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训练好的LLM进行自回归预测下一个token时,我们会选择预测序列中最后一个token对应的预测tensor,作为解码操作的对象。

# 获取模型的预测结果
with torch.no_grad():  # 关闭梯度计算,加速推理
    logits = model(idx_cond)  # (batch, n_tokens, vocab_size)

# 只关注最后一个时间步的预测结果
# (batch, n_tokens, vocab_size) 变为 (batch, vocab_size)
logit = logits[:, -1, :]

此时的logit就是用于解码的tensor,batch中的每一个item都对应词汇表长度大小vocab_size的一个向量。

如何对该向量进行解码,得到要预测的下一个单词呢?本文介绍几种不同的解码策略。

一、贪心解码

我们之前的解码策略是直接给logit应用softmax函数,然后使用argmax取概率值最大的数值对应的索引作为预测的下一个token ID,最后根据token ID在词汇表中查找得到预测的下一个单词:

next_token = torch.argmax(logit, dim=-1)  # 选择最大值对应的索引

这其实就是贪心解码策略,这种方式确定性强,计算高效,但容易陷入重复模式,生成文本单调,因为模型总是选择概率值最大的。

二、温度缩放+采样

这种解码策略分为两步:首先用温度系数来控制生成的随机性,然后进行概率采样。

  • 第一步、温度缩放:将logit除以一个温度系数,得到缩放后的logit,然后应用softmax将其归一化成概率分布

  • 第二步、概率采样:使用torch.multinomial采样得到预测token。其内部原理如下: 1)计算累积概率分布,比如对于probs=[0.1, 0.3, 0.4, 0.2],累积概率分布为:CDF=[0.1, 0.4, 0.8, 1.0], 这意味着:

    采样值落在 [0.0, 0.1] → 选 索引 0
    采样值落在 (0.1, 0.4] → 选 索引 1
    采样值落在 (0.4, 0.8] → 选 索引 2
    采样值落在 (0.8, 1.0] → 选 索引 3
    

    2)生成一个(0,1]之间的随机数(如果num_samples=1,生成1个随机数),比如rand=0.35 3)rand = 0.35落在 CDF=[0.1, 0.4, 0.8, 1.0] 的 索引 1 处,所以最终返回的采样索引是1。

代码实现如下: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temperature = 0.8# 设置温度
scaled_logits = logit / temperature  # 进行温度缩放
probs = F.softmax(scaled_logits, dim=-1)  # 归一化成概率分布

next_token = torch.multinomial(probs, num_samples=1)  # 按概率采样,返回的是索引

现在,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直观感受一下这种解码策略。

假设使用tokenizer得到的词汇表vocab长度为9,如下:

vocab = {
"closer": 0,
"every": 1,
"effort": 2,
"forward": 3,
"inches": 4,
"moves": 5,
"pizza": 6,
"toward": 7,
"you": 8,
}

inverse_vocab = {v: k for k, v in vocab.items()}

假设模型已经预测的下一个token的logit如下:

next_token_logits = torch.tensor(
[4.51, 0.89, -1.90, 6.75, 1.63, -1.62, -1.89, 6.28, 1.79]
)

使用不同的温度缩放系数对logit进行缩放,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defsoftmax_with_temperature(logits, temperature):
    scaled_logits = logits / temperature
return torch.softmax(scaled_logits, dim=0)

# 温度值
temperatures = [1, 0.1, 5]

scaled_probas = [softmax_with_temperature(next_token_logits, T) for T in temperatures]

# Plotting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x = torch.arange(len(vocab))
bar_width = 0.15

fig, ax = plt.subplots(figsize=(5, 3))
for i, T in enumerate(temperatures):
    rects = ax.bar(x + i * bar_width, scaled_probas[i], bar_width, label=f'Temperature = {T}')

ax.set_ylabel('Probability')
ax.set_xticks(x)
ax.set_xticklabels(vocab.keys(), rotation=90)
ax.legend()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可以看到,当温度值为1时,概率分布保持不变;当温度降低至0.1 时,forward以外的所有备选项的概率几乎降为0,此时进行概率采样时,几乎必然选择forward;而当温度升高到5时,多个备选项的概率趋于相近,使得采样结果更加随机。这正是温度缩放的作用:降低温度增强确定性,提高温度提升多样性。

三、Tok-k采样

上述的温度缩放+采样策略,通过增大温度缩放系数可以提升生成结果的多样性。但是,这会导致某些不符合逻辑的token被采样,从而破坏生成结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把要采样的备选项token按照概率值从大到小排序,只取前k个作为采样对象,这便是Tok-k采样的解码策略。

Top-k采样是一种控制生成文本质量的解码策略,它的核心思想是: 只在最高概率的k个token中进行采样,忽略其他低概率token,从而提高生成文本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deftop_k_sampling(logits, k=10):
# 1️ 计算 softmax 概率
    probas = torch.softmax(logits, dim=-1)

# 2️ 取出 top-k 最高概率的 token
    top_k_values, top_k_indices = torch.topk(probas, k)

# 3️ 归一化 top-k token 的概率
    top_k_probs = top_k_values / top_k_values.sum()

# 4 在 top-k 范围内采样
    next_token_id = torch.multinomial(top_k_probs, num_samples=1)

# 5️ 取出最终的 token ID
    next_token = top_k_indices[next_token_id]

return next_token.item()

四、Top-k+温度缩放+采样

在执行完Top-k采样后,再执行温度系数缩放+采样的策略,直接上代码:

defgenerate(model, idx, max_new_tokens, context_size, temperature=0.0, top_k=None, eos_id=None):

for _ in range(max_new_tokens):

# 1. 获取logits,shape为[batch_size,vocab_num]
        idx_cond = idx[:, -context_size:]
with torch.no_grad():
            logits = model(idx_cond)
        logits = logits[:, -1, :]# [batch_size,vocab_num]

# 2. 执行top-k采样
if top_k isnotNone:
            top_logits, _ = torch.topk(logits, top_k)
            min_val = top_logits[:, -1]
# 把其他未被采样的vocab_num-tok_k个元素置为-inf
            logits = torch.where(logits < min_val, torch.tensor(float("-inf")).to(logits.device), logits)

# 3. 执行温度缩放+采样
if temperature > 0.0:
            logits = logits / temperature

# Apply softmax 获得概率值
            probs = torch.softmax(logits, dim=-1)  # (batch_size, context_len)

# 多项式采样
            idx_next = torch.multinomial(probs, num_samples=1)  # (batch_size, 1)

# 如果没有设置温度缩放系数,执行贪婪解码策略
else:
            idx_next = torch.argmax(logits, dim=-1, keepdim=True)  # (batch_size, 1)

if idx_next == eos_id:  # 遇到终止符,提前终止生成,即使还没有达到max_new_tokens次
break

# 准备下一个token的预测
        idx = torch.cat((idx, idx_next), dim=1)  # (batch_size, num_tokens+1)

return idx

五、Top-p采样

Top-p是一种改进的文本生成采样方法,与Top-k采样相比,它不限制候选token数量,而是动态选择概率总和达到p(累积概率阈值)的token进行采样。

Top-p采样的步骤如下:

1.先对所有logits进行softmax归一化,得到概率probs。
2.按概率值从大到小排序,并计算累积概率cumsum(probs)。
3.只保留累积概率总和≤p的token,其他设为0。
4.重新归一化概率分布,使其总和为1。
5.根据这个筛选后的概率分布进行随机采样。

相应代码如下:

deftop_p_sampling(logits, top_p=0.9):
"""
    实现 Top-p 采样 (Nucleus Sampling)

    :param logits: (batch_size, vocab_size),模型输出的 logits
    :param top_p: 保留的累计概率阈值
    :return: 采样出的 token ID
    """
# 1️ 计算 softmax 归一化的概率
    probs = torch.softmax(logits, dim=-1)  # (batch_size, vocab_size)

# 2️ 按概率值降序排序,得到索引和排序后的概率
    sorted_probs, sorted_indices = torch.sort(probs, descending=True)  # (batch_size, vocab_size)

# 3️ 计算累积概率
    cumulative_probs = torch.cumsum(sorted_probs, dim=-1)  # (batch_size, vocab_size)

# 4️ 找到使累积概率 > p 的第一个位置
    cutoff_mask = cumulative_probs > top_p  # (batch_size, vocab_size)

# 确保至少保留一个 token
    cutoff_mask[:, 0] = False

# 5️ 过滤掉累计概率之外的 token(设为 0)
    sorted_probs[cutoff_mask] = 0

# 6️ 重新归一化
    sorted_probs = sorted_probs / sorted_probs.sum(dim=-1, keepdim=True)

# 7️ 从剩下的 token 中按概率进行随机采样
    sampled_index = torch.multinomial(sorted_probs, num_samples=1)  # (batch_size, 1)

# 8️ 还原到原始词汇表索引
    next_token = sorted_indices.gather(dim=-1, index=sampled_index)  # (batch_size, 1)

return next_token

六、Top-k + Top-p + 温度缩放 + 采样

在LLM进行自回归预测时,如何从logits(未归一化的预测值)中采样下一个token直接影响文本的流畅性、创造力和稳定性。

这里,我们结合上面所讲的温度缩放、Top-k采样和Top-p采样,实现一个完整的 高质量文本生成策略。

defsample_next_token(logits, temperature=1.0, top_k=None, top_p=None):
"""
    从 logits 中采样下一个 token,结合温度缩放、Top-k 和 Top-p 采样。

    :param logits: (batch_size, vocab_size),模型的预测输出
    :param temperature: 控制模型输出的随机性,越低越确定,越高越多样化
    :param top_k: 仅保留前 k 个最高概率的 token
    :param top_p: 仅保留累积概率达到 p 的 token
    :return: 采样得到的 token ID
    """
# 1️ 温度缩放:调整 logits
if temperature > 0.0:
        logits = logits / temperature  # 增加或降低 logits 差距

# 2️  应用 Top-k 采样(如果指定了 top_k)
if top_k isnotNone:
        top_logits, _ = torch.topk(logits, top_k)  # 取 top-k 最大的 logits
        min_logit = top_logits[:, -1]  # 取第 k 大的值
        logits[logits < min_logit] = float("-inf")  # 低于第 k 大的值全部设为 -inf

# 3️  应用 Top-p 采样(如果指定了 top_p)
if top_p isnotNone:
# 计算 softmax 概率
        probs = torch.softmax(logits, dim=-1)

# 按概率排序
        sorted_probs, sorted_indices = torch.sort(probs, descending=True)

# 计算累积概率
        cumulative_probs = torch.cumsum(sorted_probs, dim=-1)

# 找到累积概率 > top_p 的第一个位置
        cutoff_mask = cumulative_probs > top_p
        cutoff_mask[:, 0] = False# 确保至少保留 1 个 token

# 过滤掉超过 top_p 的 token
        sorted_probs[cutoff_mask] = 0
        sorted_probs = sorted_probs / sorted_probs.sum(dim=-1, keepdim=True)  # 归一化

# 进行 multinomial 采样
        sampled_index = torch.multinomial(sorted_probs, num_samples=1)
        next_token = sorted_indices.gather(dim=-1, index=sampled_index)

else:
# 4️  如果不使用 Top-p,则直接用 softmax 进行 multinomial 采样
        probs = torch.softmax(logits, dim=-1)
        next_token = torch.multinomial(probs, num_samples=1)

return next_token  # (batch_size, 1)

在本文的最后,我们对上面介绍的LLM解码策略总结如下表:

(注:表格中的Top-p+Temperature和本文第四部分Top-k+Temperature类似,因此本文未具体展开)

大模型算是目前当之无愧最火的一个方向了,算是新时代的风口!有小伙伴觉得,作为新领域、新方向人才需求必然相当大,与之相应的人才缺乏、人才竞争自然也会更少,那转行去做大模型是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呢?是不是更好就业呢?是不是就暂时能抵抗35岁中年危机呢?

答案当然是这样,大模型必然是新风口!

那如何学习大模型 ?

由于新岗位的生产效率,要优于被取代岗位的生产效率,所以实际上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是提升的。但是具体到个人,只能说是: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但现在很多想入行大模型的人苦于现在网上的大模型老课程老教材,学也不是不学也不是,基于此我用做产品的心态来打磨这份大模型教程,深挖痛点并持续修改了近100余次后,终于把整个AI大模型的学习路线完善出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个版本当中:

您只需要听我讲,跟着我做即可,为了让学习的道路变得更简单,这份大模型路线+学习教程已经给大家整理并打包分享出来,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 扫描下方二维码领取🆓↓↓↓

👉CSDN大礼包🎁:全网最全《LLM大模型学习资源包》免费分享(安全咨料,放心领取)👈

一、大模型经典书籍(免费分享)

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那以下这些大模型书籍就是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640套大模型报告(免费分享)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几乎涵盖所有行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大模型系列视频教程(免费分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2025最新大模型学习路线(免费分享)

我们把学习路线分成L1到L4四个阶段,一步步带你从入门到进阶,从理论到实战。

img

L1阶段:启航篇丨极速破界AI新时代

L1阶段:了解大模型的基础知识,以及大模型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和分析,学习理解大模型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大模型应用场景。

img

L2阶段:攻坚篇丨RAG开发实战工坊

L2阶段:AI大模型RAG应用开发工程,主要学习RAG检索增强生成:包括Naive RAG、Advanced-RAG以及RAG性能评估,还有GraphRAG在内的多个RAG热门项目的分析。

img

L3阶段:跃迁篇丨Agent智能体架构设计

L3阶段:大模型Agent应用架构进阶实现,主要学习LangChain、 LIamaIndex框架,也会学习到AutoGPT、 MetaGPT等多Agent系统,打造Agent智能体。

img

L4阶段:精进篇丨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

L4阶段:大模型的微调和私有化部署,更加深入的探讨Transformer架构,学习大模型的微调技术,利用DeepSpeed、Lamam Factory等工具快速进行模型微调,并通过Ollama、vLLM等推理部署框架,实现模型的快速部署。

img

L5阶段:专题集丨特训篇 【录播课】

img

全套的AI大模型学习资源已经整理打包,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CSDN大礼包🎁:全网最全《LLM大模型学习资源包》免费分享(安全资料,放心领取)👈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