是{目标}。请按照以下指令处理:
1. {指令1}
2. {指令2}
3. {指令3}

示例:
输入:{示例输入}
输出:{示例输出}

约束:
- {约束1}
- {约束2}

现在处理输入:{用户输入}
各部分的作用
  1. 角色(Role):告诉AI“你是谁”(比如“超市商品分析师”)——让AI代入专业身份;
  2. 目标(Goal):告诉AI“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找出能提升交叉销售的商品搭配”);
  3. 指令(Instruction):告诉AI“具体做什么”(比如“计算支持度和置信度”)——要用动词开头(提取、计算、筛选);
  4. 示例(Example):给AI“看示范”(比如“小票1→输出XX”)——用Few-Shot学习降低AI的不确定性;
  5. 约束(Constraint):告诉AI“不能做什么”(比如“返回JSON格式,不要额外说明”)——避免AI输出无关内容。
案例:超市商品搭配的Prompt设计
你是XX连锁超市的商品分析师,目标是找出能提升交叉销售的商品搭配。请按照以下指令处理:
1. 提取每张小票的商品名称(用逗号分隔,比如“尿布,啤酒,可乐”);
2. 计算每对商品的**支持度**(一起出现的次数÷总小票数,保留整数百分比)和**置信度**(买A的客户中买B的比例,保留整数百分比);
3. 筛选支持度>5%且置信度>30%的商品搭配,按支持度从高到低排序。

示例:
输入:小票1=尿布,啤酒,可乐;小票2=尿布,面包,牛奶;小票3=啤酒,可乐,薯片
输出:[{"item_pair": "啤酒,可乐", "support": "67%", "confidence": "100%"}, {"item_pair": "尿布,啤酒", "support": "33%", "confidence": "50%"}, {"item_pair": "尿布,可乐", "support": "33%", "confidence": "50%"}]

约束:
- 只返回JSON格式,不要添加任何额外说明;
- 商品对中的商品按字母顺序排列(比如“啤酒,可乐”而不是“可乐,啤酒”)。

现在处理输入:小票1=尿布,啤酒,可乐;小票2=尿布,面包,牛奶;小票3=啤酒,可乐,薯片;小票4=尿布,啤酒,面包;小票5=可乐,薯片,饼干

第四步:验证与调优——从“能用”到“好用”

设计完Prompt后,不要直接上线——要用小批量数据测试,找出问题,迭代优化

操作步骤
  1. 选测试数据:选100-500条真实业务数据(比如100张小票);
  2. 运行测试:用Prompt处理测试数据,收集AI输出;
  3. 评估结果:用2类指标评估:
    • 业务指标:是否符合业务目标(比如支持度>5%、置信度>30%);
    • AI输出指标:准确性(是否算对了支持度)、一致性(相同输入是否返回相同结果)、简洁性(是否符合约束)。
  4. 迭代优化:根据问题调整Prompt:
    • 如果AI漏算了商品对→在指令中增加“不要遗漏任何商品对”;
    • 如果AI返回非JSON格式→在约束中增加“必须返回JSON,否则报错”;
    • 如果AI把“尿布+啤酒”写成“啤酒+尿布”→在约束中增加“商品对按字母顺序排列”。
案例:超市的Prompt优化

测试时发现,AI把“尿布+啤酒”写成“啤酒+尿布”,导致统计重复。我们在约束中增加“商品对按字母顺序排列”,问题解决。

第五步:规模化部署与监控——从“测试”到“生产”

当Prompt在测试中达到要求后,就可以集成到企业系统,规模化运行。同时要监控AI输出,持续优化

操作步骤
  1. 集成到系统:用API调用大模型(比如OpenAI、 Claude),把Prompt嵌入企业的ERP、CRM或BI系统;
  2. 设置监控指标:监控以下指标:
    • 业务指标:交叉销售额提升率、客服成本降低率;
    • AI指标:输出准确率(比如商品搭配的准确率)、响应时间(比如AI处理小票的时间)、错误率(比如返回非JSON格式的比例);
  3. 定期迭代:每周/每月 review 监控数据,调整Prompt(比如业务目标变化时,修改Prompt的目标)。
案例:超市的规模化部署

超市把Prompt集成到ERP系统,每天自动分析当天的小票,生成商品搭配报告。运营团队根据报告调整货架陈列,3个月后交叉销售额提升了18%(超过预期的15%)。

数学模型:为什么结构化Prompt能提升AI效果?

提示工程不是“玄学”,背后有数学原理——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

信息熵的定义

信息熵是衡量“不确定性”的指标,公式是:
H(X)=−∑i=1np(xi)log⁡2p(xi) H(X) = -\sum_{i=1}^{n} p(x_i) \log_2 p(x_i) H(X)=i=1np(xi)log2p(xi)

  • H(X)H(X)H(X):信息熵(越大,不确定性越高);
  • p(xi)p(x_i)p(xi):事件xix_ixi发生的概率;
  • log⁡2p(xi)\log_2 p(x_i)log2p(xi):事件xix_ixi的“信息量”(概率越小,信息量越大)。

信息熵与Prompt的关系

Prompt越清晰,AI的“不确定性”(信息熵)越低,输出越准确。比如:

  • 模糊Prompt:“帮我分析商品搭配”→AI不知道要计算什么指标,信息熵高;
  • 清晰Prompt:“计算支持度>5%、置信度>30%的商品搭配”→AI的任务明确,信息熵低。

举例说明

假设AI有3种可能的输出:

  1. 输出常识结论(概率0.5);
  2. 输出正确的商品搭配(概率0.3);
  3. 输出错误的商品搭配(概率0.2)。

模糊Prompt的信息熵:
H=−(0.5log⁡20.5+0.3log⁡20.3+0.2log⁡20.2)≈1.48bits H = -(0.5\log_20.5 + 0.3\log_20.3 + 0.2\log_20.2) ≈ 1.48 bits H=(0.5log20.5+0.3log20.3+0.2log20.2)1.48bits

清晰Prompt的信息熵(假设正确输出的概率提升到0.8,错误输出概率0.1,常识结论0.1):
H=−(0.8log⁡20.8+0.1log⁡20.1+0.1log⁡20.1)≈0.92bits H = -(0.8\log_20.8 + 0.1\log_20.1 + 0.1\log_20.1) ≈ 0.92 bits H=(0.8log20.8+0.1log20.1+0.1log20.1)0.92bits

显然,清晰Prompt的信息熵更低——AI的输出更确定、更准确。

项目实战:用Python实现超市商品搭配分析

我们用Python+OpenAI API实现超市商品搭配分析,步骤如下:

开发环境搭建

  1. 安装OpenAI库:
    pip install openai
    
  2. 申请OpenAI API密钥(https://platform.openai.com/account/api-keys)。

源代码详细实现

# 1. 导入库
import openai
import json

# 2. 配置API密钥
openai.api_key = "sk-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替换成你的密钥

# 3. 定义结构化Prompt模板
prompt_template = """
你是{company}的{role},目标是{goal}。请按照以下指令处理:
1. 提取每张小票的商品名称(用逗号分隔,比如“尿布,啤酒,可乐”);
2. 计算每对商品的**支持度**(一起出现的次数÷总小票数,保留整数百分比)和**置信度**(买A的客户中买B的比例,保留整数百分比);
3. 筛选支持度>5%且置信度>30%的商品搭配,按支持度从高到低排序。

示例:
输入:小票1=尿布,啤酒,可乐;小票2=尿布,面包,牛奶;小票3=啤酒,可乐,薯片
输出:[{"item_pair": "啤酒,可乐", "support": "67%", "confidence": "100%"}, {"item_pair": "尿布,啤酒", "support": "33%", "confidence": "50%"}, {"item_pair": "尿布,可乐", "support": "33%", "confidence": "50%"}]

约束:
- 只返回JSON格式,不要添加任何额外说明;
- 商品对中的商品按字母顺序排列(比如“啤酒,可乐”而不是“可乐,啤酒”)。

现在处理输入:{input_data}
"""

# 4. 定义业务参数
business_params = {
    "company": "XX连锁超市",
    "role": "商品分析师",
    "goal": "找出能提升交叉销售的商品搭配",
    "input_data": "小票1=尿布,啤酒,可乐;小票2=尿布,面包,牛奶;小票3=啤酒,可乐,薯片;小票4=尿布,啤酒,面包;小票5=可乐,薯片,饼干"
}

# 5. 填充Prompt
prompt = prompt_template.format(**business_params)

# 6. 调用OpenAI API
response = openai.ChatCompletion.create(
    model="gpt-3.5-turbo",  # 使用gpt-3.5-turbo模型(成本低、速度快)
    messages=[{"role": "user", "content": prompt}],
    temperature=0.1  # 温度越低,输出越确定(0.1适合任务型场景)
)

# 7. 处理输出结果
output = response.choices[0].message.content
try:
    result = json.loads(output)
    print("商品搭配分析结果:")
    for item in result:
        print(f"- 商品对:{item['item_pair']},支持度:{item['support']},置信度:{item['confidence']}")
except json.JSONDecodeError:
    print("AI输出不符合JSON格式,请检查Prompt的约束条件。")

代码解读与分析

  1. Prompt模板:用占位符({company}、{role})让Prompt更灵活,方便替换不同业务场景;
  2. temperature参数:设置为0.1——温度越低,AI的输出越“保守”(适合任务型场景,比如数据分析);
  3. JSON处理:用try-except捕获JSON解析错误,避免AI输出非JSON格式导致程序崩溃。

实际应用场景:提示工程在各行业的落地

提示工程不是“通用工具”,而是**“行业定制化工具”**。我们列举3个常见行业的应用场景:

场景1:制造企业——生产日志故障分析

  • 业务目标:降低生产故障排查时间50%;
  • AI任务目标:从生产日志中提取故障时间、设备编号、故障类型;
  • Prompt设计

    “你是制造企业的生产分析师,目标是从生产日志中找出故障点。请做3件事:

    1. 提取故障时间(格式:YYYY-MM-DD HH:MM);
    2. 提取故障设备编号(比如“A12”);
    3. 分类故障类型(可选:电机过热、传感器故障、皮带断裂)。
      示例:日志=“2023-10-01 14:30 设备A12 电机过热”→输出={“time”: “2023-10-01 14:30”, “device”: “A12”, “type”: “电机过热”}。
      约束:返回JSON格式,不要额外说明。”

场景2:零售企业——客户评论情感分析

  • 业务目标:找出客户负面评论的主要原因(质量/物流/服务);
  • AI任务目标:将负面评论分类到对应的原因;
  • Prompt设计

    “你是零售企业的客户体验分析师,目标是分析客户负面评论的原因。请做2件事:

    1. 提取负面关键词(比如“质量太差”“物流太慢”);
    2. 分类到“质量”“物流”“服务”中的一个。
      示例:评论=“商品质量太差,收到的衣服有破洞”→输出={“negative_keywords”: [“质量太差”, “破洞”], “reason”: “质量”}。
      约束:返回JSON格式,不要额外说明。”

场景3:金融企业——合规文档审查

  • 业务目标:降低合规文档审查时间30%;
  • AI任务目标:找出文档中的违规条款;
  • Prompt设计

    “你是金融企业的合规分析师,目标是审查贷款合同中的违规条款。请做2件事:

    1. 提取违规条款的内容;
    2. 说明违规原因(参考《贷款管理办法》第12条)。
      示例:合同条款=“借款人需支付5%的提前还款违约金”→输出={“clause”: “借款人需支付5%的提前还款违约金”, “reason”: “违反《贷款管理办法》第12条:提前还款违约金不得超过3%”}。
      约束:返回JSON格式,引用具体法规条款。”

工具和资源推荐

提示设计工具

  • OpenAI Playground:在线测试Prompt,支持调整temperature、top_p等参数(https://platform.openai.com/playground);
  • Anthropic Claude Console:适合处理长文本(上下文窗口达100k tokens)(https://console.anthropic.com/);
  • PromptLayer:跟踪Prompt的调用历史和效果(https://promptlayer.com/)。

评估工具

  • Hugging Face Evaluate:开源评估库,支持准确性、召回率等指标(https://huggingface.co/docs/evaluate/index);
  • GPT-4 Evaluation:用GPT-4评估Prompt的输出质量(https://platform.openai.com/docs/guides/evaluation)。

学习资源

  • 课程:DeepLearning.AI《Prompt Engineering for Developers》(吴恩达主讲,免费);
  • 书籍:《大语言模型实战》(李沐,讲大模型落地的实战技巧);
  • 论文:《Prompt Engineering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 A Survey》(全面总结提示工程的研究进展)。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未来趋势

  1. 自动提示工程(Auto-Prompt):用AI生成Prompt(比如Google的AutoPrompt),降低人工设计的成本;
  2. 领域特定提示工程:针对医疗、金融等领域,设计“专业Prompt”(比如医疗领域的“病历分析Prompt”);
  3. 多模态提示工程:结合文本、图像、语音的Prompt(比如“分析产品图片+用户评论,找出质量问题”)。

挑战

  1. 大模型的“幻觉”问题:AI可能生成错误的信息(比如“啤酒+可乐的支持度是67%”但实际是50%),需要Prompt设计来减少(比如增加“必须核对数据准确性”的约束);
  2. 上下文窗口的限制:长文本处理(比如100页的合同)需要更高效的Prompt结构(比如“提取关键条款→分析违规点”);
  3. 跨语言提示工程:多语言企业需要设计适合不同语言的Prompt(比如中文和英文的Prompt结构可能不同)。

总结:提示工程架构师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应该明白:提示工程不是“写Prompt的技巧”,而是“把业务需求翻译成AI能理解的语言”的能力

核心概念回顾

  1. 提示工程是“教AI做业务的说明书”;
  2. 结构化Prompt的核心是“角色-目标-指令-示例-约束”;
  3. 提示工程是“需求→设计→执行→评估→优化”的循环。

核心能力总结

作为提示工程架构师,你需要具备3种能力:

  1. 业务翻译能力:把“提升销售额”翻译成“找出支持度>5%的商品搭配”;
  2. Prompt设计能力:用结构化模板写清晰的指令;
  3. 迭代优化能力:根据测试结果调整Prompt,持续提升AI效果。

思考题:动动小脑筋

  1. 如果你是零售企业的提示工程架构师,如何设计Prompt让AI分析客户评论中的“潜在需求”(比如客户说“这个杯子太小了”,潜在需求是“需要大杯子”)?
  2. 如何用Few-Shot学习优化一个金融合规文档审查的Prompt?
  3. 当大模型的上下文窗口不够时,如何设计Prompt来处理长文本(比如100页的合同)?

附录:常见问题与解答

Q1:Prompt越长越好吗?

A:不是。Prompt要简洁聚焦——超过上下文窗口的长度,AI会“忘记前面的指令”。比如GPT-3.5的上下文窗口是4k tokens(约3000字),Prompt不要超过这个长度。

Q2:Few-Shot的示例越多越好吗?

A:不是。一般3-5个示例足够——太多示例会增加AI的负担,导致输出不准确。

Q3:如何评估Prompt的效果?

A:用业务指标+AI输出指标

  • 业务指标:比如交叉销售额提升率、客服成本降低率;
  • AI输出指标:准确性(是否符合要求)、一致性(相同输入返回相同结果)、简洁性(是否符合约束)。

扩展阅读 & 参考资料

  1. 课程:DeepLearning.AI《Prompt Engineering for Developers》;
  2. 书籍:《大语言模型实战》(李沐);
  3. 论文:《Prompt Engineering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 A Survey》;
  4. 文档:OpenAI《Prompt Design Guide》(https://platform.openai.com/docs/guides/prompt-engineering)。

结语: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不是“买AI”,而是“用AI”。提示工程是“用AI”的关键——它让AI从“聪明的工具”变成“懂业务的助手”。希望本文的5步指南,能帮你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让AI真正“帮大忙”!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