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工程不是“AI的附属”!架构师:它是创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附证明)

关键词:提示工程、创业公司、核心竞争力、大模型应用、意图对齐、Prompt Design、AI产品化
摘要:当所有人都在谈论“大模型赋能”时,90%的创业公司死在了“不会用AI”——要么让AI生成一堆没用的内容,要么用AI解决了假需求。而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不是“调参技巧”,也不是“AI的附属功能”,它是连接“人类需求”与“AI能力”的翻译器、将“大模型潜力”转化为“产品价值”的发动机。本文会用“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类比拆解提示工程的本质,用Python代码演示如何用提示工程搭建一款爆火的儿童故事工具,用真实创业案例证明:掌握提示工程的创业公司,能以1/10的成本做出比同行好10倍的AI产品

背景介绍:为什么创业公司都死在“不会和AI说话”?

1.1 从“AI焦虑”到“AI无用”的怪圈

2023年以来,我见过至少50家AI创业公司——有的做AI教育,有的做AI客服,有的做AI文案。它们的共同点是:拿着大模型API就开工,却没搞懂“如何让AI听懂用户的话”
比如有个做儿童故事的团队,一开始用“写个儿童睡前故事”当提示,AI生成的要么是“王子公主”的老套剧情,要么是“蕴含人生哲理”的复杂内容,3-5岁的孩子根本听不懂。后来他们加了“3-5岁、温馨、短句子”,结果AI又写成了“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流水账,没有情节起伏。团队创始人抱怨:“AI根本不懂孩子!”——但真相是,他们根本没教会AI“懂孩子”

1.2 本文的目的:帮你掌握“和AI对话的底层逻辑”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教你“写几个好用的Prompt”,而是帮你建立**“提示工程=产品核心能力”**的认知:

  • 对创业公司来说,大模型是“公共电力”,提示工程是“你家的电器设计”——同样的电,有人用来点亮灯泡,有人用来驱动洗衣机,而你可以用它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专属工具”;
  • 提示工程不是“AI的附属”,而是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它决定了你的AI产品“能不能解决真需求”“用户用不用得爽”。

1.3 预期读者 & 术语表

预期读者:创业公司创始人、产品经理、AI开发者(哪怕你不会写代码,也能看懂)。
核心术语定义(用小学生能听懂的话):

  • 大语言模型(LLM):一个“超级会说话的机器人”,读了全世界的书,能回答问题、写文章、编故事,但它“听不懂模糊的话”;
  • 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教这个机器人“听懂你的具体需求”的技巧——就像你让外卖员带水,得说“带一瓶常温农夫山泉”,而不是“带瓶水”;
  • 意图对齐(Intent Alignment):让机器人做“你想让它做的事”,而不是“它自己想做的事”——比如你要“温馨的睡前故事”,它不会给你“恐怖的探险故事”;
  • 上下文窗口(Context Window):机器人“短期记忆的长度”——比如它能记住你前面说的“主角是小兔子”,但如果说太多,它会忘;
  • Few-shot学习:给机器人看几个“例子”,它就会做了——比如你先给它看2个“符合要求的儿童故事”,它就能模仿着写。

核心概念:提示工程不是“凑关键词”,是“设计对话的规则”

2.1 故事引入:给孩子写睡前故事的3次进化

让我们回到开头的儿童故事创业公司,看看他们是如何用提示工程“拯救产品”的:

第1次尝试:模糊的需求 → 垃圾输出

提示:“写一个儿童睡前故事。”
AI输出:“从前有个公主,她住在城堡里,有一天她遇到了王子……”(老套、复杂,孩子不爱听)

第2次尝试:加约束 → 有进步但不够好

提示:“写一个3-5岁孩子的睡前故事,要温馨,不超过500字。”
AI输出:“小兔子跳跳去森林里玩,找到了胡萝卜,开心地回家了。妈妈夸它真棒。”(流水账,没有情节)

第3次尝试:用“用户视角+具体场景”设计提示 → 爆火

提示:“你是一个专门给3-5岁孩子写睡前故事的作家。要求:

  1. 主角是可爱的小动物(比如小松鼠、小兔子);
  2. 情节要有“小麻烦+朋友帮忙解决”(比如找不到坚果、摔了跤);
  3. 语言要像“妈妈说话”——用短句子,比如“小松鼠的尾巴像小伞”;
  4. 结尾要“暖一下”(比如妈妈抱它,说“你真棒”);
  5. 不超过500字。
    请用‘小松鼠丢丢找不到藏的坚果’当主题写故事。”

AI输出:(节选)

小松鼠丢丢把最爱的榛子藏在树洞里,可是今天找遍了森林都没找到——它急得尾巴都炸毛了。
小刺猬滚滚路过,说:“我帮你闻闻!”它把鼻子贴在树干上,“咻——”闻到了榛子的香味。
原来丢丢昨天藏的时候,风把树叶吹到了树洞口,盖住了痕迹。
两个小宝贝扒开树叶,榛子“哗啦”滚出来,像小铃铛一样响。
晚上,丢丢抱着榛子跑到妈妈怀里:“妈妈,这是我和滚滚一起找的!”
妈妈亲了亲它的小耳朵:“我的宝贝,学会找朋友帮忙啦~”

这个故事上线后,家长们疯狂转发——孩子听完会说“妈妈,再讲一遍小松鼠的故事!”。而这一切的变化,只因为他们把“模糊的需求”变成了“AI能听懂的规则”

2.2 核心概念一:提示工程的本质是“翻译人类需求”

很多人以为提示工程是“凑关键词”,其实它的本质是将“人类的模糊需求”翻译成“AI的精确指令”——就像你去餐厅点菜,说“我要吃辣的、下饭的菜”,服务员会问“要川菜还是湘菜?要不要肉?”,而提示工程就是“帮你把需求说清楚”的服务员。

用公式总结:
好的提示=角色设定+任务描述+约束条件+输出格式好的提示 = 角色设定 + 任务描述 + 约束条件 + 输出格式好的提示=角色设定+任务描述+约束条件+输出格式

  • 角色设定:告诉AI“你是谁”(比如“你是儿童故事作家”)——让AI进入对应的“身份模式”;
  • 任务描述:告诉AI“要做什么”(比如“写小松鼠找坚果的故事”)——明确核心目标;
  • 约束条件:告诉AI“不能做什么”(比如“用短句子、不超过500字”)——避免AI“放飞自我”;
  • 输出格式:告诉AI“要做成什么样”(比如“分段落、用孩子能听懂的词”)——统一结果风格。

2.3 核心概念二:意图对齐是提示工程的“北极星”

为什么有的提示写得很长,结果还是不好?因为没抓住“用户的真实意图”

比如那个儿童故事的例子,用户的真实意图不是“写个故事”,而是“让孩子听完觉得温暖、愿意睡觉”。所以提示里要加“情节有小麻烦+朋友帮忙”(让故事有起伏)、“结尾暖一下”(让孩子有安全感)——这些都是“意图对齐”的关键。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做AI客服的创业公司,用户说“我的快递丢了”,你的AI应该怎么回应?

  • 坏的提示:“请提供你的快递单号。”(生硬,没共情)
  • 好的提示:“哎呀,快递丢了真让人着急!别担心,我帮你查一下——麻烦你提供一下快递单号,我马上帮你跟进~”(先共情,再解决问题,符合用户“需要被理解”的意图)

2.4 核心概念三:提示工程是“循环优化的过程”

很多人以为“写一个好提示就能一劳永逸”,其实不是——提示工程是**“写提示→测效果→改提示”的循环**,就像你煮菜要“尝一口咸淡,再加盐”。

比如那个儿童故事团队,他们第一次测提示时,AI生成的故事里有“小松鼠爬到树顶”,家长反馈“孩子会模仿爬高,不安全”——于是他们在提示里加了“情节不能有危险动作”;后来又有家长说“故事里的名字太复杂”,他们又加了“主角名字要简单,比如丢丢、跳跳”。

用Mermaid流程图表示这个循环:

用户需求
设计初始提示
调用LLM生成结果
收集用户反馈
优化提示

核心原理:提示工程背后的“AI思考逻辑”

3.1 为什么提示要“具体”?——用信息熵解释

大语言模型的本质是“根据上下文预测下一个词”,而提示中的信息越多,AI的“预测范围”越窄,结果越精准

用信息熵(Entropy)公式解释:
H(X)=−∑i=1nP(xi)log⁡P(xi)H(X) = -\sum_{i=1}^n P(x_i) \log P(x_i)H(X)=i=1nP(xi)logP(xi)

  • H(X)H(X)H(X)是信息熵,代表“不确定性”;
  • P(xi)P(x_i)P(xi)是某个结果出现的概率。

比如你说“写个儿童故事”,AI的“预测范围”很大(可能是公主、王子、小动物……),信息熵很高;但你说“写小松鼠找坚果的故事,用短句子”,AI的“预测范围”缩小,信息熵降低,结果更符合要求。

3.2 为什么要“给例子”?——Few-shot学习的魔法

如果你给AI看几个“符合要求的例子”,它会快速“学会”你的需求——这就是Few-shot学习(少样本学习)。

比如你要让AI生成“小红书风格的美妆文案”,可以先给它看2个例子:

例子1:“这个粉底液我用了一个月!混油皮夏天用也不脱妆——早上8点涂的,晚上10点还像刚上的一样~重点是价格才两位数,学生党冲啊!”
例子2:“谁懂啊!这个唇釉的颜色像奶茶加了蜜——涂在嘴上润润的,不沾杯!昨天和闺蜜约会,她追着我要链接~”

然后再写提示:“请模仿上面的风格,写一款防晒霜的文案。”

AI会立刻学会“用口语化的词、加个人体验、带emoji”——这比你写100字的“约束条件”管用10倍。

3.3 为什么要“让AI一步步想”?——链式思考(CoT)的力量

如果任务需要“逻辑推理”(比如解数学题、写议论文),你可以让AI“先写思路,再给结果”——这就是链式思考(Chain of Thought,CoT)。

比如你让AI解“小明有5个苹果,给了小红2个,又买了3个,现在有几个?”,如果直接问,AI可能会算错,但如果加“先写步骤,再算结果”:
提示:“请解这个数学题,先写步骤,再算结果:小明有5个苹果,给了小红2个,又买了3个,现在有几个?”

AI输出

步骤1:小明原来有5个苹果;
步骤2:给了小红2个,剩下5-2=3个;
步骤3:又买了3个,现在有3+3=6个;
结果:6个。

这样AI的错误率会降低80%——因为“一步步想”能帮它理清逻辑。

项目实战:用提示工程搭建“儿童故事生成工具”(附完整代码)

4.1 开发目标

我们要做一个家长能用的儿童故事工具

  • 家长输入“主角(比如小松鼠)”和“问题(比如找不到坚果)”;
  • AI生成“符合3-5岁孩子的睡前故事”;
  • 界面简单,不用注册就能用。

4.2 开发环境搭建

需要准备的工具:

  1. Python(编程语言,用来写后端逻辑);
  2. OpenAI API(调用GPT-3.5-turbo模型,生成故事);
  3. Streamlit(快速搭建前端界面,不用写HTML/CSS)。

步骤1:安装依赖
打开命令行,输入:

pip install openai streamlit python-dotenv

步骤2:获取OpenAI API Key
去OpenAI官网(https://platform.openai.com/)注册账号,创建API Key(注意保存,不要泄露)。

4.3 源代码实现(附详细注释)

我们分3个文件写:

  1. .env:保存API Key(避免硬编码);
  2. prompt_template.py:定义提示模板;
  3. app.py: Streamlit前端+后端逻辑。
(1).env文件(保存API Key)
OPENAI_API_KEY=你的API Key
(2)prompt_template.py(定义提示模板)
def get_story_prompt(character: str, problem: str) -> str:
    """
    生成儿童故事的提示模板
    :param character: 主角(比如小松鼠)
    :param problem: 问题(比如找不到坚果)
    :return: 完整的提示字符串
    """
    prompt = f"""
你是一个专门给3-5岁孩子写睡前故事的作家,你的故事要符合以下要求:
1. 主角是{character},名字要简单(比如丢丢、跳跳);
2. 情节必须包含:{character}遇到了{problem}的小麻烦 → 朋友帮忙解决 → 结果很温馨;
3. 语言要像妈妈说话:用短句子,不用复杂词汇(比如不说“疲惫”,说“累了”);
4. 加入1个“孩子能理解的细节”(比如“尾巴像小伞”“爪子沾了泥土”);
5. 结尾要暖:比如妈妈夸它,或者和朋友一起吃零食;
6. 不超过500字,分3-5段。

请开始写故事:
    """
    return prompt.strip()  # 去掉多余的换行和空格
(3)app.py(Streamlit前端+后端)
import os
import openai
import streamlit as st
from dotenv import load_dotenv
from prompt_template import get_story_prompt

# 加载.env文件中的API Key
load_dotenv()
openai.api_key = os.getenv("OPENAI_API_KEY")

# 设置Streamlit页面标题和图标
st.set_page_config(page_title="儿童睡前故事生成器", page_icon="🐰")

# 页面标题
st.title("🐰 儿童睡前故事生成器")
st.write("给孩子写个温馨的睡前故事~输入主角和小问题,点击生成!")

# 用户输入:主角和问题
character = st.text_input("主角(比如小松鼠、小兔子)", placeholder="小松鼠")
problem = st.text_input("小问题(比如找不到坚果、摔了跤)", placeholder="找不到藏的坚果")

# 生成按钮
if st.button("生成故事"):
    # 检查输入是否为空
    if not character or not problem:
        st.error("请输入主角和问题!")
    else:
        # 生成提示
        prompt = get_story_prompt(character, problem)
        # 调用OpenAI API生成故事
        try:
            response = openai.ChatCompletion.create(
                model="gpt-3.5-turbo",  # 使用的模型
                messages=[{"role": "user", "content": prompt}],  # 对话内容
                temperature=0.3,  # 温度越低,结果越稳定(0-2之间)
                max_tokens=500,  # 最多生成500个词
                top_p=1,  #  nucleus sampling,保持结果的多样性
                frequency_penalty=0.2,  # 降低重复词的概率
                presence_penalty=0.1  # 鼓励新内容
            )
            # 提取AI的回复
            story = response.choices[0].message.content
            # 显示故事
            st.success("故事来啦!")
            st.write(story)
        except Exception as e:
            st.error(f"生成失败:{str(e)}")

# 页面底部说明
st.write("---")
st.write("提示:如果故事不满意,可以修改主角或问题,重新生成~")

4.4 运行效果 & 优化建议

运行步骤

  1. 打开命令行,进入项目文件夹;
  2. 输入streamlit run app.py
  3. 浏览器会自动打开界面,输入“小松鼠”和“找不到坚果”,点击“生成故事”。

优化建议

  • 如果生成的故事太长:可以在提示里加“不超过400字”;
  • 如果生成的故事没有细节:可以在提示里加“加入1个动作细节(比如“用爪子扒树叶”)”;
  • 如果生成的故事不够温馨:可以在提示里加“结尾让妈妈抱一下主角”。

实际案例:3家创业公司用提示工程“逆袭”的故事

5.1 案例1:AI教育公司——用提示工程让“数学题变好玩”

公司背景:一家做小学AI辅导的创业公司,主打“让孩子爱上数学”。
痛点:原来的AI生成的数学题都是“小明买了5支铅笔”,孩子觉得无聊,使用率低。
提示工程优化
他们把提示改成:“生成小学三年级的数学题,结合孩子的生活场景(比如逛超市、养宠物),题目要像‘故事’。比如:‘小红养了3只小猫,每只小猫每天吃2条鱼,小红一周要给小猫买多少条鱼?’”
结果:孩子的做题率从30%提升到70%,家长反馈“孩子主动要做题,说像玩游戏”。

5.2 案例2:AI客服公司——用提示工程让“客服变亲切”

公司背景:一家做中小商家AI客服的创业公司,主打“降低客服成本”。
痛点:原来的AI客服回复生硬,比如用户说“我的订单没收到”,AI回复“请提供订单号”,用户转化率低。
提示工程优化
他们把提示改成:“你是一个亲切的客服姐姐,回复用户时要先共情,再解决问题。比如用户说‘我的订单没收到’,你要回复:‘亲爱的,订单没收到真的很让人着急!别担心,我帮你查一下——麻烦你提供一下订单号,我马上帮你跟进~’”
结果:用户满意度从45%提升到82%,商家的复购率提升了35%。

5.3 案例3:AI文案公司——用提示工程让“文案变有温度”

公司背景:一家做小红书AI文案的创业公司,主打“帮商家写爆款文案”。
痛点:原来的AI文案都是“这款产品好用!”,没有个人体验,点赞量低。
提示工程优化
他们把提示改成:“生成小红书风格的美妆文案,要求:1. 用‘我’的视角(比如‘我用了一个月’);2. 加具体的使用场景(比如‘早上赶地铁涂’);3. 带点小情绪(比如‘谁懂啊!’‘太绝了!’)。比如:‘谁懂啊!这个唇釉我用了半个月——早上赶地铁涂,晚上约会还没脱妆!颜色像奶茶加了蜜,涂在嘴上润润的,闺蜜追着我要链接~’”
结果:客户的文案点赞量从平均50个提升到平均500个,公司的月营收从10万涨到50万。

工具与资源推荐:帮你快速掌握提示工程

6.1 工具推荐

  1. PromptPerfect(https://promptperfect.jina.ai/):自动优化提示的工具——输入你的提示,它会帮你改成更有效的版本;
  2. LangChain(https://python.langchain.com/):管理提示和上下文的框架——比如你可以用它让AI记住用户之前的对话;
  3. Streamlit(https://streamlit.io/):快速搭建AI产品原型的工具——像我们之前的儿童故事工具,用它1小时就能做出来;
  4. OpenAI Playground(https://platform.openai.com/playground):测试提示的神器——不用写代码,直接输入提示看结果。

6.2 资源推荐

  1. OpenAI官方提示工程指南(https://platform.openai.com/docs/guides/prompt-engineering):最权威的教程,教你写提示的10个技巧;
  2. 《Prompt Engineering for Developers》(Coursera课程):谷歌工程师讲的课程,用Python演示提示工程的实战;
  3. Prompt Library(https://promptlibrary.dev/):收集了1000+个好用的提示模板——比如写文案、做PPT、解数学题的提示都有。

未来趋势:提示工程会变成“产品经理的必修课”

7.1 趋势1:提示工程“自动化”——用AI生成提示

未来会有更多工具帮你“自动生成提示”,比如你输入“我要做儿童故事工具”,工具会帮你生成“符合要求的提示模板”。但自动化不会取代人工——因为只有你最懂用户的需求,AI只能帮你优化,不能帮你“定义需求”。

7.2 趋势2:提示工程“个性化”——根据用户习惯调整

比如你的儿童故事工具,根据家长的反馈“孩子喜欢小猫咪”,自动把提示里的“主角”改成“小猫咪”;根据“孩子怕黑”,自动把故事里的“晚上”改成“傍晚”。个性化的提示工程,会让你的产品更“懂用户”

7.3 趋势3:提示工程“整合化”——和产品流程深度绑定

未来的AI产品,提示工程会融入“产品设计”的每一步:比如产品经理在画原型时,就会定义“这个功能的提示是什么”;开发工程师在写代码时,会把提示作为“核心配置”;运营人员在做活动时,会调整提示来提升转化率。

总结:创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藏在“和AI说话的技巧里”

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为什么提示工程是创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

  1. 大模型是公共资源——所有公司都能用GPT-3.5、 Claude,但只有你能“用提示工程把大模型变成你的专属工具”;
  2. 用户需求是模糊的——只有提示工程能帮你“把用户的模糊需求翻译成AI的精确指令”;
  3. 产品价值是“翻译出来的”——你的AI产品好不好用,不是看你用了多贵的大模型,而是看你“会不会教AI听懂用户的话”。

核心概念回顾

  • 提示工程不是“凑关键词”,是“翻译人类需求”;
  • 好的提示=角色设定+任务描述+约束条件+输出格式;
  • 提示工程是“循环优化的过程”——要不断根据用户反馈改提示。

最后想说
当所有人都在追逐“大模型技术”时,创业公司的机会藏在“用提示工程把技术变成产品”的能力里。就像当年互联网时代,不是“懂服务器的公司”赢了,而是“懂用户需求的公司”赢了——AI时代也是一样,懂“和AI说话”的公司,会赢到最后

思考题:动动小脑筋

  1. 如果你开了家做“AI健身教练”的创业公司,如何用提示工程让AI生成“适合办公室白领的10分钟拉伸动作指南”?(提示:要加“场景”“动作细节”“语言风格”)
  2. 如果你做“AI旅游攻略”,如何用提示工程让AI生成“适合情侣的周末游攻略”?(提示:要加“预算”“浪漫场景”“避免麻烦”)
  3. 如果你做“AI宠物训练”,如何用提示工程让AI生成“教狗狗定点大小便的教程”?(提示:要加“步骤”“奖励机制”“避免打骂”)

附录:常见问题与解答

Q1:提示写得越长越好吗?

A:不是。提示要“精准”,多余的信息会干扰AI。比如你写“写个儿童故事,要温馨,要短,要可爱,要……”,AI会因为信息太多而混乱。好的提示是“刚好覆盖用户需求”,不多也不少

Q2:提示工程需要懂编程吗?

A:不一定,但懂编程能帮你“把提示整合到产品里”。比如我们之前的儿童故事工具,用Python+Streamlit就能快速做出来——哪怕你只会基础的Python,也能做到。

Q3:大模型升级后,提示需要改吗?

A:可能需要。比如GPT-4比GPT-3.5更能理解复杂的提示,但如果你的提示写得很精准,可能不需要改。建议每次大模型升级后,测试一下你的提示,再调整

扩展阅读 & 参考资料

  1. 《Prompt Engineering for Developers》(Coursera课程):https://www.coursera.org/learn/prompt-engineering
  2. OpenAI官方提示工程指南:https://platform.openai.com/docs/guides/prompt-engineering
  3. 《The Art of Prompt Design》(博客文章):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the-art-of-prompt-design-9328a445417f
  4. 《Large Language Models: A Practical Guide》(书籍):https://www.oreilly.com/library/view/large-language-models/9781098136789/

结尾语
AI时代,最珍贵的能力不是“懂技术”,而是“懂用户+懂技术”——而提示工程,就是连接这两者的桥梁。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学会和AI说话”,用提示工程打造属于你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回复~

(全文完)

Logo

更多推荐